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1307发布日期:2020-03-24 20:0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环境压力等给女性的心理及生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许多女性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养成了含胸、驼背的习惯,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授权权利公告号为cn2053060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挺胸美背的紧身胸托,包括胸托前部和胸托后部,胸托前部与胸托后部的边缘缝合连接,所述的胸托前部包括肩带和胸托架,所述的胸托后部包括护腰带和“x”型交叉的加压带,所述的胸托架呈“u”型,胸托架上设有三排三扣挂钩装置,所述的胸托前部和胸托后部的沿边部分均设有橡胶弹力带,所述的肩带、胸托架和加压带均采用双层结构的弹性网纱,所述的护腰带采用双层结构的弹性条纱,且弹性条纱的流线为横向延伸。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现有技中的胸托后部仅包括位于人体腰部的护腰带和位于人体后背的两个交叉设置的加压带,对于后部脂肪较多的人,当两个加压带处于绷紧状态时,人体后背的脂肪容易在加压带的压力作用下,往远离加压带的方向运动,从而脂肪容易堆积在加压带的外侧,并不能起到平衡后背脂肪、纠正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从而无法解决含胸、驼背对女性所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可平衡、减少背部脂肪,尽可能解决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包括胸托前幅、胸托后幅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胸托前幅与所述胸托后幅的两肩带;所述胸托前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托胸片,两所述托胸片通过挂扣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胸托后幅包括后背贴片以及设于所述后背贴片内侧的减脂层,所述后背贴片与所述托胸片的连接处拼接缝合,所述减脂层呈交叉状设置,且所述减脂层上设有减脂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胸托的后背部分采用全包覆型的后背贴片,能够更均匀、有效地对人体后背部的脂肪进行拉伸,从而有效拉直背部,改善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另外,后背贴片上交叉设有减脂层,减脂层上设有消脂粒,其中,减脂层将背部赘肉收束到减脂层内,通过减脂层上消脂粒消脂的作用,使赘肉中的脂肪逐渐分解,从而达到减少背部脂肪的目的,尽可能解决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脂层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第一减脂片、两对称设置的第二减脂片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减脂片与所述第二减脂片之间的第三减脂片,所述第一减脂片、第二减脂片与第三减脂片的连接处拼接缝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脂层包括第一减脂片、第二减脂片和第三减脂片,且第一减脂片、第二减脂片与第三减脂片的连接处拼接缝合,以防各减脂片的连接处高低不平,影响胸托穿着的舒适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脂层具体采用咖啡因布料制成,所述减脂粒具体为远红外能量石,所述远红外能量石印制在减脂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咖啡因能够促进脂肪分解,而脂肪分解必须有酶分子,咖啡因能够调节酶的分泌,酶分子能协助脂肪细胞抑制脂蛋白生成,并且能活性调整血管直径,强化血管,增强血液流动,从而加速脂肪分解,达到对背部进行减脂塑型的效果;另外,远红外能量石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样可促进脂肪的分解。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胸片设有用于承托人体胸部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人体耳朵的外轮廓相似,且所述弧形缺口的弧形走向与人体胸部的弧形走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胸片的弧形缺口的弧形走向与人体胸部的弧形走向一致,当托胸片承托人体的胸部时,人体不会产生紧肋感,可增强胸托穿戴的舒适性;另外,弧形缺口有利于将外扩的部分的胸部往弧形缺口的方向带入托胸片下方,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女性存在的胸部下垂和胸部外扩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胸片与所述肩带之间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且所述连接带包括外层和里层,所述连接带在外层和里层之间设有增强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位于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该位置通常容易褶皱,通过在连接带内设增强垫,可加厚连接带的厚度,起到防皱效果;另外,还可使托胸片与人体的胸部更紧贴,增强托胸片的支撑效果,进一步解决女性胸部下垂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胸片与所述肩带也设有两层,且所述托胸片、连接带以及肩带一体剪裁,且所述托胸片、连接带以及肩带的外缘设有包边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胸片设有两层,可增强其拉伸效果,能够更好地将胸部的副乳收束至托胸片下;肩带设置两层,可减小肩带对肩部的压力,提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托胸片、连接带以及肩带一体剪裁,简化了胸托的加工工序;在托胸片、连接带以及肩带的外缘设包边筋,通过包边筋将双层网布缝合在一起,以防两层网布发生错位,影响胸托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连接带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防滑带,所述防滑带的长度小于两所述连接带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连接带之间设防滑带,防滑带的长度小于两连接带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将防滑带固定在两连接带之间时,防滑带处于拉伸状态,使两个肩带有向内运动的趋势,从而解决肩带容易滑落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肩带的连接处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肩带靠近所述连接带的一侧的调节钩部以及位于所述连接带靠近所述肩带的一侧的调节扣部,所述调节钩部与所述调节扣部相适配,且所述调节钩部至少设置一排调节挂钩,而所述调节扣部至少设置两排调节挂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女性可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调节挂钩与哪排调节挂扣进行扣接,使肩带贴合在人体的肩部,解决肩带过长容易滑落的问题;另外,当调节钩部与调节扣部相扣接时,连接带仍可紧密贴合在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确保胸托收副乳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托胸片与所述后背贴片远离所述肩带的一侧延伸有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向内翻折并车缝形成收束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束带由托胸片以及后背贴片延伸出来的延伸片翻折而成,而不是使用丈筋,可减轻胸部下侧的压迫感,具有穿着舒适、加工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挂扣组件包括搭接钩部和搭接扣部,所述搭接钩部和所述搭接扣部分别设于所述收束带的两端部,且所述搭接钩部至少设置一排搭接挂钩,所述搭接扣部至少设置一排搭接挂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挂钩与搭接挂扣相扣接,从而将胸托穿戴在人体上;且搭接挂钩可设置多排,使胸托的可调节的范围变宽,以适配不同身材的人。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胸托的后背部分采用全包覆型的后背贴片,能够更均匀、有效地对人体后背部的脂肪进行拉伸,从而有效拉直背部,改善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另外,后背贴片上交叉设有减脂层,减脂层上设有消脂粒,其中,减脂层将背部赘肉收束到减脂层内,通过减脂层上消脂粒消脂的作用,使赘肉中的脂肪逐渐分解,从而达到减少背部脂肪的目的,尽可能解决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

2.托胸片的弧形缺口的弧形走向与人体胸部的弧形走向一致,当托胸片承托人体的胸部时,人体不会产生紧肋感,可增强胸托穿戴的舒适性;另外,弧形缺口有利于将外扩的部分的胸部往弧形缺口的方向带入托胸片下方,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女性存在的胸部下垂和胸部外扩的问题;

3.连接带位于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该位置通常容易褶皱,通过在连接带内设增强垫,可加厚连接带的厚度,起到防皱效果;另外,还可使托胸片与人体的胸部更紧贴,增强托胸片的支撑效果,进一步解决女性胸部下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中胸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胸托敞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二中胸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三中胸托的其中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三中胸托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胸片;11、弧形缺口;2、后背贴片;21、减脂层;211、第一减脂片;212、第二减脂片;213、第三减脂片;22、减脂粒;3、肩带;4、连接带;41、增强垫;5、收束带;6、包边筋;71、搭接钩部;72、搭接扣部;81、调节钩部;82、调节扣部;9、防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挺胸美背的塑型胸托,包括胸托前幅、胸托后幅、挂扣组件以及两条肩带3。其中,胸托前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托胸片1,两托胸片1通过挂扣组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另外,胸托后幅包括后背贴片2,两托胸片1位于后背贴片2相对的两侧,且后背贴片2与两托胸片1的连接处拼接缝合,而两条肩带3将托胸片1与后背贴片2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胸托的后背部分采用全包覆型的后背贴片2,能够更均匀、有效地对人体后背部的脂肪进行拉伸,从而有效拉直背部,改善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另外,肩带3的宽度范围在2~3cm之间,本实施例中,肩带3的宽度具体为2cm,有利于增大肩带3与肩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肩部所受的压力,提高胸托的穿着舒适感。

为保证良好的透气效果,本实施例中,托胸片1、后背贴片2以及肩带3均采用弹性网布材料。弹性网布材料设置两层,可加强胸托的收塑效果。另外,两层网布的外缘设有包边筋6,通过包边筋6将双层网布缝合在一起,以防两层网布发生错位,影响胸托的效果。

参照图1,托胸片1与后背贴片2远离肩带3的一侧分别延伸有延伸片,延伸片向内翻折并车缝形成收束带5,可减轻胸部下侧的压迫感,具有穿着舒适、加工方便的优点。而挂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搭接钩部71和搭接扣部72,搭接钩部71和搭接扣部72分别缝制在收束带5的两端部,通过搭接钩部71与搭接扣部72的配合,从而将胸托穿戴在人体上。另外,搭接钩部71至少设置一排搭接挂钩,而搭接扣部72至少设置一排搭接挂扣。本实施例中,搭接扣部72设有三排搭接挂扣,可调节的范围较宽,以适配不同身材的人。

为增强托胸片1的托胸效果,参照图1,托胸片1远离后背贴片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缺口11,弧形缺口11与人体的耳朵的外轮廓相似,且该弧形缺口11的弧形走向与人体胸部的弧形走向相适配。具体地,弧形缺口11先由肩带3的一侧往靠近收束带5的一侧先扩再收,尽可能将外扩的部分的胸部往弧形缺口11的方向带入托胸片1下方,当托胸片1承托人体的胸部时,人体不会产生紧肋感,可增强胸托穿戴的舒适性,同时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女性存在的胸部下垂和胸部外扩的问题。

为使托胸片1与人体的胸部更紧贴,本实施例中,托胸片1与肩带3之间连接有连接带4,连接带4位于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且连接带4与托胸片1、肩带3一体剪裁,即连接带4也包括两层弹性网布,两层弹性网布之间设有增强垫41,本实施例中,增强垫41具体为棉垫。在对连接带4、托胸片1以及肩带3进行包边之前,先将棉垫塞入组成连接带4的两层网布之间,然后通过压边机将定位在连接带4的两层网布之间即可。

参照图1和图2,后背贴片2的内层缝制有减脂层21,其中,减脂层21具体采用咖啡因布料制成;另外,减脂层21呈交叉状设置,其包括第一减脂片211、第二减脂片212以及第三减脂片213。其中,第一减脂片211与第二减脂片21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减脂片211位于远离收束带5的一侧,两个第二减脂片212位于靠近收束带5的一侧,而第三减脂片213位于减脂层21的交叉处,且第一减脂片211、第二减脂片212与第三减脂片213的连接处拼接缝合,以防各减脂片的连接处高低不平,影响胸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三减脂片213与两个第一减脂片211拼接成心形,而第三减脂片213与两个第二减脂片212拼接成类等腰三角形状,当呈交叉状设置的减脂层21对背部进行拉伸时,背部对称的两侧受力均匀。

为增强减脂层21的减脂效果,减脂层21的外表面印制有减脂粒22,本实施例中,减脂粒22具体为远红外能量石,远红外能量石均布设置在减脂层21背离后背贴片2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穿戴胸托时,托胸片1的弧形饶设在胸部的中下侧,以对乳房进行支撑,预防乳房下垂的问题;而后背贴片2全包裹住背部,能够更均匀、有效地对人体后背部的脂肪进行拉伸,以平衡背部脂肪;后背贴片2上交叉设有减脂层21,减脂层21上设有消脂粒,其中,减脂层21将背部赘肉收束到减脂层21内,通过减脂层21上消脂粒消脂的作用,使赘肉中的脂肪逐渐分解,从而达到减少背部脂肪的目的,尽可能解决女性含胸、驼背的问题。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连接带4与肩带3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

参照图3,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钩部81和调节扣部82,调节钩部81和调节扣部82相适配。其中,调节钩部81缝制在连接带4靠近肩带3的一侧或缝制在肩带3靠近连接带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调节钩部81缝制在肩带3靠近连接带4的一侧,而调节扣部82缝制在连接带4靠近肩带3的一侧,当调节钩部81与调节扣部82相扣接时,连接带4仍可紧密贴合在人体胸部与腋下相平位置上,确保胸托收副乳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调节钩部81设置一排调节挂钩,而调节扣部82至少设置两排调节挂扣,女性可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调节挂钩与哪排调节挂扣进行扣接,使肩带3贴合在人体的肩部,解决肩带3过长容易滑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胸托通过挂扣组件穿戴好后,再根据人体的体型选择与调节挂钩进行扣接的调节挂扣,使肩带3贴合在人体的肩部,解决肩带3过长容易滑落的问题。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三中两对称设置的连接带4之间连接有防滑带9。防滑带9具有弹性,且防滑带9可为完整的一条,也可以分为两条。

参照图4,当防滑带9是完整的一条时,防滑带9的长度略小于两连接带4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防滑带9的长度等于两连接带4之间的距离的8/9~7/8之间,当将防滑带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对称的两连接带4上时,防滑带9处于拉伸状态,可降低肩带3从肩膀滑落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防滑带9的长度进行限定,可预防在防滑带9的作用下,两连接带4远离防滑带9的一侧可能发生翘起的问题。

另外,为便于穿戴胸托,本实施例中,防滑带9与连接带4为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连接带4的表面缝制魔术贴的毛面,而防滑带9的两端部缝制魔术贴的勾面,勾面与毛面相贴合,从而将防滑带9固定在两连接带4之间;或者,在防滑带9的两端部分别缝制连接钩部,而两连接带4相对的一侧分别缝制与连接钩部相适配的连接扣部,连接钩部与连接扣部相扣合,从而将防滑带9固定在两连接带4之间。

参照图5,当防滑带9为两条时,两条防滑带9的位置相对,且两条防滑带9的总长度小于两连接带4之间的距离。为将两相对设置的防滑带9连接起来,同理,两防滑带9也可以通过魔术贴或通过钩扣连接的方式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两连接带4之间设防滑带9,防滑带9的长度小于两连接带4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将防滑带9固定在两连接带4之间时,防滑带9处于拉伸状态,使两个肩带3有向内运动的趋势,从而解决肩带3容易滑落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