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30608发布日期:2020-01-07 11:19阅读:2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服装设计制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

技术背景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随着,服装业向高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转型,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在人才、技术的创新缺一不可,服装设计制版技术领域的创新是服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而领子作为服装整体中占最重要的部分,领子是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所以服装制版配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领型是否和谐美观,更关系到穿着者的第一形象十分重要;有着和谐之美的领型利于企业服装的销售,相反而有问题的领型会影响企业服装的销售及品牌的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

现有的,服装制版配领技术,分平面cad与立裁;立裁配领相对费时费力,不能直接在电脑cad上应用;因此在企业应用中很少。平面制版配领直接在电脑cad上操作更方便快捷;但是,因为其配领方法缺乏科学的配领原理,缺少规范的配领数据与操作步骤;往往以面领翻下与底领的差数在外领口加差量进行配领,却未考虑到人体内肩斜度与领子驳头翻折线角度之间关系,使领子翻下时,有时紧翻不平,有时松领外口有多余褶量,影响领子及服装的美观度,这就是后领倒伏量不精准造成的,所以需要多次修改,这样就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高了企业服装开发成本,同时也影响行业技术人员就业与发展前途,更关系到企业及行业的发展。

现有的,如2018.7重印的服装实用技术.应用提高类,书籍:《图解服装纸样设计》.女装系列,郭东梅主编;书号:isbn978-7-5180-1386-9;第二章成衣纸样设计原理/第三节:部件纸样设计原理,第039页,翻领类西装领的配领说明:在日本新文化原型的基础上,所述首先定义p点和b点,b点为该款服装的实际前横开领大点,p点位于前片向外放出4.5cm的止口线上,注意与一片翻领的区别。具体制图步骤如下:①过b点垂直向上绘制ab=nb=3cm,绘制ac=mb=4cm(nb即底领,mb即面领),与前肩线交于c点,co=ac=mb=4cm,连接op,op为翻驳领的驳折线。根据服装款式绘制缺嘴形状,并以op为对称轴,对称绘制领头造型,c1为c点的对称点,以c1为圆心,nb+mb=7cm为半径画弧1,定义q点,以q点为圆心,线段qb的长度为半径画弧线2,与弧线1交与b1点。测量cb长度(δ),在后领口上绘制翻领轨迹线,并测量后领口弧线(*)、翻领轨迹线(#)的长度,画弧线3;以c1为圆心,以#+0.3cm为半径画弧4,绘制弧线3和弧线4的公切线段nm;调整m点的位置,使nm=nb+mb=7cm,其中n点不动,调整后的的m点必须在弧线2上;连接nb1点;连接mc1点,绘制装领线:弧线连接nb1两点,n点必须直角,以画顺为准,画顺领外口线,保持m点直角完成配领。

经过按书中内容的数据与步骤实践配领,发现5大疑点:

(1)开领及翻折止点数据不完整;

(2)驳头与领缺嘴造型的数据未标注说明;

(3)配领关键数据倒伏量确定不方便;

(4)底领没有分离领座,领腰有1cm多余量;

(5)缺领子实践的坯布样品。

①.根据其表述,面领为4cm,底领即下领为3cm,所述首先定义p点和b点,b点为该款服装的实际前横开领大点;但是没有说明b点开宽多少的数据;p点只有加出4.5cm宽的前中搭门量,但是,缺少翻折止点高度的数据,开领及翻折止点数据不完整是疑点一。

②.根据其表述,驳头与领缺嘴根据款式绘制,都没有具体的尺寸与标注,那么如何让技术人员根据书内容绘制出其款式的驳头造型;附加说明一下,配领是包括驳头造型设计在内,忽略对驳头造型的具体制图说明,尺寸不具体是该配领方法存在疑点二。

③.根据其表述,以b1点圆心,以*+0.3cm为半径,画弧线3;以c1为圆心,以#+0.3cm为半径画弧4,绘制弧线3和弧线4的公切线段nm;调整m点的位置,使nm=nb+mb=7cm,经过实践制图,在m点的调整难以找到正确的点位;本发明人经过亲手按书步骤操作,在上下领弧及领宽尺寸3个点位进行反复调整测量3次才能确定,可是该书中并没有说明如何调整;对关键之处的模糊表述,说明了该配领方法不方便,技术不成熟是疑点三。

④.根据其表述,领子的底领没有进行领座分离处理,那么领腰会有1cm左右的余量,领腰不能服贴于脖子是疑点四。

⑤.根据其书内容,没有看到在领子配好后做出领子坯布样,即表示其书缺实践领子坯布样是疑点五。

这是在日本新文化原型基础上的一课西装领内容,在经过仔细分析及实践操作后发现存在5大疑点,如此存在5大疑点的理论书籍,编者在没有经过亲自实践试样,如何让读者及学生学以致用,技术如何与市场、企业应用接轨;不以实践出真知的服装设计制版书籍教材内容,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高技能人才难的问题根源;当下服装业低迷不景气,遇见了服装技术、版型已到了不改革,难发展的紧迫时刻;可见技术无小事,关系服装业及经济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服装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急需一种先进、科学、高效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配领不准的问题,这无论是对于提高服装技、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升服装制版师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发展前景,及对中国服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配领不准,工作效率低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所述角度配领法即以一条水平线180度为基本原理,而人体肩斜度前后相加是40度,以180度-40度=140度,140度即人体内肩斜度;然后以140度为配领基础;考虑到所有翻领的款式都有驳头翻到前中止口线的翻折止点,当翻折止点与前中止口线作垂直产生的翻转角为设f,再以140度减f等于剩余角度,简称余角公式。其配领公式:以(面领减底领)除以(面领加底领)乘以余角等于后领倒伏量,以此求得精准的外领口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以水平线180度为依据,而人体肩斜度前后相加是40度,以180度-40度=140度,140度即人体内肩斜度;然后以140度为配领基础;考虑到所有翻领的款式都有驳头翻到前中止口线的翻折止点,当翻折线与前中止口线作垂直产生的翻转角设为f,再以基础角度140度减f等于剩余角度,简称余角公式。配领公式:以(面领减底领)除以(面领加底领)乘以余角等于后领倒伏量,以此求得精准的外领口数据;其技术特征在于:以人体肩斜内角度为依据,结合面领与底领的大小关系与驳头翻折止点的位置及角度,进行公式计算,得出精准的后领口倒伏量角度;技术特征在于:配领与驳头造型一起设计并有详细数据和操作步骤;技术特征在于:配领公式的科学、简单、精准可广泛应用于电脑cad制版配领;技术特征在于:对领型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领型采用不同的配领公式;技术特征在于:基础领开宽的数据与季节与领型的关系;技术特征在于:对各种配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包括不同的面领、底领、驳头宽、翻折止点位置、领缺角造型、串口线高低及串口线角度变化,而进行科学的配领。其技术特征在于:让行业技术人员能根据此配领原理和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该配领方法适用于常规的翻领(面领大于底领1.5cm~2cm)左右,底领在3cm~4.5cm的微弧型高级西装领、弧型翻领、青果领、枪驳领、钻石型翻领。当底领在0.5~3.5cm,面领大于底领2倍以上时,此领属于平领类不是翻领类,但也可用同样余角公式计算配领;其不同点是,前颈肩翻折点在前领开宽点。

本发明创造的直接和间接效果是,让配好领子有思路可指导;有原理可遵循,有数据可控制,有过程可操作、有方法可落实,有结果可核实;从而提高我国服装制版技术人员的配领水平,其后续的必然效果是:(1)推动中国服装设计制版教材升级;(2)提高服装技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就业率;(3)促进服装企业、产业转型升级;(4)为中国服装技术申请国际专利和国际标准打下基础,让中国服装设计制版配领技术在国际上争取领先地位与话语权。

附图说明

图1为西装领款式图。

图2为后领开宽图,结构图中细实线为基础线,粗实线为轮廓线。

图3为前配领图。

图4为领座分离图。

图5为西装领结构制图--完成图。

图6为实践西装领---前图。

图7为实践西装领---后图。

图8为实践西装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配领说明:该配领为(女装),号型m号,领型为西装领的直线型翻领。

领开宽:春秋季节的西装在基础领上,再开宽1.6~1.8cm为合适。冬装大衣类西装领开宽应大些,一般开2~2.5cm。

面领与底领的正常比例,面领大于底领1.5~2cm范围。对于面领大于底领2cm以上的非常规大衣领,其配领方法要用另一种方法。本发明以常规比例的西装领配领说明;

设面领为4.5cm.底领为3cm。

配领公式:

如图2--图3为西装配领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更进一步说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基础领口上再开宽横开领1.6cm(后直开领的尺寸不变),并测量新的后领口弧长尺寸;

(2)确定前颈肩翻折起点,在开宽的前领口反向延长线上量底领3cm-0.5cm=2.5cm;

(3)确定翻折止点,根据设计图,双排扣搭门量可加4.5~6cm(此款加6cm)与胸围线下9.5cm两线相交为翻折止点;

(4)连接上下翻折点为直线型翻折线;

(5)确定串口线位,根据设计图而定,一般从翻折起点下7cm左右;

(6)测量串口线角度57度左右;

(7)画驳头,根据设计图画出驳头宽7.5cm左右,以翻折线作垂直量驳头;

(8)将驳头宽点与翻折止点连直线,并在直线基础上微凸出0.5cm,以画顺驳头外弧线以自然和谐为标准;

(9)设计驳头缺口造型,经典西装款驳头宽处进3.6cm与驳头外口上0.3cm连接让驳头造型更美观;

(10)设定领口角度75度;

(11)设定领头宽3.4cm;

(12)确定领面翻出的位置,一般以面领4.5cm+0.5cm=5cm(加0.5cm只在常规领型中适用)从翻折起点反量到前肩缝线上;

(13)将领面翻出点与领头宽点连线,并微微往下弧一点点,驳头及领缺口的造型对领型之美非常重要;

(14)以翻折线为对称轴,反向拷贝驳头与前领口;

(15)在翻折止点,测量翻转角73度,以140-73=67*0.2=倒伏量13度,(0.2是面领与底领根据配领公式计算的结果),如面料厚的翻领在计算好的倒伏量的基础上再加1~2度,以满足其面料的厚度;

(16)在开宽的前领口点与翻折线平行往后延长,往下量后领口倒伏量13度,长度与后领口弧等长;

(17)以后领口弧长作垂直量底领3cm,面领4.5cm,然后再作垂直线与领口线连接;

(18)设计扣位与双排扣的扣子,完成基础配领。

图4为领座分离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以角度原理的服装制版配领方法,为领腰服贴于脖子,更进一步对领座分离说明,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设定领腰的分割线,在后领翻折线下1cm,前领翻折线下1.2cm将两点连顺为领腰的分割线;

(2)在后领口的翻折点水平出2.3cm,与领转角点反方向画顺,长度与原下领口弧长等长;

(3)在新的下领口线作垂直量底领3cm-1cm=2cm,再垂直到前领分割起点并连顺画弧;

(4)测量领腰上口的尺寸;

(5)在分割线上测量与领腰上口相同尺寸;注意,控制领腰分割线的短进量在1.2cm左右,如相差太多可调节新领座下领口的弧度大小来调节;

(6)在短进量1.2cm处,作垂直下1cm,与后外领口斜线连接;

(7)在后领中斜线上,外口进1cm,并再此作内外线领面的垂直以保持面领尺寸不变;

(8)连顺面领内外弧线,然后拷贝出面领与底领,再作对称并修顺,然后在样版上备注文字即完成领座分离及配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