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0578发布日期:2021-05-11 14:3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带给传统行业、传统产品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例如传统行业中的服装。服装本身具有防寒保暖的特性,依靠服装本身的热阻来达到防寒保暖,必须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面料本身的热阻高;二是服装的厚度,即服装里面的空气含量。厚度越厚.空气含量就会越高。现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简单地依靠穿衣达到保暖的时代已经过去.追求自然舒适,摆脱臃肿凸显身形,追求个性成为了主流,反映了当今人们对发热服装的潜在需求。

目前的发热服装,根据所带热源种类可分为3种:电发热服装、化学发热服装和太阳能发热服装。化学发热服装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热量,弊端是发热温度过高,只能在贴身衣物的外层放置,贴身放置会烫伤皮肤,胶水也会残留到衣物上难以清洗,而且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太阳能发热服装是利用太阳光产生电能发热的,弊端是在穿着发热服装时大多是在冬季,冬季光照强度不强,以现在光电转换效率不高的技术,维持一定时间的发热状态,是不现实的,况且人们不是一直都在阳光下。白天大多在室内,接受阳光的时间短,太阳能发的电量也不够发热组件的消耗。

化学发热服装和太阳能发热服装都有很大缺陷,电发热服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比其他两种发热方式要好,也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发热服装还存在很大缺陷,工作时长无法得到保证,温度可调差,难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行调节。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以来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257382.6公开了一种发热片式加热服,是通过在缝制面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石墨发热片,来实现发热效果,没有对温度可调差、工作时长、舒适性等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结构简单,种类丰富,适用性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具有导热不导电、安全无辐射的作用,发热速度快,发热均匀,发热效果好,还可以发射远红外光波,针对穴位设计,改善腰肌劳损,提高免疫力,还实现了遥控全自动调节控制,智能性好,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包括衣服、裤子、马甲;所述衣服包括衣服主体、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所述裤子包括裤子主体、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所述马甲包括马甲主体、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所述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均由内至外包括柔软夹里、防水涂层、羽绒层;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包括2个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2个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2个所述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分别位于衣服主体后背双肩,2个所述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分别位于衣服主体的前后腹部;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包括2个腰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个膝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个所述腰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分别位于裤子主体的前后腰部,2个所述膝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分别位于裤子主体的双膝处;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也包括2个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个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并且分别位于所述马甲主体后背双肩和马甲主体的前后腹部;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均缝制在所述羽绒层与防水涂层之间;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包括衣服、裤子、马甲,种类丰富,适用性广,可水洗耐揉搓,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均由内至外由柔软夹里、防水涂层、羽绒层组成,均布在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缝制在所述羽绒层与防水涂层之间并且位置针对性强,轻薄舒适,隐藏性好。

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具有导热不导电、安全无辐射的作用,发热速度快,发热均匀,发热效果好。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组成,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617985.5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及其制备方法加载的配方及其工艺制成,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整体性好,连续性强,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抗弯折、不易折断。此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可以纳米远红外向人体发射6-16微米的光波,通过热量的合理缓慢释放,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等特点;发热后还会产生的矿物质辐射,调节人体血液循环,有益人体健康。

进一步的,上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由内至外包括发热芯体、保护层。

进一步的,上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还包括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所述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均安装有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电性连接并且用于提供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发热的电能,所述电源开关与移动电源电性连接并且控制移动电源供电的通断。

所述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均安装有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所述电源开关、移动电源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上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均安装有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上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器、d/a转换模块、电阻r1、ntc电阻r2、比较器、npn三极管;所述移动电源的负极接地和正极接电源开关的一端;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微控制器的电源端、d/a转换模块的电源端、比较器的电源端,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还分别接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的一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接微控制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ntc电阻r2的一端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ntc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接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和集电极分别接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的另一端。

为了提高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智能性,还安装了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以无线连接手机或专用遥控器,实现了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遥控全自动调节控制。

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手机或专用遥控器通信,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3g/4g/5g移动通信模块,或与专用遥控器通信的遥控通信模块;微控制器根据无线通信模块收到的温度控制指令,通过d/a转换模块来设定比较器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vref;参考电压vref可影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启动的温度;电阻r1和ntc电阻r2构成分压电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ntc电阻r2的电阻值较低,此时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输出低电平,npn三极管截止,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断电,不发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ntc电阻r2的电阻值变大,使得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输出高电平,npn三极管导通,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得电开始加热。手机或者专用遥控器可设定需要启动加热时的环境温度;通过温度控制指令改变d/a转换模块输出的参考电压vref即可,就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所需要的温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均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内移动电源没电时,把外界电源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接口连接,使用充电接口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包括衣服、裤子、马甲,种类丰富,适用性广,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均由内至外由柔软夹里、防水涂层、羽绒层组成,均布在衣服主体、裤子主体、马甲主体上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缝制在羽绒层与防水涂层之间,可水洗耐揉搓,位置针对性强,轻薄舒适,隐藏性好,具有导热不导电、安全无辐射的作用,发热速度快,发热均匀,发热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组成,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组成,整体性好,连续性强,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抗弯折、不易折断;此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可以纳米远红外向人体发射6-16微米的光波,通过热量的合理缓慢释放,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等特点;发热后还会产生的矿物质辐射,调节人体血液循环,有益人体健康;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安装了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以无线连接手机或专用遥控器,实现了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遥控全自动调节控制,智能化程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衣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裤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马甲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衣服、裤子、马甲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衣服的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控制机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裤子的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控制机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马甲的电源开关、移动电源、控制机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移动电源、充电接口构架图;

图中:衣服1、衣服主体11、柔软夹里111、防水涂层112、羽绒层113、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1、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2、裤子2、裤子主体21、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腰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1、膝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2、马甲3、马甲主体31、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321、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3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发热芯体41、保护层42、电源开关5、移动电源6、控制机构7、无线通信模块71、微控制器72、d/a转换模块73、电阻r174,ntc电阻r275、比较器76、npn三极管77、充电接口8、外部电源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4所示的上述结构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包括衣服1、裤子2、马甲3;所述衣服1包括衣服主体11、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所述裤子2包括裤子主体21、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所述马甲3包括马甲主体31、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所述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均由内至外包括柔软夹里111、防水涂层112、羽绒层113;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包括2个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1、2个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2,2个所述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1分别位于衣服主体11后背双肩,2个所述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2分别位于衣服主体11的前后腹部;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包括2个腰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1、2个膝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2,2个所述腰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1分别位于裤子主体21的前后腰部,2个所述膝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222分别位于裤子主体21的双膝处;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也包括2个背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321、2个腹部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322并且分别位于所述马甲主体31后背双肩和马甲主体31的前后腹部;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均缝制在所述羽绒层113与防水涂层112之间;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组成。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由内至外包括发热芯体41、保护层42。

进一步的,如图6、7、8所示,还包括电源开关5、移动电源6;所述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上均安装有电源开关5、移动电源6,所述移动电源6与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电性连接并且用于提供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发热的电能,所述电源开关5与移动电源6电性连接并且控制移动电源6供电的通断。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机构7;所述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上均安装有控制机构7。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无线通信模块71、微控制器72、d/a转换模块73、电阻r174,ntc电阻r275、比较器76、npn三极管77;所述移动电源6的负极接地和正极接电源开关5的一端;所述电源开关5的另一端接电阻r174的一端、无线通信模块71的电源端、微控制器72的电源端、d/a转换模块73的电源端、比较器76的电源端,所述电源开关5的另一端还分别接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的一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1的输出端接微控制器72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72的输出端接d/a转换模块73的输入端,所述d/a转换模块73的输出端接比较器7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74的另一端接ntc电阻r275的一端和比较器76的同相输入端;所述ntc电阻r27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76的输出端接npn三极管77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77的发射极接地和集电极分别接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还包括充电接口8,所述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上均安装有充电接口8;所述充电接口8与移动电源6电性连接。

实施例

基于以上的结构基础,如图1-9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结构简单,包括衣服1、裤子2、马甲3,种类丰富,适用性广。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均由内至外由柔软夹里111、防水涂层112、羽绒层113组成,均布在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上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缝制在所述羽绒层113与防水涂层112之间并且位置针对性强,轻薄舒适,隐藏性好,具有导热不导电、安全无辐射的作用,发热速度快,发热均匀,发热效果好。

进一步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是由若干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组成,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617985.5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及其制备方法加载的配方及其工艺制成,整体性好,连续性强,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抗弯折、不易折断。

此外,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4可以纳米远红外向人体发射6-16微米的光波,通过热量的合理缓慢释放,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等特点;发热后还会产生的矿物质辐射,调节人体血液循环,有益人体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衣服主体11、裤子主体21、马甲主体31上均安装有电源开关5、移动电源6、控制机构7,所述电源开关5、移动电源6、控制机构7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控制机构7可以无线连接手机或专用遥控器,实现了对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的遥控全自动调节控制。

控制机构7的工作原理如下:无线通信模块71用于与手机或专用遥控器通信,无线通信模块71可以是3g/4g/5g移动通信模块,或与专用遥控器通信的遥控通信模块;微控制器72根据无线通信模块71收到的温度控制指令,通过d/a转换模块73来设定比较器76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参考电压vref可影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启动的温度;电阻r174和ntc电阻r275构成分压电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ntc电阻r275的电阻值较低,此时比较器76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76输出低电平,npn三极管77截止,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断电,不发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ntc电阻r275的电阻值变大,使得比较器76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76输出高电平,npn三极管77导通,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一1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二22、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三32得电开始加热。手机或者专用遥控器可设定需要启动加热时的环境温度;通过温度控制指令改变d/a转换模块73输出的参考电压vref即可,就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所需要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口8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服装内移动电源6没电时,把外界电源a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接口8连接,使用充电接口8对移动电源6进行充电。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