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2550发布日期:2020-05-29 12:0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背包。



背景技术:

各式各样的箱包已成为日常外出时的必需品,常用的有腰包、双肩包、单肩包、斜挎包等,现有的一些多功能背包,用途单一,单一包具无法适应多场景的用途,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箱包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可携带物品以外,还需要更多的额外功能,以及更加方便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使用折叠雨衣的多功能背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背包,包括主包体和肩带,肩带连接在主包体的背侧面,多功能背包还包括顶檐、折叠雨衣和连接件,主包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袋口,顶檐设置在主包体的上部并可翻转地遮盖在第一袋口上,顶檐内设置有容纳袋,容纳袋设置有第二袋口,折叠雨衣可容纳在容纳袋内,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折叠雨衣的内表面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顶檐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功能背包还包括连接拉链,连接拉链设置在连接件上,折叠雨衣通过连接拉链可分离地与顶檐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折叠雨衣通过连接件可分离地与顶檐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功能背包还包括连接拉链,连接拉链设置在连接件上,折叠雨衣通过连接拉链可分离地与顶檐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件的第二端位于容纳袋内并与顶檐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袋口设置有密封机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袋采用防水面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折叠雨衣包括帽部和主体部,帽部用于遮盖人体头部,主体部用于遮盖人体躯干部和主包体;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在帽部和主体部之间的位置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主体部在前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纽扣、摁扣或拉链。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顶檐的侧部设置有连接部,主包体在第一袋口的侧部设置有固定部,连接部与固定部可分离地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为贯穿顶檐的连接孔;固定部为铰接在主包体上的固定块,固定块穿过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折叠雨衣的布置,使得经过多番折叠后的雨衣能够通过第二袋口放置在容纳袋内,并且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雨衣的内表面和顶檐之间,使得折叠雨衣在展开后,依旧保持与顶檐、主包体连接,继而也能够进行相应的雨衣穿戴,折叠雨衣可沿纵向延伸布置,使得折叠雨衣能够覆盖折叠人体的头部、躯干部、手部、臀部和整个多功能背包,使人体和多功能背包均能够被遮挡保护,另外,将遮挡雨衣折叠防止在主包体以外的顶檐内,并可配合防水面料和密封机构进行密封,其能够防止雨水流入主包体内,当然可以通过连接件或连接拉链使折叠雨衣分离,方便地对折叠雨衣进行相应的展开、清洁或折叠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折叠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折叠袋在第一展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折叠袋在第二展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折叠袋在第三展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包的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分体包与分体带连接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折叠雨衣位于顶檐内的透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折叠雨衣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包实施例中折叠雨衣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多功能背包1包括主包体11和两个肩带12、分体折叠袋2、分体包3和顶檐4,肩带12连接在主包体11的背侧面102,肩带12的上端部121与主包体11的背侧面102的上部连接,两个肩带12的上端部121位于中间,肩带12的下端部122与背侧面102的下部连接,肩带12的下端部122连接在背侧面102下部的两侧上。

参照图5至图8,主包体11在背侧面102相对的一面设置有表侧面101,分体折叠袋2设置在表侧面101上,分体折叠袋2包括袋体20、第一拉链21、第二拉链22、第一折叠固定檐23和第二折叠固定檐24,第一拉链21、第二拉链22、第一折叠固定檐23和第二折叠固定檐24均位于袋体20的上部,第一拉链21和第二拉链22分别设置在袋体20基于第一横向x上的两侧上,第一折叠固定檐23和第二折叠固定檐24分别设置在袋体20基于第二横向y上的两侧上,第一折叠固定檐23、二折叠固定檐24和袋体20一体成型,第一折叠固定檐23设置有第一摁扣231,第二折叠固定檐24设置有第三摁扣201,第一拉链21和第二拉链22均位于第一折叠固定檐23和第二折叠固定檐24之间,且第一拉链21和第二拉链22位于袋体20的顶部。当然第一拉链21和第二拉链22的设置位置还可以是袋体20的顶部或底部。

分体折叠袋2还包括两个提袋件25,两个提袋件25设置在袋体20基于第一横向x上的两侧上,并与主包体11的侧壁连接,且两个提袋件25分别位于第一拉链21和第二拉链22基于第一横向x的外侧,而袋体20在侧部上设置有拉链口26,拉链口26沿横向延伸,拉链口26用于密封袋体20的容纳腔。

袋体20可沿纵向折叠或展开,分体折叠袋2可展开至如图8所示的状态,其用于作为购物袋使用,袋体20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摁扣241,袋体20的下部设置有第四摁扣202,在袋体20沿纵向折叠后,第一折叠固定檐23和第二折叠固定檐24朝相反方向弯折,即均朝内弯折,第一摁扣231与第二摁扣241可拆卸连接,第二摁扣241与第四摁扣202可拆卸连接。

主包体11在与背侧面102相对的表侧面101设置有第三拉链和第四拉链,第三拉链和第四拉链分别位于表侧面101的横向两侧上,第三拉链和第四拉链均沿纵向延伸,将折叠后的分体折叠袋2纵向地设置在表侧面101上,第一拉链21与第三拉链可拆卸连接,第二拉链22与第四拉链可拆卸连接。

上述第一拉链、第二拉链、第三拉链和第四拉链为本案的接合件,当然接合件的接合方式还可采用魔术贴、磁吸、摁扣、卡扣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上述的摁扣连接方式还可采用纽扣、卡扣或魔术贴等常规的连接方式。

参照图9和图10,分体包3呈矩形设置,当然亦可呈梯形、腰圆形和椭圆形设置。分体包3位于背侧面102的下部,并位于两个肩带12的下端部122之间,分体包3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拉链31,背侧面102在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二拉链,第二拉链位于背侧面102的下部,第一拉链31与第二拉链可拆卸连接,分体包3在宽度方向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拉链32,背侧面102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第四拉链,第四拉链位于背侧面102的下部,第三拉链32与第四拉链可拆卸连接。

分体包3在远离背侧面102的朝背面设置有网格结构33,而分体包3在靠近背侧面102的朝外面设置有前袋34。在背侧面102的上部设置有背垫13。多功能背包1在背侧面102还设置有弹性带14,弹性带14的两端均与背侧面102连接,弹性带14位于背垫13和分体包3之间。拉杆箱的拉杆可穿过弹性带14地使用,而在背包在背上后,背垫13与人体的背部配合,分体包3与人体的腰部配合。多功能背包1还包括分体带35,分体带35可拆卸地连接在分体包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上,使得分体带35可作为腰包使用。

参照图11至图13,并结合图1和图3,主包体11内设置有主容纳腔,主包体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袋口111,第一袋口111处设置有拉链,通过拉链密闭主容纳腔,顶檐4设置在主包体11的上部并可翻转地遮盖在第一袋口111上,顶檐4沿横向延伸并在两个侧部均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为贯穿顶檐4的连接孔42,主包体11在第一袋口111的侧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为固定块15,固定块15通过转轴铰接在主包体11上,当顶檐4遮盖第一袋口111后,固定块15穿过连接孔42后,固定块15转动继而实现固定块15对顶檐4卡位。

顶檐4内设置有容纳袋43,容纳袋43在顶部设置有第二袋口41,第二袋口41设置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可采用拉链、密封条等,而容纳袋43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继而使得容纳袋43的水汽不外漏。

多功能背包1还包括折叠雨衣51、连接件53和连接拉链52,折叠雨衣51包括帽部511和主体部512,主体部512在前侧设置有开口513,帽部511用于遮盖人体头部,主体部512用于遮盖人体躯干部、手部、臀部和背包的主包体11,开口513处设置有拉链,通过拉链闭合折叠雨衣51的开口,使得折叠雨衣51包围人体和背包,当然开口还可采用纽扣、摁扣等方式紧闭合。

连接件53的第一端与折叠雨衣51的内表面连接,且连接件53的第一端连接在帽部511和主体部512之间的位置处,连接件53的第二端位于容纳袋43内并与顶檐4连接,而连接拉链52设置在连接件53上,通过连接拉链52的可分离连接的设计,使得折叠雨衣51通过连接拉链52和连接件53可分离地与顶檐4连接。当然除了拉链进行连接外,可以采用纽扣、摁扣等方式进行可分离连接。

折叠雨衣51可进行多向折叠,折叠后的折叠雨衣51可容纳在容纳袋43内,并通过密封机构密闭,继而防止雨水的外漏。

由上可见,通过在主包体的表侧面设置有分体折叠袋,分体折叠袋呈纵向折叠设计,使得分体折叠袋具备较大的装载量,并且利用朝内弯折的折叠固定檐和摁扣进行固定或分离,方便其收纳或展开,以及利用通过横向两侧的拉链与主包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不仅整体更为美观且连接更为稳定,另外,还在主包体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拉链开闭的袋口和顶檐,顶檐可翻转的设置来遮盖在袋口上,使拉链不外露,有效阻挡外部雨水的渗入,并利用可转动的固定孔穿过顶檐的方式,方便顶檐的固定和分离打开。

并且,通过分体包可拆卸的设置,使得分体包能够依附在背包一同使用,也能够分离与分体带连接当腰包、胸包、手提包或单肩包使用,并且利用拉链提供稳定且美观整体的连接,另外,在分体包的朝背面设置网格结构利于与人体背部配合散热,以及在朝外面设置前袋,继而提高产品完善度,以及通过双肩带的设置,以及利用上部背垫和下部分体包的设置,即背垫与人体上背部配合,下部的分体包与腰部或臀部配合,继而优化背包的使用舒适度,以及利用中部的弹性带,弹性带可用于套在拉杆箱的拉杆上配合使用,综上所述,本案的背包利用可分离使用分体包适应多种使用场景,且兼顾日常使用舒适性方便性。

另外,通过折叠雨衣的布置,使得经过多番折叠后的雨衣能够通过第二袋口放置在容纳袋内,并且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雨衣的内表面和顶檐之间,使得折叠雨衣在展开后,依旧保持与顶檐、主包体连接,继而也能够进行相应的雨衣穿戴,折叠雨衣可沿纵向延伸布置,使得折叠雨衣能够覆盖折叠人体的头部、躯干部、手部、臀部和整个多功能背包,使人体和多功能背包均能够被遮挡保护,另外,将遮挡雨衣折叠防止在主包体以外的顶檐内,并可配合防水面料和密封机构进行密封,其能够防止雨水流入主包体内,当然可以通过连接件或连接拉链使折叠雨衣分离,方便地对折叠雨衣进行相应的展开、清洁或折叠存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