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用橡皮筋和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2759发布日期:2020-03-06 08:09阅读:8884来源:国知局
口罩用橡皮筋和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口罩用橡皮筋和口罩。



背景技术:

关于在口罩的左右所具备的卡挂于佩戴者的耳朵上的挂耳部,为了使口罩固定于佩戴者的脸上,使用绳或伸缩性的材料来制成所述挂耳部,但是,近来,为了能够不受脸的大小约束地使用口罩,多采用橡胶。

作为用于挂耳部的橡胶(以下称作“橡皮筋”。),为了提高口罩主体部相对于脸的紧密贴合性,优选使用张力强的橡胶,但是,若使用张力强的橡胶,则其会以陷入耳朵中的方式与耳朵抵接,从而导致佩戴者感到疼痛。另一方面,若为了缓解佩戴者的疼痛而使用张力弱的橡胶,则会导致口罩主体部相对于脸的紧密贴合性降低。

因此,为了减轻耳朵的负担,存在有:在橡皮筋的中途设有用于调整橡胶的长度或强度的调整部的口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在橡皮筋中安装有弹性部件的口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0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2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无论在哪个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口罩中,作为橡皮筋,都设想为采用一根橡胶绳,从而,张力在橡皮筋的长度方向上集中并施加,因此,橡胶的张力全都沿橡皮筋的伸缩方向、即与挂耳部的紧固方向相同的方向起作用。因此,会导致耳朵疼痛等,无法充分地减轻因通过橡皮筋进行紧固而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产生的负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用橡皮筋和口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口罩用橡皮筋,在口罩主体部的左右具备该口罩用橡皮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用橡皮筋是将多个橡胶绳编织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用橡皮筋和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部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橡皮筋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5是示出利用纤维状部件缠绕着橡胶绳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4,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口罩100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图示例,而是始终基于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判断。

并且,以下,如图1所示,以口罩的佩戴者为基准来确定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而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口罩100具备:口罩主体部1,其覆盖佩戴者的脸的鼻、口、下颚等;右挂耳部2,其用于将口罩主体部1卡挂于佩戴者的右耳;以及左挂耳部3,其用于将口罩主体部1卡挂于佩戴者的左耳。并且,口罩100是使口罩主体部1的后表面侧朝向佩戴者的脸来佩戴的。

(口罩主体部)

如图2所示,口罩主体部1具备:片部11,其由3张以上的多个片材形成;鼻部加强部件12,其被安装于片部11的上端部附近;以及口部加强部件13,其被安装于片部1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

(片部)

片部11是如图2所示那样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片状的部件,且是将多个片材层叠在一起而形成的。

片部11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120mm至210mm,优选为145mm至175mm,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70mm至100mm,优选为80mm至90mm。

如图3所示,片部11是从远离肌肤的面起按照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以及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的顺序层叠片材而形成的,其中,所述外表面侧无纺布111位于片部11的距肌肤最远的面处,所述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位于片部11的距肌肤最近的面处。关于具体的片材,例如作为无纺布,采用聚丙烯纺粘无纺布、聚乙烯纺粘无纺布、尼龙纺粘无纺布等,作为过滤器,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人造纤维纺粘无纺布等。另外,也能够对佩戴者侧无纺布113涂敷保湿剂、柔顺剂、抗菌剂等。

最优选的是,采用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来作为外表面侧无纺布111,采用涂敷有保湿剂的尼龙纺粘无纺布来作为佩戴者侧无纺布113,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来作为夹入它们之间的过滤器112。

形成片部11的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以及佩戴者侧无纺布113在上下和左右的端部附近通过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熔接在一起,从而在上端部附近形成有上端部连接部11a,在下端部附近形成有下端部连接部11b,在右端部附近形成有右端部连接部11c,在左端部附近形成有左端部连接部11d。

在片部11的上部,为了安装后述的鼻部加强部件12,形成有以包围鼻部加强部件12的方式通过热或超声波等来熔接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以及佩戴者侧无纺布113而成的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

关于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优选的是,在正面观察时,其形成为与鼻部加强部件12的形状大致一致,但也可以是:在鼻部加强部件12的周围存在少许间隙,从而能够使鼻部加强部件12移动。

在片部1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为了安装后述的口部加强部件13,形成有以包围口部加强部件13的方式通过热或超声波等来熔接过滤器112和佩戴者侧无纺布113而成的口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f。

关于口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f,优选的是,在正面观察时,其形成为与口部加强部件13的形状大致一致,但也可以是:在口部加强部件13的周围存在少许间隙,从而能够使口部加强部件13移动。

另外,在图1和图2中,图示了分别设置各个连接部11a~11f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存在兼作多个连接部的部分。例如,可以是,上端部连接部11a和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的上部重合,且上端部连接部11a兼作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上部。

另外,关于这些连接部,只要将片材沿前后连接在一起即可,不一定需要通过基于热或超声波等的熔接来形成。

另外,在图1和图2中,图示了这些连接部形成为实线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连接部也可以形成为例如断续线状。

(褶)

片部11如图3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上折返,由此,在前表面侧,如图1至图3所示,形成有上部褶11g和下部褶11h、11h。在佩戴口罩100时,将这些褶在上下方向上展开,由此,片部11成为向外侧鼓出的山型的立体形状,从而,佩戴者的脸的鼻、口、下颚等被覆盖。

如图1至图3所示,上部褶11g是形成于片部11前表面的比上下方向中央部靠上部的位置处的、向上方凸起的折痕,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片部11的1处部位具备上部褶11g。

如图1至图3所示,下部褶11h、11h是形成于片部11前表面的比上下方向中央部靠下部的位置处的、向下方凸起的折痕,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片部11的2处部位具备下部褶11h、11h。

上部褶11g和下部褶11h、11h被配置成:包含片部1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内的、上部褶11g与下部褶11h、11h中的形成于上方的下部褶之间的部分的间隔最大,特别优选的是,该部分具有片部11的上下方向宽度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宽度。由此,容易确保佩戴者的嘴边的空间。

另外,上部褶11g和下部褶11h、11h优选配置成:它们的配置间隔成为全都不同的间隔。由此,能够针对每个褶改变配置间隔而将其配置于恰当的位置。

并且,褶的配置间隔包含:上部褶11g与口罩上端缘之间的间隔;和下部褶11h、11h中的形成于下方的下部褶与口罩下端缘之间的间隔。

(鼻部加强部件)

鼻部加强部件12是为了使口罩主体部1的上部沿着佩戴者的鼻附近的形状以免产生间隙的部件,如图2所示,沿着片部11的上端缘具备该鼻部加强部件12。

鼻部加强部件12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具有可塑性的部件,且形成为:比片部11的横向宽度短,在左右方向上具有80~135mm、优选为90mm~120mm的长度,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3mm~5mm,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1.0mm。

作为鼻部加强部件12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可塑性的任意材料,例如使用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树脂等,最优选采用聚丙烯树脂。

鼻部加强部件12被配置在过滤器112与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之间,且通过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被安装于片部11,其中,所述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是通过在鼻部加强部件12的上下和左右利用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使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以及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熔接在一起而以包围鼻部加强部件12的方式形成的。

并且,只要能够使口罩主体部1的上部不产生间隙,则能够通过任意的配置和安装方法将鼻部加强部件12安装于片部11。

例如,可以与后述的口部加强部件13相同地以外表面侧无纺布111未被熔接的方式形成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并将鼻部加强部件12安装于片部11。另外,例如,鼻部加强部件12也可以配置于外表面侧无纺布111与过滤器112之间。

(口部加强部件)

口部加强部件13用于维持口罩主体部1在佩戴者的嘴边附近的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其被安装于片部11上的上部褶11g与下部褶11h、11h中的形成于上方的下部褶之间的位置处的、片部1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

并且,作为口部加强部件13的安装位置,优选安装于从片部1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方偏移大约5mm至10mm的位置,但只要能够维持口罩主体部1在佩戴者的嘴边附近的形状,则不限于这样的配置位置。

口部加强部件13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具有可塑性的部件,且形成为:如图2所示那样比片部11的横向宽度稍短,在左右方向上具有100~150mm、优选为115mm~145mm的长度,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3mm~5mm,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1.0mm。

作为口部加强部件13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可塑性的任意材料,例如与鼻部加强部件12相同地使用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树脂等,最优选采用聚丙烯树脂。

如图3所示,口部加强部件13被配置在过滤器112与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之间,且通过口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f被安装于片部11,其中,所述口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f是通过在口部加强部件13的上下和左右利用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使过滤器112和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熔接在一起而以包围口部加强部件13的方式形成的。

由此,口部加强部件13相对于过滤器112和佩戴者侧无纺布113被固定,过滤器112、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以及口部加强部件13在佩戴者的嘴边附近被固定,但是,对于外表面侧无纺布111来说,在片部11的四边的端部附近以外,其没有被固定于其它部件。

并且,作为口罩主体部1,只要其覆盖佩戴者的对称部位且在安装有挂耳部时能够作为口罩发挥功能,则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

(挂耳部)

右挂耳部2和左挂耳部3均是通过将橡皮筋200安装于口罩主体部1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如图1和2所示,右挂耳部2在口罩主体部1的右侧以如下方式形成:通过热或超声波等使橡皮筋200的一个端部熔接于片部11的右端部的上部,并通过热或超声波等使另一个端部熔接于片部11的右端部的下部。另外,左挂耳部3在口罩主体部1的左侧以如下方式形成:通过热或超声波等使橡皮筋200的一个端部熔接于片部11的左端部的上部,并通过热或超声波等使另一个端部熔接于片部11的左端部的下部。

(橡皮筋)

如图4所示,橡皮筋200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多个由多个橡胶绳201…形成的橡胶绳组211…分别编织。

(橡胶绳)

橡胶绳201是由伸缩性的材料形成的细的绳状部件。作为橡胶绳201的材料,例如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采用胶乳等,在合成橡胶的情况下,采用聚氨酯等。并且,作为橡胶绳201…,可以采用全都相同的粗细的橡胶绳,也可以将不同粗细的多种橡胶绳混合起来使用。

(橡胶绳组)

通过捆束规定数量的橡胶绳201…,由此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橡胶绳组211。作为橡胶绳组211,可以是仅将多个橡胶绳201…捆束而成的橡胶绳组,也可以将多个橡胶绳201…拧在一起等而集中起来。在图4中,图示了利用3根橡胶绳201…形成一个橡胶绳组211…的情况,但是,形成各橡胶绳组211的橡胶绳201…的数量不限于此。形成各橡胶绳组211的多个橡胶绳201…可以是全都相同的粗细,也可以将不同粗细的多种橡胶绳201…混合在一起。

如图4所示,橡皮筋200是按照所谓的编辫子的要领(braid:编辫子)将多个橡胶绳组211…编织而成的。由此,各橡胶绳组211相对于橡皮筋200的长度方向(在图中以b所示的箭头方向)斜着(沿着在图中以a所示的箭头方向)配置,并且各橡胶绳组211以一组一组地交差的方式被编织。编辫子的要领是指将n根(n是3以上的整数)橡胶绳组211…组合起来编织成一个。

另外,橡皮筋200以所有的橡胶绳201…都在橡皮筋200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形成橡胶绳组211…的橡胶绳201…以相对于橡皮筋200的长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方式被编织。

具体来说,优选的是,各橡胶绳组211由1~4根橡胶绳201…形成,将3~15组这样的橡胶绳组211…编织,由此形成橡皮筋200。

另外,优选的是,橡皮筋200以宽度为大约5~7mm的扁平的带状形成。

并且,橡皮筋200可以如上述那样仅由橡胶绳201…形成,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利用聚酯等的纤维状部件202缠绕在各橡胶绳201的周围,然后将其编织。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橡皮筋200的质感柔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佩戴感。另外,作为缠绕在各橡胶绳201的周围的纤维状部件202,除了聚酯外,也可以采用尼龙等。另外,若采用卷曲而成的纤维,则能够产生更加轻柔的柔软质感。

[制造方法的说明]

(1)例如,将橡胶绳组211…代替丝线卷绕于制造衣服用的绳的制绳器的绕线筒上,并将其编织,由此形成橡皮筋200。

(2)从距肌肤最远的面起,按照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的顺序依次将片材重叠,将鼻部加强部件12和口部加强部件13配置于过滤器112和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之间的规定的位置。

(3)在鼻部加强部件12的上下和左右,利用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使外表面侧无纺布111、过滤器112以及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鼻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e。另外,在口部加强部件13的上下和左右,利用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使过滤器112和佩戴者侧无纺布113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口部加强部件周边连接部11f。

(4)将重叠的片材折叠以形成上部褶11g和下部褶11h、11h。

(5)利用热或超声波等沿前后使折叠后的片材的上下和左右的端部附近熔接,形成上端部连接部11a、下端部连接部11b、右端部连接部11c和左端部连接部11d。

(6)利用热或超声波等使橡皮筋200的两个端部熔接于片材的右端部的上下而形成右挂耳部2,并利用热或超声波等使橡皮筋200的两个端部熔接于片材的左端部的上下而形成左挂耳部3。

[效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0,右挂耳部2和左挂耳部3由橡皮筋200形成,所述橡皮筋200是将多个橡胶绳201…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由此,如图4所示,各橡胶绳201的张力起作用的方向a和在佩戴口罩100时橡皮筋200伸缩的方向b不同,因此,力被分散,从而能够减轻右挂耳部2和左挂耳部3对耳朵造成的负担。

并且,各橡胶绳组211优选由多个橡胶绳201…形成,但也可以由一个橡胶绳201形成。即使在各橡胶绳组211由一个橡胶绳201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橡胶绳组211…编织,由此,如图4所示,能够使各橡胶绳201的张力起作用的方向a和在佩戴口罩100时橡皮筋200伸缩的方向b不同,从而力被分散,能够减轻右挂耳部2和左挂耳部3对耳朵造成的负担。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通过捆束规定数量的多个橡胶绳201…来形成各橡胶绳组211,通过按照所谓的编辫子的要领将多个橡胶绳组211…编织,由此形成橡皮筋200。由此,与将多个橡胶绳201…直接编织的情况、即、利用一个橡胶绳201形成各橡胶绳组211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橡皮筋200具有宽度和厚度。

另外,在使用具有与各橡胶绳组211相同的宽度和厚度的一个粗橡胶绳并将其编织的情况下,存在橡皮筋变硬的担忧,但是,根据使用捆束多个橡胶绳201…而成的橡胶绳组211并将其编织的结构,能够使橡皮筋200具有柔性。

实施例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拉伸强度测量及实际使用评价的结果进行说明。以下,借助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为这样的橡皮筋200:对3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进行捆束,由此形成橡胶绳组211,将6组这样的橡胶绳组211编织而形成所述橡皮筋。

(实施例2)

为这样的橡皮筋200:对4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进行捆束,由此形成橡胶绳组211,将6组这样的橡胶绳组211编织而形成所述橡皮筋。

(实施例3)

为这样的橡皮筋200:对5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进行捆束,由此形成橡胶绳组211,将6组这样的橡胶绳组211编织而形成所述橡皮筋。

(比较例1)

为这样的橡皮筋:将18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捆束成直線状,由此形成所述乳胶。

(比较例2)

为这样的橡皮筋:将24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捆束成直線状,由此形成所述乳胶。

(比较例3)

为这样的橡皮筋:将30根由天然橡胶(胶乳)形成的粗细为550dtex的橡胶绳201捆束成直線状,由此形成所述乳胶。

使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橡皮筋,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拉伸强度的测量)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橡皮筋,测量了在夹具间距离为50mm、速度为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橡皮筋在长度方向上伸展200%(100mm)时的强度。并且,作为拉伸试验设备,使用了and公司的tensilonrtg-1210。

(实际使用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橡皮筋,将其安装于口罩主体部1,让5个评价者实际佩戴3小时,对佩戴感觉、偏移难度以及能否长时间佩戴进行了评价。

具体来说,使用如下的口罩主体部1,在其左右安装长度为160mm的橡皮筋而形成右挂耳部2和左挂耳部3,从而制作出了用于实际使用评价的口罩,其中,所述口罩主体部1在使用重量为17gsm的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来作为外表面侧无纺布111、使用重量为20gsm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来作为过滤器112、使用重量为20gsm的尼龙纺粘无纺布来作为佩戴者侧无纺布113且沿左右方向形成为175mm、沿上下方向形成为90mm的片部11中,具备鼻部加强部件12和口部加强部件13。

并且,关于试验结果,以比较例1(b)为基准,在非常优异的情况下记为aa,在优异的情况下记为a,在差的情况下记为c。

在表1中示出试验的结果。

[表1]

(评价)

根据实施例1与比较例1的比较、实施例2与比较例2的比较、以及实施例3与比较例3的比较可知:即使使用相同根数的橡胶绳,通过将该橡胶绳以相对于橡皮筋的长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方式编织,由此橡皮筋在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也会变弱,进而,橡皮筋的紧固减轻,从而能够减轻对耳朵施加的负担。

对比较例1和实施例2进行比较,虽然拉伸强度的数值几乎相同,但实施例2在佩戴感觉、偏移难度以及能否长时间使用上均大幅超越了比较例1。另外,对比较例2和实施例3进行比较,虽然拉伸强度的数值没有大的差别,但实施例3在佩戴感觉、偏移难度以及能否长时间使用上均大幅超越了比较例2。

因此,可知:即使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相同,但是,通过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方式将橡胶绳编织而形成的橡皮筋在佩戴感觉、偏移难度以及能否长时间使用这些方面上优异。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附记1)

提供一种口罩用橡皮筋,在口罩主体部的左右具备该口罩用橡皮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用橡皮筋是将多个橡胶绳编织而成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用橡皮筋。

(附记2)

在附记1所记载的口罩用橡皮筋中,特征在于,多个橡胶绳以相对于所述口罩用橡皮筋的长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方式被编织。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用橡皮筋。

(附记3)

在附记1或2所记载的口罩用橡皮筋中,特征在于,所述口罩用橡皮筋是将多个橡胶绳组编织而成的,所述橡胶绳组是对多个所述橡胶绳进行捆束而形成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用橡皮筋。

(附记4)

在附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口罩用橡皮筋中,特征在于,在所述橡胶绳的周围缠绕有纤维状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提高了佩戴感的口罩用橡皮筋。

(附记5)

提供一种口罩,其具备附记1~4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口罩用橡皮筋。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减轻佩戴者的耳朵的负担的口罩。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7年7月13日提交的日本国特许出愿2017-137332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标号说明

100:口罩。

1:口罩主体部。

200:橡皮筋(口罩用橡皮筋)。

201:橡胶绳。

202:纤维状部件。

211: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