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208发布日期:2020-04-21 17:1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



背景技术:

发热服饰是指在普通服装里层加安装发热层,通过发热元件连接电池、温控功能按键,打开温控功能按键使电能转变为热能,发热层就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穿起此服装就能感到有温暖效应热量。发热层通常以缝合的方式安装在服装的外层和内层之间。

使用者在穿着发热服饰时,发热服饰的内层轻微地接触使用者的身体,甚至发热服饰的内层与使用者的身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发热层与使用者身体之间的接触不够紧密,进而导致发热服饰的制热效果不佳,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其具有提升发热服饰的制热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包括内层、外层以及设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发热层,内层背向外层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内层保持贴合于使用者的身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穿着发热服饰、启用发热服饰的发热功能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使发热服饰的内层保持在紧密贴合使用者身体的状态,从而使得发热层保持紧密贴合在使用者身体上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提升发热服饰的制热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设置为在内层背向外层的两侧相对设置的柔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穿着发热服饰、启用发热服饰的发热功能时,相对拉动两个柔性件,之后,将两个柔性件的相对端系在一起,进而使得内层紧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带动发热层一起贴合在使用者的身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柔性件设置为松紧带;内层背向外层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安装片,两安装片的相背侧与内层之间形成开口,松紧带的一端设于安装片与内层之间并靠近两安装片的相对侧,松紧带的另一端朝向开口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片的设定为柔性件提供放置空间,同时松紧带是设定,柔性件在使用时,从安装片和内层之间抽离出,使得安装片产生褶皱;柔性件不使用时,将柔性件塞回安装片和内层之间,使得安装片回归平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柔性件朝向内层的一侧设有魔术贴的子面,另一柔性件背向内层的一侧设有魔术贴的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两柔性件进行固定,两柔性件固定时,将魔术贴的子面和魔术贴的母面固定在一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松紧带上设有挂钩,另一松紧带上设有与挂钩相钩接适配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将两松紧带从安装片和内层之间拉出后,使得拉环钩接在挂钩上,之后松开松紧带,在松紧带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拉环和挂钩钩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松紧带上设有塑胶插扣的公扣,另一松紧带上设有与塑胶插扣的公扣相插接适配的塑胶插扣的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两松紧带进行固定,两松紧带固定时,将塑胶插扣的公扣插接在塑胶插扣的母扣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设置为在内层背向外层的两侧相对设置的子母扣;子母扣的子扣和子母扣的母扣在内层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将子扣扣合在母扣上,从而使得内层位于子扣与母扣之间的部分收缩,进而使得内层贴合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带动发热层一起贴合在使用者的身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层位于子扣与母扣之间的部分设置为松紧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子扣和母扣扣合时,因为松紧布的设定,便于内层收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子扣与内层之间通过拉布进行连接,拉布的端部设于内层上,子扣设于拉布与松紧布相邻的一侧上;内层平整摊开后,将子扣扣合于母扣上,松紧布皱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子扣扣合在母扣上;将子扣和母扣扣合时,手持拉布,将拉布朝向母扣移动,最终将拉布上的子扣扣合在母扣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设置为柔性体以及固定片;固定片横向设于内层上,固定片朝向内层一侧的竖向两端固设于内层,固定片与内层之间形成通道;柔性体置于通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穿着发热服饰、启用发热服饰的发热功能时,将柔性体的两端分别从通道的两个开口处拉出并系在一起,进而使得内层紧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带动发热层一起贴合在使用者的身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内层、外层、发热层以及驱动组件的设定,达到了提升发热服饰的制热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a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中b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层;2、外层;3、驱动组件;4、柔性件;5、安装片;61、魔术贴的子面;62、魔术贴的母面;71、挂钩;72、拉环;81、子母扣;811、子扣;812、母扣;82、松紧布;83、拉布;91、塑胶插扣的公扣;92、塑胶插扣的母扣;101、柔性体;102、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贴合度可调的发热服饰,包括:内层1、外层2以及发热层(图中未示出)。发热层通过针线缝在内层1朝向外层2的一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升发热服饰的制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安装在内层1背向外层2的一侧,驱动组件3的作用为:驱使内层1保持贴合在使用者的身体上。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3设置为在内层1背向外层2的两侧相对安装的柔性件4,柔性件4的一端缝合在内层1背向外层2的一侧,柔性件4的另一端自由。

优选地,柔性件4设定为布条;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4还可以设置为拉绳。

本实施例中,柔性件4设置为松紧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在松紧带不使用时,对松紧带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安装片5。安装片5为矩形体状的布片。安装片5在内层1背向外层2的两侧相对安装,两安装片5的相背侧与内层1之间形成开口;松紧带的一端安装在安装片5与内层1之间并靠近两安装片5的相对侧,松紧带的另一端朝向开口延伸并与开口处相平齐。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两松紧带之间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的子面61安装在一个松紧带朝向内层1的一侧,魔术贴的子面61将该松紧带朝向内层1的一侧完全覆盖;魔术贴的母面62安装在另一个松紧带背向内层1的一侧,魔术贴的母面62将该松紧带背向内层1的一侧完全覆盖。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将两松紧带沿开口从安装片5与内层1之间拉出,之后将一松紧带上的魔术贴的子面61和另一松紧带上的魔术贴的母面62粘在一起,对内层1进行拉扯,从而使得内层1紧密贴合在使用者身体上。

而且,可以根据不用使用者的身材,对松紧带拉出的量进行调节,同时,对魔术贴的子面61和魔术贴的母面62之间粘接的面积进行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身材的使用者。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挂钩71以及拉环72。

挂钩71安装在一松紧带上,拉环72安装在另一松紧带上,拉环72与挂钩71相钩接适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将两松紧带从安装片5和内层1之间拉出后,使得拉环72钩接在挂钩71上,随后松手,在松紧带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施加给拉环72和挂钩71一个相对运动的力,进而使得拉环72和挂钩71钩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

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塑胶插扣的公扣91以及塑胶插扣的母扣92。

塑胶插扣的公扣91安装在一松紧带上,塑胶插扣的母扣92安装在另一松紧带上,塑胶插扣的母扣92与塑胶插扣的公扣91相插接适配,塑胶插扣的公扣91和塑胶插扣的母扣92分别安装在两松紧带的相背侧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将塑胶插扣的公扣91和插接在塑胶插扣的母扣92内,进而驱使内层1紧贴在使用者身体上。

实施例四: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3设置为:子母扣81、松紧布82以及拉布83。松紧布82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内层1收缩。拉布83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将子扣811拉动。

子母扣81在内层1背向外层2的两侧相对安装,子母扣81的子扣811和子母扣81的母扣812在内层1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安装;内层1位于子扣811与母扣812之间的部分设为松紧布82,即松紧带;拉布83的一端安装在内层1与松紧布82的连接处且该端固定,拉布83的另一端自由;子扣811安装在拉布83靠近松紧布82的一侧;内层1平整摊开后,拉布83固定端与子扣8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松紧布82与内层1相连的两侧之间的垂直距离,将子扣811扣合于母扣812上,松紧布82皱缩。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者穿着发热服饰时,朝向母扣812拉动拉布83,再将子扣811扣在母扣812上,进而使得松紧布82皱缩,从而使得内层1皱缩,进而使得内层1紧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

实施例五:

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均在于,驱动组件3包括:柔性体101以及固定片102。

固定片102横向安装在内层1上,固定片102朝向内层1一侧的竖向两端缝合在内层1上,进而使得固定片102与内层1之间沿横向形成通道,固定片102为矩形体状的布片;柔性体101置于通道内。

优选地,柔性体101设定为布条;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体10还可以设置为拉绳。本实施例中,柔性体101设置为松紧带。

优选地,内层1平整摊开后,柔性体101横向长度与固定片102横向的长度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层1平整摊开后,柔性体101横向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或小于固定片102横向的长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