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4130发布日期:2021-01-01 13:2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免负重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



背景技术:

足部的很多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且大部分疾病发生在第一跖列和第二跖列,例如拇外翻、第二跖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其中尤其拇外翻,发病率非常高。这些患者接受截骨手术之后,早期不能下地行走,需要卧床3个月之久,以防止截骨端移位,最终导致手术失败。然而,绝大部分患者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原因,均无法长时间卧床,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发明了前足免负重鞋,术后患者3天即可穿戴前足免负重鞋下地行走,解决了术后长期卧床的困扰,而且不会导致手术失败或截骨端移位、不愈合等问题。

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前足免负重鞋,只是简单地将前足部分全部去除,对患者走路影响非常大,对没有进行手术的第3-5跖列也笼统地采取了免负重处理,这种设计过于粗糙、笼统,无测量数据支撑。因此,基于目前使用的前足免负重鞋的不足,我们通过精细测量和计算,设计了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在前足免负重鞋只能将前足部分去除,对患者走路影响非常大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包括鞋体,所述鞋体的上端一侧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的面积为12-30cm2,所述豁口的高度为1-2cm;

所述鞋体从下至上由防滑层、橡胶支撑层和柔性垫层复合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我国正常成年人群足部测量设计前足免负重的面积,免负重区域的深度,这种设计精确地实现了前足免负重,术后既起到了保护截骨部位的作用,而且使患者术后近乎正常步态行走,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方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其他事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体、2防滑层、3橡胶支撑层、4柔性垫层、5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参照图1-2,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鞋体1的上端一侧设有豁口5,豁口5和第一跖列位置对应,豁口5的面积为12-30cm2,面积一般为5cm(前后方向的距离)×4cm内外侧方向的距离,豁口5的高度为1-2cm,鞋体1的总厚度为3-4cm,豁口5的高度根据鞋体1的厚度进行设置,该高度为前足免负重后第一跖列下降深度设计的免负重区域,这种设计精确地实现了前足免负重,术后既起到了保护截骨部位的作用,而且使患者术后近乎正常步态行走;

鞋体1从下至上由防滑层2、橡胶支撑层3和柔性垫层4复合组成,柔性垫层4对患者的整个脚掌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患者在使用时,将患者的第一跖列放置在豁口5处,鞋体与普通前足免负重鞋无差异,将脚固定,由于鞋子前足部分内侧区域去除,面积的范围为12-30cm2,一般的面积为5cm(前后方向的距离)×4cm内外侧方向的距离,据前足免负重后第一跖列下降深度设计免负重区域深度为1-2cm,精确地实现了前足免负重,术后既起到了保护截骨部位的作用,而且使患者术后近乎正常步态行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包括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体(1)的上端一侧设有豁口(5),所述豁口(5)的面积为12-30cm2,所述豁口(5)的高度为1-2cm;

所述鞋体(1)从下至上由防滑层(2)、橡胶支撑层(3)和柔性垫层(4)复合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定位的前足免负重鞋,包括鞋体,所述鞋体的上端一侧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的面积为12‑30cm2,所述豁口的高度为1‑2cm。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我国正常成年人群足部测量设计前足免负重的面积,免负重区域的深度,这种设计精确地实现了前足免负重,术后既起到了保护截骨部位的作用,而且使患者术后近乎正常步态行走,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方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其他事情。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张宁;黄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勇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1.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