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5196发布日期:2020-03-10 09:3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造工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服。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暖服饰,一般通过加厚衣物的材料,达到保暖效果。穿戴较厚的衣物,增加了人的活动负担。轻薄舒适,是保暖服的主要发展方向。

现有的保暖服,主要藉由发热材料产生热量,供给人体。以石墨烯发热服装为例,其发热材料石墨烯为膜状,保暖服不方便洗涤,不便于折叠,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服,用以实现可发热的穿戴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服,包括:发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体;穿戴部件,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穿戴部件上;开关,分别电连接于电源和所述发热体,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上,用于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通路和断路;其中,在所述开关打开时,所述发热装置通过所述发热体发射热能,以加热所述穿戴部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的衣领处。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的后领里,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中心与后领口之间设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后领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至0.8。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二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大身的前里。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前里上的颈侧点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大身衣长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7至0.9。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前里上的前止口之间设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大身前里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4至0.7。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三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大身的后里。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热体位于所述大身后里的竖中心线上。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热体的中心与所述大身的后领口之间设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大身的后里的衣长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上设置有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穿戴部件上设置有口袋,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口袋内。

本申请提供的发热服,通过在穿戴部件上设置发热装置,并给发热装置配设开关,通过开关控制发热装置的通路和断路,当发热装置处于通路状态时,发热装置的发热片可以发射热能,以使所述穿戴部件被加热,进而实现可发热的穿戴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体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后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发热服,110-穿戴部件,111-衣领,112-左衣襟的前里,113-右衣襟的前里,114-后里,120-开关,200-发热装置,211-第一衬层,212-发热丝,213-第二衬层,214-正极连接线,215-负极连接线,216-连接端口,220-第一发热体,230-第二发热体,230z-第一子发热体,230y-第二子发热体,240-第三发热体,250-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服100,包括:穿戴部件110,该穿戴部件110上设置有发热装置200。穿戴部件110上还设置有开关120。其中,开关120分别连接电源和发热装置200,开关120可以控制所述发热装置200的通路和断路;在所述开关120打开时,所述发热装置200发射热能,以加热所述穿戴部件110。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2及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装置200,包括:第一发热体220、第二发热体230和第三发热体240。第一发热体220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110的衣领111处。第二发热体230设置在在所述穿戴部件110大身的前里。第三发热体240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110大身的后里114。第一发热体220、第二发热体230和第三发热体240分别独立连接开关120,所述发热装置200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25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第一发热体220、第二发热体230和第三发热体240以及充电接口250的连接线,可以固定在穿戴部件110的对应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50缝在左口袋内的防护袋中(即袋中袋设计)。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230可以为多个,比如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发热体230z和第二子发热体230y。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服100,所述第一发热体220设置在所述穿戴部件110的后领里,所述第一发热体220的中心与后领口之间设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后领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至0.8。比如,假设穿戴部件110的后宽度为8.0cm。第一发热体220为片状长方体,尺寸为15.0cm*7.0cm。则第一发热体220长为15cm的底边可以平行于后领口居中设置,底边距离后领口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0cm。当开关120控制第一发热体220通路时,可以为穿戴部件110的领部加热,进而,当用户穿上该发热服100时,可以为用户颈部提供热能,达到颈部保暖的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3,第二发热体230可以为多个,比如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发热体230z和第二子发热体230y。当穿戴部件110为开襟设置时,第一子发热体230z设置在穿戴部件110大身左衣襟的前里112,第二子发热体230y设置在穿戴部件110大身右衣襟的前里113。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230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前里上的颈侧点d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大身衣长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7至0.9。所述第二发热体230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前里上的前止口e之间设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大身前里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4至0.7。

于一实施例中,以如图3所示的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设置结构为例,即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左衣襟的前里112上的颈侧点d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大身左衣襟的衣长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7至0.9。所述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中心与所述大身左衣襟的前里112上的前止口e之间设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大身左衣襟的前里112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4至0.7。

比如,左衣襟的衣长为58.0cm,大身左衣襟的前里112的宽度为23.0cm,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尺寸为15.0cm*10.0cm。则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上边缘与颈侧点d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一个范围为42cm-46cm,第一子发热体230z的左边缘与左衣襟的前止口e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7.0cm。第一子发热体230z与开关120之间的连接线可以通过布袢a固定在穿戴部件110的肩缝处。当开关120控制第一子发热体230z通路时,第一子发热体230z发射热能,为所述大身左衣襟加热,进而当用户穿上发热服100时,可以为用户左边腹部提供热能,达到腹部保暖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3,同理,第二子发热体230y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设置在穿戴部件110大身右衣襟的前里113的对应位置,第二子发热体230y与开关120之间的连接线可以通过布袢b固定在穿戴部件110的肩缝处。当开关120控制第二子发热体230y通路时,第二子发热体230y发射热能,为所述大身右衣襟加热,进而当用户穿上发热服100时,可以为用户右边腹部提供热能,达到腹部保暖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3,所述第三发热体240位于所述大身后里114的竖中心线上。所述第三发热体240的中心与所述大身的后领口之间设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大身的后里114的衣长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假设大身的后里114的衣长为58.0cm,第三发热体240的尺寸为10.0cm*30.0cm,则第三发热体240可以沿左右方向上居中设置,第三发热体240的上边缘与后领口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一个范围为8cm-10cm。第三发热体240与开关120之间的连接线可以通过布袢b固定在穿戴部件110的肩缝处。当开关120控制第三发热体240通路时,第三发热体240发射热能,为所述大身的后里114加热,进而当用户穿上发热服100时,可以为用户背部提供热能,达到背部保暖的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3,开关120可以包括多个温控器f,将温控器f分别安装在每个发热体上(图3中以第三发热体为例),温控器f的一端连接开关120。温控器f的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发热体的温度,当发热体的温度超过安全温度阈值时,开关120断开,以避免发热体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4,构成发热装置200的发热体可以是碳纤维发热片。以第一发热体220为例,第一发热体220可以包括:第一衬层211、发热丝212和第二衬层213,发热丝212铺设在所述第一衬层211上;第二衬层213覆盖在所述发热丝212上,并与所述第一衬层211缝合连接。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衬层211和第二衬层213是含碳纤维丝发热绒布的粘衬层,发热丝212是由碳纤维丝束发热裸线构成,碳纤维丝束采用"w"型铺设在第一衬层211上,第一衬层211和第二衬层213之间进行加温粘合固定,将碳纤维丝束路线定型后,再用缝纫机车缝“w”型加固,再将两端三线锁边一道固定,极大提高了发热体的蓄温和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了发热体洗涤不会脱落不变形的穿着问题。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5,所述发热丝212两端设置正极连接线214和负极连接线215,正极连接线214和负极连接线215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端口216连接电源。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发热丝212两端加电压后,所述发热丝212发射波长范围为5um至15um的波。5um-15mu远红外线能被生物体有效地吸收,又称之为生命之光(growthray)。人体能吸收的红外波长在8μm-10μm,波峰在9.4μm左右。人体约有60兆个细胞,细胞中占最大部分的是水分,水分子的最有效吸收频率恰好在生命之光的光波区域内,细胞膜上有许多的磷脂质、蛋白质及醣类,它们的平均波长也介于5μm~15μm范围内。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212为碳纤维丝束。所采用的碳纤维的属性如下:t800拉伸强度:5490mpa拉伸模量:294gpa丝束:6k12k24k含碳量:96%。其具有柔软、耐折及抗牵拉等性能,并具有且抗酸碱,耐腐蚀,耐高压,零磁场零辐射的优点。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6,穿戴部件110的前里和后里114的材质可以采用阻热里布。以第三发热体240在后里114(参见图7)的安装为例,在制作发热服100时,首先将发热体240安装在阻热里布上。然后将安装有发热体240的阻热里布,按照上述设置方式固定在后里114上,即可形成图1所示的发热服100的样子。

于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发热体与开关120之间的连接线在肩缝出固定。开关120设置在挂面(挂面通常是指从衣服肩头到下摆,缝合后使门襟打开后里114外两面光边,起到遮丑的作用,这贴在里面的那一小片面料叫做挂面。也就是里面挂上了一层面料,用来遮掩里面的缝口或里布外露)上,开关120以开袋方法固定。开关120是双控的,穿起左边控制前面腹部位置加热,穿起右边控制领子和后背加热。

于一实施例中,开关120可以设置为三挡温控,控制档位与温度如下表: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