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0178发布日期:2021-02-26 22:3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式服装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


背景技术:

[0002]
乳房是悬挂在胸大肌上的腺体器官,没有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女性用户运动时,若不穿内衣,胸部的震动容易造成乳房下垂,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胸部不加支撑保护,还会造成胸大肌撕伤。此外,若透气性能不佳,身体排汗不畅,会引起皮肤发炎。另一方面,运动内衣要求具有较好的弹性,宜于肢体伸张。现有的女式运动内衣仅通过材料达成上述效果,如采用高弹性棉料。本技术方案从结构上进一步提升弹性及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弹性及透气性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一种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包括围胸部及连接于围胸部顶部的肩带部;肩带部靠近围胸部的部分及围胸部的背面中部均设置有伸缩组织;伸缩组织具有平整区及若干突出部;若干突出部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台阶组,相邻的台阶组交错设置;相邻的四个突出部之间形成槽区,槽区内开设有网孔。
[0005]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围胸部底部的束腰部,束腰部的张紧度大于围胸部的张紧度。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围胸部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圆形的夹层部,夹层部的侧面设有开口,一软垫可活动地通过开口放置于夹层部中。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突出部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连接的蝶翼状的凸块。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部的形状为y字形,包括与围胸部的正面顶部的两侧连接的两个第一支脚及与围胸部的背面顶部的中间连接的第二支脚。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网孔的中部设置有圆岛,圆岛的周向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与平整区连接。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包括围胸部及连接于围胸部顶部的肩带部;肩带部靠近围胸部的部分及围胸部的背面中部均设置有伸缩组织;伸缩组织具有平整区及若干突出部;若干突出部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台阶组,相邻的台阶组交错设置;相邻的四个突出部之间形成槽区,槽区内开设有网孔。如此能够从结构上提升弹性及透气性性能。
附图说明
[0011]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3为图1及图2中的伸缩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包括围胸部10、连接于围胸部10顶部的y字形的肩带部20及设置于围胸部10底部的束腰部40。
[0017]
围胸部10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圆形的夹层部11,夹层部11的侧面设有开口111,一软垫可活动地通过开口111放置于夹层部11中。
[0018]
肩带部20的第一端的两个第一支脚分别与围胸部10的正面顶部的两侧连接,肩带部20的第二端的第二支脚与围胸部10的背面顶部的中间连接。
[0019]
束腰部40的张紧度大于围胸部10的张紧度。
[0020]
肩带部20的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靠近围胸部10的部分及围胸部10的背面中部均设置有伸缩组织30。
[0021]
请参考图3,伸缩组织30具有平整区31及若干密织形成的突出部32。每一突出部32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连接的蝶翼状的凸块321。若干突出部32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台阶组322。相邻的台阶组322交错设置,即一个台阶组322的突出部32位于另一台阶组322两个突出部32之间。如此使得伸缩组织30具有较强的弹性,伸缩性能较佳。
[0022]
如此在相邻的四个突出部32之间形成槽区,槽区内开设有网孔33。突出部32与人体皮肤接触,槽区及网孔33便于透气及散热。
[0023]
网孔33的中部设置有圆岛331,圆岛331的周向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部332与平整区31连接。如此能够增加结构强度,增加美观度。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性透气型女式运动内衣包括围胸部10及连接于围胸部10顶部的肩带部20;肩带部20靠近围胸部10的部分及围胸部10的背面中部均设置有伸缩组织30;伸缩组织30具有平整区31及若干突出部32;若干突出部32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台阶组322,相邻的台阶组322交错设置;相邻的四个突出部32之间形成槽区,槽区内开设有网孔33。如此能够从结构上提升弹性及透气性性能。
[002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