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3216发布日期:2020-07-29 01:4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型,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是女性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肥肚腩、水桶腰的局部肥胖者,以及产后小腹突起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等人群,塑身衣成为日常生活中能便捷地进行体型管理的功能服装。

而目前的塑身服装基本是采用多块布料进行拼接缝合,产生的缝合骨容易对人体造成不适感和压迫感,容易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且多块布料的拼接降低了塑身服装的美观度。此外,由于人体的构造特殊性,不同部位的围度、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不同,采用目前伸缩回弹力一致的布料制备塑身服,容易使得个别部位受到美雕衣的过小压力(塑形效果不明显)或过大压力(造成压迫感),与人体不能平顺地贴合,容易使美雕衣产生凹凸感,降低了塑身服的塑性效果、穿着舒适性、美观度和实用性;而且,目前的塑身服装大多是针对腰腹等部位的赘肉进行收揽,对胸部的承托和塑形性不足,使得胸部形态不能在塑身服塑形的同时得到较佳的塑形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结构新颖,能对胸部起到承托和塑形的作用,穿着舒适,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包括无缝连接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围区、腰腹区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裤体区,所述上围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无痕侧托件,两个所述无痕侧托件的顶部与所述后片的顶部连接,两个所述无痕侧托件的底部与所述腰腹区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腰腹区包括对应人体小腹部设置的前腹区、设置于所述前腹区顶端的上腹区、包围所述前腹区中下部设置的下腹区、关于所述前腹区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腹区以及关于所述前腹区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腰区。

进一步地,所述前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1三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上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3三横列十字吊针组织,所述下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1三横列吊针组织,所述侧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前腹区的里侧贴合有第一无痕贴片,所述第一无痕贴片包括相贴合的第一网孔胶膜层和第一无痕边面料层,所述第一网孔胶膜层贴合于所述前腹区的里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片包括上背区、脊椎区、后臀区、两个侧背区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裤体区,所述上背区、脊椎区和后臀区由后片的顶部至底部依次无缝设置,两个所述侧背区关于所述脊椎区对称设置,所述侧托件的顶部与侧背区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裤体区与相邻的第一裤腿区无缝连接并形成裤腿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背区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脊椎区的面料结构为1*1二横列吊针组织;所述侧背区的面料结构为1*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裤腿部的面料结构为1*1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后片还包括关于所述脊椎区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腰区,所述第二侧腰区设置于侧背区的外侧;所述第二侧腰区与相邻的第一侧腰区无缝连接并形成盾形腰侧部,所述盾形腰侧部的面料结构为1*3二横列吊针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盾形腰侧部的里侧贴合有第二无痕贴片;所述第二无痕贴片包括相贴合的第二网孔胶膜层和第二无痕边面料层,所述第二网孔胶膜层贴合于所述盾形腰侧部的里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臀区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臀区、臀部区和臀股沟区,所述脊椎区设置于臀部区的顶部;所述外臀区的面料结构为1*1五横列吊针组织,所述臀部区的面料结构为26路的1*1错开罗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的面料结构为1*2罗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美雕衣结构新颖,轻盈舒适,亲肤透气,采用无缝技术制备,避免了传统缝合线对人体造成的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美雕衣的穿着舒适性;且采用的无痕侧托件设计,对人体副乳部位的压迫小,不对淋巴部位造成压迫,保持淋巴的畅通;而在对腰腹及后背进行塑形的同时能对胸部起到承托和塑形的作用,达到提胸的效果,与人体紧密贴合,塑形效果佳,穿着舒适,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片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片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无痕贴片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无痕贴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前片、11—无痕侧托件、12—腰腹区、121—前腹区、122—上腹区、123—下腹区、124—侧腹区、125—第一侧腰区、13—第一裤体区、2—后片、21—上背区、22—脊椎区、23—后臀区、231—外臀区、232—臀部区、233—臀股沟区、24—侧背区、25—第二侧腰区、26—第二裤体区、3—裤腿部、4—盾形腰侧部、5—第一无痕贴片、51—第一网孔胶膜层、52—第一无痕边面料层、6—第二无痕贴片、61—第二网孔胶膜层、62—第二无痕边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7,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包括无缝连接的前片1和后片2,所述前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围区、腰腹区12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裤体区13,所述上围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无痕侧托件11,两个所述无痕侧托件11的顶部与所述后片2的顶部连接,两个所述无痕侧托件11的底部与所述腰腹区12的顶部连接。

本实施例的美雕衣结构新颖,轻盈舒适,亲肤透气,采用无缝技术制备,避免了传统缝合线对人体造成的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美雕衣的穿着舒适性;且采用的无痕侧托件11设计,呈类三角形,对人体副乳部位的侧收效果好,压迫小,不对淋巴部位造成压迫,保持淋巴的畅通,且无压痕,无缝边的缝合线,零感舒适,有效改善传统切边或缝合线对皮肤的磨损问题,亲肤舒适;此外,该无痕侧托件11的宽度从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其中无痕侧托件11的底部一侧向腋下位置弯曲延伸、另一侧向鸡心位置弯曲延伸,使得无痕侧托件11较宽的底部对胸部底部进行提拉,提力好,使得胸部挺拔,同时能对外侧的副乳实现收揽,向内集中侧推,收揽效果佳,提高胸部的聚拢塑形效果,实用性高。而无痕侧托件11的顶部与所述后片2的顶部连接的设计,形成吊桥跨肩式结构,穿着轻盈舒适,手臂活动不受传统较宽的肩部位置所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腰腹区12包括对应人体小腹部设置的前腹区121、设置于所述前腹区121顶端的上腹区122、包围所述前腹区121中下部设置的下腹区123、关于所述前腹区121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腹区124以及关于所述前腹区121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腰区1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腹区121的面料结构为1*1三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上腹区122的面料结构为1*3三横列十字吊针组织,所述下腹区123的面料结构为1*1三横列吊针组织,所述侧腹区124的面料结构为1*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

本实施例的前腹区121、上腹区122和下腹区123采用不同的面料结构组织进行编织,能使制得的腰腹区12对人体的腰腹特性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人体不同部位紧密贴合,对人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贴合程度,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且紧密贴合,提高对相应人体部位的赘肉收揽效果,提高了美雕衣的贴身塑形作用。其中,上腹区122采用1*3三横列十字吊针的面料结构组织,能缓解美雕衣对人体胃腩带来的压力,提高美雕衣的穿着舒适性。优选的,所述前腹区121、上腹区122、下腹区123、两个侧腹区124和两个第一侧腰区125均为一体无缝成型的,相互之间不存在车缝线,提高了美雕衣的亲肤性和穿着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腹区121的里侧贴合有第一无痕贴片5,所述第一无痕贴片5包括相贴合的第一网孔胶膜层51和第一无痕边面料层52,所述第一网孔胶膜层51贴合于所述前腹区121的里侧。

本实施例通过在前腹区121的里侧增设无痕贴片设计,而无痕贴片采用网孔胶膜层和无痕边面料组成,增加无痕贴片的透气性,回弹性好,且无痕贴片的厚度为0.27mm,质感薄,透气性好,而无痕边面料层低压力、弱拉伸,对人体的压迫力少,但同时无痕贴片与美雕衣前腹区121的面料形成双层叠加加压,对应于人体的小腹部,能增加对小腹部舒适无感的收腹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片2包括上背区21、脊椎区22、后臀区23、两个侧背区24和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裤体区26,所述上背区21、脊椎区22和后臀区23由后片2的顶部至底部依次无缝设置,两个所述侧背区24关于所述脊椎区22对称设置,所述侧托件的顶部与侧背区24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裤体区26与相邻的第一裤腿区无缝连接并形成裤腿部3。其中,所述裤腿部3的脚口处为面料对折织造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背区21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脊椎区22的面料结构为1*1二横列吊针组织;所述侧背区24的面料结构为1*2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所述裤腿部3的面料结构为1*1二横列错开吊针组织。

本实施例脊椎区22采用1*1二横列吊针组织的面料结构组织进行编织,回弹性高,能缓解后背的束缚对人体带来的压力,提高美雕衣对人体的贴合程度,达到贴身塑形的效果。优选的,所述上背区21、脊椎区22、后臀区23、两个侧背区24和两个第二裤体区26均为一体无缝成型的,相互之间不存在车缝线,提高了美雕衣的亲肤性和穿着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片2还包括关于所述脊椎区22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腰区25,所述第二侧腰区25设置于侧背区24的外侧;所述第二侧腰区25与相邻的第一侧腰区125无缝连接并形成盾形腰侧部4,所述盾形腰侧部4的面料结构为1*3二横列吊针组织。本实施例的盾形腰侧部4及其面料结构组织能对人体的腰侧部位进行有效的收揽,亲肤舒适,提高美雕衣对人体腰侧赘肉的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盾形腰侧部4的里侧贴合有第二无痕贴片6;所述第二无痕贴片6包括相贴合的第二网孔胶膜层61和第二无痕边面料层62,所述第二网孔胶膜层61贴合于所述盾形腰侧部4的里侧。

本实施例通过在盾形腰侧部4的里侧增设无痕贴片设计,而无痕贴片采用网孔胶膜层和无痕边面料组成,增加无痕贴片的透气性,回弹性好,且无痕贴片的厚度为0.27mm,质感薄,透气性好,而无痕边面料层低压力、弱拉伸,的与美雕衣的盾形腰侧部4形成双层叠加结构,对人体的腰侧部位实施加压,能增加对腰侧部位舒适无感的收腰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臀区23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臀区231、臀部区232和臀股沟区233,所述脊椎区22设置于臀部区232的顶部;所述外臀区231的面料结构为1*1五横列吊针组织,所述臀部区232的面料结构为26路的1*1错开罗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233的面料结构为1*2罗纹组织。

而由于人体臀部的凹凸结构特性,以及肌肉柔软度的不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外臀区231、臀部区232和臀股沟区233,能使美雕衣对应臀部的不同部位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臀部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臀部紧密贴合,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提高了美雕衣的贴身塑形效果,实用性高。其中,所述外臀区231对应人体的臀部外侧,通过采用1*1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使编织得到的外臀区231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人体的外臀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下体的血液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会造成闷热感而容易滋生细菌,实用性高;所述臀部区232对应人体臀部凸起的部位,通过采用平纹组织的面料结构,能使制得的臀部区232柔软亲肤,不会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且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臀部造成过大的压迫感而造成臀部扁平等现象,塑形效果佳;所述臀股沟区233对应人体臀部中线的内凹部位,通过采用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伸缩回弹性较1*1假罗纹组织和平纹组织的小,对内凹的臀股沟部位内收压力相对较大,能使穿着美雕衣后的臀部位置线条明显,对下塌或扁平的臀部进行有效的塑形;其中,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是在纵行方向上,每两针进行两次成圈和集圈循环交错编织而成。

传统的美雕衣为整件同一编织纹路,美雕衣各部分的收揽压力一致,对于如h型轮廓的体型,穿着传统的美雕衣则会出现腰腹部的收揽压力不足,腰腹塑形效果不理想,而胸部、背部、肩部等部分受到的收揽压力过大,造成勒感或压迫感,穿着不舒适。因而本实施例是通过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编织面料结构,能对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收揽压力,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结合无缝一体织造,使美雕衣能更大程度地贴合人体的曲线,提高美雕衣的穿着舒适性和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的美雕衣穿着轻巧,并能达到较佳的塑身、收腰收腹效果,模特穿着本实施例美雕衣前后的腰围、腹围、臀围的尺寸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一:模特穿着前后尺寸对比表(单位:cm)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