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3038发布日期:2020-08-28 15:3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



背景技术:

旅行箱,亦称行李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811315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航空飞机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旅行箱前壳、旅行箱后壳、拉杆手柄、拉杆、提手、密码锁、外层拉链、内层拉链、万向轮、内支架、拉杆盒、蓄电池、电动机和变速器,所述旅行箱前壳顶部靠近旅行箱后壳一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密码锁,拉杆设置在旅行箱后壳的后端面,拉杆上方设置拉杆手柄,旅行箱后壳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提手,旅行箱前壳顶部靠近旅行箱后壳一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密码锁,万向轮共有四个并且均匀的设置在旅行箱前壳与旅行箱后壳底部,旅行箱前壳与旅行箱后壳左侧通过铰链连接,旅行箱前壳与旅行箱后壳接近的一侧周边设置有相匹配的外层拉链,外层拉链里面设置有内层拉链,内支架放置在旅行箱前壳与旅行箱后壳内,拉杆箱固定在内支架内部,电动机设置在拉杆箱底部两侧并且与内支架相连,变速器一端与电动机相连,另一端连接万向轮,蓄电池设置在电动机上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的旅行箱的零部件(手柄、拉杆、万向轮等)均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固设在箱体上,当零部件损坏后会影响旅行箱的正常使用,同时零部件更换麻烦,因此零部件损坏的旧旅行箱通常会直接丢弃更换新的旅行箱,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能够在零部件损坏时将破损的零部件拆除并更换新的零部件,从而能够继续使用,无需更换旅行箱从而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包括箱体、把手、拉杆和若干万向轮,所述把手、拉杆和万向轮均通过拆装机构可拆卸安装在箱体上,所述拆装机构包括拆装杆和固定件,所述拆装杆有若干分别固设在把手、拉杆或万向轮上,拆装杆远离固定在把手、拉杆或万向轮的一侧插入箱体内,拆装杆为圆柱杆,拆装杆插入箱体内一段固设有防脱块,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套设在拆装杆上且抵接在防脱块和箱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装机构的设置能够在零部件损坏时将破损的零部件拆除并更换新的零部件,从而能够继续使用,无需更换旅行箱从而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可拆卸套设在固定在万向轮上的拆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块能够固定万向轮,拆卸第一固定块能够实现万向轮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可拆卸套设在固定在把手上的拆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块能够固定把手,拆卸第二固定块能够实现把手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可拆卸套设在固定在拉杆上的拆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固定块能够固定拉杆,拆卸第三固定块能够实现拉杆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上均设置有拨片,所述拨片朝向箱体内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片的设置,为拨动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提供拨动位置,方便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套和固定插片,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套设孔,所述套设孔和防脱块等大,固定套通过套设孔套设在拆装杆上,固定套一端抵接箱体内壁另一端抵接防脱块,所述固定插片滑移插设在固定套上,固定插片上开设有葫芦通孔,所述葫芦通孔大孔孔径和防脱块等大;所述葫芦通孔小孔孔径和拆装杆等大,固定插片通过葫芦通孔套设在拆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套配合固定插片实现了对拆装杆的固定,单个固定件固定单个拆装杆在固定件损坏后也方便固定件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垂直于固定插片滑移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固定插片两端固设有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卡槽对和卡接块相适配,使卡接块分别在两个卡槽内固定时,能够对应两个不同状态,保证了固定件拆装时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导致固定插片的滑移,保证了固定件的正常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朝向防脱块一侧固设有抓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抓握块的设置方便抓握固定套,从而方便固定插片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插片的葫芦通孔大孔孔径和小孔接连处开设有斜导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导边的设置,一方面斜导边能够导向防脱块使防脱块更加紧固的抵接在固定插片上,另一方面斜导边能够使拆卸杆配合防脱块在固定插片上的滑移更加流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拆装机构的设置能够在零部件损坏时将破损的零部件拆除并更换新的零部件,从而能够继续使用,无需更换旅行箱从而节约资源;

第一固定块能够固定万向轮,拆卸第一固定块能够实现万向轮的拆卸更换;

第二固定块能够固定把手,拆卸第二固定块能够实现把手的拆卸更换;

第三固定块能够固定拉杆,拆卸第三固定块能够实现拉杆的拆卸更换;

通过固定套配合固定插片实现了对拆装杆的固定,单个固定件固定单个拆装杆在固定件损坏后也方便固定件的更换;

两个卡槽对和卡接块相适配,使卡接块分别在两个卡槽内固定时,能够对应两个不同状态,保证了固定件拆装时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导致固定插片的滑移,保证了固定件的正常拆卸;

斜导边的设置,一方面斜导边能够导向防脱块使防脱块更加紧固的抵接在固定插片上,另一方面斜导边能够使拆卸杆配合防脱块在固定插片上的滑移更加流畅;

整个零部件的拆装过程均可直接用手完成无需借助工具,使零部件的拆装更换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把手;21、安装座;22、握把;3、拉杆;31、杆套;311、套筒;312、连接块;32、拉伸杆;321、滑杆;322、连杆;4、万向轮;41、安装角块;42、万向转轮;5、拆装机构;51、拆装杆;52、固定件;521、第一固定块;522、第二固定块;523、第三固定块;524、固定套;525、固定插片;6、防脱块;7、葫芦通孔;71、大孔;72、小孔;8、拨片;9、套设孔;10、卡槽;11、卡接块;12、抓握块;13、斜导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包括箱体1、安装在箱体1上的把手2、安装在箱体1上的拉杆3和四个安装在箱体1上的万向轮4,把手2、拉杆3和万向轮4均通过拆装机构5可拆卸安装在箱体1上,拆装机构5包括拆装杆51和固定件52,拆装杆51有若干分别固设在把手2、拉杆3或万向轮4上,拆装杆51远离固定在把手2、拉杆3或万向轮4的一侧插入箱体1内,拆装杆51为圆柱杆,拆装杆51插入箱体1内一段固设有防脱块6,防脱块6为圆形块,固定件52可拆卸套设在拆装杆51上且抵接在防脱块6和箱体1之间,拆装机构5的设置能够在零部件损坏时将破损的零部件拆除并更换新的零部件,从而能够继续使用,无需更换旅行箱从而节约资源。

参照图1、图2和图3,四个万向轮4分别安装在箱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万向轮4包括安装角块41和万向转轮42,安装角块41通过拆装杆51可拆卸安装在箱体1上,万向转轮42安装在安装角块41上,安装角块41上固设有四根拆装杆51,四根拆装杆51呈矩形分布,固定件52包括第一固定块521,第一固定块521上开设有四个相同的葫芦通孔7,四个葫芦通孔7对应四根拆装杆51设置,第一固定块521通过葫芦通孔7套设在安装角块41的拆装杆51上,使安装角块41固定在箱体1上,第一固定块521能够固定万向轮4,拆卸第一固定块521能够实现万向轮4的拆卸更换。

参照图1、图2和图4,把手2包括安装座21和握把22,安装座21有两个均通过拆装杆51可拆卸安装在箱体1上,握把22固设在两个安装座21之间,安装座21上固设有两根拆装杆51,固定件52包括第二固定块522,第二固定块522两端均开设有两个葫芦通孔7,第二固定块522通过葫芦通孔7套设在两个安装座21的拆装杆51上,使安装座21固定在箱体1上,第二固定块522能够固定把手2,拆卸第二固定块522能够实现把手2的拆卸更换。

参照图1、图2和图4,拉杆3包括杆套31和拉伸杆32,套杆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套筒311和两块垂直与套筒311连接在套筒311两端的连接块312,杆套31可拆卸插设在箱体1内,拉伸杆32包括两根滑杆321和一根两端分别固设在两根滑杆321上的连杆322,滑杆321和连杆322组成u形的拉伸杆32,两根滑杆321分别滑移设置在两个套筒311内,杆套31两端的连接块312上均固设有三根拆装杆51,固定件52还包括第三固定块523,第三固定块523有两块分别套设于杆套31两端的拆装杆51上,第三固定块523上开设有三个葫芦通孔7,三个葫芦通孔7对应杆套31一端的三根拆装杆51设置,第三固定块523通过葫芦通孔7套设在套杆的拆装杆51上,使拉杆3固定在箱体1上,第三固定块523能够固定拉杆3,拆卸第三固定块523能够实现拉杆3的拆卸更换。

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固定块521、第二固定块522和第三固定块523上所有的葫芦通孔7大孔71孔径和防脱块6等大,葫芦通孔7小孔72孔径和拆装杆51等大,葫芦通孔7大孔71孔径和防脱块6等大,防脱块6能够从大孔71孔径处穿过葫芦通孔7,葫芦通孔7小孔72孔径和拆装杆51等大,使拆装杆51能够在小孔72孔径处穿过葫芦通孔7,而能保证防脱块6无法穿过,从而配合防脱块6实现拆装杆51的固定;第一固定块521、第二固定块522和第三固定块523上均设置有拨片8,拨片8朝向箱体1内设置,拨片8的设置,为拨动第一固定块521、第二固定块522和第三固定块523提供拨动位置,方便了第一固定块521、第二固定块522和第三固定块523的拨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把手2、拉杆3和万向轮4通过拆装机构5安装在箱体1上,当万向轮4损坏时,拨动第一固定块521,使第一固定块521葫芦通孔7大孔71和防脱块6同心,并使防脱块6穿过第一固定块521将万向轮4拆卸下来,取出新的万向轮4,使万向轮4的拆装杆51上的防脱块6从葫芦通孔7大孔71穿过第一固定块521,之后滑移第一固定块521使葫芦通孔7的小孔72和防脱块6同心,而成固定万向轮4完成万向轮4的更换;当把手2损坏时,拨动第二固定块522,使第二固定块522葫芦通孔7大孔71和防脱块6同心,并使防脱块6穿过第二固定块522将把手2拆卸下来,取出新的把手2,使把手2的拆装杆51上的防脱块6从葫芦通孔7大孔71穿过第二固定块522,之后滑移第二固定块522使葫芦通孔7的小孔72和防脱块6同心,而成固定把手2完成把手2的更换;当拉杆3损坏时,拨动第三固定块523,使第三固定块523葫芦通孔7大孔71和防脱块6同心,并使防脱块6穿过第三固定块523将拉杆3拆卸下来,取出新的拉杆3,使拉杆3的拆装杆51上的防脱块6从葫芦通孔7大孔71穿过第三固定块523,之后滑移第三固定块523使葫芦通孔7的小孔72和防脱块6同心,而成固定拉杆3完成拉杆3的更换。

实施例二:

一种零部件可更换的旅行箱,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的固定件52与实施例一不同。

参照图5,固定件52包括固定套524和固定插片525,固定套524上开设有套设孔9,套设孔9和防脱块6等大,固定套524通过套设孔9套设在拆装杆51上,固定套524一端抵接箱体1内壁另一端抵接防脱块6,固定插片525滑移插设在固定套524上,固定插片525上开设有葫芦通孔7,葫芦通孔7大孔71孔径和防脱块6等大,葫芦通孔7小孔72孔径和拆装杆51等大,固定插片525通过葫芦通孔7套设在拆装杆51上,套设孔9和防脱块6等大能够使防脱块6穿过套设孔9,固定插片525上葫芦通孔7的开设,当葫芦通孔7大孔71孔径与套设孔9对齐时,能够使防脱块6穿过固定件52从而将固定件52拆卸下来,实现零部件的更换,当芦通孔小孔72孔径与套设孔9对齐时,防脱块6无法穿过固定件52,固定件52能够将拆装杆51固定在箱体1上,通过固定套524配合固定插片525实现了对拆装杆51的固定,单个固定件52固定单个拆装杆51在固定件52损坏后也方便固定件52的更换。

参照图5,固定套524垂直于固定插片525滑移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10,固定插片525两端固设有卡接块11,两个卡槽10对和卡接块11相适配,使卡接块11分别在两个卡槽10内固定时,能够对应芦通孔小孔72孔径与套设孔9对齐和芦通孔大孔71孔径与套设孔9对齐这两个不同状态,保证了固定件52拆装时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导致固定插片525的滑移,保证了固定件52的正常拆卸;固定套524朝向防脱块6一侧固设有抓握块12,抓握块12有两块分别设置在固定套524的两端,抓握块12的设置方便抓握固定套524,从而方便固定插片525的滑移;固定插片525的葫芦通孔7大孔71孔径和小孔72接连处开设有斜导边13,斜导边13的设置,一方面斜导边13能够导向防脱块6使防脱块6更加紧固的抵接在固定插片525上,另一方面斜导边13能够使拆卸杆配合防脱块6在固定插片525上的滑移更加流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把手2、拉杆3和万向轮4通过拆装机构5安装在箱体1上,当出现零部件损坏时,将零部件从对应的固定件52拆卸下来,之后取出新的零部件,进行安装更换,拆卸方式为用手指捏着两块抓握块12背向一侧,拉动固定插片525滑移使葫芦通孔7的大孔71和套设孔9以及防脱块6同心设置,此时卡接块11卡接在一个卡槽10内,使防脱块6穿过固定件52;安装方式为手指捏着两块抓握块12背向一侧,使防脱块6穿过葫芦通孔7的大孔71和套设孔9,推动固定插片525使葫芦通孔7的小孔72和套设孔9以及防脱块6同心设置,此时卡接块11卡接在另一个卡槽10内,实现零部件的固定,从而完成整个更换过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