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1599发布日期:2020-08-21 14:5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穿戴式智能设备中,智能眼镜由于其具有播放音频、可用于虚拟现实(vr)等多种功能,其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导致智能眼镜的续航能力较差,因此如何对智能眼镜进行充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的智能眼镜一般具有一个充电端口,通过该充电端口对智能眼镜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智能眼镜的续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包括收纳智能眼镜的眼镜盒,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智能眼镜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用于为智能眼镜供电;所述眼镜盒内部设置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用于为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所述眼镜盒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与充电座电连接,所述充电座与充电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可充电储能装置、充电装置,所述充电座与可充电储能装置电连接;所述可充电储能装置与充电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第三磁吸结构,所述电池模块设置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三磁吸结构和第二磁吸结构相互磁性吸引;所述电池模块的充电端形状与充电座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所述壳体包括套管和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所述电池具有极耳,所述电池通过极耳与第一导电极电连接;所述充电座具有第二导电极;所述第一导电极与第二导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磁吸结构为磁铁,所述磁铁设置在端盖和电池之间;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突出的骨位,所述磁铁设置在骨位内侧,所述极耳位于骨位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电池模块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设置有第一扣位,所述电池模块设置有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位与第一扣位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块具有第一导电极,所述充电座具有第二导电极;所述第一导电极与第二导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所述电池具有极耳,所述电池通过极耳与第一导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套管和端盖,所述第一导电极设置在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嵌入在所述眼镜盒的盒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充电眼镜盒装置,可对电池模块单独进行充电;眼镜盒具有收纳、充电等多种功能,不仅充电方便、而且便于携带;该电池模块充电后可以作为独立的配件,有利于用户能够在电量不足时方便地更换电池,不会因为充电而导致智能眼镜无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充电座与电池模块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充电座与电池模块爆炸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盒体、11-本体、12-盖本体、20-充电座、201-第二导电极、202-第一螺纹结构、30-充电模块、31-可充电储能装置、32-无线充电装置、40-电池模块、42-电池、41壳体、411-套管、412-端盖、401-第一导电极、402-极耳、403-第二螺纹结构、50-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

该可充电眼镜盒装置,包括收纳智能眼镜的眼镜盒,以及电池模块40。电池模块40为独立的配件,用于为智能眼镜供电,其可拆卸地设置于智能眼镜。

眼镜盒的内部有充电座20,该充电座20用于为电池模块40进行充电。眼镜盒还包括充电模块30,充电座20与充电模块30电连接。在充电时,电池模块40与充电座20电连接,眼镜盒通过充电模块30向电池模块40进行充电。

眼镜盒包括容纳智能眼镜的盒体10,盒体10包括本体11和设置在本体11的盖子12。充电座20位于眼镜盒的容纳空间内,其设置在本体11上用作充电接口。充电模块30可嵌入在盒体10的本体11上。

如图4、图5所示,电池模块40为独立的配件,其包括电池和壳体41,电池设置在壳体41内。第一导电极401设置在壳体41上。电池具有正负极耳402,电池通过正负极耳402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极401电连接。

壳体41包括收纳电池的套管411,和盖设在套管411开口的端盖412。为了便于安装,将第一导电极401设置在端盖412上。在组装时,可先将电池的极耳402与端盖412上第一导电极401进行电连接,再将电池装入套管411,最后将端盖412固定在套管411上。电池模块40的端盖412部分为电池模块40的充电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座20在眼镜盒内凸出地设置,电池模块40的充电端,其形状与充电座20相匹配,例如可以设置凹陷部,使充电时充电座20位于该凹陷部内,这使电池模块40可方便地放置在充电座20上进行充电。在另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使充电座20在眼镜盒内凹进地设置,电池模块40的充电端,其形状与充电座20相匹配,例如可以凸出地设置。

为了使充电时电池模块40可靠地被保持在充电座20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扣位,磁吸,或螺纹结构来实现。本实施例中,充电座和电池模块之间为磁吸式结构。可在充电座20设置第三磁吸结构,在电池模块40设置第二磁吸结构,其中,第三磁吸结构和第二磁吸结构相互磁性吸引,利用磁吸力将电池模块40吸附在充电座20。

举例,第二磁吸结构可以是磁铁50,第三磁吸结构可以是铁磁性物质块,磁铁50与铁磁性物质块相吸引。磁铁50临近端盖412设置。磁铁50可设置在电池和端盖412之间,可在端盖412内侧设置突出的一圈骨位(图中未示出),磁铁50设置在骨位内侧。极耳402位于骨位外侧。这一圈骨位用做磁铁50和极耳402的物理隔离。作为第三磁吸结构的铁磁性物质块图中未示出。

通过磁吸方式的设置,可以使电池模块40方便地放置在充电座20处充电,拿取非常方便。

电池模块40具有第一导电极401,充电座20具有第二导电极201。在充电时第一导电极401与第二导电极201电连接。第一导电极401和第二导电极201优选为具有高导电性能的金属,例如黄铜块。

以下对充电模块30和充电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模块30包括可充电储能装置31、充电装置32。可充电储能装置31、充电装置32设置在盒体10。充电座20与可充电储能装置31电连接,可充电储能装置31与充电装置32电连接。

通过充电装置32可以为可充电储能装置31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装置32可以是有线充电装置也可以是无线充电装置。可充电储能装置31在充电后,在用户外出时,可将眼镜盒随身携带,以便于为电池模块40进行充电。

可充电储能装置31例如为可充电电板(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充电模块30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其连接和管理所述充电装置32。

优选的,充电模块30嵌入在盒体10的本体11。

以上所述的智能眼镜,可以配备多个电池模块40,以备替换。在眼镜盒内可设置至少一个用于电池模块40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以是充电座20,还可以使单独的定位结构。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的充电座和电池模块之间为磁吸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螺纹连接将电池模块40设置在充电座20上。在充电座20设置第一螺纹结构202(例如为内螺纹),在电池模块40设置第二螺纹结构403(例如为外螺纹),其中,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两个极耳为同心圆布置的方式设置,可以理解的,极耳的布置不限于此。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的充电座和电池模块之间为扣位连接结构。可在充电座20设置第一扣位,在电池模块40设置第二扣位,第二扣位与第一扣位相匹配。电池模块40可先与充电座20对位后,通过旋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充电眼镜盒装置,可对电池模块单独进行充电;眼镜盒具有收纳、充电等多种功能,不仅充电方便、而且便于携带;该电池模块充电后可以作为独立的配件,有利于用户能够在电量不足时方便地更换电池,不会因为充电而导致智能眼镜无法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