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伞套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0989发布日期:2019-10-19 02:46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伞套的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涉及一种带伞套的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生活当中的常用小物件,使用者为避免遗失,大都会随身携带。但在下雨天,人们使用后不得已需要将雨伞放置在室外或在室内集中存放,因为伞面上粘附了许多水珠,在雨伞收折后水珠会顺着伞面向下流,从而打湿地面,容易使人滑到,甚至将地板浸湿,导致发霉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办公楼门口会分发防水套袋,用于收纳使用后的雨伞,但防水袋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后直接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如CN103479008A公开了一种具有伸缩伞套的雨伞,由雨伞和伞套构成,伞柄末端有凹槽;伞骨末端向内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形;手柄内带有磁铁,伞骨末端和伞套底盖为磁性材料;伞骨顶部有连接杆,连接杆表面有螺纹,伞套套头内有内螺纹。当打开伞时,伞套收缩在伞柄顶部,收伞时可以拉下伞套,防止雨水下滴,手柄处装有磁铁,通过吸合底盖可以方式伞套滑落,但伞套收缩后没有束紧装置,底盖由于位置较高,有可能干涉雨伞打开。

又如CN104473394B公开了一种折叠伞的伞套收纳装置,包括旋转主体、紧扣部件、底座和伞套,旋转主体下端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绳子出口,旋转主体中心设置有柱状体,旋转主体底端为一个滑动凸环,紧扣部件上端设置有与滑动凸环配合使用的环形轨道,紧扣部件上端设置有第二绳子出口,紧扣部件中部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中间设置有伞套出口,第二挡板下方设置有圆环,紧扣部位下端设有内凸环,底座上端设置有外凸环,伞套上端通过细绳与柱状体相连,伞套下端边缘设置有橡皮圈。旋转主体通过紧扣部件与底座连接,可以避免底座干涉雨伞打开,但是伞套整体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伞套的雨伞,解决了穿套伞套结构复杂,可能干涉雨伞撑开的问题。

一种带伞套的雨伞,包括具有伞面、伞骨和伞柄的伞体,所述伞套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包括套环、底座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套环和底座的伸缩套,所述伞体的顶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伞套收缩状态,所述套环和底座通过具有弹性的扎带绑扎固定,所述扎带横跨套环中心,两端与套环两侧连接,所述伞体露出套环;在伞套伸展状态,所述伞体除伞柄外的大部分置于所述伞套内,所述伞柄抵着扎带,促使扎带拉紧撑开所述伸缩套。

优选的,所述扎带的至少一端与套环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可以是扣接等方式,可以让扎带该端拆卸后,绕另一端翻转180度后,重新与套环连接,以适应伞套的不同状态。

更优选的,所述伞柄的端部具有定位凸起,所述扎带上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可以避免扎带从伞柄上滑移脱落。

优选的,在伞套伸展状态,所述套环束紧所述伞骨,一方面可以避免套环卡住伞骨的端部,使得雨伞无法撑开,另一方面通过束紧伞骨,可以雨伞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优选的,当伞体被撑开时,所述套环贴着伞面,使得雨伞的整体结构紧凑,长度更小。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在伞套收缩状态伸入套环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伞体的连接杆。

更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凸台螺纹连接,所述凸台上具有连通集水槽的漏水孔。利用集水槽可以收集从雨伞滴落的水珠,集水槽可以拆卸,及时倾倒内部的雨水,避免溢出。

更优选的,在伞套收缩状态,所述套环的中心孔与凸台过渡配合,所述过渡配合包括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给套环和底座配合提供定位。

优选的,所述套环包括之间具有间隙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伸缩套顶端伸入所述间隙内与套环固定连接,在伞套收缩状态,所述套环与底座接合,所述伸缩套收折于所述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在伞套收缩状态底座和套通过扎带绑扎固定,确保伞体整体露出套环,不会干涉雨伞撑开,在伞套伸展状态,伞柄抵着扎带使其张紧,让伸缩套撑开,利用同一扎带实现两种功能,伞套结构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伸展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伸展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伸展状态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收缩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收缩状态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在伞套收缩状态的B-B剖面图。

图9为图8中的C局部放大图。

图10为伸缩套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带伞套的雨伞,包括伞面、伞骨和伞柄52,由于伞面和伞骨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没有关联性,因此附图中并未明确标出。伞套包括套环1、伸缩套2和底座3,伸缩套2的两端分别连接套环1和底座3。伸缩套2由塑料或橡胶薄膜制成,套壁上可以设置环形的折痕,也可以不设置折痕,当没有设置折痕时,伸缩套2具有一定的回弹性能,便于收折。

本实用新型的伞体5的顶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如图6-8所示,伞套处于收缩状态,套环1和底座3接合,两者通过扎带4绑扎固定,伸缩套2收折后隐藏于伞套的内部空间,伞体5整体露出于套环1外。所谓露出并不需要伞体5 完全位于套环1外,也可以有很小部分位于套环1的中心孔内,但中心孔的孔径够大,不影响雨伞撑开。最理想的是,当雨伞撑开时,套环1能够贴住伞面,使得伞具结构显得更加紧凑。

如图1-3所示,伞套处于伸展状态,套环1和底座3分离,伞体5除伞柄 52外绝大部分置于伞套内,扎带4翻转180度后,中部挂在伞柄52的端部,伞柄52的端部抵着扎带使其张紧,进而让伸缩套2保持撑开状态。为避免扎带4 从伞柄52上滑移脱落,扎带4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孔,相应的伞柄52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51。为了避免伞骨散开,便于携带伞具,套环1 的中心孔束紧伞骨。

如图3和4所示,套环1由内环壁12和外环壁11扣合组成,内环壁12为锥形结构,其外圈设置有卡环14,相应的外环壁11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卡环14 配合的卡槽15,内环壁12和外环壁11相贴靠的两个表面为斜面,便于内环壁 12卡入外环壁11内。伸缩套2的顶端被夹持固定在外环壁11和内环壁之间的夹缝内。因内环壁12为锥形结构,其中心孔同样为锥形,使得套环1在伞套收纳伞体5具有导向的功能,方便完成收纳动作。

如图3、5和9所示,底座包括下底31和上底32,下底的底面为平面结构,顶面具有凸起的集水槽35,上底32为环形结构,与集水槽35的外周面套接,两者同样设置有固定用的卡环和卡槽结构,伸缩套2的底端被夹持固定在上底 32和下底31之间的夹缝内。

集水槽35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它与凸台33螺纹连接,凸台33在伞套收缩状态下伸入到套环1内,顶面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杆34,连接杆可以选用螺纹杆,或者其它具有限位机构的杆状件。当然也可以在凸台33上设置连接孔,在伞体5上设置连接杆,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凸台33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伞体5能够露出套环,不影响伞具的使用。为了让收集的雨水能够顺利流到集水槽35内,凸台33上设置有与积水槽35连通的漏水孔36。如图 9所示,在伞套收缩状态,套环1的中心孔与凸台33过渡配合,为套环1和底座3接合提供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套整体为锥形结构,内环壁12和外环壁11之间具有间隙13,在收缩伞套时,如图10所示,伸缩套2抵着内环壁12发生折叠,各个褶皱依次叠在一起,收纳于间隙13内,当套环1与底座3接合时,伸缩套2完全隐藏于内部空间100中。由于伸缩套2为锥形结构,因此各个褶皱是横向叠置,不是竖向叠置,缩小了伞套收缩后的纵向高度。由于伸缩套厚度较小,因此横向宽度增加有限。

在平常使用时,如图6所示,伞套处于收缩状态,扎带4绑扎固定套环1 和底座3,避免两者脱开分离,还能防止套环1因意外而抬高位置,而对雨伞撑开产生干涉。当雨天使用后,为了避免雨水滴落,如图1所示,可以将伞套伸展开,此时解开扎带4的一端,转动180度,绕过伞柄52,重新与套环1连接,即可保持伸缩套2处于伸展状态。

因此,优选的情况下,扎带4的两端与套环1之间是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扎带4的两端设置有扣孔41,套环1的外周面设置有对称的扣件(图中未示出),当扣孔41与扣件配合时,扎带4与套环1实现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只有其中一端可拆卸连接,并不影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