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4257发布日期:2020-03-31 16:3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市场上的双肩背包多针对于单种功能双肩背包,如休闲双肩包、旅行双肩背包等,但是对于携带婴儿外出的家长而言,在旅行时需同时携带双肩包和婴儿坐袋或者婴儿手推车,不免会遇到因为要照顾婴儿而使用双背包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当家长从常规的双肩包中拿取婴儿用品的同时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照顾婴儿身上。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包,其包括:

包体,所述包体在顶部形成一用于承载婴儿的底托;所述包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

背袋,所述背袋包括:围挡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围挡部的上部一顶端与第一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背带连接;所述围挡部的上部另一顶端与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背带连接;所述围挡部的下部与所述包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围挡部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婴儿腿部的开口空间,所述围挡部的上侧、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形成用于容纳婴儿胸部、头部以及手臂部位的开口空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背带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背带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扣;

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扣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扣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背包包括:围护带;

所述围护带横跨设置在所述围挡部的外侧;

所述围护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包体的顶部内侧一端;

所述围护带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包体的顶部内侧另一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收纳口,所述收纳口用于内置背袋,所述围挡部的下部与所述收纳口的内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一拉链口袋,所述拉链口袋的内侧底面形成用于承载婴儿的底托,所述围挡部的下部与所述拉链口袋的内侧底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围挡部的下部连接有第三连接带和第四连接带;所述第一背带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三连接扣,所述第三连接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扣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带与所述第三连接扣连接;所述第二背带的中下部连接有第四连接扣,所述第四连接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扣的下方,所述第四连接带与所述第四连接扣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围挡部为呈倒三角形、矩形或者倒梯形的布料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围挡部包括与第一连接带一体连接的延长带和与第二连接带一体连接的延长带,两个延长带分别与所述包体的顶部连接以构成所述围挡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包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背带之间还连接有第五连接带;所述包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背带之间还连接有第六连接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包,利用包体顶部为底托,婴儿可坐在包体的顶部,安全舒适且方便看护;利用双肩包的背带承重,构思巧妙,方便携带;利用包体顶部与围挡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共同连接作用,实现固定婴儿的功能,并使包体顶部形成供婴儿坐着的承重平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包携带婴儿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包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包携带婴儿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包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包携带婴儿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背包携带婴儿状态的示意图。

图标:1-包体;2-围挡部;3-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5-第一背带;6-第二背带;7-围护带;8-收纳口;9-拉链口袋;10-第三连接带;11-第四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包,其包括:包体1和背袋;所述包体1在顶部形成一用于承载婴儿的底托;所述包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背带5和第二背带6,所述第一背带5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背带6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扣;所述背袋包括: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所述围挡部2的上部一顶端与第一连接带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3与第一连接扣连接;所述围挡部2的上部另一顶端与第二连接带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4与第二连接扣连接;所述围挡部2的下部与所述包体1的顶部连接,所述围挡部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婴儿腿部的开口空间,所述围挡部2的上侧、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形成用于容纳婴儿胸部、头部以及手臂部位的开口空间。该背包利用包体1顶部为底托,婴儿可坐在包体1的顶部,安全舒适且方便看护;利用双肩包的背带承重,构思巧妙,方便携带;利用包体1顶部与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共同连接作用,实现固定婴儿的功能,并使包体1顶部形成供婴儿坐着的承重平台。

具体地,家长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背包,带小宝宝出门时,要用到的物品较多,妈妈爸爸既要看护宝宝,又要携带奶瓶、水杯、纸尿裤等物品。现行的出行方式大多是背包配婴儿车,这会增加妈妈爸爸出行时所带物品,同时遇到上下车,上下楼梯等情况,又要抱宝宝,又要拎婴儿车,会手忙脚乱很不方便。这款带宝宝背袋的背包,巧妙的利用背带与包包顶部的空间安放宝宝,同时利用包体本身的空间,存放各种必须物品。只需一款包就可以完成外出时宝宝临时休息,换洗尿裤,补充食物等日常工作,功能非常实用。即使遇到上下车,上下楼梯等场合,也可轻松应对。

当然,对于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并不局限。

例如:所述围挡部2为呈倒三角形、矩形或者倒梯形的布料结构。

例如: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可以为“日”字调节扣,也可以为塑料插扣等。

实施例二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背包。当然,本实施例二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以下叙述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

该背包还包括:围护带7。所述围护带7横跨设置在所述围挡部2的外侧,所述围护带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包体1的顶部内侧一端;所述围护带7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包体1的顶部内侧另一端,所述围护带7用于婴儿腰部的固定。本实施例二同样利用包体1顶部为底托,婴儿可坐在包体1的顶部,安全舒适且方便看护;利用双肩包的背带承重,构思巧妙,方便携带;利用包体1顶部与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共同连接作用,实现固定婴儿的功能,并使包体1顶部形成供婴儿坐着的承重平台。本实施例二同时还增加了婴儿腰部的固定功能。

当然,对于围护带7而言,可以采用固定带和弹性带。对于围护带7的宽度可以采用等宽设置,也可以为中间宽两边窄。

实施例三

结合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背包。当然,本实施例三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以下叙述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

该包体1在顶部设置有收纳口8,收纳口8用于内置背袋,围挡部2的下部与收纳口8的内部连接。该收纳口8可以为隐藏式的内置口袋,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均可内置于该收纳口8之中。

本实施例三同样利用包体1顶部为底托,婴儿可坐在包体1的顶部,安全舒适且方便看护;利用双肩包的背带承重,构思巧妙,方便携带;利用包体1顶部与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共同连接作用,实现固定婴儿的功能,并使包体1顶部形成供婴儿坐着的承重平台。本实施例四同时还增加了收纳的功能,保持背包的美观性。

实施例四

结合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背包。当然,本实施例四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以下叙述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

本实施例中在包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拉链口袋9,所述拉链口袋9的内侧底面形成用于承载婴儿的底托,所述围挡部2的下部与所述拉链口袋9的内侧底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围挡部2的下部连接有第三连接带10和第四连接带11;所述第一背带5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三连接扣,所述第三连接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扣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带10与所述第三连接扣连接;所述第二背带6的中下部连接有第四连接扣,所述第四连接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扣的下方,所述第四连接带11与所述第四连接扣连接。

本实施例四同样利用包体1顶部为底托,婴儿可坐在包体1的顶部,安全舒适且方便看护;利用双肩包的背带承重,构思巧妙,方便携带;利用包体1顶部与围挡部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共同连接作用,实现固定婴儿的功能,并使包体1顶部形成供婴儿坐着的承重平台。本实施例四同时还具有收纳的功能,保持背包的美观性。

实施例五

结合图10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背包。当然,本实施例五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以下叙述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挡部2包括与第一连接带3一体连接的延长带和与第二连接带4一体连接的延长带,两个延长带分别与所述包体1的顶部连接以构成所述围挡部2。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包体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背带5之间还连接有第五连接带;所述包体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背带6之间还连接有第六连接带。该种形式的背包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简化,结构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