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插柄团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9620发布日期:2019-12-03 16:57阅读:1178来源:国知局
镂空插柄团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镂空插柄团扇。



背景技术: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主要扇面、扇骨、扇柄构成,扇面形状由扇骨支撑塑造,扇面可根据可绘制图文等内容。现有的团扇制作工艺复杂,其扇骨通常由一根细圆竹经剖丝、穿弓、编织加工而成。该工艺制成的剖丝工艺团扇虽较为精致,但剖丝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稍不注意就会不匀称或折断,产量较低。

为克服剖丝工艺复杂问题,现有专利cn2888960y公开了一种插丝工艺团扇,在扇面和扇把之间设置扇柄,扇柄的上半部周边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与插丝匹配的插丝孔,插丝(即扇骨)配装在插丝孔中,扇把固接或螺栓连接在扇柄上。上述方案中,开设插丝孔对钻孔位置和扇柄的机械强度有较高要求,且该结构不利于扇面和扇骨的更换,扇骨在拆除过程中易断裂留存插丝孔中,无法插入新的扇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镂空插柄团扇,其扇体和扇柄可拆分组合,有利于扇面和扇骨的更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镂空插柄团扇,包括扇柄和扇体,所述扇体包括扇骨和扇面,扇骨呈放射状排布,扇面黏附于扇骨前后两侧,扇面外缘与扇骨重合并设置包边;所述扇体与扇柄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扇体底部插入于扇柄顶部开设的固定槽中,并通过粘合剂固定;所述扇面近扇柄位置采用镂空结构。

上述方案中,首先将扇骨和扇面制成扇体,然后将扇体置入扇柄顶部开设的固定槽中,并通过粘合剂进一步固定。扇体被损坏时,可以使用刀片切入粘合位置将扇体与固定槽分离,进而实现扇体与扇柄的分离,清理固定槽内粘合剂的残余后可置入新的扇体,通过该方法可减少扇柄的浪费。扇面近扇柄位置采用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露出部分扇骨,增加扇子的工艺感。

优选的,所述扇柄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顶部的扇托和底部的手柄,固定槽水平开设于扇托的顶部,扇柄采用一体结构,结构紧凑,美观大方。

优选的,所述扇托为贝壳型或圆饼型,扇托与手柄连接位置开设圆弧形倒角,圆弧倒角能优化握持手感,便于团扇的把玩。

优选的,所述扇柄采用木材或玉石打磨成型,其表面可篆刻或绘制图文。木质材料较竹质材料耐打磨,玉石质地温润耐雕琢,使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扇托可制造成多种形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团扇采用对称式结构,扇体的对称线与扇柄的中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扇体与扇柄采用插接粘黏方式连接,扇体由扇骨、扇面、包边制成为一个整体,可在扇体损坏时拆下更换,操作简单快捷。

2、扇体与扇柄之间为分体组合式结构,扇体、扇柄可分离运输,在需要时可机动组合使用。这样可节约运输空间,减少运输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扇面靠近扇柄的部分采用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扇子的工艺感。

4、本实用新型中扇柄为木质材料或玉石打磨成型的一体结构,木质材料和玉石材料手感好,打磨后质地光滑不会划伤手。

附图说明

图1为镂空插柄团扇的装配图;

图2为镂空插柄团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扇柄,11、固定槽,12、扇托,13、手柄,2、扇体,21、扇骨,22、扇面,23、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所述的镂空插柄团扇,如附图1、2所示,其主体由扇柄1和扇体2构成。

其中扇体2主要包括扇骨21、扇面22和包边23,扇骨21呈放射状排布,扇面22黏附于扇骨21前后两侧,扇面22的轮廓与扇骨21的轮廓重合,扇面22和扇骨21的外缘设置包边23,使扇体2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如附图2所示。

扇柄1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顶部的扇托12和底部的手柄13,实施例中扇托12采用圆饼型,当然也可采用贝壳型等多种结构,扇托12与手柄13连接位置开设圆弧形倒角,如附图1、2所示。

扇托12的顶部开设供扇体2底端中部插入的水平固定槽11,扇体2插入固定槽11后通过粘合剂进一步固定。团扇采用对称式设计,扇体2的对称线与扇柄1的中线重合。优选的,扇柄1采用木材打磨成型,并避免较为锋利的锐角出现,扇柄1的表面可篆刻或绘制图文,进一步增加工艺气息。

如附图1所示,扇面22设置外露部分扇骨21的镂空结构,优选的镂空位置为:扇体2和扇柄1装配好后,扇面22靠近扇柄1的位置。在该位置扇骨21较为集中,结构强度较强可减少扇面22的支撑,同时在该位置扇骨21呈较为密集的星射线形,较为美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