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隔离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0984发布日期:2020-07-10 15:4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新型隔离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衣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新型隔离衣。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隔离衣为后开襟,棉布材质,绑带设计,每次穿隔离衣需经过系颈带、封背部开口、系腰带等步骤,过程中容易污染口罩、帽子、面部、颈部、背部、隔离衣内侧面等清洁区域,每次穿脱隔离的过程包括洗手时间需要5-7分钟,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棉布材质对于有液体污染的患者,没有防护效果,现有的胶质连体隔离衣穿脱过于繁琐,对于有传染性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耽误抢救时间,加大护士工作量,增加感染机率,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容易穿脱、防护效果好,不易污染,不易松脱的隔离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新型隔离衣,包括隔离衣本体,所述的隔离衣本体包括前半部和后半部,所述的后半部为开襟式,所述的后半部上靠近隔离衣本体衣领的下方设有魔术贴,所述的前半部由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后半部采用透气面料制作,所述隔离衣本体的衣袖下设有袖口。

作为改进,所述的袖口采用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防水面料采用涤纶抗油拒水面料或涤棉抗油拒水面料或全棉抗油拒水面料,这样设计便于防水。

作为改进,所述的透气面料采用纯棉面料或尼龙网纱面料,这样设计便于透气。

作为改进,所述隔离衣本体为中领长袖设计,所述隔离衣本体的其中一袖肩上设有直径大于衣袖5cm的袖洞,所述的袖洞套设在衣袖上,这样设计便于穿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容易穿脱、防护效果好,不易污染,不易松脱。使用时,两手穿过衣袖,将开襟式的后半部搭在背上,然后通过魔术贴粘合,从而保证隔离衣不松脱,同时后背具有通气性,前部具有防水性,可预防液体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离衣的前半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离衣的后半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隔离衣本体,2、前半部,3、后半部,4、魔术贴,5、袖口,6、袖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附图2。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新型隔离衣,包括隔离衣本体1,所述的隔离衣本体1包括前半部2和后半部3,所述的后半部3为开襟式,所述的后半部3上靠近隔离衣本体1衣领的下方设有魔术贴4,所述的前半部2由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后半部3采用透气面料制作,所述隔离衣本体1的衣袖下设有袖口5。

所述的袖口5采用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防水面料采用涤纶抗油拒水面料或涤棉抗油拒水面料或全棉抗油拒水面料。

所述的透气面料采用纯棉面料或尼龙网纱面料。

所述隔离衣本体1为中领长袖设计,所述隔离衣本体1的其中一袖肩上设有直径大于衣袖5cm的袖洞6,所述的袖洞6套设在衣袖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两手穿过衣袖,将开襟式的后半部搭在背上,然后通过魔术贴粘合,从而保证隔离衣不松脱,同时后背具有通气性,前部具有防水性,可预防液体污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新型隔离衣,包括隔离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衣本体(1)包括前半部(2)和后半部(3),所述的后半部(3)为开襟式,所述的后半部(3)上靠近隔离衣本体(1)衣领的下方设有魔术贴(4),所述的前半部(2)由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后半部(3)采用透气面料制作,所述隔离衣本体(1)的衣袖下设有袖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口(5)采用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防水面料采用涤纶抗油拒水面料或涤棉抗油拒水面料或全棉抗油拒水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面料采用纯棉面料或尼龙网纱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离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衣本体(1)为中领长袖设计,所述隔离衣本体(1)的其中一袖肩上设有直径大于衣袖5cm的袖洞(6),所述的袖洞(6)套设在衣袖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隔离衣,包括隔离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衣本体(1)包括前半部(2)和后半部(3),所述的后半部(3)为开襟式,所述的后半部(3)上靠近隔离衣本体(1)衣领的下方设有魔术贴(4),所述的前半部(2)由防水面料制作,所述的后半部(3)采用透气面料制作,所述隔离衣本体(1)的衣袖下设有袖口(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容易穿脱、防护效果好,不易污染,不易松脱。

技术研发人员:夏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04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