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锁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1436发布日期:2020-01-14 23:1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锁扣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锁扣。



背景技术:

安全带和锁扣是重要的汽车安全设备,安全带的一头由锁舌牵引,使用时需要插入锁扣,从而在碰撞过程中将人员固定在座椅上,减少伤亡的可能性。

现有的锁扣与锁舌之间的连接基本为机械连接居多,当需要将锁扣进行解锁时,通过按压锁扣按钮即可,其操作简单便捷。但是,正因为如此方便,则极容易造成在有外力的情况下,促使按钮对锁扣的自动解锁;例如,在碰撞发生时,锁舌和锁扣处在动态环境中,锁舌给按钮一个瞬间的惯性力,从而带动按钮进行自动解锁;由于锁扣的解锁是非人为自主操作的,从而会显著降低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效果,也会给乘员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以防止安全带锁扣在受到惯性力时带动按钮进行自动解锁,降低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所述安全带锁扣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锁架、按钮、锁紧机构以及平衡机构;所述按钮沿第一方向插接在所述锁架的端部,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锁架上;

所述平衡机构设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锁架之间,所述平衡机构包括:惯性块和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中部转轴,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部转轴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导向机构通过中部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架上,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按钮,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惯性块;

所述惯性块安装在所述按钮和/或所述锁架的侧壁上,当所述按钮受到压力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导向机构的连接,所述惯性块在所述按钮和/或所述锁架的侧壁上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插接在所述按钮的连接部,并能够随所述按钮的移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转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按钮的底部且远离所述按钮的按压着力部,其上具有能够容置所述第一转接轴的槽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插接在所述惯性块的槽体结构中;在所述第一转接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转接轴以所述中部转轴为转动轴,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在该槽体结构中转动。

可选的,所述惯性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惯性块两端的导向槽,通过所述导向槽,将所述惯性块安装在所述按钮的侧壁和/或所述锁架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锁架的侧壁与所述按钮的侧壁在所述导向槽中并排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按钮侧壁的末端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按钮的按压着力部的一侧外壁上设置的凹槽部位贴合,用于防止所述惯性块从所述侧壁滑落。

可选的,所述平衡机构还包括:o型圈,所述o型圈套接在所述惯性块上,且所述惯性块和所述导向机构之间通过所述o型圈接触。

可选的,所述中部转轴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架侧壁的锁孔内。

可选的,所述惯性块为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包括:设置在按钮和锁架之间的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惯性块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中部转轴,以及分别位于中部转轴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向机构通过中部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锁架上,第一连接端连接按钮,第二连接端连接惯性块;惯性块安装在按钮和/或锁架的侧壁上,当按钮受到压力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导向机构的连接,惯性块在按钮和/或锁架的侧壁上沿第二方向移动。由于惯性块具有一定的重量,则在安全带锁扣受到瞬时惯性力的时候,按钮通过导向机构不易带动惯性块移动,从而使得按钮发生的位移不明显,进而防止安全带锁扣在受到惯性力时带动按钮进行自动解锁,提高了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效果,也为乘员的安全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带锁扣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锁扣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锁扣的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惯性块底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安全带锁扣的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安全带锁扣100,锁架1,按钮2,按压着力部21,连接部22,槽体结构221,前端支架23,平衡机构3,惯性块31,槽体结构311,导向槽312,凹槽部位313,线性凹槽314,导向机构32,中部转轴321,第一转接轴322,第二转接轴323,o型圈33,锁紧机构4,锁钩41,弹簧42,顶出块43,弹簧座44,限位片5,上盖6,下盖7。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10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锁扣100结构爆炸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锁扣100,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锁架1、按钮2,锁紧机构4以及平衡机构3;其中,壳体包括上盖6和下盖7,锁架1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锁紧机构4设置在锁架1上,锁紧机构4包括锁钩41、弹簧42、顶出块43和弹簧座44;当锁舌从壳体的开口插入到锁架1的锁止位置时,锁舌将顶出块43顶离初始位置,由于顶出块43发生了位移,则带动弹簧座44使得弹簧42发生形变,以具有弹力,该弹力用于将锁舌弹出于壳体;也使得锁钩41下移并与锁舌的锁孔相扣,以将锁舌卡在壳体内部。按钮2沿第一方向插接在锁架1的端部,具体为,按钮2通过其侧壁和前端支架23扣接在锁架1上,按钮2的侧壁与锁架1侧壁的外侧之间有贴合距离,该贴合距离既能够将按钮2安装在锁架1的侧壁上,且在按钮2沿锁架1的侧壁往复移动时不受影响;第一方向为按钮2按压的方向,当需要解锁的时候,则按下按钮2既可以使所述锁钩41抬起,通过弹簧42的弹性力将锁舌弹出,即可实现对锁舌的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背景技术,当安全带锁扣100处于锁止状态时,在碰撞发生时,锁舌和锁扣处在动态环境中,锁舌给按钮2一个瞬间惯性力,从而带动按钮2进行自动解锁;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本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100还设置有平衡机构3,平衡机构3设置在按钮2和锁架1之间。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平衡机构3包括:惯性块31和导向机构32;其中,导向机构32包括中部转轴321,以及分别位于中部转轴321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向机构32通过中部转轴321可旋转地安装在锁架1上,具体为,如图1,锁架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锁孔,中部转轴321的两端安装在对应的锁孔内,使得导向机构32通过中部转轴321在锁架1上旋转。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中部转轴321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端连接按钮2,第二连接端连接惯性块31;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转接轴322,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转接轴323;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以中部转轴321为中心对称设置;当然,基于第一连接端与按钮2之间的连接距离,以及第二连接端与惯性块31之间的连接距离,则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中部转轴321为中心,但不是对称设置也是可以的;即第一转接轴322到中部转轴321的距离不等于第二转接轴323到中部转轴321的距离,二者只要分别满足对应连接按钮2和惯性块31的要求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按钮2,为了清楚的说明第一连接端与按钮2的连接关系,以下先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中按钮2的结构以及其安装在锁架1的具体位置。

结合图2和图6所示,并结合前述,按钮2包括一体成型的按压着力部21、侧壁、前端支架23以及连接部22;其中,按钮2的按压着力部21远离锁架1设置,按钮2的两侧的侧壁沿第一方向连接在按压着力部21的着力面的相反面上,前端支架23在侧壁末端连接两侧的侧壁,连接部22设置在按钮2中部下凹空间的底部位置,且远离按压着力部21。按压着力部21、侧壁和连接部22围合成容置导向机构32的空间,导向机构32能够在该空间内摆动。其中,第一连接端连接按钮2具体是,第一转接轴322插接在按钮2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具有能够容置第一转接轴322的槽体结构221,且当第一转接轴322插接在该槽体结构221中时,第一转接轴322与槽体结构221之间是有冗余的,从而使得第一转接轴322能够随按钮2的移动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在槽体结构221中作轻微的转动,而不会在按钮2移动时与导向机构32卡死。当然,该槽体结构221的槽深可以将第一转接轴322全部容置,使得第一转接轴322转动的同时不会脱离该槽体结构221,并确保第一转接轴322与按钮2按的稳固连接。

同样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惯性块31;具体为,结合图5所示,该图示出惯性块31底部的结构。惯性块31的整体外观为方体形状,在其底部两端是导向槽312,中部设置有向块体内部凹陷的槽体结构311,第二转接轴323插接在惯性块31的槽体结构311中;惯性块31的槽体结构311能够容置第二转接轴323,且第二转接轴323与该槽体结构311之间是有冗余的,从而使得在第一转接轴32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第二转接轴323以中部转轴321为转动轴,第二转接轴323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并在槽体结构311中作轻微的转动,而不会在惯性块31被推动移动时与导向机构32卡死。当然,该槽体结构311的槽深可以将第二转接轴323全部容置,从而在第二转接轴323转动的同时不会脱离该槽体结构311,并确保第二转接轴323与惯性块31的稳固连接。

在实现导向机构32与按钮2和惯性块31的连接后,当按钮2受到压力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导向机构32的连接,惯性块31在按钮2和/或锁架1的侧壁上沿第二方向移动,具体为,结合图2和图5所示,惯性块31的整体外观为方体结构,在其两端是导向槽312,通过导向槽312,将惯性块31安装在按钮2的侧壁和/或锁架1的侧壁上。也就是说,惯性块31可以单独安装在按钮2的侧壁上,或者惯性块31单独安装在锁架1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优选方案中,基于按钮2和锁架1的安装位置关系,锁架1的侧壁与按钮2的侧壁为水平并排设置,且在锁止位置时,惯性块31的导向槽312能够同时容纳按钮2和锁架1二者的侧壁,即在锁止位置时,惯性块31通过导向槽312同时安装在按钮2和锁架1二者的侧壁上;进一步的,当按钮2通过导向机构32带动惯性块3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基于锁架1是静止不动的状态,所以惯性块31的导向槽312会逐渐脱离与锁架1侧壁的接触,并最终在按钮2的侧壁上移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惯性块31安装接触的锁架1的侧壁只是锁架1侧壁整体的一部分,即侧壁端部靠近按钮2的部分,其是为了为惯性块31提供安装位置;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惯性块31在按钮2侧壁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脱离(即按钮2解锁完成后,惯性块31要恢复至初始位置),则在按钮2的侧壁的末端设置有限位片5;其中,按钮2的侧壁的末端是相对于按钮2的按压着力部21而言的,与按压着力部21连接的侧壁为起始端,则远离按压着力部21的侧壁端为按钮2侧壁的末端;同样的,为了配合与限位片5接触,则在惯性块31的导向槽312远离按钮2的按压着力部2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的凹槽部位313(图5所示),当惯性块31移动至靠近限位片5的位置时,则限位片5与凹槽部位313贴合,从而防止惯性块31从侧壁滑落。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惯性块31为金属材质,具体可以为锌合金,惯性块31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该重量能够增加惯性块31本身移动的难度,从而使得导向机构32不易推动惯性块31,进而在安全带锁扣100受到瞬时惯性力的时候,按钮2受到的瞬时惯性力后只能在锁架1上移动第一位移,并通过移动的按钮2带动导向结构使得惯性块31在按钮2的侧壁上移动第一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也是按钮2的第一位移)是不能够将锁舌从锁钩中解开的,即按钮2只有移动至解锁位置时,才能够实现解锁,第一预定距离为限定按钮2进行解锁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锁舌是通过按钮2的按压实现的解锁,所以当按钮2受到的按压力大于瞬时惯性力时,即可完成解锁;即该按压力能够使按钮2在锁架1上移动第二位移,并通过移动的按钮2带动导向机构32使得惯性块31在按钮2的侧壁上移动第二预定距离;由于按压力大于(瞬时)惯性力,则按钮2的第一位移大于第二位移,从而使得惯性块31在按钮2的侧壁上移动的第一预定距离大于第二预定距离,进而通过按钮2实现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惯性块31和导向机构32均为金属结构,当导向机构32的第一转接轴322插接在惯性块31的槽体结构311中时,第一转接轴322在槽体结构311转动会发生异响,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则平衡机构3还包括o型圈33,具体的,o型圈33为橡胶材质;在惯性块31的宽度方向上,其中部设置有线性凹槽314,且该线性凹槽314环绕惯性块31周向设置,由于o型圈33是环状闭合结构,则o型圈33可以套接在该线性凹槽314内,从而固定在惯性块31上;进而当第一转接轴322插接在惯性块31的槽体结构311中时,第一转接轴322会与o型圈33接触,即惯性块31和导向机构32之间通过o型圈33接触,从而消除二者之间的异响,也可以降低惯性块31和导向机构32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金属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100,包括:设置在按钮2和锁架1之间的平衡机构3;平衡机构3包括:惯性块31和导向机构32;导向机构32包括中部转轴321,以及分别位于中部转轴321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向机构32通过中部转轴321可旋转地安装在锁架1上,第一连接端连接按钮2,第二连接端连接惯性块31;惯性块31安装在按钮2和/或锁架1的侧壁上,当按钮2受到压力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通过导向机构32的连接,惯性块31在按钮2和/或锁架1的侧壁上沿第二方向移动。由于惯性块31具有一定的重量,则在安全带锁扣100受到瞬时惯性力的时候,按钮2通过导向机构32不易带动惯性块31移动,从而使得按钮2发生的位移不明显,进而防止安全带锁扣100在受到惯性力时带动按钮2进行自动解锁,提高了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效果,也为乘员的安全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