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网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4123发布日期:2020-09-29 09:1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纱网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纱网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空气质量愈发恶化,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对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口罩作为一个具有过滤功能的日用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此外,佩戴口罩也能很好的防止花粉过敏,细菌和疾病的传播。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人们在户外时,脸部容易受寒冷气流的侵袭而冻坏,因而口罩也成为了人们保暖的必须品。由此可见口罩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青睐。

现有的口罩通过挂设于耳部进行固定,但是口罩通常采用统一标准进行制作,而有些人由于耳型或是耳朵较软,口罩容易从耳部掉落,对口罩的佩戴造成了不便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纱网口罩,能够提高口罩佩戴时的固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纱网口罩,该口罩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口罩包括一体设置的口罩本体和固定部,口罩本体贴合面部设置,固定部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固定部分别设置于口罩本体的左右两端,固定部内侧缝制设置有魔术贴,固定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置有固定带,固定部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固定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挂钩,固定带的一端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当佩戴口罩的人员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贴合于面部,将固定部内侧处的魔术贴和发网之间相贴合,用于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同时,拉动固定带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进一步将口罩固定于头部,此时固定带仅贯穿第一通孔即可,如固定带通过第一固定件,则当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时,容易对固定带产生向下的拉力,降低固定带的固定性。当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贴合于面部,并将固定带的一端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提高固定带的固定性,降低了口罩从耳部掉落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加强口罩本体和面部之间的贴合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供固定带通过的缝隙。

固定带一端穿过缝隙挂设于第一挂钩中,缝隙用于固定带的拆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第一扣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扣体的一端朝向第一扣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挂钩,两条固定带中的其中一条固定带贯穿第二通孔设置,另一条固定带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二挂钩中。

拉动固定带至头部后端,使其中一条固定带挂设于第二挂钩中,固定带在自身的拉力作用下,很难从第二挂钩中掉落,第二固定件用于将固定带固定于头部后端,加强了口罩的固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呈椭圆型设置,第二固定件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一腔室相连通。

将两条固定带从第一开口处放入第一腔室中,两条固定带在各自的拉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一腔室的左右两端,第二固定件用于连接并固定两条固定带,通过固定带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和固定带相适配,第三通孔和第一腔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一通道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三通孔的最大高度。

进入第一腔室中的固定带向两侧施力拉动,固定带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道进入第三通孔中,由于第一通道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三通孔的最大高度,固定带很难在自身的收到的拉力作用下从第三通孔滑至第一腔室中,第一通道起到限制固定带从第三通孔中掉落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呈椭圆型设置,第二固定件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二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二腔室相连通。

将两条固定带从第二开口处放入第二腔室中,两条固定带在各自的拉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二腔室的左右两端,第二固定件用于连接并固定两条固定带,通过固定带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腔室内壁的顶部向第二腔室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出部,第二腔室内壁的底部向第二腔室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供固定带通过的第二通道。

进入第二腔室中的固定带向两侧施力拉动,固定带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道进入第二腔室左右两端的侧壁处,固定带在自身拉力的作用下向第二腔室的中部移动,此时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相接触,用于降低固定带通过第二通道滑出至第二腔室中部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便于固定带在第二通道中移动,同时在固定带自身承受拉力时,柔性材质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便于相接触,降低固定带移动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带呈闭合的圆环型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带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弹性材质的固定带用于产生弹力进一步固定于头部后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佩戴口罩的人员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贴合于面部,将固定部内侧处的魔术贴和发网之间相贴合,用于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同时,拉动固定带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进一步将口罩固定于头部,此时固定带仅贯穿第一通孔即可,如固定带通过第一固定件,则当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时,容易对固定带产生向下的拉力,降低固定带的固定性。当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贴合于面部,并将固定带的一端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提高固定带的固定性,降低了口罩从耳部掉落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加强口罩本体和面部之间的贴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口罩和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二固定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罩本体;2-固定部;3-第一通孔;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固定带;40-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50-第一扣体;500-第二通孔;51-第二扣体;52-第一腔室;53-第一开口;54-第三通孔;55-第一通道;56-第二腔室;57-第二开口;58-第一凸出部;59-第二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纱网口罩,该口罩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口罩包括一体设置的口罩本体1和固定部2,口罩本体1贴合面部设置,固定部2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固定部2分别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部2内侧缝制设置有魔术贴,固定部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贯穿设置有固定带6,固定部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0和第二连接部41,第一连接部40和固定部2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部40的方向弯折,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挂钩,固定带6的一端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固定带6呈闭合的圆环型设置,固定带6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的固定带6用于产生弹力进一步固定于头部后端,本实施例中固定带6采用涤纶制成。

当佩戴口罩的人员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将固定部2内侧处的魔术贴和发网之间相贴合,用于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同时,拉动固定带6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进一步将口罩固定于头部,此时固定带6仅贯穿第一通孔3即可,如固定带6通过第一固定件4,则当第二固定件5进行固定时,容易对固定带6产生向下的拉力,降低固定带6的固定性。当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并将固定带6的一端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提高固定带6的固定性,降低了口罩从耳部掉落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加强口罩本体1和面部之间的贴合性。

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40之间设置有供固定带6通过的缝隙,固定带6一端穿过缝隙挂设于第一挂钩中,缝隙用于固定带6的拆卸。

第二固定件5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扣体50和第二扣体51,第一扣体5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00,第二扣体51的一端朝向第一扣体50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挂钩,两条固定带6中的其中一条固定带6贯穿第二通孔500设置,另一条固定带6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二挂钩中。

拉动固定带6至头部后端,使其中一条固定带6挂设于第二挂钩中,固定带6在自身的拉力作用下,很难从第二挂钩中掉落,第二固定件5用于将固定带6固定于头部后端,加强了口罩的固定性。

实施例2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纱网口罩,该口罩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口罩包括一体设置的口罩本体1和固定部2,口罩本体1贴合面部设置,固定部2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固定部2分别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部2内侧缝制设置有魔术贴,固定部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贯穿设置有固定带6,固定部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0和第二连接部41,第一连接部40和固定部2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部40的方向弯折,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挂钩,固定带6的一端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固定带6呈闭合的圆环型设置,固定带6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的固定带6用于产生弹力进一步固定于头部后端,本实施例中固定带6采用涤纶制成。

当佩戴口罩的人员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将固定部2内侧处的魔术贴和发网之间相贴合,用于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同时,拉动固定带6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进一步将口罩固定于头部,此时固定带6仅贯穿第一通孔3即可,如固定带6通过第一固定件4,则当第二固定件5进行固定时,容易对固定带6产生向下的拉力,降低固定带6的固定性。当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并将固定带6的一端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提高固定带6的固定性,降低了口罩从耳部掉落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加强口罩本体1和面部之间的贴合性。

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40之间设置有供固定带6通过的缝隙,固定带6一端穿过缝隙挂设于第一挂钩中,缝隙用于固定带6的拆卸。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件5呈椭圆型设置,第二固定件5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52,第二固定件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53,第一开口53和第一腔室52相连通。

将两条固定带6从第一开口53处放入第一腔室52中,两条固定带6在各自的拉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一腔室52的左右两端,第二固定件5用于连接并固定两条固定带6,通过固定带6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第一腔室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54,第三通孔54和固定带6相适配,第三通孔54和第一腔室52之间通过第一通道55相连通,第一通道55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三通孔54的最大高度。

进入第一腔室52中的固定带6向两侧施力拉动,固定带6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道55进入第三通孔54中,由于第一通道55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三通孔54的最大高度,固定带6很难在自身的收到的拉力作用下从第三通孔54滑至第一腔室52中,第一通道55起到限制固定带6从第三通孔54中掉落的可能性。

实施例3

结合图2和图5所示,一种纱网口罩,该口罩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口罩包括一体设置的口罩本体1和固定部2,口罩本体1贴合面部设置,固定部2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固定部2分别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部2内侧缝制设置有魔术贴,固定部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贯穿设置有固定带6,固定部2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0和第二连接部41,第一连接部40和固定部2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1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部40的方向弯折,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挂钩,固定带6的一端可拆卸的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固定带6呈闭合的圆环型设置,固定带6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弹性材质的固定带6用于产生弹力进一步固定于头部后端,本实施例中固定带6采用涤纶制成。

当佩戴口罩的人员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将固定部2内侧处的魔术贴和发网之间相贴合,用于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同时,拉动固定带6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进一步将口罩固定于头部,此时固定带6仅贯穿第一通孔3即可,如固定带6通过第一固定件4,则当第二固定件5进行固定时,容易对固定带6产生向下的拉力,降低固定带6的固定性。当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带有发网时,可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并将固定带6的一端挂设于第一挂钩中,固定带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5固定于头部后端,用于提高固定带6的固定性,降低了口罩从耳部掉落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加强口罩本体1和面部之间的贴合性。

第一挂钩和第一连接部40之间设置有供固定带6通过的缝隙,固定带6一端穿过缝隙挂设于第一挂钩中,缝隙用于固定带6的拆卸。

第二固定件5呈椭圆型设置,第二固定件5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56,第二固定件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57,第二开口57和第二腔室56相连通。

将两条固定带6从第二开口57处放入第二腔室56中,两条固定带6在各自的拉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二腔室56的左右两端,第二固定件5用于连接并固定两条固定带6,通过固定带6将口罩固定于头部后端。

第二腔室56内壁的顶部向第二腔室56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出部58,第二腔室56内壁的底部向第二腔室56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出部59,第一凸出部58和第二凸出部59之间形成供固定带6通过的第二通道。

进入第二腔室56中的固定带6向两侧施力拉动,固定带6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道进入第二腔室56左右两端的侧壁处,固定带6在自身拉力的作用下向第二腔室56的中部移动,此时第一凸出部58和第二凸出部59之间相接触,用于降低固定带6通过第二通道滑出至第二腔室56中部的可能性。

第一凸出部58和第二凸出部59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58和第二凸出部59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便于固定带6在第二通道中移动,同时在固定带6自身承受拉力时,柔性材质的第一凸出部58和第二凸出部59便于相接触,降低固定带6移动的可能性。

拉动固定带6至头部后端,使其中一条固定带6挂设于第二挂钩中,固定带6在自身的拉力作用下,很难从第二挂钩中掉落,第二固定件5用于将固定带6固定于头部后端,加强了口罩的固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