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0187发布日期:2021-06-25 16:2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护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种常用的卫生保健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漫延,口罩的需求增大。传统的口罩由外表层、过滤层及内表层构成,其中过滤层的材料为pp熔喷布。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口罩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pp(聚丙烯)熔喷布作为过滤层,无法做到细菌过滤和颗粒物过滤双达标,防护效果不佳;(2)pp熔喷布具有不稳定性,其是一种驻极熔喷布,采用电晕放电的方式,使普通熔喷布带有电荷从而提高对微粒的捕集和过滤,驻极作用一旦失效,过滤效率极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可以做到细菌过滤和颗粒物过滤双达标,抗菌过滤性好,而且性能稳定,过滤效率不会因放置时间长而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的口罩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表层、过滤层及内表层;所述过滤层为纳米纤维膜和sms无纺布依次复合的两层式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sms无纺布的克重为15-20g/m2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表层、过滤层及内表层之间依次相互层叠缝合连接或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的中间部位为百叶窗式的叠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表层为纺织棉布和化纤纺织布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内表层为纺织棉布和化纤纺织布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防护口罩还包括鼻夹,所述鼻夹安设在所述口罩本体的顶部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鼻夹采用具有塑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层为纳米纤维膜和sms无纺布依次复合的两层式过滤层,不仅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而且可以有效过滤细菌,可以做到细菌过滤和颗粒物过滤双达标,对人们呼吸的空气起到清新洁净的作用,防护效果好,而且性能稳定,过滤效率不会因放置时间长而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口罩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表层、过滤层及内表层;所述过滤层为纳米纤维膜和sms无纺布依次复合的两层式过滤层,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生产快捷,既能防护颗粒物又能抗菌,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而且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口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口罩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为口罩本体,2为口罩带,3为鼻夹,4为外表层,5为过滤层,51为纳米纤维膜,52为sms无纺布,6为内表层,7为口罩带固定卡位,8为口罩带固定扣,9为反光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正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口罩由外表层、过滤层及内表层构成,而过滤层的材料是决定防护口罩过滤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但现有防护口罩的过滤层的材料为pp熔喷布,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pp(聚丙烯)熔喷布作为过滤层,无法做到细菌过滤和颗粒物过滤双达标,防护效果不佳;(2)pp熔喷布具有不稳定性,其是一种驻极熔喷布,采用电晕放电的方式,使普通熔喷布带有电荷从而提高对微粒的捕集和过滤,驻极作用一旦失效,过滤效率极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如图1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和连接在所述口罩本体1两侧的口罩带2;如图2所示,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表层4、过滤层5及内表层6;所述过滤层5为纳米纤维膜51和sms无纺布52依次复合的两层式过滤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外表层4为外部空气接触层,内表层6为与人体面部接触层,过滤层5在外表层4与内表层6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对纳米纤维膜51和外表层4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特别限定,所述口罩本体1可以由外表层4、纳米纤维膜51、sms无纺布52及内表层6之间依次相互叠放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可以由外表层4、sms无纺布52、纳米纤维膜51及内表层6之间依次相互叠放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层5包括sms无纺布52,sms无纺布52属于复合无纺布,是纺粘和熔喷的复合产品,具有强力高、过滤性能好、不含粘合剂、无毒等优点,作为口罩的过滤层,可以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sms无纺布52的克重为15-20g/m2,例如可以为15g/m2、16g/m2、17g/m2、18g/m2、19g/m2、或20g/m2;若所述sms无纺布52的克重小于15g/m2,过滤效果会降低;若所述sms无纺布52的克重大于20g/m2,呼吸阻力会增大。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层5包括纳米纤维膜51,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对透气性没有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纤维膜51为pla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所述pla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克重为2.5g/m2。采用pla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结合了静电纺丝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能够提供更好防护作用,并且使用成本不高,同时也能降低阻力。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层5为纳米纤维膜51和sms无纺布52依次复合的两层式过滤层,不仅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而且可以有效过滤细菌,可以做到细菌过滤和颗粒物过滤双达标,对人们呼吸的空气起到清新洁净的作用,防护效果好,而且其实现物理过滤,性能稳定,过滤效率不会因放置时间长而降低。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sms无纺布52和纳米纤维膜51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符合上述要求的市售商品。

本实用新型中,sms无纺布52和纳米纤维膜51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表层4、过滤层5及内表层6之间依次相互层叠缝合连接,或者所述的外表层4、过滤层5及内表层6之间依次相互层叠压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口罩本体1的中间部位为百叶窗式的叠层结构。佩戴者佩戴防护口罩时,可展开叠层结构,使整个防护口罩打开后立体感强,能正好与佩戴者的嘴巴、鼻子相吻合,佩戴舒适,且提高防护口罩的密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口罩带2与口罩本体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符合条件的连接方式即可,作为举例,所述口罩带2与口罩本体1之间是连接成半环的,或直线口罩带2的一端头与口罩本体1连接,或是直线口罩带2穿套在口罩本体1双侧的;口罩带2是松紧式的或是非松紧式的。

作为进一步改进,参阅图3-图4,所述口罩本体1的两侧边沿开有口罩带固定卡位7,所述口罩带固定卡位7为贯穿口罩本体1的缝口,所述口罩带2由硅胶材料制成,口罩带2两端设有可卡扣在所述口罩带固定卡位7内的口罩带固定扣8。更具体地,所述口罩带固定扣8为圆饼形,且口罩带固定扣8的直径大于所述口罩带固定卡位7的缝口。使用时把两根口罩带2的口罩带固定扣8分别卡扣在口罩本体1两端的口罩带固定卡位7内便可佩戴使用,口罩带2由硅胶材料制成,质地柔软、弹性好,具有很好的亲肤性,佩戴更舒服,同时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可快速完成口罩本体1的拆装更换,且口罩带2可通过清洗后重复使用,一盒口罩本体1可搭配上两根口罩带2即可,即环保又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表层4表面贴覆有反光胶条9,可起到提示警醒作用,增加夜间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外表层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口罩中常用外表层4材料即可,作为举例,所述外表层4为纺织棉布和化纤纺织布料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内表层6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口罩中常用内表层材料即可,作为举例,所述内表层6为纺织棉布和化纤纺织布料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防护口罩还包括鼻夹3,所述鼻夹3安设在所述口罩本体1的顶部中央,所述鼻夹3采用具有塑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防止颗粒物与细菌从鼻梁处泄漏进人体的呼吸道,设计巧妙,结构简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