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伞骨架及其反向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1709发布日期:2019-12-24 20:18阅读:18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伞骨架及其反向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领域,涉及一种反向伞,特别涉及一种反向伞骨架及其反向伞。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常用的伞为正向伞,但正向伞在一些特殊场景并不方便,如雨天下车时,人们通常需要打开比较大的车门才能将伞打开,而打开过大的车门往往容易导致雨水过多的落入车中,使车内容易注水;并且,开伞后,因撑开的伞与车门的位置关系,人走下车的过程中却无法将伞保持撑在头顶直至关车门,期间若雨下稍大,人们容易被雨水淋湿;同时,由于伞面被雨水打湿,如长柄伞收伞后,打湿的伞面完全裸露,容易沾湿接触物,如折叠伞收伞后,打湿的伞面会有部分裸露,也会沾湿接触物。

由此,反向伞应运而生。反向伞具有以下优点:1、收拢后伞面没有水珠:因为反向伞在收拢后,将被雨淋过的一面收到了内部,而未被雨淋到的一面收拢到外部,因此收拢后在外的伞面是干爽的,便于携带,不会蹭到衣服上;2、最小空间内开合:下雨天上下车门时,可以最小空间来开合雨伞,降低湿身程度;3、人群中易于开合:由于伞的开口朝上,所以不用特意举高就可以避免戳到周围的人;4、抗强风:由于雨伞采用双辐条,即便被风吹翻也不必担心,位于伞柄上的按钮可以将其还原到伞打开的最初形状。

目前反向伞的骨架固定伞面困难,均为手工缝固,并且伞面直接固定在骨架的撑杆上,没有定位点,固定不牢靠,容易出现伞面容易滑动、起皱、开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反向伞骨架及其反向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向伞骨架,包括手撑杆和伞骨,所述手撑杆的底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手持雨伞;所述手撑杆远离手柄的位置设有固定块,所述手撑杆的中部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和限位块之间设有滑动块,所述固定块和限位块固定套设在手撑杆上,所述滑动块活动套设在手撑杆上并且可在固定块和限位块之间滑动;

所述伞骨包括多个辐条单元,每个辐条单元包括一根正向辐条、一根反向辐条、一根支撑长辐和一根支撑短辐;所述正向辐条用于伞面打开时将伞面撑开为弧面,所述反向辐条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水平方向支撑伞面以及向远离手柄的方向收拢伞面,所述支撑长辐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水平方向支撑伞面,所述支撑短辐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竖直方向支撑伞面;

每个所述辐条单元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所述伞面定位块用于定位伞面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定位块包括套设部和固定部,所述套设部用于套设在骨架上,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通孔,用于固定伞面。

作为优选,所述正向辐条靠近手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反向辐条靠近手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所述正向辐条远离手撑杆的一端与反向辐条远离手撑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正向辐条上设有铰接件,所述支撑长辐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另一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正向辐条上;所述支撑短辐一端连接在反向辐条上,另一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正向辐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在靠近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块在靠近限位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之间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长辐靠近手撑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动块上,所述反向辐条靠近手撑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滑动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件包括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所述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正向辐条被铰接件分为两段,其中靠近手撑杆的一段为主辐条、远离手撑杆的一段为副辐条,当伞面收拢时,主辐条向手柄一侧运动,副辐条向远离手柄一侧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臂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活动臂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在反向辐条上设有两个伞面定位块,分别设置在支撑短辐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反向辐条上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所述正向辐条上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

一种反向伞,包括反向伞骨架和伞面,所述反向伞骨架使用上述反向伞骨架,所述伞面包括正向伞面和反向伞面,所述正向伞面缝制在正向辐条上,所述反向伞面缝制在反向辐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伞面定位块,可将靠近人一侧的伞面牢固缝制在伞骨上,避免伞面产生脱落、开线、起皱的情况,可延长靠近人一侧伞面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铰接件上设有定位孔,可将淋雨一侧的伞面伞面牢固缝制在伞骨上,避免伞面产生脱落、开线、起皱的情况,可延长淋雨一侧的伞面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向伞收拢后伞面没有水珠,可在最小空间内开合,人群中易于开合,并且由于雨伞采用双辐条,可抗强风。

4、本实用新型中的设有定位孔的铰接件和伞面定位块,可适用于现有的反向伞骨,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5、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孔和伞面定位块,可在反向伞骨上定位,便于伞面的人工缝制和机器操作,可提升八到十倍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工缝制伞面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向伞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铰接件和伞面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撑杆;2、伞骨;3、手柄;4、固定块;5、限位块;6、滑动块;7、正向辐条;8、反向辐条;9、支撑长辐;10、支撑短辐;11、伞面定位块;12、套设部;13、固定部;14、通孔;15、铰接件;16、第一滑动块;17、第二滑动块;18、第一活动臂;19、第二活动臂;20、主辐条;21、副辐条;2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反向伞骨架,包括手撑杆1和伞骨2,手撑杆1的底部设有手柄3,手柄3用于手持雨伞;手撑杆1远离手柄3的位置设有固定块4,手撑杆1的中部设有限位块5,固定块4和限位块5之间设有滑动块6,固定块4和限位块5固定套设在手撑杆1上,滑动块6活动套设在手撑杆1上并且可在固定块4和限位块5之间滑动;

伞骨2包括多个辐条单元,每个辐条单元包括一根正向辐条7、一根反向辐条8、一根支撑长辐9和一根支撑短辐10;正向辐条7用于伞面打开时将伞面撑开为弧面,反向辐条8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水平方向支撑伞面以及向远离手柄3的方向收拢伞面,支撑长辐9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水平方向支撑伞面,支撑短辐10用于在伞面打开时在竖直方向支撑伞面;

每个辐条单元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11,伞面定位块11用于定位伞面的位置。

伞面定位块11包括套设部12和固定部13,套设部12用于套设在骨架上,固定部13上设有通孔14,用于固定伞面。

正向辐条7靠近手撑杆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块4上,反向辐条8靠近手撑杆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6上,正向辐条7远离手撑杆1的一端与反向辐条8远离手撑杆1的一端相连;正向辐条7上设有铰接件15,支撑长辐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6上,另一端通过铰接件15连接在正向辐条7上;支撑短辐10一端连接在反向辐条8上,另一端通过铰接件15连接在正向辐条7上。

滑动块6包括第一滑动块16和第二滑动块176,第一滑动块16在靠近固定块4的一侧,第二滑动块176在靠近限位块5的一侧,第一滑动块16与第二滑动块176之间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支撑长辐9靠近手撑杆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动块16上,反向辐条8靠近手撑杆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滑动块176上。

铰接件15包括第一活动臂18和第二活动臂19,第一活动臂18与第二活动臂19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正向辐条7被铰接件15分为两段,其中靠近手撑杆1的一段为主辐条20、远离手撑杆1的一段为副辐条21,当伞面收拢时,主辐条20向手柄3一侧运动,副辐条21向远离手柄3一侧运动。

铰接件15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22。

第一活动臂18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22;第二活动臂19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伞面的定位孔22。

在反向辐条8上设有两个伞面定位块11,分别设置在支撑短辐10的两侧。

反向辐条8上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11;正向辐条7上设有至少一个伞面定位块11。

一种反向伞,包括反向伞骨架和伞面,反向伞骨架使用上述反向伞骨架,伞面包括正向伞面和反向伞面,正向伞面缝制在正向辐条7上,反向伞面缝制在反向辐条8上。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伞面定位块11,可将靠近人一侧的伞面牢固缝制在伞骨2上,避免伞面产生脱落、开线、起皱的情况,可延长靠近人一侧伞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铰接件15上设有定位孔22,可将淋雨一侧的伞面伞面牢固缝制在伞骨2上,避免伞面产生脱落、开线、起皱的情况,可延长淋雨一侧的伞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向伞收拢后伞面没有水珠,可在最小空间内开合,人群中易于开合,并且由于雨伞采用双辐条,可抗强风。

本实用新型中的设有定位孔22的铰接件15和伞面定位块11,可适用于现有的反向伞骨2,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孔22和伞面定位块11,可在反向伞骨2上定位,便于伞面的人工缝制和机器操作,可提升八到十倍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工缝制伞面的成本。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