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偏移型凉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0361发布日期:2021-04-06 12:0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偏移型凉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的技术领域,其具体涉及一种防偏移型凉鞋。



背景技术:

凉鞋是一种开放型的鞋类,它是将鞋底通过带子、夹柱或者通过足弓和脚踝固定在脚上的,是男女都可以穿的鞋子,以女生喜欢穿的为多数,以赤脚穿着为主,亦可搭配袜子。有时候凉鞋和其它种类的鞋区别不明显,但一般认为凉鞋暴露脚的大部分,特别是脚趾。

凉鞋一般在夏天搭配,而夏天是一个经常会下雨的季节,由于凉鞋主要是绑带结构,所以穿着凉鞋在下雨天行走的话,雨水会溅入凉鞋内,使得鞋底面变得湿滑,从而降低了脚底与鞋面的摩擦,这样在行走的时候会出现脚部滑移的问题,不仅造成走路的不便,而且很容易将脚背的绑带扯出鞋底内,造成凉鞋无法穿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偏移型凉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供的人在下雨天穿凉鞋的时候,会出现滑移造成绑带扯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偏移型凉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带,所述鞋底包括外鞋底和内嵌于外鞋底上端的内鞋底,所述内鞋底的上端面设有防偏移机构和按摩机构,所述外鞋底的底面设有防滑底纹,所述防偏移机构包括设置于内鞋底弓足部的第二防偏移区、设置于内鞋底弓足部前部的第一防偏移区和设置于内鞋底弓足部后部的第三防偏移区,所述外鞋底和内鞋底的侧部间设有配合任一鞋带的固定腔,任一所述固定腔内设有贯穿鞋带端部的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偏移区包括弧形朝内鞋底弓足部内侧排列设置的若干第一垫块和设置于第一垫块外侧的第二垫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弧形朝左侧排列设置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间的若干按摩块,任一所述按摩块为圆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底纹包括自外鞋底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滑区、第二防滑区和第三防滑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滑区包括依次交错并列设置的波浪疏水槽和设置于相邻波浪疏水槽间的波浪防滑槽,所述波浪疏水槽的宽度大于波浪防滑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外鞋底的侧部设有连通任一波浪疏水槽的引水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自弓足部至后部的高度均匀增大,所述鞋底自弓足部至前端的高度均匀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的鞋头和鞋跟均为弧形坡面,所述弧形坡面均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

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靠近上端面的侧部外缘设有防撞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带包括设置于鞋底上端前部的第一绑带和设置于鞋底上端后部的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设有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偏移型凉鞋,在外鞋底的上表面设置按摩机构,能对足底进行按摩功能,提高行走过程中的舒适度;通过设置在内鞋底上表面设置不用区域的防滑机构,及时使用者在雨天行走的过程中也不易偏移,配合固定件将鞋带连接于鞋底的方式,提高了鞋带的连接强度,解决了凉鞋在雨天行走的过程中鞋带脱离鞋底的问题。

通过设置在外鞋底底面的防滑底纹,增了与底面的摩擦力,解决了走路容易滑倒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疏水性,有效抑制鞋内真菌、细菌的滋生,保持脚部干爽,提升脚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兼顾了凉鞋耐磨和抗压缩性能好与整体重量轻的特点,穿着更为舒适,行走更为稳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鞋底;2、内鞋底;3、固定件;4、防滑机构;5、按摩机构;6、第一绑带;7、第二绑带;8、调节机构;9、第一防偏移区;10、第三防偏移区;11、第一垫块;12、第二垫块;13、按摩块;14、第一防滑区;15、第二防滑区;16、第三防滑区;17、波浪疏水槽;18、波浪防滑槽;19、引水槽;20、防撞机构;21、第二防偏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一种防偏移型凉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带,所述鞋底包括外鞋底1和内嵌于外鞋底1上端的内鞋底2,所述外鞋底1和内鞋底2之间设有固定腔,任一所述固定腔内设有连接于鞋带的固定件3,所述内鞋底2的上端面设有防滑机构4和按摩机构5,所述外鞋底1的底面设有防滑底纹,所述鞋带包括设置于鞋底前部的第一绑带6和设置于鞋底后部的第二绑带7,所述第二绑带7设有调节机构8。

本实用新型中,鞋体整体包括了鞋底和鞋带,鞋底保证了使用者的有效支撑保护,而鞋带整体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包裹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鞋底设置成内鞋底2外包覆外鞋底1,这样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进行部不同功能的实现,在内鞋底2上表面设置防滑机构4,在外鞋底1的底面设置防滑底纹,这样能在提高鞋底与鞋面的摩擦力的同时,也能提高鞋底与脚底面的摩擦力;具体来说,内鞋底2采用pu材质,充分利用其弹性和韧性好的特性,使得内鞋底2具有高回弹的特点,触感柔软,外鞋底1采用md大底的材质,充分利用其质轻、弹性及抗震性能好的特效,整体降低鞋底质量,强度大,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鞋带伸入鞋底内进行固定连接,在鞋底内分别设置固定腔,固定腔内水平设置一个圆柱型的固定件3,固定件3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个,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固定件3贯穿鞋带,这样鞋带不是通过缝合方式与鞋底固定连接,提高了鞋带与鞋底的连接强度。

所述防滑机构4包括设置于内鞋底2前端面的第一防偏移区9、设置于弓足部的第二防偏移区21和设置于后端面的第三防偏移区10。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足底的弧度,对贴合足底的内鞋底2上表面设置三个不同的防滑区,从而起到有效的防滑效果,第一防偏移区9设置于内鞋底2上表面的前端部,两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圆环形防滑垫,大直径的防滑垫包围在小直径的防滑垫外侧,能贴合足底的脚趾与前足底之间的位置;第二防偏移区21为了贴合凸起的弓足部,进行有效的防滑效果;第三防偏移区10设置一个如同第一防偏移区9的圆环形防滑垫,能贴合足部后掌。

所述第二防偏移区21包括弧形朝内排列设置的若干第一垫块11和设置于第一垫块11外侧的第二垫块12。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第二防偏移区21更加舒适贴合弓足部,第一垫块11为弧形朝内排列设置的若干微小圆形凸起,此处微小圆形凸起的内部材料为弹性的材质,比如合成橡胶,这样能更好的贴合弓足部的内侧,第二垫块12设置2个,分别贴合于弓足部的外侧,

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设弧形排列置于第一垫块11和第二垫块12间的若干按摩块13,任一所述按摩块13为圆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中,按摩块13为弧形朝内排列设置的若干微小圆形凸起,此处的微小圆形凸的内部材料为硬质的材料,比如鹅软石,起能对弓足部起到按摩的效果,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

所述防滑底纹包括自鞋底顶端至尾端设置的第一防滑区14、第二防滑区15和第三防滑区16。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不同防滑区的设置,有效实现鞋底的防滑效果。

所述第二防滑区15包括依次交错排列的波浪疏水槽17和设置于相邻波浪疏水槽17间的波浪防滑槽18,所述波浪疏水槽17的宽度大于波浪防滑槽18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交错的波浪疏水槽17实现了行走过程中的适度扭动,波浪疏水槽17一端延伸至鞋底外缘,使得行走在潮湿底面或者在下雨天时,此疏水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波浪形的疏水槽是为了利用良性变形带动沙石自动向外排,能在行走的时候防止沙石等异物聚集在疏水槽内。

所述外鞋底1的侧部设有连通任一波浪疏水槽17的引水槽19。

本实用新型中,防止行走中雨水黏附在鞋底并向前、后方向甩向鞋面和后跟而导致的鞋面进水,影响穿着效果、导致鞋体内部湿气过重的情况。

所述鞋底自弓足部至后部的高度均匀增大,所述鞋底自弓足部至前端的高度均匀减小。

本实用新型中,即外鞋底1的后方侧面为斜向设置且外鞋底1的后部呈内小外大的结构,形成较宽大底,可以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缓冲着地压力,起到抗震的作用。

所述鞋底的鞋头和鞋跟均为弧形坡面,所述弧形坡面均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穿着者在跑跳过程中,前掌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导致的脚踝不适或受损,故将鞋底底面的前部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设置,能够在接触地面的第一瞬间起到缓冲、稳定保护的作用;而后部的弧形坡面角度设置,可以防止走路过程中踩到水坑后,水滴溅到后裤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1靠近上端面的侧部外缘设有防撞机构20。

本实用新型中,能在碰撞的时候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整调节机构8的鞋扣,将第二绑带7解开,使用者可以将脚穿入鞋中,通过第二绑带7上的通孔进行第二绑带7最适合的贴合状态,然后通过鞋扣进行固定,这时,内鞋底2的上表面的防滑机构4和按摩机构5均与脚底面不同的部位进行贴合,当人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按摩机构5能对弓足部进行细微的按摩,当人们走在下雨天的路面上的时候,即使雨水溅入内鞋底2面,防滑机构4依旧能保持脚底面和内鞋底2上表面的摩擦力,使得脚不会轻易在鞋内滑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