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9176发布日期:2019-10-29 20:3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



背景技术:

腕带又称手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佩带运动腕带。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等往往座位有限,很多乘客在乘车时没有座位;乘客在站立时需要抓紧扶手,以防止客车忽然停车时造成摔倒,但是在公共汽车上由于空间有限,客车中的扶手不能满足乘客抓紧的需求,造成乘客较多时人们不能方便抓紧扶手,在客车忽然启动或者紧急刹车时造成乘客的倾倒现象,严重时会造成乘客摔倒;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带平时可以佩带在手腕上;在乘坐公交时,可以将腕带与扶手连接以防止在公交车上因不方便抓紧扶手造成倾倒。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包括第一环绕带、第二环绕带、固定块、第三环绕带、连接带、四合扣和插合固定件;

第三环绕带一端的端面上等间距设有安装孔,且第三环绕带另一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块;

连接带位于第三环绕带靠近安装孔的一端;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环绕带,且连接带首尾相连;首尾相连的连接带内侧形成环孔;

第二环绕带另一端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块;第二环绕带的一端从环孔穿过,且第二环绕带一端设有插合固定件;插合固定件插入安装孔内;

固定块安装在第一环绕带上;第一环绕带的两端通过四合扣连接。

优选的,四合扣包括母扣和公扣;公扣安装在第一环绕带的一端;母扣安装在第一环绕带的一端,且母扣沿着第一环绕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插合固定件包括连接杆和圆盘;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环绕带,且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圆盘的一端;圆盘的另一端的端面倒圆弧设置。

优选的,第三环绕带的两端面均匀设有凹槽;凹槽的数量不少于安装孔的数量,且凹槽分别与安装孔同圆心设置;凹槽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且凹槽的直径不小于圆盘的直径。

优选的,第二环绕带靠近第一环绕带的端面设有第一耐磨层;第二环绕带远离第一环绕带的端面设有第一保护层。

优选的,第三环绕带靠近第一环绕带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层;第三环绕带远离第一环绕带的端面设有第二保护层。

优选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结构相同。

优选的,第一保护层包括装饰层、防震层和抗氧化层,抗氧化层上方设置有防震层,防震层上方设置有装饰层;装饰层、防震层和抗氧化层均由粘合剂复合连接。

优选的,装饰层的材质为聚氨酯;防震层是通过填充吸震材料形成的防护层。

优选的,第一环绕带、第二环绕带、第三环绕带和连接带都由弹性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将第一环绕带进行装戴时,使用四合扣将第一环绕带的两端进行紧定,将第一环绕带穿戴在乘客的手腕上;在乘客在公交上不方便对公交上的扶手进行抓紧时;将套设在第一环绕带外侧的第二环绕带和第三环绕带解开,将第二环绕带和第三环绕带套设在公交车上的扶手上,调整第二环绕带和第三环绕带之间的长度,将第二环绕带上的插合固定件与第三环绕带上的安装孔配合连接,从而将第二环绕带和第三环绕带与扶手紧定,从而在客车忽然启动或者紧急刹车时,通过第一环绕带、第二环绕带和第三环绕带的设置避免乘客因抓不牢扶手造成倾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带在平时可以佩带在手腕上;在乘坐公交时,可以将腕带与扶手紧定以防止在公交车上因不方便抓紧扶手造成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A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第二环绕带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第三环绕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环绕带;2、第二环绕带;3、固定块;4、第三环绕带;5、连接带; 6、四合扣;7、安装孔;8、插合固定件;9、连接杆;10、圆盘;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凹槽;14、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A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第二环绕带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中第三环绕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交车防摔腕带,第一环绕带1、第二环绕带2、固定块3、第三环绕带4、连接带5、四合扣6和插合固定件8;

第三环绕带4的一端的端面上等间距设有安装孔7,第三环绕带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固定块3;

连接带5位于第三环绕带4靠近安装孔7的一端;连接带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环绕带4,且连接带5首尾相连;首尾相连的连接带5内侧形成环孔14;环孔14为不规则孔型;环孔14设有其中方向的直径大于第二环绕带2的宽度,以保证第二环绕带2可以从环孔14内穿过;

第二环绕带2的一端设有插合固定件8,且第二环绕带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固定块3;第二环绕带2的一端从环孔14穿过;插合固定件8插入安装孔7内,将第二环绕带2与第三环绕带4进行固定连接;

固定块3安装在第一环绕带1上;第一环绕带1的两端通过四合扣6连接。

需要说明的时,固定块3安装在第一环绕带1的中线处;固定块3上分别设有安装槽孔,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分别安装在安装槽孔内;方便第二环绕带2与第三环绕带4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相对固定块3进行转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四合扣6包括母扣和公扣;公扣安装在第一环绕带1的一端;母扣安装在第一环绕带1的一端,且母扣沿着第一环绕带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四合扣6为现有市场上可购买产品,对此并未详细说明;使用时将第一环绕带1套设在手腕上,使用四合扣6将将第一环绕带1的两端紧定,从而将第一环绕带1装戴在手腕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插合固定件8包括连接杆9和圆盘10;连接杆9 的一端连接第二环绕带2,且连接杆9的另一端连接圆盘10的一端;圆盘10的另一端的端面倒圆弧设置,其中,圆盘10的直径不小于安装孔7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插合固定件8从第二环绕带2的一端旋入安装孔7时;连接杆9位于安装孔7内,圆盘10与第二环绕带2的另一端的端面贴合,使用插合固定件8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进行紧定;在平时使用时,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紧定连接后套设在第一环绕带1的外侧;在公交车上使用时,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套设在公交车的扶手上,根据扶手的大小调整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之间的长度,使用插合固定件8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固定,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固定套设在扶手外侧;乘客的手腕与第一环绕带1连接;当乘客在客车上出现倾倒时通过腕带避免摔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环绕带4的两端面均匀设有凹槽13;凹槽13 的数量不少于安装孔7的数量,且凹槽13分别与安装孔7同圆心设置;凹槽13 的直径大于安装孔7的直径,且凹槽13的直径不小于圆盘10的直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环绕带2靠近第一环绕带1的端面设有第一耐磨层;第二环绕带2远离第一环绕带1的端面设有第一保护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环绕带4靠近第一环绕带1的端面设有第二耐磨层;第三环绕带4远离第一环绕带1的端面设有第二保护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避免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与扶手接触时造成磨损;提高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结构相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包括装饰层、防震层和抗氧化层,抗氧化层上方设置有防震层,防震层上方设置有装饰层;装饰层、防震层和抗氧化层均由粘合剂复合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饰层的材质为聚氨酯;防震层是通过填充吸震材料形成的防护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环绕带1、第二环绕带2、第三环绕带4和连接带5都由弹性材质制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环绕带1、第二环绕带2、第三环绕带4和连接带5都是橡胶制成;橡胶具有弹性不会对使用者手腕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环绕带1进行装戴时,使用四合扣6将第一环绕带1 的两端进行紧定,将第一环绕带1套设佩带在乘客的手腕上;在乘客在公交上不方便对公交上的扶手进行抓紧时;将套设在第一环绕带1外侧的第二环绕带2 和第三环绕带4解开,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套设在公交车上的扶手上,调整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之间的长度,将第二环绕带2上的插合固定件8与第三环绕带4上的安装孔7配合连接,从而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与扶手紧定,从而在客车忽然启动或者紧急刹车时,通过第一环绕带1、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的设置避免乘客因抓不牢扶手造成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将第一环绕带1穿戴在手腕上;根据佩戴者手腕尺寸调整第一环绕带1佩带时的长度,使用四合扣6将第一环绕带1的两端连在一起,则第一环绕带1穿戴在佩戴者手腕上;将第二环绕带2上的插合固定件8与第三环绕带4上的安装孔7配合连接,即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套设在第一环绕带1的外侧,此时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上的装饰层位于远离第一环绕带1的端面上,装饰层起到装饰作用,提高腕带的美观性;

如图5所示,使用腕带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扶手配合使用时,依然将第一环绕带1穿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翻折反转后,第二环绕带2穿过第三环绕带4上连接带5处的环孔14,将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的耐磨层紧贴扶手;并根据扶手尺寸调整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与扶手的接触长度,在将第二环绕带2上的插合固定件8与第三环绕带4 上的安装孔7配合连接,完成第二环绕带2和第三环绕带4与扶手的绑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