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及牵力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2687发布日期:2019-08-06 22:3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及牵力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特殊用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及牵力鞋。



背景技术:

牵力鞋,即负重运动鞋,是在运动鞋底内部挖掘鞋底空间,利用铁、铜、铅等比重较大的再生金属制成配重块,经过抛光打磨和浸塑、喷涂、包胶等表面工艺处理,配合以相同体积形状的橡胶轻块,通过多种组合达到随意调节鞋底重量的目的。现有的牵力鞋主要用于为运动员、部队官兵的特殊集训和普通老百姓的负重健身,可以增加脚力及筋骨力的效果,对弹跳力、骨骼拉伸和走路的速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随着负重运动鞋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并日渐流行,目前市面上的牵力鞋都只是单纯调节脚部重量和增高的功能,在水平方向由于鞋身及组件槽的限定,牵力鞋组件不会产生晃动,但是在竖直方向,由于仅在牵力鞋组件上部设置弹性鞋垫,即便有人的脚部压力,在运动状态下组件在竖直方向仍然会产生一定的上下晃动,影响穿着体验。此外,现有组件的脚部贴合度也不够好,重量调节精度不够高,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的保健养生、穿着舒适度及趣味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及其牵力鞋,所述牵力鞋组件至少具备更精细的重量调整区间和更舒适的穿着脚感,同时需使穿着该牵力鞋运动鞋运动的人脚部产生一定的震动感,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和穴位畅通,以及带来一定趣味的娱乐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包括重块和轻块,所述重块和轻块的形状相同,其中,所述重块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朝向脚面方向的第一开口。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牵力鞋,包括:鞋身;大底;中底;组件槽体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牵力鞋组件,其中,所述牵力鞋组件的外形形状与组件槽体的内腔形状相适配,所述鞋身内壁靠近中底位置设置有限位结构。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牵力鞋组件的所述重块设置竖直方向的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朝向脚面方向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轻块设置竖直方向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也具有朝向脚面方向的开口,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可以视具体需要装配弹性金属、非金属的螺旋弹簧、片簧和压力弹簧管、重量调节原件或中草药配方材料,使牵力鞋在运动状态下可以提供反重力震动,增强脚部血液循环和穴位畅通,能够满足0.5-10kg范围内任一重量的牵力鞋负重,重量调整精度高达20-50g。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牵力鞋组件的牵力鞋的鞋身内壁靠近中底位置设置有限位结构,有效改善了现有牵力鞋在竖直方向上重块的晃动问题,使牵力鞋组件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都得到更稳定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俯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俯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立体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立体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正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正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含有贴合脚型牵力鞋组件的牵力鞋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含有贴合脚型牵力鞋组件的牵力鞋限位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前掌部重块;

102、腰部重块;

103、跟部重块;

104、第一边缘;

105、第二边缘;

2、第一腔体;

301、前掌部轻块;

302、腰部轻块;

303、跟部轻块;

4、第二腔体;

5、弹性构件;

501、盖体;

601、第一中底;

602、第二中底;

603、大底;

7、鞋垫;

8、鞋身;

800、组件槽体;

801、限位结构;

802、容置腔;

803、重量调节元件;

804、开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牵力鞋组件和第二方面的牵力鞋。

首先说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牵力鞋组件。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包括重块和轻块,所述重块和轻块的形状相同,其中,所述重块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朝向脚面方向的第一开口。本发明提供的重块和轻块有别于现有技术的重块,重块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朝向脚面方向的第一开口,对所述第一腔体的数量和形状不做特别限制,数量至少为1,与前脚掌接触的重块由于面较大,数量可以适当有所增加。可以理解,同样大小的重块,第一腔体数量多但不放入重量调节元件的重块其重量相应就减小,而可以在第一腔体内设置多个弹性构件或中草药配方,增强前脚掌的震动和对穴位的刺激。鞋的重量与舒适性有很大关系,与人体在运动时付出的体能也有很大关系。鞋的重量每增加1%,人的体能消耗就增加3%-10%。重块和轻块的形状设计相同,是为了不同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对鞋子的重量进行调整,以实现循序渐进的训练或适应不同的状态和运动方式。

进一步地,本发明对轻块也进行了适当改进。可以理解,由于轻块是作为对重块的相应替代,因此,参照重块的设计,所述轻块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腔体,以及朝向脚面方向的开口,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同一套牵力鞋组件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形状应完全一致,重块和轻块经包胶处理后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装入相应的弹性构件或重量调节元件,之后还可以加设盖体。

根据人体生理构造特征,脚共有26块骨组成且分成三大部分:跟部、腰部和前掌部。跟部为7块骨组成其负责直接承受体重,且大部分身体重量(50%)都落在跟部。腰部为5根长骨组成其负责连接前掌和后跟及传递身体部分重量至前掌。脚前掌由14块小骨组成其具有承受体重和平衡身体及抓着地面不致身体倒斜。为了起到支撑整个体重的作用,脚的底部产生了若干拱形,特别是内弓较为发达,既大又牢固,通过胫骨,由上方笔直加上的体重,为相当于传递关节的距骨一度支承后,又被以跟骨底部内侧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点为两个基点的强韧的内弓完全承受下来。因此,所述牵力鞋组件的设计需符合人体工学的科学设计,更能提升穿着的贴合度和舒适度。优选地,所述重块包括前掌部重块、腰部重块和跟部重块。当然,腰部重块可以包含1至多块,块数多,腰部重块可自由弯曲的幅度也相应加大,则会提升该牵力鞋组件及其牵力鞋在崎岖道路和坡度较大道路的适用性,拓展牵力鞋的使用场景。优选地,所述重块包括前掌部重块、腰部重块和跟部重块。同理,所述轻块也包括前掌部轻块、腰部轻块和跟部轻块,以便替换。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集研究了大量人体脚掌的生理构造,为给前掌部骨头跟部突出的位置一个缓冲力,将前掌部重块的前掌部主体中心位置设置成具有轻微凹陷、边缘稍高的块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前掌部重块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前掌部主体,所述前掌部主体为中间凹陷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一边缘为拱形曲边,且与第二边缘平滑围合在前掌部主体外部,所述前掌部重块沿第一边缘向前掌部主体方向厚度逐渐减小,这样的设计增强了牵力鞋组件与脚部的贴合度和穿着的舒适度。

根据此设计理念,很容易理解,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将腰部重块或腰部重块组对应的足弓部位置设置成有一定幅度向上凸出的拱形,给足弓部起到很好的承托和保护作用。跟部重块的厚度加大能使穿着的人达到增高秀脚的目的。

优选地,沿所述前掌部重块、腰部重块和跟部重块的拼接方向,所述牵力鞋组件的厚度依次增大。

优选地,所述前掌部重块的厚度为3-100mm,腰部重块的厚度为4-120mm,跟部重块的厚度为6-160mm。

优选地,所述前掌部重块沿腰部重块和跟部重块的拼接方向的长度为60-120mm。

优选地,所述腰部重块包含第一腰部重块、第二腰部重块和第三腰部重块。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相适配,用于为脚部运动时提供反重力震动。

更加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选自螺旋弹簧、片簧和压力弹簧管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牵力鞋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卡合连接、螺纹连接或铰接,用于将所述弹性构件固定于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牵力鞋组件还包括重量调节元件,所述重量调节元件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相适配,用于调节重块和/或轻块的重量。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牵力鞋,包括:鞋身;大底;中底;组件槽体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牵力鞋组件,其中,所述牵力鞋组件的外形形状与组件槽体的内腔形状相适配,所述鞋身内壁靠近中底位置设置有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宽度为5-20mm,连续设置形成卡环或间隔设置形成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中底包含第一中底和第二中底,第一中底和第二中底之间设置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小型户外应急装置。

优选地,所述牵力鞋还包括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设置于容置腔上部,用于调控容置腔的开启和闭合。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好地解释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请参阅图1,该图以俯视图的形式显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包括重块组,该重块组包括前掌部重块101、腰部重块102和跟部重块103,每一重块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腔体2,其开口朝向脚面方向,第一腔体2在每一重块上的形状和数量可以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重块102由第一腰部重块、第二腰部重块和第三腰部重块三个部分拼接而成,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腰部重块102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块重块,或者是两块、四块或五块拼接而成。实际上,考虑到脚步骨骼生理构造,腰部重块102细分的部分越多越容易实现腰部的自由弯曲度,则越有利于穿着行走的便利。本实施例牵力鞋组件贴合脚型的方面体现于每一重块的构型设计,即所述前掌部重块包括第一边缘104、第二边缘105和前掌部主体,所述前掌部主体为中间凹陷的块状结构,所述第一边缘104为拱形曲边,且与第二边缘105平滑围合在前掌部主体外部,所述前掌部重块沿第一边缘向前掌部主体方向厚度减小。腰部重块102和跟部重块103也有边缘高于中心的曲面设计,但在对应的足弓部位置设置有一定幅度向上凸出的拱形,这样的牵力鞋组件对于脚底的贴合度、承托性和舒适度都能得到大大提升。请参阅图3-图6,从牵力鞋组件的立体图和正视图可以看出,沿前掌部重块-腰部重块-跟部重块的连接方向,呈现厚度逐渐加大的趋势,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前掌部重块的厚度为3-100mm,腰部重块的厚度为4-120mm,跟部重块的厚度为6-160mm。请参阅图2-图6可知,第一腔体2的形状在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圆形、正方形、菱形、椭圆、三角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为更好地区分,将轻块上设置的腔体其命名为第二腔体4,同样的,第二腔体4的数量和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和调整。

请参阅图2,该图以俯视图的形式显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与上述牵力鞋组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前掌部轻块301、腰部轻块302和跟部轻块303,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前掌部轻块301、第三腰部轻块302和跟部轻块303设置有第二腔体4,第二腔体4的形状、大小与相配套的重块所设置的第一腔体一致,便于在重块和轻块更换的时候,腔体的形状和大小仍适配,以便设置弹性构件5或重量调节元件803或装入中草药配方产品,弹性构件选自螺旋弹簧、片簧和压力弹簧管中的一种。

请参阅图3,该图以立体视图的形式显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与上述牵力鞋组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展示的是一套牵力鞋组件重块、轻块的不同搭配使用。该牵力鞋组件由前掌部重块101、腰部轻块302和跟部轻块303组成,腰部轻块302包含第一腰部轻块和第二腰部轻块,在对应足弓部位置也设置有一定幅度向上凸出的拱形。且前掌部重块101设置有第一腔体2、跟部轻块303设置有第二腔体4。

请参阅图4,该图以立体视图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与上述牵力鞋组件不同之处在于,由前掌部轻块301、腰部重块102和跟部重块103组成,特别地,为了提供更为精确的牵力鞋负重,在第二腰部重块的第一腔体2内放置了重量调节元件803,该重量调节元件803的制作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参照砝码的标识标记其精确的重量,当然,为了适应不同需要,该重量调节元件可以放置在前掌部轻块301、腰部重块102和跟部重块103上的其他腔体内。

请参阅图5,该图以正视图的形式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与上述牵力鞋组件不同之处在于,在前掌部重块/轻块、腰部重块/轻块的腔体内设置了金属或非金属弹性构件5,在弹性构件5上配备有上端平整的盖体501,盖体与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卡合连接、螺纹连接或铰接,盖体的材质为硅胶或其他软且薄的设计,此弹性构件能够提供给牵力鞋穿着者运动时的反重力震动,对脚底的血液循环和穴位畅通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轻微的脚底震动,有助于增强穿着牵力鞋走动的娱乐性。

请参阅图6,该图以正视图的形式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脚型的牵力鞋组件,与上述牵力鞋组件不同之处在于,前掌部重块101、腰部重块102都不设置腔体和弹性构件5以及重量调节元件803,在跟部轻块303的第二腔体4内设置重量调节元件803,很容易理解,这种组合牵力鞋组件的主要作用也是在于提供更加精确的脚部负重,当然,重量调节元件803可以置换为弹性构件5,以增强足跟部的震动和穴位按摩。

本发明提供的牵力鞋组件组合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任意搭配相应部位的重块和轻块,以及弹性构件和重量调节元件。本技术方案的牵力鞋组件上能够满足0.5-10kg范围内任一重量的牵力鞋负重,重量调整精度高达20-50g。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显示的是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牵力鞋组件的牵力鞋,图8是在鞋身上设置限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鞋身8、大底603、中底(包括第一中底601和第二中底602)、组件槽体800和限位结构801,所述第一中底601和第二中底602设置容置腔802,并在所述容置腔上部设置开合结构804用于控制容置腔802的开启或闭合,容置腔802可以容纳小型户外应急装置,例如但不限于小刀、打火机、手电筒等装置,容置腔802的容置空间可以是环绕鞋身下部的周缘,也可以是在牵力鞋组件所在的组件槽体800和大底603之间的空间,优选环绕鞋身下部的周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牵力鞋组件放置于所述组件槽体800内,这样所述限位结构801就恰好卡在所述牵力鞋组件上面,再在牵力鞋组件上面覆盖常规弹性鞋垫7,所述限位结构801的宽度为5-20mm,连续设置形成卡环或间隔设置形成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卡扣。该限位结构有效改善了现有牵力鞋在竖直方向上重块产生的晃动问题,使牵力鞋组件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都得到更稳定的固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