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PU减震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610发布日期:2018-11-20 19:0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TPU减震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PU减震鞋垫,属于鞋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人体足部不受损伤,有保暖驱寒等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对鞋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保护功能,更要求有较好的舒适性能和缓震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鞋子一般包括鞋底及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这种结构的鞋并不具有减震效果,而人们走路时产生的冲击力会让人体脚部和腿部关节产生酸痛,为了提高人们行走及运动过程中的舒适感,减轻人们的疲劳感,越来越多的减震鞋和减震鞋底便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震鞋底一般技术成本高,加工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具有普适性,有些则反弹力变化不大,作用时间短,缓震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受力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TPU减震鞋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TPU减震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鞋垫本体包括一级减震层、二级减震层,且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二级减震层位于一级减震层的底面,所述二级减震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由多个减震孔组成,多个所述减震孔的孔径从里到外依次增大,所述二级减震层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缓冲垫,两个所述缓冲垫分别位于脚掌和脚后跟处,且其底面设置有若干个蜂窝孔,两个所述缓冲垫之间设置有两条通气槽,两条所述通气槽之间设置有足弓片,所述鞋垫本体对应缓冲垫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且其外侧包覆有一层保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鞋垫本体采用TPU爆米花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膜为透气透湿膜。

作为优选:所述足弓片为尼龙板,且其与二级减震层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减震层的面积小于二级减震层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采用记忆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鞋垫通过设置有两个减震层,并配合二级减震层两侧的减震环,使得鞋垫的减震效果明显,还可以起到增高的作用,非常适合作为运动鞋垫使用,且一级减震层的面积小于二级减震层的面积,可以将二级减震层的外周与鞋底配合,防止鞋垫在穿着时滑动,利用一级减震层方便鞋垫的取出,通过在减震层的外侧包覆一层透气透湿膜,可以增强鞋垫的透气透湿、耐变黄、耐磨损特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而TPU爆米花制成的鞋垫,在鞋垫的表面会有爆米花粒,能够起到止滑的效果,利用透气孔和通气槽可以起到空气循环的作用,从而在运动时对鞋内进行换气,通过更换不同的足弓片,来满足足弓弯曲度的要求,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PU减震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PU减震鞋垫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PU减震鞋垫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透气孔;2、一级减震层;3、二级减震层;4、减震环;5、蜂窝孔;6、足弓片;7、通气槽;8、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TPU减震鞋垫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TPU减震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鞋垫本体包括一级减震层2、二级减震层3,且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二级减震层3位于一级减震层2的底面,所述二级减震层3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减震环4,所述减震环4由多个减震孔组成,多个所述减震孔的孔径从里到外依次增大,所述二级减震层3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缓冲垫8,两个所述缓冲垫8分别位于脚掌和脚后跟处,且其底面设置有若干个蜂窝孔5,两个所述缓冲垫8之间设置有两条通气槽7,两条所述通气槽7之间设置有足弓片6,所述鞋垫本体对应缓冲垫8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且其外侧包覆有一层保护膜;所述鞋垫本体采用TPU爆米花材料制成,所述保护膜为透气透湿膜,所述足弓片6为尼龙板,且其与二级减震层3可拆卸连接,所述一级减震层2的面积小于二级减震层3的面积,所述缓冲垫8采用记忆棉制成。

此鞋垫通过设置有两个减震层,并配合二级减震层3两侧的减震环4,使得鞋垫的减震效果明显,还可以起到增高的作用,非常适合作为运动鞋垫使用,且一级减震层2的面积小于二级减震层3的面积,可以将二级减震层3的外周与鞋底配合,防止鞋垫在穿着时滑动,利用一级减震层2方便鞋垫的取出,通过在减震层的外侧包覆一层透气透湿膜,可以增强鞋垫的透气透湿、耐变黄、耐磨损特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而TPU爆米花制成的鞋垫,在鞋垫的表面会有爆米花粒,能够起到止滑的效果,利用透气孔1、蜂窝孔5和通气槽7可以起到空气循环的作用,从而在运动时对鞋内进行换气,通过更换不同的足弓片6,来满足足弓弯曲度的要求,实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