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生产线及口罩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14039发布日期:2020-09-04 15:2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生产线及口罩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口罩生产线及口罩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一种用于过滤口鼻空气的卫生用品,能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及飞沫进入佩戴者口鼻的效果,在流感病毒爆发或传染性疾病突发的情况下,用户佩戴口罩能够对自身进行防护,同时也可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现有技术中,n95式类型的口罩的生产设备采用半全自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先对口罩布料进行剪裁,再装配口罩必要组件的顺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效率较低,且剪裁后的口罩布料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口罩生产出现偏差,因此需要人工进行配合作业,提高了生产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n95口罩采用半全自动的机械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且需要人工进行配合才能运转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口罩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布料的送料装置;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一侧,用于对布料安装鼻梁条的鼻梁条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鼻梁条安装装置一侧,用于对布料焊接耳带的耳带焊接装置;设置在所述耳带焊接装置一侧,用于折叠布料的对折装置;设置在所述对折装置一侧,用于对布料切割的切割装置。

所述的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耳带焊接装置包括第一焊接构件和第二焊接构件,所述第一焊接构件与所述第二焊接构件间隔预定距离,用于对所述布料中的不同位置焊接耳带。

所述的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对折装置用于将水平放置的布料左右对称折叠,且对折后的所述布料竖直放置。

所述的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对折牵引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封边装置,所述封边装置用于对所述布料封边。

所述的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封边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立辊牵引装置,所述立辊牵引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立辊和与所述第一立辊并排设置的第二立辊,所述立辊牵引装置用于牵引所述布料竖直传送。

一种口罩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口罩生产方法包括:

通过送料装置将多种原料叠放压制成布料;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鼻梁条安装装置下方,所述鼻梁条安装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安装鼻梁条;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耳带焊接装置下方,所述耳带焊接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焊接耳带;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对折装置下方,所述对折装置将水平放置的布料左右对称折叠为竖直放置;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切割装置一侧,所述切割装置将所述布料按预设形状进行裁切。

所述的口罩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布料输送至耳带焊接装置下方,所述耳带焊接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焊接耳带包括:

所述布料上方一侧的第一焊接构件对所述布料焊接第一耳带;

所述布料上方另一侧的第二焊接构件对所述布料焊接第二耳带。

所述的口罩生产方法,其中,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对折装置下方,所述对折装置将水平放置的布料左右对称折叠为竖直放置包括:

将所述布料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对折;

将对折后的所述布料以竖直状态进行输送。

所述的口罩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将对折后的所述布料以竖直状态进行输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封边装置;

所述封边装置对所述布料的左右两侧进行封边;

将已封边的布料输送出封边装置。

所述的口罩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将已封边的布料输送出封边装置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已封边的布料夹合在立辊牵引装置中;

所述立辊牵引装置中的第一立辊和第二立辊反向旋转,对所述布料进行竖直方向的牵引输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送料装置、鼻梁条安装装置、耳带焊接装置和切割装置,在布料中安装鼻梁条、耳带等必要构件,再通过切割装置将布料切割成单个口罩的具体形状,从而实现口罩的快速生产,本发明通过流水线作业,在布料中预先装配构件最后再进行剪裁,在提高口罩生产效率的同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工修正,从而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口罩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送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鼻梁条安装装置在机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输送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定长推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滚压成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鼻梁条上料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耳带焊接装置在机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耳带焊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耳带置料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耳带焊接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耳带裁剪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对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立辊牵引装置在机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立辊牵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张紧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封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切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输出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废料输出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打标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图1至图22中:100,送料装置;110,轴轮;120,传导轮;200,第二架体;210,牵引装置;211、第一压轮;212、第二压轮;220、输送件;221、第一输送件;222、第二输送件;230、鼻梁条安装装置;231、推送安装部;240,滚压成型构件;241、滚压轮;250、卷料构件;251、卷料轮;252、输料轮;300,第三架体;320,耳带焊接装置;321,耳带置料构件;322,耳带焊接构件;323,耳带裁剪构件;340,对折装置;341,导向轮;342,导向板;343,对折滚轮;400,第四架体;410,立辊牵引装置;411,第一立辊;412,第二立辊;430,张紧构件;440,封边装置;450,切割装置;451,切具;460,输出构件;461,输出传送带;470,废料输出构件;480,打标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n95式类型的口罩的生产设备采用半全自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先对口罩布料进行剪裁,再装配口罩必要组件的顺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效率较低,且剪裁后的口罩布料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口罩生产出现偏差,因此需要人工进行配合作业,提高了生产成本。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生产线,其中,所述口罩生产线包括:用于输送布料的送料装置100;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100一侧,用于对布料安装鼻梁条的鼻梁条安装装置230;设置在所述鼻梁条安装装置230一侧,用于对布料焊接耳带的耳带焊接装置320;设置在所述耳带焊接装置320一侧,用于折叠布料的对折装置340;设置在所述耳带焊接装置320一侧,用于对布料切割的切割装置450。

本发明通过设置送料装置100、鼻梁条安装装置230、耳带焊接装置320和切割装置450,在布料中安装鼻梁条、耳带等必要构件,再通过切割装置将布料切割成单个口罩的具体形状,从而实现口罩的快速生产,本发明通过流水线作业,在布料中预先装配构件最后再进行剪裁,在提高口罩生产效率的同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工修正,从而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送料装置100上设置有若干轴轮110,轴轮110用于挂放用于生产n95口罩的布料,在市面上售卖的n95口罩中,通常分为三层材料或四层材料,其中,三层材料从外向内依次为针刺棉、熔喷布和无纺布,四层材料从外向内依次为针刺棉、2层熔喷布和针刺棉,因此,在实际生产口罩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多层布料进行排布,图示中设置有多个用于挂放上述布料的轴轮100,同时,在轴轮100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传导轮120,传导轮120用于对设置在轴轮110上的布料进行整理以及输送,多种布料经传导轮120的整理布设,形成位于同一平面的夹层面料,即为制造n95口罩的合成面料,在本实施例中,送料装置100上还设置有多个与上述作用相同的轴轮1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布设更多种类的基础步料,从而实现更高等级的口罩材料合成。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架体2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鼻梁条的鼻梁条安装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将鼻梁条剪切、推送并安装到布料中的预定位置,从而实现口罩鼻梁条的装配。具体地,在鼻梁条安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牵引装置210,第一牵引装置210在上述内容中已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布料安装鼻梁条的过程更加流畅,本发明将第一牵引装置210设置在布料行进方向的一侧,即流水线的下游,从而使第一牵引装置210实现更好的牵引力,确保布料在安装鼻梁条的过程中的节奏。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可实施方式中,鼻梁条安装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鼻梁条的输送轮220;设置在所述输送轮220一侧,用于切断并安装所述鼻梁条的定长推送构件230;设置在所述定长推送构件230一侧,用于对所述鼻梁条定型的滚压成型构件240。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轮220用于对鼻梁条的材料进行输送,其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输送件221和第二输送件222,第一输送件221和第二输送件222均为轴轮结构,对放置在两轴轮之间的鼻梁条进行定速输送。

与上述输送轮220相互配合地,第二架体200上还设置有卷料构件250,如图8所示,卷料构件250主要由卷料轮251和输料轮252构成,其中,卷料轮251用于对生产成盘状的鼻梁条原料进行挂放,之后,通过输料轮252对单线的鼻梁条原料进行疏导,将单线的鼻梁条原料牵引到输送轮220中,由于输送轮220被动力驱动,因此输送轮220在运行过程中,牵引并带动卷料轮251中的鼻梁条原料进行原料输送,从而实现全自动生产过程中主动送料。

与上述结构配合地,本实施例中还设置用于切断并安装所述鼻梁条的定长推送构件230,其结构如图5所示,定长推送构件230将在输送轮220中提供的鼻梁条原料进行定长,即计量预设长度的鼻梁条,并进行裁剪,在将鼻梁条裁剪为预定长度的单体后,通过设置在定长推送构件230上的推送安装部231将上述鼻梁条推送到布料上的预定位置,从而实现对布料中鼻梁条的安装,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还包括有胶水粘合以及结构咬合等不同形式的鼻梁条安装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自行变更推送安装部231的结构形式,以实现不同工艺方式的安装办法。

与上述结构相配合地,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定长推送构件230将鼻梁条安装在面料上后,第二架体200上还设置有滚压成型构件240,滚压成型构件240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一滚压轮241,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已装配鼻梁条面料经过滚压成型构架240,被滚压轮241压制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外轮廓的面料初版,从而便于流水线的下一步作业。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鼻梁条安装装置230的流水线下方一侧还设置有牵引装置210,牵引装置210的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包括第一压轮211和第二压轮212,在实际工作中,以图示方向为例,第一压轮21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第二压轮212以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当第一压轮211与第二压轮212之间放置有上述合成的布料时,当第一牵引装置210开始运转时,第一压轮211与第二压轮212将夹合在之间的布料进行推送,布料受摩擦力的影响沿第一压轮211和第二压轮212之间的空隙进行行进,即实现了第一牵引装置210牵引布料进行行进的效果,在本申请中,第一牵引装置210中第一压轮211和第二压轮212是通过计算机预先设置的频率进行转动的,即在预设间隔转动的过程中,其它配合机构能够对布料进行加工,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效果。

更加具体地,在本发明中牵引装置210中的第一压轮211和第二压轮212均为横向构件,用于牵引横向放置的布料,即在本实施例中,鼻梁条安装装置230对布料安装鼻梁条的过程时,布料是水平放置的,在安装鼻梁条的过程中,水平放置的布料能够保证鼻梁条推送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生产合格品的成品概率,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为进一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在第三架体300中同样可设置多个与上述牵引装置210结构相同的牵引装置210,从而确保在牵引布料运输的过程中布料的稳定,以及为布料提供一定的张紧力,缩小安装位与布料之间的偏差。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架体300上设置有耳带焊接装置320,其中,耳带焊接装置320包括沿流水线方向布置的两个耳带焊接装置320,以下称为第一耳带焊接装置和第二耳带焊接装置,第一耳带焊接装置与第二耳带焊接装置结构相同,方向对称,可同时对抵达预定位置的布料进行两个不同耳带的焊接,从而大幅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10所示,耳带焊接装置320中设置有:耳带置料构件321,耳带焊接构件322,耳带裁剪构件323(图中未示出),在具体操作时,耳带置料构件321挂放耳带原料,耳带原料经由耳带裁剪构件323,且被耳带裁剪构件323裁剪,经裁剪后的标准耳带被推送至耳带焊接构件322的预定位置,以实现对口罩中耳带的焊接。

本发明耳带置料构件321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在图11中,耳带置料构件321设置有置料杆、置料平台等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耳带置料构件321为自动化口罩生产线提供耳带。

本发明中耳带裁剪构件323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耳带裁剪构件323中设置有可控制裁剪距离的剪刀,以及旋转剪刀裁剪方向的轮盘等构件,具体操纵时,耳带置料构件321提供耳带原料,当耳带原料输至预设长度时,耳带裁剪构件323对耳带进行裁剪,从而实现标准件耳带的生产及安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耳带焊接构件322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耳带焊接构件322采用自动化控制,能够对耳带端点及边沿进行辨识,从而实现对耳带的精准化焊接,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进行耳带的固定,其原理是通过耳带焊接构件将超声波能量传送到焊区,利用耳带和布料之间的交界处声阻大,而产生的局部高温使耳带和布料融合在一起。

在对面料中口罩轮廓内的两个耳带分别焊接完成后,如图14所示,上述布料进入对折装置340中,对折装置340包括导向轮341、导向板342和对折滚轮343构成,其中,导向轮341为水平设置的轴轮结构,导向轮341以图示方向顺时针转动,将水平布置的布料卷引到导向板342中,从而使布料按流水线方向移动,具体地,导向板342中的布料被卷入对折滚轮343中,其中,对折滚轮343设置在导向板342的对称中心处,因此,经对折滚轮343对折后的布料以布料长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进行对折,形成竖直放置的对折布料。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在对折机构343对布料进行对折的过程中,第三架体300上还设置有吹带构件,该吹带构件能够将上述焊接完成的耳带进行位置吹送,使两个耳带的位置保持在已压设的口罩轮廓内,以避免下一操作步骤中对口罩轮廓进行切割时误切到耳带,造成次品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第四架体400中,设置有切割装置450,切割装置450上设置有切具451,在实际工作时,切具451将途径切断构件450的布料进行切割,其中,切割的路径是根据上述融合后的封边轮廓进行切割的,在对布料进行轮廓切割后,就形成了完整的口罩。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制作口罩的布料是通过折叠后竖向进行运输的,因此在对布料进行切割的过程中仅需要进行半个口罩面的裁剪,即可裁剪出口罩的整体,相较传统工艺中对整个口罩轮廓切割裁剪的过程,能够节省一半时间,提高了口罩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本发明中裁切后的口罩主体是呈折叠状态的,在展开后形成带有一定弧度的口罩面,能够准确贴合人体嘴部的形状,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一个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四架体400上设置有输出装置,其中,输出装置包括:用于牵引布料的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设置在所述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一侧的封边装置440,所述封边装置440用于对口罩的轮廓进行封边;设置在所述封边装置440一侧,用于牵引布料的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设置在所述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一侧,用于对所述轮廓进行裁剪的切断构件450;设置在所述切断构件一侧,用于输送口罩的输送构件46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中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立辊,以图示方向为例,左侧立辊以俯视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立辊以俯视逆时针方向转动,中间夹运上述已经过对折的布料,从而使对折后的布料以竖直方向进行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的结构与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内容中,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和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均为竖向设置的构件,用于牵引竖向放置的布料,从而利于提高口罩生产的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本发明在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和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之间还设置有张紧构件430,张紧构件430上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第一张紧件431和第二张紧件432,张紧构件430能够使布料更加平整,从而便于进行口罩轮廓的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在上述第一立辊牵引构件410和第二立辊牵引构件420之间,还设置有封边构件440,封边构件440同样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对口罩先前步骤中压制的轮廓线进行封边,经过封边后的布料由多层相互融合,边缘融合后的布料就形成了口罩的产品形状,但在该过程后,形成封边的口罩依旧在布料上,即此时该布料继续以折叠状态竖直向流水线的下方运输。

与上述实施例相匹配地,如图20所示,本发明还设置有输出构件460,输出构件460中设置有输出传动带461,已经过裁切的布料形成口罩成品,在输出传动带461的带动下运离生产线,从而便于用户对成品口罩进行收集。

与上述实施例相匹配地,如图21所示,本发明还设置有废料输出构件470,废料输出构件470对已经裁剪的布料进行择取,将布料的剩余部分进行收集,从而进行废料的输出,以保证自动化口罩生产线的整洁卫生,避免因杂物过多导致生产运行受到阻碍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本发明还设置有打标构件480,打标构件480为可选构件,可根据用户的生产需求进行自由搭配。打标构件480由紫外激光器和振镜头进行打标,即对口罩的标志、类型以及防伪标识的标号进行打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打标构件480可设置在第二架体200中的滚压成型构件240之后,对滚压出轮廓的布料进行打标,也可设置在第四架体400中封边构件440之后,对已封边的口罩进行打标,从而实现打标更加准确美观的效果。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口罩生产方法,所述口罩生产方法包括:

s100、通过送料装置将多种原料叠放压制成布料;

s200、将所述布料输送至鼻梁条安装装置下方,所述鼻梁条安装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安装鼻梁条;

s300、将所述布料输送至耳带焊接装置下方,所述耳带焊接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焊接耳带;

s400、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对折装置下方,所述对折装置将水平放置的布料左右对称折叠为竖直放置;

s500、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切割装置一侧,所述切割装置将所述布料按预设形状进行裁切。

所述将所述布料输送至耳带焊接装置下方,所述耳带焊接装置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布料焊接耳带包括:

s301、所述布料上方一侧的第一焊接构件对所述布料焊接第一耳带;

s302、所述布料上方另一侧的第二焊接构件对所述布料焊接第二耳带。

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对折装置下方,所述对折装置将水平放置的布料左右对称折叠为竖直放置还包括:

s311、将所述布料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对折;

s312、将对折后的所述布料以竖直状态进行输送。

将所述布料以竖直状态进行输送之后还包括:

s321、将所述布料输送至封边装置;

s322、所述封边装置对所述布料的左右两侧进行封边;

s323、将已封边的布料输送出封边装置。

所述将已封边的布料输送出封边装置之后还包括:

s331、将所述已封边的布料夹合在立辊牵引装置中;

s332、所述立辊牵引装置中的第一立辊和第二立辊反向旋转,对所述布料进行竖直方向的牵引输送。

在本发明中,对复合而成的布料进安装鼻梁条、焊接耳带、对折后进行封边以及裁切的过程,通过将水平放置的布料折叠裁剪,在保证布料中安装构件平稳准确的前提下,提高了布料裁剪成口罩这一过程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口罩生产的效率。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和口罩生产方法,为实现口罩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上述中机械设备是通过电气控制统一调配运行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整机的电气控制操作台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操作触摸屏幕组成,其中,操作触摸屏幕实时反馈生产线中组件运行参数的同时,可针对独立的运行设备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精细生产过程的微调及配合,提高口罩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的效率和产品品质。

具体地,在第二架体200中,滚压成型构件240保持匀速转动,电气系统控制其旋转一周的时间对应推送安装部231对布料安装鼻梁条的时间,从而在实际实施时,推送安装部231与滚压成型构件240相互配合,以确保将鼻梁条等间距地安装到口罩花纹对应的位置中。

另一方面,第三架体300中,第一焊接构件320和第二焊接构件330与上述滚压成型构件240通过电子凸轮实现同步运转,第一焊接构件320和第二焊接构件330中的焊接装置通过伺服启动与滚压成型构件240的工作速度匹配,即当滚压成型构件240对布料进行印花的同时,位于流水线下方的若干工作位中与第一焊接构件320和第二焊接构件330对应的位置进行耳带焊接,焊接完成后焊接装置脱离上述电子凸轮返回原点位置,等待下一个口罩工作位到达,从而实现往复配合。

另一方面,第四架体400中,封边构件440与上述滚压成型构件240通过电子凸轮同步,当滚压成型构件240对布料进行印花的同时,位于流水线下方的若干工作位中,封边构件440对与其对应的布料进行封边,从而形成口罩的封边轮廓,在封边作业完成后,脱离电子凸轮同步返回原点位置,待下一个口罩工作位到达,实现往复配合。

更加具体地,第四架体400中切具451的运转与上述滚压成型构件240通过电子齿轮同步运转,在滚压成型构件240对布料进行印花的过程中,布料受牵引装置牵引运动的过程中,切具451同步对已加工的布料进行裁切,形成口罩成品。

通过上述结构的电气控制,使整个生产线能够保持配合稳定的生产状态,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区别设置,还可实现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模块维修,或口罩半成品的制造及加装新式口罩所需的组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通过设置送料装置、鼻梁条安装装置、耳带焊接装置和切割装置,在水平放置的布料中安装鼻梁条、耳带等必要构件,再将水平放置的布料折叠竖立,通过切割装置将布料切割成单个口罩的具体形状,从而实现口罩的快速生产,本发明通过流水线作业,在布料中预先装配构件最后再进行剪裁,在提高口罩生产效率的同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工修正,从而节省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