一种双重复合方式的人体降温防护穿戴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3446发布日期:2019-03-13 23:4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复合方式的人体降温防护穿戴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和人体防护降温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可选择的双重方式的人体降温防护穿戴装备。



背景技术:

高温救援防护、消防、交通执勤、部队野外训练、垂钓和特殊病症人群(多发硬化症和癫痫患者等)等人员在身处闷热或高温酷热的环境时,除身心煎熬,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外,甚至会因热平衡失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等一系列损害身体健康的症状。特别是高温救援作业中,救援人员穿着密封防化服,在短时间内密闭内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淤积在防护服内无法排除体外引发因中暑等热应激反应,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配备必要降温装备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防护装备制造领域对人体穿戴降温装备主要是通过蓄冷和蒸发两种方式实现,但单一的降温方式在实际复杂恶略的环境中的适用性受到较大的限制。降温防护领域现存在的问题是:基于相变材料蓄冷原理研制的降温穿戴防护装备受不同蓄冷能力的相变材料限制,在某些不具备相变材料蓄冷的场所不便使用;蒸发型降温装备的适用条件较窄,通常降温能力没比蓄冷型降温装备差,穿戴的舒适感亦较低,但胜在蓄冷条件相对容易满足。

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穿着舒适且具备不同条件可选降温方式的防护穿戴装备。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穿着舒适且具备不同条件可选降温方式的防护穿戴装备,包括:背心主体,背心主体包括胸部、背部和肩部;胸部和背部通过日字扣拉带连接而成,胸部通过拉链闭合连接;

胸部设有前部蓄冷袋容腔端部通过魔术粘贴开合,在前部蓄冷袋容腔内设有胃部衬垫;在前部蓄冷袋容腔内装入前部蓄冷袋;

肩部具有肩部蓄冷袋容腔,在肩部蓄冷袋容腔内装有肩部蓄冷袋;

背部具有背部蓄冷袋容腔,背部蓄冷袋容腔内设有肾脏衬垫,在背部蓄冷袋容腔内装有背部蓄冷袋。

前部蓄冷袋为田字格形状的扁平结构,可以更换,容易贴合人体。

前部蓄冷袋、肩部蓄冷袋和背部蓄冷袋内填装体积膨胀率小适合-40℃~35℃的相变潜热材料存储冷能。

背心主体是多层复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金属网层,阻水透湿层,吸湿层,阻燃层二。

前部蓄冷袋是多层复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隔冷衬垫、蓄冷袋隔离层、保温层、阻燃层一。

肩部蓄冷袋,采用更贴合于人体的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网层,采用细目金属织网设计,能够疏汗导热,对热量进行迅速的传导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吸湿层,可选不同能力的吸湿材料进行填充,兼具高效的吸附系数,能迅速吸附蒸发降温的液体,再配合阻水透湿层的隔离使被保护者尽可能体感舒适。

3、本实用新型对人体脏器中喜阳双肾和胃部的保护,在这两个部位都进行了加厚阻隔处理,以提高人体穿戴适宜性,保证人体的健康,避免长时间受凉造成伤害。

4、本实用新型蓄冷袋设计通过四周的魔术粘贴挂装在远离身体的蓄冷容腔内,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人体出现不适的感觉。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毒、阻燃、可重复使用的降温防护穿戴装备,迅速降低人体体表温度,同时在不具备相变材料蓄冷能的条件下,可兼具蒸发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将降温背心的吸附侧浸入低于人体温度的无毒、无危险、可挥发吸附的液体中,利用浸入液体的蒸发吸热原理实现降温。将两种降温方式集成在同一件降温防护装备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降温方式,同时蒸发降温也可以做为蓄冷降温的补充方式提供人体防护降温保护。

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不同降温条件下可选择的兼具了浸液蒸发降温与相变蓄冷降温两种方式的防护降温装备。

7、本实用新型降温背心依据人体工程力学进行的设计剪裁,且根据不同体型制作了不同的型号,同时在身体两侧采用日字扣设计,快速调节后可提升穿戴的贴合度和舒适度;在人体喜阳的部位设计了隔冷衬垫进行有效的隔冷保护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各部分结构组件在附图中都做了较为详尽的展示,各个主要部分都在图中体现,其中同一部件在标注中名称相同。结合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某些描述仅局限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双重复合方式的人体降温防护穿戴装备,前部蓄冷袋容腔1,用于存放与背心分体的蓄冷袋,可替换;可调节日字扣拉带2通过调节可使降温背心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贴合不同体量的佩戴者;肾脏和胃部衬垫3在人体喜阳部位起到缓解受冷的作用;前部蓄冷袋4盛装蓄冷材料;魔术粘贴5为固定冰袋使用;肩部蓄冷袋6,采用更贴合于人体的梯形设计,并选用相对较薄的尽量不影响人体活动的蓄冷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填充;拉链7,采用大拉头设计,拉链式背心的设计能节约穿戴时间;肩部蓄冷袋容腔8;背部蓄冷袋9;背部蓄冷袋容腔10;腰部衬垫1;背心主体12。

依据人体工程力学而设计的背心12的设计完全符合人的形体,并根据不同的身高定制不同型号,常规体量范畴内的穿戴者均可通过日字扣调整两侧的拉带来调整穿戴装备与身体的贴合程度,降温背心选用可洗涤的阻燃棉质材料,适合贴身穿着,长期使用。

每件降温背心设计了前部蓄冷袋容腔1、肩部蓄冷袋容腔8和背部蓄冷袋容腔10共6个蓄冷袋容腔,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装卸不同蓄冷相变材料和容量的储冷袋。蓄冷袋设计通过四周的魔术粘贴挂装在远离身体的蓄冷容腔内,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人体出现不适的感觉。

降温相变蓄冷袋前部蓄冷袋4、肩部蓄冷袋6和背部蓄冷袋9内填装体积膨胀率小的适合-40℃~35℃的相变潜热材料存储冷能。

在蓄冷条件差,能源供应较为紧张或不稳定的环境中,可以直接选择蒸发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保护,或者在相变蓄冷降温冷能枯竭又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时刻,可以直接启用蒸发降温的方式进行人体防护。所示蒸发相变复合结构,其中吸湿层,可选不同能力的吸湿材料进行填充,兼具高效的吸附系数,能迅速吸附蒸发降温的液体,再配合阻水透湿层的隔离使被保护者尽可能体感舒适。

降温背心的最贴近人体的内层是金属网层,采用细目金属织网设计,能够疏汗导热,对热量进行迅速的传导的作用。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背心主体,特采用优美流畅贴合人体的工程学立体剪裁设计,打造极致贴合的曲线覆盖,又通过腰部两侧的日字扣调整拉带进一步调整穿戴设备与身体的贴合程度,从而使降温装备的佩戴者在舒适度上有较高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降温背心,采用多层复合结构。

背心主体(12)是多层复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金属网层29,阻水透湿层28,吸湿层27,阻燃层二26。

其中阻燃层二26采用聚磷酸化学助剂处理的棉纤维织物;金属网层29采用柔韧度好的高密度金属丝织成;阻水透湿层28采用聚氨酯防水涂膜制成;吸湿层27采用吸水纤维棉并经过多次针刺加以适当热轧处理制成;

前部蓄冷袋是多层复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隔冷衬垫25、蓄冷袋隔离层23、保温层22、阻燃层一21。

隔冷衬垫25采用XPE制成;隔离层23材料用铝箔制成,保温层22采用PVC发泡制成,阻燃层一21采用聚磷酸化学助剂处理的棉纤维织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蒸发降温与相变材料蓄冷降温技术。当具备蓄冷条件时(冰箱、冰柜或其他制冷设备可用)且蓄冷材料备料充足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特制的相变蓄冷材料达到降低表体表温度的目的。例如本实施例选用了本公司生产的特制冰袋,冰袋填充物蓄水量大、稳定且热焓值高,同时具有可逆性好、无毒、环保,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安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如没有条件蓄冷,则可将蒸发背心浸泡入例如冷水或自来水等可蒸发降温的无毒害、无危险性、具挥发性且不助燃的液体中,再利用蒸发吸热的原理降低体表温度。

两种降温方式可根据实施条件选择,从而实现人体降温防护的功能。其主要性能指标显示在单一使用冰袋制冷降温的情况下佩重量为1.7kg,有效防护时间约1-3h;在单一使用蒸发降温(侵水)佩重量为1.1kg时,有效防护时间约为1-5h,具体的防护时间因使用环境和佩戴的蓄冷袋内材料和侵湿的液体都有较大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和具体的事例说明仅为了更加清楚的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和材料特点,却不仅局限于本专利中详述的实施例,如本专利中的相变降温材料选用的是冰,而吸湿蒸发降温方式采用的材料是水,实际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并不仅局限于此,不能片面理解。其中对于人体无害且温度低于35摄氏度的相变蓄冷材料才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相变蓄冷材料,而蒸发降温也不仅指水这一种吸湿材料,同样应理解为但凡无毒且非助燃的可蒸发降温的被吸附液体材料都是本设计中提到的蒸发降温材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产品结构和材质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