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9815发布日期:2021-01-24 07:2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手表一般都会配套不同种类和不同颜色的表带来销售,让用户在表带上有更多的选择,也方便用户根据不同场景更换不同的表带。所以,表带拆卸和装配的便捷性越来越重要。
[0003]
如图1所示,传统的手表200的可拆卸表带201是通过不带开关的生耳203装配到本体202,用户在每次拆卸表带201时都需要专门工具,使得每次更换表带201都非常麻烦。
[0004]
如图2所示,后来改进后的手表200的可拆卸表带201是通过带开关的生耳204装配到本体202,但因为带开关的生耳204的开关比较细,所以表带拆卸都需要用手指去抠生耳的开关,虽然拆卸不需要借助工具,比之前方便了,但是抠生耳的开关的过程中比较费力,用户往往感觉到疼痛,体验依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表及电子设备,简化了本体和表带之间的装配结构,方便了用户拆卸装配表带。
[000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插槽和第一磁吸部件;所述插槽内设有卡接部;
[0007]
表带,所述表带包括第二磁吸部件;
[0008]
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插入所述插槽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二磁吸部件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所述表带与所述本体连接。
[0009]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0]
本申请的本体和表带上均设置有磁吸部件,在表带上的第二磁吸部件插入插槽时,两个磁吸部件相互吸附,使得第二磁吸部件与所述卡接部卡接,完成所述表带与所述本体的连接。该装配结构简化了本体和表带的装配过程,方便了用户拆装表带,用户体验好。
[0011]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13]
图1为现有技术中表带通过不带开关的生耳装配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现有技术中表带通过带开关的生耳装配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和表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0017]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按键未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0018]
图6为图5中b部放大图;
[0019]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按键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0020]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爆炸图;
[0021]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表的底壳和按键的分体示意图;
[0022]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表的侧视图;
[0023]
图11为图10中c-c向剖视图;
[0024]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表的按键处于被按压状态的示意图;
[0025]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底壳的俯视图;
[0026]
图14为图13中d-d向剖视图;
[0027]
图15为图13中e-e向剖视图;
[0028]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表的本体放置于充电座上时的俯视图;
[0029]
图17为图16中f-f向剖视图;
[0030]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表的本体放置于充电座上时的侧视图。
[0031]
图中:
[0032]
100-手表;1-本体;11-底壳;111-底壁;111a-贯通口;112-侧壁;1121-插槽;1121a-卡接部;12-凸筋;13-滑槽;14-隔离筋;15-安装槽;16-第一磁吸部件;17-按键;171-按键部;172-顶板;18-面盖;181-面盖本体;182-支撑体;183-压块;2-表带;21-表带本体;22-第二磁吸部件;221-卡头部;222-连接部;223-凹部;3-充电座;31-第三磁吸部件;200-手表;201-表带;202-本体;203-不带开关的生耳;204-带开关的生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
参见图3至图18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手表100,该手表100包括本体1和表带2。本体1具有插槽1121和第一磁吸部件16,所述插槽1121内设有卡接部1121a。表带2包括表带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表带本体21上的第二磁吸部件22,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所述插槽112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与所述卡接部1121a卡接,所述表带2与所述本体1连接。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磁吸部件16和第二磁吸部件22,两者中至少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铁或铁磁性金属。
[0036]
本申请的本体1和表带2上均设置有磁吸部件,在表带2上的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相互吸附,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与所述卡接部1121a卡接,使得表带2上的第二磁吸部件22稳定的卡接于本体1的插槽1121内,完成了所述表带2与所述本体1连接,使得所述表带2不易从所述本体1脱落。该装配结构
简化了本体1和表带2的装配过程,方便了用户拆装表带2,用户体验好。
[0037]
参见图8至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1包括底壳11,所述底壳11具有底壁111和连接所述底壁111的侧壁112。所述插槽1121设置在所述侧壁112上,所述底壁111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
[0038]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磁吸部件16设置在底壁111上的容纳槽内,而插槽1121设置在侧壁112上。在表带本体21的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时,第一磁吸部件16吸附第二磁吸部件22,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具有向底壁111一侧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稳定的卡接在插槽1121上,第二磁吸部件22与插槽1121内的卡接部1121a在第一磁吸部件16的吸附作用下,保持卡接状态,不易脱卡,卡接结构的稳定性好。
[0039]
参见图4至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接部1121a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槽1121内壁的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对应设置有凹部;或者,所述卡接部1121a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槽1121内壁的凹部,所述第一磁吸部件对应设置有凸部;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所述插槽1121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相互吸附,使得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卡接。
[0040]
其中,卡接部1121a设置在插槽1121的内壁上靠近底壁111的一侧,如此,则在第一磁吸部件16吸附第二磁吸部件22时,第二磁吸部件22受到向底壁111一侧的磁吸力,具有向底壁111一侧运动的趋势,这样就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紧贴于插槽1121内壁上的卡接部1121a,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与插槽1121保持卡接的状态。
[0041]
参见图5和图6所示,以所述卡接部1121a为设置于插槽1121内壁上的凸起为例,所述卡接部1121a由插槽1121的内壁凸出形成,卡接部1121a位于插槽1121的出口端且靠近底壳11一侧,卡接部1121a靠近所述插槽1121的入口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由插槽1121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上逐渐向插槽1121中心倾斜。而卡接部1121a位于插槽1121出口端一侧为竖直面,利于卡接限位。参见图4至图6所示,第二磁吸部件22对应该卡接部1121a设置有形状与卡接部1121a形状相匹配的凹部。该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容易插入插槽1121内,且在插入插槽1121内后,因为竖直面的限位作用,第二磁吸部件22不易由插槽1121内脱离。在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的过程中,插槽1121上的引导斜面引导第二磁吸部件22滑动,直至第二磁吸部件22上的凹部卡接于卡接部1121a上。
[0042]
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包括卡头部221和连接部222。所述卡头部221和连接部222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22连接于所述表带本体21。所述卡头部221和所述连接部222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部1121a卡接配合的凹部223。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侧壁112一侧设置,插槽1121为侧壁上开设的穿孔。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穿过所述插槽1121,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接触,或靠近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
[0043]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磁吸部件22的卡头部221和连接部222之间设置凹部,而插槽1121内的卡接部1121a为凸部,在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的过程中,卡头部221最终沿着引导斜面滑出插槽1121,且位于第一磁吸部件16的正上方。第一磁吸部件16会吸附第二磁吸部件22的卡头部221,同时表带2佩带在人体手腕时,会施加给第二磁吸部件22朝向底壳11底壁111一侧的力,第一磁吸部件16和表带2分别在第二磁吸部件22两端施加同向的力,从而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上的凹部稳定的卡接在卡接部1121a上。卡接部1121a位于插槽1121出口的一侧为竖直面与第二磁吸部件22的凹部上的竖直面相贴合,限定了第二磁
吸部件22的位置,有效的防止了第二磁吸部件22脱卡。
[0044]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1上还可活动地设置有按键17;在未按压所述按键17的情况下,所述按键17位于第一位置,所述按键17抵接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与所述卡接部1121a卡接,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可以卡接在插槽1121内;在按压所述按键17的情况下,所述按键17位于第二位置,所述按键17带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移动,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与所述卡接部1121a分离。
[0045]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需要拆卸表带2时,用户只需要按压该按键17,使得按键17位于第二位置,即可推顶第二磁吸部件22远离卡接部1121a而脱卡。此时用户可拆卸下表带2。
[0046]
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体1具有底壁111和连接所述底壁111的侧壁112;所述插槽1121开设在所述侧壁112上,所述底壁111靠近所述侧壁112一侧设置贯通口111a,所述按键17可活动地安装于底壁111上,具体为所述按键17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所述按键17另一端由所述贯通口111a伸出,从而方便用户按压所述按键17。
[0047]
具体的,参见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底壁111设置有凸筋12,所述凸筋12与所述侧壁112之间围合形成滑槽13,所述贯通口111a与所述滑槽13连通;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穿过所述插槽1121并延伸至所述滑槽13内。参见图8所示,所述按键17包括顶板172和按键部171;所述顶板17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13内,所述按键部171由所述贯通口111a露出。
[0048]
在该实施方案中,顶板172长度尺寸大于贯通口111a,顶板172会限位于滑槽13内部,不会由贯通口111a掉落。
[0049]
其中,第一磁吸部件16可以为沿表带本体21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体,条形体上设置有沿条形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与插槽1121内的卡接部1121a卡接配合。所述插槽1121为条形槽,条形槽宽度与第一磁吸部件16长度相匹配,插槽1121内的卡接部1121a为沿着插槽112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同样的,所述按键17的顶板172可以为长条形板体,能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22的卡头部221相抵接。用户按压按键部171时,会推动顶板172向上移动,顶板172推顶卡头部221升起脱离卡接部1121a,从而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脱卡,用户可拆卸下该第二磁吸部件22,使得表带2与本体1分离。
[0050]
参见图9以及图13至图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槽13的底壁111中部开设所述贯通口111a,所述贯通口111a周侧设置隔离筋14,所述隔离筋14、所述凸筋12和所述侧壁112之间围合形成安装槽15,也就是上述容纳槽。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5内。
[0051]
具体的,当所述滑槽13为长条形时,所述滑槽13底壁111的中部位置开设贯通口111a,所述滑槽13上位于所述贯通口111a两侧分别设置有隔离筋14,两个隔离筋14分别在滑槽13底部并分割出安装槽15,第一磁吸部件16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磁吸部件16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槽15内。两个第一磁吸部件16分别位于按键17的两侧,同时吸附第二磁吸部件22,从而对第二磁吸部件22吸附力更稳定,使得第二磁吸部件22更稳定的卡接于插槽1121内。
[0052]
参见图5、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手表包括括底壳11和面盖18,面盖18盖设于底壳11上。面盖18包括面盖本体181和连接于面盖本体181的支撑体182,面盖18盖设于底壳11上时,支撑体182支撑贴合于底壳11的侧壁112上,起到了支撑限
位的作用,提高了装配稳定性。
[0053]
其中支撑体182可以为片状,垂直于面盖本体181,平行于底壳11设置有插槽1121的侧壁112,支撑体182底部两侧凸出设置有压块183,在面盖18安装在底壳11上后,支撑体182两侧的压块183压紧在底壳11上滑槽13两侧的安装槽15上的两个第一磁吸部件16上,从而压紧第一磁吸部件16,在安装面盖18后,自然会固定第一磁吸部件16,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0054]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磁吸部件16长度小于安装槽15,第一磁吸部件16安装于安装槽15内后,安装槽15内还有剩余插接空间,在面盖18盖在底壳11上时,面盖18上的两个压块183分别插入两安装槽15内的插接空间内。该结构设计,简化了面盖18与底壳11的装配工艺,使得两者之间快速装配固定,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0055]
在面盖18安装于底壳11上后,支撑体182底端位置高于插槽1121的出口,即在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内时,支撑体182与第二磁吸部件22的卡头部221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大于或等于卡接部1121a的高度,如此在需要拆卸表带2时,按压按键17的按键部171,按键17会推顶卡头部221向间隙一侧移动直至卡头部221和连接部222之间的凹部完全脱离插槽1121内的卡接部1121a,此时向外抽拉表带2即可将表带2拆卸下。而在第二磁吸部件22插入插槽1121内时,第一磁吸部件16吸附第二磁吸部件22,使得卡头部221远离支撑体182一侧,向第一磁吸部件16一侧倾斜,因此第二磁吸部件22不会与插槽1121脱卡。
[0056]
以下提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装配过程:
[0057]
步骤1、将第一磁吸部件16安装于底壳11上的安装槽15内;其中,第一磁吸部件16可以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安装槽15内。
[0058]
步骤2、将按键17安装于底壳11上;其中,按键17的按键部171插接于底壳11上的贯通口111a,而按键17的顶板172则容纳于滑槽13内;
[0059]
步骤3、将面盖18安装于底壳11上;其中,面盖18上的支撑体182贴合于底壳11的侧壁112,面盖本体181盖在底壳11的上开口上,面盖18与底壳11之间通过点胶工艺连接。
[0060]
参见图16至图1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100还包括有充电座3,所述充电座3内设有第三磁吸部件31,所述本体1放置于所述充电座3时,所述第三磁吸部件31吸附所述第一磁吸部件16以固定所述本体1。
[0061]
具体的,充电座3包括座体,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本体1的凹陷部,座体上对应本体1上的两个第一磁吸部件16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磁吸部件31,在本体1放置于凹陷部时,凹陷部上的两第三磁吸部件31分别与本体1上的两第一磁吸部件16位置相对,第三磁吸部件31与第一磁吸部件16相吸附,从而使得本体1稳定的容纳于座体上,不易晃动脱落。其中,该充电座3可以为无线充电座3,本体1放置于充电座3上时,充电座3为所述本体1无线充电。
[006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