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5497发布日期:2021-02-20 17:1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防护服,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属于医用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0003]
但是现有的医用防护服将过滤设备和输送空气的管道设置在防护服的外部,导致过滤设备和输送空气的管道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容易受到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过滤设备和输送空气的管道受到污染的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防护服主体内部设置有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穿戴在人体上,通风装置上连接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设置在护服主体上。
[0006]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空腔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驱动空气流动的气体驱动单元。
[0007]
进一步优化:所述气体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搅动气体的风扇叶,风扇叶由电机驱动。
[0008]
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电池,电池通过开关与电机连接。
[0009]
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便于气体流动的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搅动气体流动的风扇。
[0010]
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设置在防护服主体上的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上设置有滤芯。
[0011]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外壳上连接有第一筒体,防护服主体上开设有便于第一筒体一端穿过的孔。
[0012]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筒体上设置有环形的凸起。
[0013]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筒体上连接有接头,接头通过管子与进风口连通,接头上设置有螺母。
[0014]
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上连接有呼吸面罩和排风管。
[0015]
使用时,通过开关使装置通电,风扇和电机工作,将外部的气体抽进箱体9内,一部分通过第一空腔、出风口、三通输送至呼吸面罩和排风管内,然后呼吸面罩输出的气体供人体吸入,排风管排出的气体用于为人体降温,最终通过第二筒体、过滤棉和第二外壳排出;
[0016]
同时进入第二空腔内的气体为电池和电机降温后经排风口和与其连接的连接单
元排出。
[0017]
本实用新型将通风装置和输送空气的管子穿戴在防护服的内部,避免了通风装置和输送空气的管子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降低防护设备被污染的可能,并将过滤装置设置在防护服上,同时将过滤装置中的滤芯设置为可更换的,方便了滤芯的更换,以及本方案中的所有硬件均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防护服连接,所以在防护服需要丢弃时,将硬件拆卸下消毒后还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排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防护服主体;2-通风装置;3-背带;4-排风管;5-插头;6-插槽;7-呼吸面罩;8-三通;9-箱体;10-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风扇叶;13-支撑杆;14-转轴;15-皮带轮;16-出风口;17-排风口;18-进风口;19-过滤装置;20-第一外壳;21-滤芯;22-第一筒体;23-凸起;24-螺母;25-接头;26-风扇;27-电机;28-电池;29-第二外壳;30-过滤棉;31-第二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安全通风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1,防护服主体1内部设置有通风装置2,该通风装置2穿戴在人体上,通风装置上连接有过滤装置19,该过滤装置19设置在护服主体1上。
[0025]
所述通风装置上设置有背带3(背包带),背带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这样设计便于人员的穿戴。
[0026]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空腔的箱体9,箱体9内设置有驱动空气流动的气体驱动单元。
[0027]
所述气体驱动单元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两气体驱动单元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割。
[0028]
所述隔板的一侧与箱体9内壁和其中一个气体驱动单元之间围成第一空腔10或第二空腔11。
[0029]
所述气体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搅动气体的风扇叶12,风扇叶12上同轴安装有转轴14。
[0030]
所述隔板的一侧靠近端部的位置与箱体9内壁之间设置有呈“x”型交叉的两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两端分别与隔板和箱体9连接。
[0031]
所述转轴14穿过两支撑杆13的交叉点并同轴安装有皮带轮15,两支撑杆13与转轴14之间设置有轴承,这样设计便于转轴14的转动。
[0032]
所述两气体驱动单元中的两皮带轮15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这样设计便于两风扇叶12的转动。
[0033]
所述其中一皮带轮15上同轴连接有电机27,电机27的一侧通过支撑座连接在箱体9内壁上。
[0034]
所述第二空腔11内靠近电机27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池28,电池28通过开关与电机27连接,该开关设置在箱体9上便于人员触摸的位置。
[0035]
所述箱体9上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电池28之间设置有充电电路,箱体9上开设有安装充电接口和开关的孔,且充电接口和开关与箱体9之间密封连接。
[0036]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便于皮带穿过的孔,这样设计便于皮带将两皮带轮15传动连接。
[0037]
所述箱体9上靠近风扇叶12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8,进风口18通过管子与过滤装置19连通。
[0038]
所述过滤装置19包括便于气体流动的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搅动气体流动的风扇26。
[0039]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设置在防护服主体1外部的第一外壳20,第一外壳20上靠近防护服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纵截面为圆形的凹槽。
[0040]
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纵截面为圆形的滤芯21,滤芯21的外径等于凹槽的内径,这样设计便于滤芯21安装在凹槽内。
[0041]
所述滤芯21可以采用n95滤材或其他符合需要的过滤材料,第一外壳20上与滤芯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通孔,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一外壳20的外部设置防滑纹。
[0042]
所述第一外壳20的一侧连接有纵截面为环形的第一筒体22,第一筒体2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外壳20上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
[0043]
所述防护服主体1上开设有便于第一筒体22一端穿过的孔,这样设计便于第一筒体22和第一外壳20的连接。
[0044]
所述第一筒体22上靠近防护服主体1内侧的位置设置有环形的凸起23,这样设计便于将防护服主体1压紧在凸起23和第一外壳20之间。
[0045]
所述第一筒体22上远离防护服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纵截面为环形的接头25,接头25通过管子与进风口18连通。
[0046]
所述接头25上靠近第一筒体22的一端设置有螺母24,第一筒体22上与螺母24配合的位置设置有与螺母24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0047]
所述接头25的一端和螺母2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台,接头25的凸台位于螺母24的凸台和第一筒体22之间,这样设计可以通过旋转螺母24实现接头25和第一筒体22之间的连接。
[0048]
所述风扇26设置在第一筒体22内,风扇26通过固定件安装在第一筒体22内,该固定件上设置有便于气体流动的孔,这样便于将外部的空气经滤芯21进入管子内。
[0049]
所述箱体9上远离进风口18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6,出风口16与第一空腔10连通,这样便于第一空腔10内的气体进入出风口16内。
[0050]
所述出风口16通过三通8连接有排风管4和呼吸面罩7,排风管4和呼吸面罩7均通过管子与三通8连通。
[0051]
所述呼吸面罩7穿戴在人面部,排风管4盘绕在人体腰间,排风管4的一端连接有插
头5,排风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插头5配合使用的插槽6,这样设计便于固定在腰间。
[0052]
所述排风管4上开设有向下和向上吹风的通孔,这样便于向防护服主体1内部通风,为人体降温。
[0053]
所述箱体9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空腔11连通的排风口17,排风口17也通过管子连接有便于气体流动的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设置在防护服主体1上靠近人体腰部上方的位置,这样设计便于第二空腔11内气体的排出。
[0054]
所述防护服主体1上设置有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包括纵截面为l型的第二筒体31,防护服主体1上设置有容纳第二筒体31一端的孔。
[0055]
所述第二筒体31的一端贯穿至防护服主体1外一定距离并连接有第二外壳29,第二外壳29的一侧也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过滤棉30,且第二外壳29上设置有便于气体排出的孔,第二外壳29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单向阀。
[0056]
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二筒体31上开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
[0057]
所述风扇26通过电线与电机27并联,该电线可以设置在进风口18和接头25之间的管子内部,也可以设置在该管子的外部,箱体9上开设有便于电线穿过的孔,电线与箱体9之间密封,该电线和风扇26之间通过电线对接头连接。
[0058]
所述防护服主体1包括防护服体和护目镜,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类型的防护服作为本方案中的防护服主体1。
[0059]
使用时,通过开关使装置通电,风扇26和电机27工作,将外部的气体抽进箱体9内,一部分通过第一空腔10、出风口16、三通8输送至呼吸面罩7和排风管4内,然后呼吸面罩7输出的气体供人体吸入,排风管4排出的气体用于为人体降温,最终通过第二筒体31、过滤棉30和第二外壳29排出;
[0060]
同时进入第二空腔11内的气体为电池28和电机27降温后经排风口17和与其连接的连接单元排出。
[0061]
本实用新型将通风装置和输送空气的管子穿戴在防护服的内部,避免了通风装置和输送空气的管子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降低防护设备被污染的可能,并将过滤装置设置在防护服上,同时将过滤装置中的滤芯设置为可更换的,方便了滤芯的更换,以及本方案中的所有硬件均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防护服连接,所以在防护服需要丢弃时,将硬件拆卸下消毒后还可以再次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006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