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9336发布日期:2020-08-07 17:2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形内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



背景技术:

腰封又称腰夹、胸衣等,腰封长度是从胸下围至臀部以上,长期穿着可有效地分散均匀脂肪,维护脊椎,抬高胸线,防止胃部扩大,控制食欲,美化腰线。

公告号为cn2034243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腰封,通过一腰封本体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腰封结构,腰封本体内纵向设置有弹性支撑条,且腰封本体由竹炭纤维织成。腰封靠近胸部处的连接线呈类似水平的状态,腰封靠近臀部处的连接线形成同样类似水晶的状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腰封具备塑形的效果,当女性穿戴腰封时对胸部和腰部具有一定的压力,而腰封的顶部和底部的边沿的连线连接形成类似水平线,其与胸部的曲线不适配,穿戴过程中容易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腰封本体包括依次连接面层、塑形层和里层,所述腰封本体的两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腰封本体上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纵向连接有第一塑形条,所述第一塑形条和对应的连接部之间围成的靠近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s”形的第一弧形线,所述第一弧形线的凹陷处朝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弯曲且当连接部扣合时两所述第一弧形线的连线呈倒“几”字形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线符合人体胸部曲线的走向,当女性穿戴腰封本体时,腰封本体上的第一弧形线形成类似双手托起胸部的弧形走向,从而使塑形效果更佳,减少腰封本体对胸部的压迫,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塑形条位于里层,所述里层对应人体脊椎的位置纵向连接有第二塑形条、位于第一塑形条和第二塑形条之间纵向连接有第三塑形条、位于第一塑形条和对应连接部之间纵向连接有第四塑形条以及第五塑形条,所述第四塑形条靠近第一塑形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有助于提高塑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塑形条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塑形条的凹陷处朝人体侧腰的位置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塑形条呈弧形,其适配人体侧腰的位置,有助于提高塑形效果的同时能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塑形条和对应连接部之间围成的远离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倾斜的第一直线,当连接部两所述第一直线的连线呈“v”字形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第一直线的连线呈“v”字形的结构,对女性的腹部起到上推的效果,减少腹部赘肉囤积在腹部下方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塑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第一塑形条之间围成的靠近、远离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c”字形的第二弧形线、第三弧形线,所述第二弧形线和第三弧形线的凹槽处均朝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弯曲且第二弧形线的弯曲程度大于第三弧形线的弯曲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弧形线和第三弧形线对应女性的背部,对背部起到塑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设置在连接层内,所述连接层对应连接在里层远离面层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层对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形成保护,且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具有一定的硬度,减少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与人体之间的摩擦,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腰封本体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连接有丈筋,所述丈筋位于面层远离里层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丈筋对腰封本体起到限位的效果,且其具备一定的塑性效果,丈筋连接在面层,其仅有单层的结构,使腰封本体与人体更贴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在腰封本体其中一端的钩部;连接在腰封本体另一端且与钩部相配合的扣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女性的腰围的大小各异,通过钩部和扣部相互配合从而有助于提高穿戴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弧形线符合人体胸部曲线的走向,当女性穿戴腰封本体时,腰封本体上的第一弧形线形成类似双手托起胸部的弧形走向,从而使塑形效果更佳,减少腰封本体对胸部的压迫,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2.增设第一塑形条、第二塑形条、第三塑形条、第四塑形条和第五塑形条有助于提高塑形的效果;

3.两第一直线的连线呈“v”字形的结构,对女性的腹部起到上推的效果,减少腹部赘肉囤积在腹部下方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塑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腰封本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展开的内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展开的外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连接部扣合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腰封本体;11、面层;12、塑形层;13、里层;14、第一直线;15、第二弧形线;16、第三弧形线;17、丈筋;2、连接部;3、第一塑形条;4、第一弧形线;5、第二塑形条;6、第三塑形条;7、第四塑形条;8、第五塑形条;9、第一装饰带;91、第二装饰带;92、第三装饰带;93、第四装饰带;94、第五装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两穿的塑形腰封,腰封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面层11、塑形层12和里层13,在本实施例中,面层11和里层13的材料具体是咖啡因布料,塑形层12的材料具体是橡胶,橡胶的厚度范围值为8mm至15mm。制备的过程中,首先将里层13和塑形层12贴合,然后在贴合后的里层13和塑形层12上进行开透气孔的处理,透气孔贯穿塑形层12和里层13,最后在塑形层12远离里层13的侧壁贴合面层11,从而形成腰封本体1,增设透气孔从而使腰封本体1的透气效果更佳。

参照图2,腰封本体1的两端通过连接部2连接,连接部2包括:连接在腰封本体1其中一端的钩部;连接在腰封本体1另一端且与钩部相配合的扣部。在本实施例中,扣部设置有三排,从而更能满足腰围不同的女性,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腰封本体1上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纵向连接有第一塑形条3,第一塑形条3有两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塑形条3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塑形条3的凹陷处朝人体侧腰的位置弯曲,即第一塑形条3符合人体侧腰的曲线走向,第一塑形条3有助于提高塑形的效果,同时使腰封本体1与人体更贴合。

腰封本体1上对应人体脊椎的位置纵向连接有第二塑形条5,第二塑形条5只有一条。腰封本体1上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第二塑形条5之间纵向连接有第三塑形条6,第三塑形条6对应人体背部的位置,第三塑形条6有两条,有助于对女性背部曲线起到塑形的效果。腰封本体1上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对应的连接部2之间纵向连接有第四塑形条7、第五塑形条8,第四塑形条7靠近第一塑形条3,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对女性的腹部的赘肉起到抚平和提拉的效果,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均有两条。

为了对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第三塑形条6、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起到保护的效果,且减少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第三塑形条6、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对人体的摩擦,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第三塑形条6、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连接在连接层内,连接层对应连接在里层13远离面层1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层具体选用透气的棉层,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第三塑形条6、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的宽度范围值为8mm至12mm,而连接层的宽度比对应的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第三塑形条6、第四塑形条7和第五塑形条8的宽度大2mm至3mm。

参照图1和图3,为了使塑形效果更佳,腰封本体1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连接有丈筋17,丈筋17位于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丈筋17的宽度为20mm至30mm。

腰封本体1上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对应的连接部2之间围成的靠近人体胸部边沿的连接线形成“s”形的第一弧形线4,第一弧形线4的凹陷处朝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弯曲且当连接部2扣合时两第一弧形线4的连线呈倒“几”字形的结构,两第一弧形线4连接形成类似人手上托的结构,两第一弧形线4与人体胸部曲线适配的同时,还对人体的胸部起到塑形的效果。第五塑形条8的顶部连接在第一弧形线4的凹陷处且靠近第一弧形线4的最低处,第四塑形条7的顶部连接在第一弧形线4的凸起处且靠近第一弧形线4的最高处,第四塑形条7的长度大于第五塑形条8的长度。

腰封本体1上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对应连接部2之间围成的远离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倾斜的第一直线14,两第一直线14的连线呈“v”字形的结构,第一直线14靠近连接部2的端部对应人体小腹处,其将人体腹部的赘肉上推,有助于起到塑形的效果。

腰封本体1上位于两第一塑形条3之间围成的靠近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c”字形的第二弧形线15,腰封本体1上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第二塑形条5之间围成的远离人体胸部的边沿的连线形成“c”字形的第三弧形线16,第二弧形线15和第三弧形线16的凹槽处均朝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弯曲且第二弧形线15的弯曲程度大于第三弧形线16的弯曲程度,第二塑形条5的顶部和底部均位于第二弧形线15和第三弧形线16的最低处。

参照1和图3,腰封本体1上对应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对应的连接部2之间连接有倾斜的第四装饰带93,第四装饰带93的倾斜方向与对应的第一弧形线4的倾斜方向相同,第四装饰带93的宽度范围值为5mm至8mm;腰封本体1上对应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塑形条3和对应的连接部2之间连接有交叉的第二装饰带91,第二装饰带91位于第四装饰带93远离面层11的侧壁,第二装饰带91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弧形线4、丈筋17之间均存在间距,第二装饰带91的宽度范围值为5mm至8mm。

腰封本体1上对应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且位于两第一塑形条3之间连接有交叉的第五装饰带94,第五装饰带94的宽度范围值为5mm至8mm;腰封本体1上对应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且位于两第一塑形条3之间连接有交叉的第三装饰带92,第三装饰带92位于第五装饰带94远离面层11的侧壁,而两第五装饰带94位于两第三装饰带92之间,第三装饰带92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三弧形线16、丈筋17之间均存在间距,第三装饰带92的宽度范围值为5mm至8mm。

参照图1和图4,腰封本体1上对应面层11远离里层13的侧壁且对应第一塑形条3、第二塑形条5处均连接有第一装饰带9,第一装饰带9位于第三装饰带92(参照图3)远离面层11的侧壁,第一装饰带9的宽度范围值为5mm至8mm。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腰封本体1靠近人体胸部处且位于第一塑形条3与对应的连接部2之间形成“s”形的第一弧形线4,第一弧形线4的凹陷处朝远离人体胸部的位置弯曲且两所述第一弧形线4的连线呈倒“几”字形的结构,第一弧形线4符合人体胸部曲线的走向,当女性穿戴腰封本体1时,腰封本体1上的第一弧形线4形成类似双手托起胸部的弧形走向,从而使塑形效果更佳,减少腰封本体1对胸部的压迫,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