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0291发布日期:2021-02-26 22:3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服。


背景技术:

[0002]
医用防护服,是医护人员工作着装,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保持环境清洁,采用无纺布材料,外覆防护服专用透气膜,透气性强,防静电;较佳的防渗透性,在抗多种有机溶剂、酸碱腐蚀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质地柔软舒适。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对皮肤无害。
[0003]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7754594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医用防护服,涉及医用防护服技术领域。包括头套、上衣和下裤;上衣上端设置有头套;上衣下端通过拉链与下裤的上端连接;上衣包括上衣前部、上衣后背部和通风管;上衣前部内表面设置有一通风管;通风管一侧面均布开有一排圆孔;通风管与散热装置的上输风管连接;上衣后背部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一通气孔;下裤内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上端与上输风管的一端螺纹配合;散热装置下端固定有下输风管;上衣和下裤的外表面都设置有tpu薄膜。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目前一般防护服尺码都偏大,因此使用人员在穿防护服时都有不方便的地方,特别是裤腿位置,当使用人员在走路时,裤脚会垮掉且向下掉落,使用人员需要不断提起裤脚,影响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服,其具有确保使用人员与裤脚贴合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防护服,包括衣体、与所述衣体缝合的衣帽以及两个位于所述衣体下方的裤脚,所述裤脚设置有多个捆紧部,所述捆紧部包括与所述裤脚缝合设置的布筒,所述布筒环绕于所述裤脚周向外,所述布筒内部为空腔设置且两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布筒内穿设有绑扎绳,所述绑扎绳穿出所述布筒开口的两端为绑扎设置,所述衣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绑扎绳的放置部。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人员将衣体、衣帽以及裤脚穿戴完整后,将把绑扎绳的一端从布筒的一端开口穿入,将绑扎绳的另一端从布筒的另一端开口穿出,将绑扎绳的两端绑扎在一起,实现使用人员与裤脚之间勒紧稳固,确保使用人员将裤脚位置一次性调节到位置,提升使用人员工作效率;当使用人员休息时,将绑扎绳从布筒中抽出,且在放置部的作用下,便于对绑扎绳进行收藏,便于下一次使用绑扎绳。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绑扎绳的两端均套设固定有塑料套,所述塑料套罩设于所述绑扎绳的端部。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塑料套具有硬质的性能,当驱动绑扎绳从布筒的一端穿设时,塑料套沿着布筒的延伸方向运动,塑料套携带绑扎绳从布筒的另一端穿出。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筒设置有多个便于所述塑料套穿设所述布筒的穿设腔,多个所述穿设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布筒上。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塑料套穿设至穿设腔位置时,使用人员便于对塑料套施加一个使其继续沿着布筒延伸方向穿设的作用力,实现辅助绑扎绳穿设的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裤脚于所述布筒两端开口之间缝制有防护布,所述绑扎绳位于所述裤脚以及所述防护布之间,所述防护布沿着与所述裤脚缝合位置发生翻折。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布朝向下翻折,绑扎绳位于裤脚以及防护布之间的位置,实现裤脚位置的美观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筒两端开口处均缝合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塑料套的端面圆尺寸。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圆环为硬质,塑料套穿设至开口位置时,防止布筒开口处的线头影响塑料套的穿设效果,确保塑料套从圆环内穿出。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部包括位于所述衣体上的口袋,所述口袋朝上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绑扎绳位于所述口袋内。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绑扎绳拆下时,将绑扎绳放置于口袋内,便于下一次使用。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衣体缝合有用于遮挡所述口袋的遮挡布,所述遮挡布沿着与所述衣体缝合位置发生翻折。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遮挡布翻折至口袋上方时,实现对口袋开口位置的遮挡效果,防止绑扎绳从口袋中滑出。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遮挡布外侧一体设置有弹性环,所述口袋外侧缝合有布扣,所述弹性环与所述布扣为扣合设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环扣于布扣以及口袋之间的位置时,布扣限制弹性环的运动,且将遮挡布与口袋固定,确保口袋对绑扎绳收藏效果。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将塑料套穿设于布筒开口处的一端且从圆环中穿入至布筒内,塑料套带动绑扎绳在布筒内穿梭,当塑料套运动至穿设腔位置时,使用人员给塑料套施加一个使其继续穿梭的作用力,当塑料套从另一个圆环穿出时,将绑扎绳的两端绑扎在一起,将裤脚与使用人员勒紧在一起,确保裤脚与使用人员之间贴合更加紧密;
[0025]
2.驱动弹性环发生变形,弹性环从布扣上取下,将遮挡布朝向上且远离口袋开口处翻折,将绑扎绳从口袋中取出。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8]
附图标记:1、衣体;2、衣帽;3、裤脚;4、布筒;5、绑扎绳;6、塑料套;7、穿设腔;8、防护布;9、圆环;10、口袋;11、遮挡布;12、弹性环;13、布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护服,包括衣体1、与衣体1缝合的衣帽2以及两个位于衣体1下方的裤脚3,裤脚3与衣体1为缝合连接,实现衣体1、衣帽2以及裤脚3为一体设置,裤脚3设置有三个捆紧部,捆紧部用于对裤脚3进行绑紧且防止裤脚3掉落的效果,捆紧部包括与裤脚3缝合设置的布筒4,布筒4环绕于裤脚3周向外,布筒4内壁为空腔设置且两端为开口设置,布筒4内穿设有绑扎绳5,绑扎绳5的两端分别穿出布筒4的两端后为绑扎设置;当使用人员穿戴裤脚3时,将绑扎绳5勒紧且将防护服绑扎于使用人员的裤脚3外,在绑扎绳5的勒紧作用下,确保裤脚3与使用人员紧贴。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将绑扎绳5穿设于布筒4内,绑扎绳5的两端均套设固定有塑料套6,塑料套6罩设于绑扎绳5端部外,塑料套6与绑扎绳5端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粘结,由于塑料套6具有硬质的性能,当驱动绑扎绳5从布筒4的一端穿设时,塑料套6沿着布筒4的延伸方向运动,塑料套6携带绑扎绳5从布筒4的另一端穿出;布筒4外壁设置有两个便于塑料套6穿设布筒4的穿设腔7,穿设腔7与布筒4的空腔为连通设置,当塑料套6穿设至穿设腔7位置时,使用人员便于对塑料套6施加一个使其继续沿着布筒4延伸方向穿设的作用力,实现辅助绑扎绳5穿设的效果。
[0032]
参照图1和图2,当塑料套6穿设至布筒4端部开口位置时,布筒4两端开口位置均缝合有圆环9,圆环9的内圆直径大于塑料套6的端面圆直径,由于圆环9为硬质,塑料套6穿设至开口位置时,防止布筒4开口处的线头影响塑料套6的穿设效果,确保塑料套6从圆环9内穿出;当绑扎绳5穿出布筒4时,将绑扎绳5的两端绑扎在一起,此时绑扎绳5将裤脚3于使用人员勒紧,为了确保防护服使用过程的美观性,裤脚3于布筒4两端开口之间缝制有防护布8,防护布8沿着与裤脚3缝合位置发生翻折,绑扎绳5位于裤脚3以及防护布8之间的位置,当绑扎绳5绑扎完成后,将防护布8朝向下翻折,绑扎绳5位于裤脚3以及防护布8之间的位置,实现裤脚3位置的美观效果。
[0033]
参照图1和图2,当使用人员工作完成后,为了休息时候工作人员的舒适性,使用人员将绑扎绳5拆下,为了便于放置绑扎绳5,衣体1设置有用于放置绑扎绳5的放置部,放置部包括位于衣体1上的口袋10,口袋10朝上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当将绑扎绳5拆下时,将绑扎绳5放置于口袋10内,便于下一次使用;衣体1缝合有用于遮挡口袋10的遮挡布11,遮挡布11沿着与衣体1缝合位置发生翻折,遮挡布11宽度尺寸大于遮挡布11与衣体1缝合位置到口袋10开口处的距离,当遮挡布11翻折至口袋10上方时,实现对口袋10开口位置的遮挡效果,防止绑扎绳5从口袋10中滑出。
[0034]
参照图1和图2,遮挡布11外侧衣体1设置有弹性环12,口袋10外侧缝合有布扣13,布扣13设置为圆盘状,弹性环12与布扣13为扣合设置,驱动弹性环12朝向布扣13方向拉伸,弹性环12发生变形,将弹性环12扣于布扣13以及口袋10之间的位置时,布扣13限制弹性环12的运动,且将遮挡布11与口袋10固定,确保口袋10对绑扎绳5收藏效果。
[00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后,驱动弹性环12发生变形,弹性环12从布扣13上取下,将遮挡布11朝向上且远离口袋10开口处翻折,将绑扎绳5从口袋10中取出;将塑料套6穿设于布筒4开口处的一端且从圆环9中穿入至布筒4内,塑料套6带动绑扎绳5在布筒4内穿梭,当塑料套6运动至穿设腔7位置时,使用人员给塑料套6施加一个使其
继续穿梭的作用力,当塑料套6从另一个圆环9穿出时,将绑扎绳5的两端绑扎在一起,将裤脚3与使用人员勒紧在一起,确保裤脚3与使用人员之间贴合更加紧密。
[003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