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背扣及内衣连接件、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9595发布日期:2020-02-14 14:4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衣物背扣及内衣连接件、内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衣物背扣,及应用该衣物背扣的内衣连接件、内衣。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衣连接件缝制在两根背带的端部,由相互配合的圈带和钩带组成。其中,圈带的结构包括正面和背面,圈带正面设置有一排或若干排环扣,圈带背面为朝向人体的贴肉面,现有的圈带在加工时利用布带将环扣直接缝制在圈带上,因此圈带的背面相应的就会留下一排排车缝,影响了内衣的美观,而且由于车缝的存在,女性在穿戴内衣时其背部也相应出现这种车缝状的勒痕,影响了女性追求完美的心情,此外,这些车缝由于是凹凸不平,长时间与皮肤接触磨擦,还会给穿戴者带来不适。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无缝反袋包边背扣,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020129204.2)。这种无缝反袋包边背扣包括由内衬布和若干排环扣组成的基体,基体外部包覆有长条形的布块,所述布块的前部覆盖于基体正面,布块的后部翻转并覆盖于基体的背面,布块的左右侧边与内衬布的左右侧边车缝连接,该车缝连接部位的车缝夹口反摺内置于布块所形成的内腔中。上述无缝反袋包边背扣具有外观效果好、穿戴舒适、不会损伤皮肤的优点,但上述无缝反袋包边背扣在加工过程中仍需对左右两侧边进行车缝连接,同时需将车缝夹口反摺内置于布块所形成的内腔中,工序较多,且背扣的左右两边较中部厚实,影响使用者的穿戴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无需车缝的衣物背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背扣,包括:内衬布;扣锁件,设置在所述内衬布一表面;外套袋,套设在所述内衬布外,所述外套袋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所述外套袋上对应所述扣锁件开设有供所述扣锁件穿出的第一条缝。

上述衣物背扣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外套袋套设在内衬布外,外套袋把内衬布完全包覆,且外套袋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没有车缝,使衣物背扣左右两边没有锋利的断口或车缝带来的厚实感,令使用者在穿戴时更加舒适、和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进一步包括热熔膜,所述热熔膜设置在所述内衬布表面,用于粘连所述内衬布和所述外套袋。当外套袋套设在内衬布外对内衬布进行包覆后,利用烫机烫压平服,热熔膜受热熔化后把内衬布和外套袋粘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所述热熔膜对应所述扣锁件开设有供所述扣锁件穿出的第二条缝,不会妨碍扣锁件的穿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所述扣锁件为环扣或钩扣。所述衣物背扣为环带时,所述扣锁件为环扣,所述衣物背扣为钩带时,所述扣锁件为钩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所述扣锁件分设多排且整齐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所述每排扣锁件设置有1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所述扣锁件缝制在所述内衬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内衣连接件,包括环带和钩带,所述环带和/或钩带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衣物背扣。

上述内衣连接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衣连接件中的衣物背扣采用外套袋套设在内衬布外,外套袋把内衬布完全包覆,且外套袋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没有车缝,使衣物背扣左右两边没有锋利的断口或车缝带来的厚实感,令使用者在穿戴时更加舒适、和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内衣,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内衣连接件。

上述内衣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衣连接件中设置有衣物背扣,衣物背扣采用外套袋套设在内衬布外,外套袋把内衬布完全包覆,且外套袋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没有车缝,使衣物背扣左右两边没有锋利的断口或车缝带来的厚实感,令使用者在穿戴时更加舒适、和谐。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环带式衣物背扣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环带式衣物背扣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钩带式衣物背扣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钩带式衣物背扣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环带式的衣物背扣,包括作为载体的内衬布10、缝制在所述内衬布10上的若干环扣11、以及套设在所述内衬布10外的外套袋20。所述外套袋20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且外套袋20上对应环扣11设置有若干第一条缝21。参照图2,所述外套袋20套在内衬布10外,环扣11从第一条缝穿出暴露在外面。

参照图1,为了使内衬布10和外套袋20无需车缝即可连接固定,所述内衬布10表面还设置有一层热熔膜30,热熔膜30对应所述环扣11开设有第二条缝31,不会妨碍环扣11的穿出。当外套袋20套设在内衬布10外对内衬布10进行包覆后,利用烫机烫压衣物背扣使其平服,热熔膜受热熔化后把内衬布10和外套袋20粘合,无需进行车缝,避免留下锋利边缘或粗糙表面。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环扣11设置有多排且整齐排列,每排设置有1-4个环扣11,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环扣11进行扣锁。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背扣在使用前需要连接到衣物上,因此,在衣物背扣的下摆位采用超声波开设一个开叉口22,用于连接衣物主体。

本实施例的环带式衣物背扣按如下步骤生产加工而成:

1)缝制背扣基体:在内衬布上缝制三行环扣;

2)烫贴热熔膜:在已缝制好环扣的内衬布表面放置热熔膜,热熔膜经烫带机烫压后粘合在内衬布表面;

3)热熔膜开孔:热熔膜烫压粘合后,热熔膜前部开设有与环扣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第二条缝,所述环扣从第二条缝中穿出;

4)超声波热切两元角:内衬布与热熔膜用超声波热切成块状单元,同时在前两侧边热切割出两圆角;

5)制作外套袋及开孔:利用机械编织得到圆筒布条,用超声波将圆筒布条啤切成若干个外套袋,同时用激光在外套袋上开设与环扣数量相同及位置对应的第一条缝;

6)套袋:将上述外套袋套在内衬布外,内衬布的环扣从对应的第一条缝中穿出,形成套袋全包边背扣;

7)烫压平服:将套袋后的全包边背扣用烫机烫压平服,热熔膜熔化,使内衬布与外套袋粘连成一体,不易脱落,内衬布制得得基体被包覆于外套袋内,环扣从正面露出;

8)圈脚开叉:完成上述工艺环节后,在得到的衣物背扣的下脚位用超声波开设开叉口,以便缝制衣物时为连接衣物主体做准备。

本实施例的衣物背扣,通过将外套袋套设在内衬布外,外套袋把内衬布完全包覆,且外套袋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没有车缝,简化工序,同时使制得的环带式衣物背扣左右两边没有锋利的断口或车缝带来的厚实感,令使用者在穿戴时更加舒适、和谐。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钩带式的衣物背扣,包括作为载体的内衬布100、缝制在所述内衬布100上的若干钩扣110、以及套设在所述内衬布100外的外套袋200。所述外套袋200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布袋,且外套袋200上对应钩扣110设置有若干第一条缝210。参照图4,所述外套袋200套在内衬布100外,钩扣110从第一条缝穿出暴露在外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布100表面同样设置有一层热熔膜300,起到将内衬布100和外套袋200粘接的作用。此外,本实施例的衣物背扣的下摆位同样采用超声波开设一个开叉口220,用于连接衣物主体。

容易想到的是,上述两种实施例分别提供的衣物背扣可用于制作内衣连接件的环带和钩带,其中环带上的环扣和钩带上的钩扣相配合,用于进行扣锁连接。而采用上述内衣连接件制作的内衣,因衣物背扣左右两边没有锋利的断口或车缝带来的厚实感,令使用者在穿戴时更加舒适、和谐。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