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5077发布日期:2020-03-17 14:3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手表是一种常见的佩戴品,手表中的表带与表壳通常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其中,制作表带的材质主要包括有不锈钢、皮革及橡胶等,其中,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表带与表壳连接时,表带与表壳的连接处耐磨性较好,相对不容易损坏,但部分客户更青睐于用皮革及橡胶制成的表带,这种表带目前还存在较大市场,部分生产厂商很乐意生产此类手表。但相较于不锈钢而言,皮革或者橡胶本身的韧性及耐磨性相对较差,因而采用皮革或者橡胶制成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位置处因经常拉扯受力而容易遭受损坏,耐用性相对差;且这类手表表带通常嵌入于表壳内的安装槽中固定,表壳的连接处厚度相对比较薄,长时间拉扯受力后,表壳与表带的连接位置处容易出现崩裂的状况,降低手表的使用寿命。除手表外,还有其他一些使用类似连接方式的产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产品中的一部件因本身材质的问题容易损坏,或者产品中的另一部件的薄弱位置长时间受拉扯力的作用而容易破裂等。

鉴于此,有必要对这类产品中的连接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以避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连接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弧形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一用于套设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一可套设于所述安装槽中的套接部,所述弧形连接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弧形连接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套接部内的弧形部及二设置于所述弧形部的二端部的安装孔,所述弧形连接件及套接部通过所述安装孔而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套接部的端部,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套接部的端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部的弧度大小为10°~45°。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孔外露于所述套接部的表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孔为螺孔或者铆钉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连接件采用铝合金制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槽呈椭圆形槽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部件采用金属、陶瓷或者塑胶材料制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部件采用皮革或者塑胶材料制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部件为表壳,所述第二部件为表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中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套接部上设置弧形连接件,当第一部件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部件中的第二连接部拉扯受力时,弧形连接件可以有效地改变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的施力方向,分解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的直接受力,避免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因直接拉扯受力而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表带与弧形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弧形连接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中,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主要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如图1至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可适用于手表中,其中,第一部件为表壳1,第二部件为表带2,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表壳1上的第一连接部10、设置于表带2上的第二连接部20及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0上的弧形连接件3,第一连接部10上设置有一用于套设第二连接部20的安装槽100,第二连接部20上设置有一可套设于安装槽100中的套接部200,弧形连接件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弧形连接件3包括一弧形部30及二设置于弧形部30的二端部的安装孔31,弧形部30设置于套接部200内,弧形连接件3及套接部200通过安装孔31而固定于安装槽100中。

通常地,第一部件可采用金属、陶瓷或者塑胶材料等制成,第二部件可采用皮革或者塑胶材料等制成。如在此实施例中,表壳1采用金属、陶瓷或者塑胶材料等制成,表带2采用皮革或者塑胶材料等制成,手表佩戴于手腕时,表壳1与表带2之间有相互拉扯的力量,这个拉力通常作用于表壳1中的第一连接部10与表带2中的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长时间施力容易造成连接位置处的损坏。为避免此问题,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拉扯时,弧形连接件3承受了部分拉力,弧形连接件3的设置可以很好地使连接位置处的受力减弱,图4中的f代表实际受力,fx及fy分别代表第一连接部10与表带2中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在物理上的分解受力,其中,fx及fy均小于f,从而使得表壳1中的第一连接部10与表带2中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的受力减弱,有效地保护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达到目的。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受表带2本身结构的限制,通常地,如图2和图4所示,弧形部30远离套接部200的端部,安装孔31靠近套接部200的端部。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弧形部30可设置于靠近套接部200的端部,安装孔31设置于远离套接部200的端部,其同样可以分解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的直接受力,达到减弱受力的效果。

本申请中,通常地,弧形部30的弧度大小为10°~45°。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孔31外露于套接部200的表面,如此套接部200对应安装孔31的位置处无需相应开孔。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31也可以设置于套接部200内,此时,套接部200上对应安装孔31的位置处相应开设通孔即可。

在此实施例中,安装孔31为螺孔,弧形连接件3及套接部200通过螺钉穿过螺孔固定在安装槽100中,如此实现了表壳1与表带2的固定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31也可以是铆钉孔等,通过该安装孔31能实现将弧形连接件3及套接部200固定于安装槽100即可。

在此实施例中,弧形连接件3采用铝合金制成。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弧形连接件3可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由于表壳1本身比较扁平,安装槽100通常设计呈椭圆形槽状,表带2上的套接部200与安装槽100匹配,安装时,直接将套接部200套设于安装槽100中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即可,此时,设置于套接部200内的弧形连接件3横跨于安装槽100,其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且能在表壳1与表带2拉扯时有效地受力而分解安装槽100及套接部200上的受力,避免安装槽100及套接部200的损坏,使得表壳1与表带2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部20的套接部200上设置有弧形连接件3,当第一部件中的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部件中的第二连接部20拉扯受力时,弧形连接件3可以有效地改变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的施力方向,分解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的直接受力,避免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处因直接拉扯受力而造成损坏,该可改变受力的连接结构除了可以用于手表中,还可以用于其他结构中以实现改变施力方向的目的,避免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易受损坏。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