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842发布日期:2019-09-03 19: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家生活和消费水准不断地提升,各式各样背包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现如今大家要求箱包产品不光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扩展,但是由于背包是人背在背部的一种携带物品的装置,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观察不到,因此防盗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性能之一,然而现有的普通背包只是简单的用拉链头或纽扣将背包的口部封上,而且拉链头和纽扣都是暴露在背包外部的,从而使这种密封背包口部的装置非常容易打开而且打开时背包的使用者还不会轻易的察觉到,从而使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包括主包,所述主包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壳和固定框,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空腔,且每个空腔的内部通过卡块活动卡接有活动块,所述卡块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内部,两个转轴的内端均贯穿空腔的侧壁并延伸至卡腔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卡腔设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卡腔的内部通过第三弹簧滑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一端贯穿卡腔的侧壁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按压杆的侧壁上位于压板的上侧设有两个斜块,且每个斜块与按压板之间均活动卡接有拉链头,所述拉链头滑动连接在主包开口处;

两个活动块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背带,且每个背带的上端均贯穿固定框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主包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副包,所述副包的开口处且位于主包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布罩,所述布罩远离主包的一端设有多个拉环,多个拉环的内部设有收紧绳,所述收紧绳的两端均贯穿底块且与相对的连接块活动卡接,所述底块固定连接在主包的下侧。

优选的,两个空腔的内部均通过第一弹簧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侧与活动块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包的两侧均设有侧包。

优选的,两个背带上均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收紧绳的两端均贯穿相对应的连接块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齿,所述卡齿与收紧绳活动卡接,所述卡齿的转动轴的任一端贯穿连接块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且固定连接有转钮。

优选的,所述卡腔的内部且位于压板的下侧设有第二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拉链头拉上后,主包上的两个拉链头卡接到斜块与压板之间,此时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卡块转动,卡块转动后将相对应的活动块卡住,实现了两个拉链头将背带上端的活动块卡接在空腔的内部,在使用该装置时,拉链头只要脱离出斜块与压板之间,背带上的活动块就会脱离出空腔的内部使两个背带卡在固定框上,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就会感觉到背包的异动,防止了主包防盗情况的发生,在使用者背上该装置时,收紧绳将拉动拉环,从而使副包的开口处被布罩遮蔽,副包的开口处有异动时,收紧绳将会受到拉扯,从而可以使人能够察觉到副包处的异动,而且主包的拉链头在闭合时被两个背带遮住,副包的开口处被布罩遮住,从而增加了该装置开口处的密封性,从而使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II;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块与卡块卡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斜块、拉链头与压板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转轴与压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卡腔与斜块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布罩、拉环与收紧绳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与卡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包,2、副包,3、外壳,4、固定框,5、空腔,6、第一弹簧,7、顶板,8、活动块,9、转轴,10、卡块,11、拉链头,12、背带,13、按压杆,14、压板,15、斜块,16、第二弹簧,17、第三弹簧,18、卡腔,19、布罩,20、拉环,21、收紧绳,22、底块,23、连接块,24、卡齿,25、转钮,26、垫片,27、侧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新型背包,包括主包1,所述主包1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壳3和固定框4,所述外壳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空腔5,且每个空腔5的内部通过卡块10活动卡接有活动块8,活动块8与卡块10卡接的这个侧面是斜面,从而使卡块10卡接活动块8更加的牢固,同时也便于使二者脱离卡接,所述卡块10固定连接在转轴9的侧壁上,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在空腔5的内部,两个转轴9的内端均贯穿空腔5的侧壁并延伸至卡腔18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压板14,压板14向下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个转轴9在空腔5的内部转动,使转轴9上的卡块10转动,从而使卡块10将活动块8卡接在空腔5的内部,所述卡腔18设在外壳3的内部,所述卡腔18的内部通过第三弹簧17滑动连接有按压杆13,按动按压杆13,可以带动两个斜块15滑动,从而使拉链头11脱离出斜块15与压板14之间,这样可以使活动块8从空腔5的内部滑出,继而背带12不会遮住主包1的开口处,才能将主包1的开口打开使用,所述按压杆13的一端贯穿卡腔18的侧壁并延伸至外壳3的外部,所述按压杆13的侧壁上位于压板14的上侧设有两个斜块15,斜块15的上侧面为斜面,当用拉链头11按压斜块15时,斜块15会向一侧滑动,从而使拉链头11能够下移至卡腔18的内部,从而将卡腔18内部的压板14压动后,斜块15复位,从而使拉链头处于斜块15与压板14之间,且每个斜块15与按压板14之间均活动卡接有拉链头11,拉链头11是封闭主包1开口的,拉链有11的手柄为柱形状,所述拉链头11滑动连接在主包1开口处;

两个活动块8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背带12,且每个背带12的上端均贯穿固定框4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背带12连接的活动块8在脱离空腔5后不能穿过固定框4,从而防止该装置掉落,导致该装置内部的物品损坏,当活动块8与固定框4卡接时,该装置可作为正常的背包使用,所述主包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副包2,所述副包2的开口处且位于主包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布罩19,副包2的开口处可用纽扣密封也可用拉链头11密封,然后用布罩19遮住,所述布罩19远离主包1的一端设有多个拉环20,拉环20可以将收紧绳21与布罩19连接在一起,多个拉环20的内部设有收紧绳21,所述收紧绳21的两端均贯穿底块22且与相对的连接块23活动卡接,底块22给收紧绳21的导向作用,保证了收紧绳21的两端始终从主包1下侧绕过才能与背带12上的连接块23连接,所述底块22固定连接在主包1的下侧,副包2处通过布罩19将副包2的开口处遮住,然后收紧绳21的两端直接与背带12连接,从而增加了副包2开口处的密封性,达到了副包2开口处有异动时,收紧绳21将被扯动。

具体而言,两个空腔5的内部均通过第一弹簧6滑动连接有顶板7,所述顶板7的上侧与活动块8活动连接,当卡块10与活动块8不卡接时,顶板7可以将活动板8顶出空腔5,从而保证了拉链头11脱离斜块15与压板14之间,活动块8就会脱离出空腔5使背带12滑动,从而使使用该装置的人可以察觉到拉链头11处的异动装置更加的有效。

具体而言,所述主包1的两侧均设有侧包27,侧包27可以放置一些水杯或雨伞等常用物品。

具体而言,两个背带12上均设有垫片26,垫片26为软材质,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肩部,防止其勒伤。

具体而言,所述收紧绳21的两端均贯穿相对应的连接块23的内部,所述连接块2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卡齿24,卡齿24的底部均设有一排齿,可以有效的将处于连接块23内部的收紧绳21的固定,防止其滑动,所述卡齿24与收紧绳21活动卡接,所述卡齿24的转动轴的任一端贯穿连接块23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且固定连接有转钮25,转动转钮25,可以使卡齿24与收紧绳21脱离卡接,从而使收紧绳21可以在连接块23的滑动,从而调节背带12的松紧度。

具体而言,所述卡腔18的内部且位于压板14的下侧设有第二弹簧16,当按压按压杆13至斜块15滑动至与拉链头11脱离,第二弹簧16将压板14向上弹起,从而使拉链头11快速的弹出卡腔18的内部,而且第二弹簧16也可以快速的使卡块10与活动块8脱离卡接。

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时,将两个拉链头11拉动至闭合状态,且拉链头11处于主包1开口处的中部,将两个背带12上端的活动块8放在相对应的空腔5的内部,然后,将两个拉链头11转动至斜块15处,将拉链头11按压至斜块15的下侧,此时拉链头11将使压板14向下转动,使两个转轴9转动,两个转轴9转动时带动两个卡块10转动,从而使卡块10将活动块8卡在空腔5的内部,在此状态下背上该装置,拉链头11只要脱离出斜块15与压板14之间,活动块8就会脱离出空腔5使背带12滑动,从而使使用该装置的人可以察觉到拉链头11处的异动;副包2处通过布罩19将副包2的开口处遮住,然后收紧绳21的两端直接与背带12连接,从而增加了副包2开口处的密封性,达到了副包2开口处有异动时,收紧绳21将被扯动,此时使用者便会察觉到副包2开口处的异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