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雨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0372发布日期:2020-02-14 14:5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雨伞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雨伞筒。



背景技术:

每逢下雨天,高校的教室门口、图书馆门口、食堂门口都会出现非常多的、随处摆放的雨伞,这不仅仅影响了校园的美观,也会因为雨水的聚集导致滑倒摔伤事故的产生,同时由于没有合理的收纳办法,丢伞的事情常有发生。

高校针对这些问题设置了如雨伞柜、雨伞袋类似的收纳装置,但是效果甚微。雨伞柜的收纳办法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对于像图书馆这样人流量大的地方,柜子往往不够用;其次柜子的安全性不好,雨伞经常会被错拿;而雨伞袋是一次性物品,不环保且不方便携带。因此这两种收纳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便携式雨伞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雨伞筒,其解决如何方便携带潮湿雨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和除湿单元,筒体,包括筒身、筒盖和连接单元,所述筒身和所述筒盖的径向截面相同,且所述筒身的顶部与所述筒盖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除湿单元,包括电热元件、防水漏斗和蓄电池,所述电热元件和防水漏斗均设置在筒身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位于电热元件的下方,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筒身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身的底部设有挡塞,所述挡塞与筒身的底部通过螺纹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身外侧壁的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凸环,两侧所述凸环上均活动套接在手拎带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壳体、连接杆、第一弹簧、活动块和第二弹簧,所述连接壳体固定在筒身的外壁上,其内部设有圆柱形内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筒盖的外壁上,下端与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第一弹簧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活动块相连,所述活动块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圆柱形内腔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壳体圆柱形内腔侧壁上设有第一导体,所述活动块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导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安装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热元件贴附在筒身的内腔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漏斗固定连接在筒身的内腔下端,且其出水口与筒身的径向截面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体、电热元件、蓄电池和第二导体之间通过导线单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雨伞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体位于第二导体上方1~3厘米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潮湿雨伞装入雨伞筒内,携带方便;无电时,利用防水漏斗使滴水与雨伞分离,有电时,利用电热元件加热为雨伞除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雨伞筒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雨伞筒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雨伞筒的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雨伞筒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2,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筒体100用于放置雨伞,筒体100由防水材料制成,筒盖102对雨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防水漏斗202用于汇集下落的水滴,且防止积水回流,电热元件201和蓄电池用于给雨伞加热,使得雨伞上的水滴快速干燥。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体100的底部;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

实施例2

参照图1~3,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筒身101的底部设有挡塞101a,挡塞101a与筒身101的底部通过螺纹配合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

实施例3

参照图1~3,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筒身101外侧壁的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凸环101b,两侧凸环101b上均活动套接在手拎带101c的一端。手拎带101c能够灵活取用,方便携带。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4

参照图2~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连接单元103包括连接壳体103a、连接杆103b、第一弹簧103c、活动块103d和第二弹簧103e,连接壳体103a固定在筒身101的外壁上,此连接单元103的中部与凸环101b的连线中部垂直,其顶端与筒身101的顶部齐平,其内部中设有圆柱形内腔,连接杆103b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筒盖102的外壁上,下端与第一弹簧103c相连,第一弹簧103c远离连接杆103b的一端与活动块103d相连,活动块103d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103e连接在圆柱形内腔的底部。连接单元103用于连接筒身101和筒盖102。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鉴于学生的使用习惯,筒盖102被拉动远离筒身101时,能够将此雨伞筒夹持在桌板的边缘,减小占地空间;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5

参照图3~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连接壳体103a圆柱形内腔侧壁上设有第一导体103a-1,活动块103d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导体103d-1。两导体用于形成触发开关,从而导通电热元件201的电路。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而鉴于学生的使用习惯,筒盖102被拉动远离筒身101时,能够将此雨伞筒夹持在桌板的边缘,减小占地空间,于此同时,电热元件201的电路也被触发连通;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6

参照图2和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连接壳体103a的底部设有电池槽,电池槽内安装蓄电池203。蓄电池203用于对电热元件201供电,并采用可重复充电的电源。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电热元件201的启动,通过向上运动活动块103d,使其外壁上的第二导体103d-1与连接壳体103a中的第一导体103a-1接触,从而导通电路;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7

参照图2~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电热元件201贴附在筒身101的内腔侧壁上,可选用ptc、导电涂料或电热膜等电热元件。此设置能够全方位对雨伞进行加热,提高加热的效率。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贴附于筒身101内腔侧壁上的电热元件201的启动,是通过向上运动活动块103d,使其外壁上的第二导体103d-1与连接壳体103a中的第一导体103a-1接触,从而导通电路;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8

参照图2和3,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防水漏斗202固定连接在筒身101的内腔下端,且其出水口与筒身101的径向截面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其目的在于防止筒身101底部汇聚的积水回流。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电热元件201的启动,通过向上运动活动块103d,使其外壁上的第二导体103d-1与连接壳体103a中的第一导体103a-1接触,从而导通电路;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9

参照图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第一导体103a-1、电热元件201、蓄电池203和第二导体103d-1之间通过导线单向连接。通过导线单向连接,使其形成一个串联电路。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电热元件201的启动,通过向上运动活动块103d,使其外壁上的第二导体103d-1与连接壳体103a中的第一导体103a-1接触,二者接触后,使得电热元件201和蓄电池203形成通路,并导体电热元件201使其工作;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实施例10

参照图3和4,描述一种便携式雨伞筒,此雨伞筒包括筒体100和除湿单元200,筒体100,包括筒身101、筒盖102和连接单元103,筒身101和筒盖102的径向截面相同,且筒身101的顶部与筒盖102的底部相互配合,二者通过连接单元103连接;除湿单元200,包括电热元件201、防水漏斗202和蓄电池203,电热元件201和防水漏斗202均设置在筒身101的内腔中,且防水漏斗202位于电热元件201的下方,蓄电池203设置在筒身101的外壁上。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导体103a-1位于第二导体103d-1上方1~3厘米处,两导体分离,即雨伞筒在不使用时,电热元件不工作。当大于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最大拉伸长度时,第一导体103a-1与第二导体103d-1刚好分离。

使用时,将潮湿的雨伞从筒体100的上端口放入筒身101的内腔中,拨动筒盖102使得二者配合,其中拨动筒盖102时,拉动与之相连的连接杆103b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3c和第二弹簧103e被向上拉伸,而活动块103d也被带动向上运动;当筒身101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时,雨伞中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防水漏斗202汇集在筒身101的底部,筒身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挡塞101a,可通过旋转取下挡塞101a,将积水放出;或是启动电热元件201,对筒身101的内腔进行加热,加快雨伞上水滴的蒸发,电热元件201的启动,通过向上运动活动块103d,使其外壁上的第二导体103d-1与连接壳体103a中的第一导体103a-1接触,二者接触后,使得电热元件201和蓄电池203形成通路,并导体电热元件201使其工作;而在筒身101的外侧设置手拎带101c能够增加此雨伞筒的携带方式,提高便携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