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6023发布日期:2021-02-03 19:2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鞋作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必须穿戴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满足身体健康舒适的需要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目前,市场上鞋的品种繁多,但是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穿鞋感到灼热难受,不通风不通气,不排汗,穿鞋也难改变脚掌发热,不透气通风的现状,而且人穿鞋脚掌出汗会产生脚臭,或者间接引起各种诱发病因。目前市面上没有成熟的脚掌不发热、通风透气的排汗鞋。
[0003]
中国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脚下生风的通风透气排汗鞋,公开号为cn202842523u,公开日为2013040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脚下生风的通风透气排汗鞋,包括任选一形、色、款鞋面;固连通风阻物排汗鞋底;开启用的通风透气排汗网垫;通风透气排汗的闭孔塞垫。本实用新型在原有鞋的基础上改进,通过拉链连接多种备用的形、色、款、厚薄材质的鞋面与同一鞋底连接,达到多鞋面共用一鞋底的目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设计还可以冬天保暖夏天通风凉爽。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人穿鞋脚掌不发热、通风、透气且便于清洗,易干,卫足,夏季可以达到清凉效果,但是没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使用者鞋底排汗的问题。
[0004]
中国实用新型一种透气排汗鞋的技术,公告号为cn2515994y,公告日为2002101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气排汗鞋的技术, 鞋脚底 部由透气排汗材料做成的鞋垫(1)和设置了透气排汗孔(2)的鞋 底(3)组成, 由于鞋透气排汗, 从而达到了舒适和不出现脚臭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鞋透气排汗, 从而达到了舒适和不出现脚臭的目的,但是没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使用者鞋底排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鞋底和下鞋底,所述上鞋底的外边缘和下鞋底的外边缘通过连接边连接,所述上鞋底、下鞋底和连接边共同围成压缩空间,所述压缩空间内安装有与上鞋底、下鞋底接触连接的弹性支撑部,所述上鞋底上设有多个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由鞋体内腔到压缩空间内导通,由压缩空间到鞋体内腔截止,所述连接边和下鞋底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由压缩空间内到鞋体外部导通,由鞋体外部到压缩空间内截止,所述进气单向阀与出气单向阀通过设置在压缩空间内的导通通道连通。
[0007]
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部为橡胶材料。
[0008]
进一步,所述进气单向阀散点式分布在上鞋底的脚前掌、脚心和脚后跟的位置处。
[0009]
进一步,所述导通通道为弹性支撑部在压缩空间内围合形成的呼吸腔体,呼吸腔体上侧连通多个进气单向阀,呼吸腔体的下侧或者周侧连通多个出气单向阀。
[0010]
进一步,所述导通通道为设置在压缩空间的多个呼吸单元,所述呼吸单元一端连
通一个进气单向阀,呼吸单元另一端连通一个出气单向阀。
[0011]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2]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通过设置的单向空气流通通道,将鞋体内腔的潮湿的空气引入导通通道然后排出鞋体外部,通过空气单向流通将鞋体内腔的湿气排出,保证鞋体内腔的空气流通、湿度降低,解决了使用者因鞋体内腔湿度过大,产生的脚部出汗问题,同时,基于脚的生理结构和不同部位出汗的多少,上鞋底上散点式分布的多个进气单向阀,能够精准及时排出鞋子内的脚汗和湿气。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1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1拆掉上鞋底与进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2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2沿图3a-a剖视图;
[0017]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2拆掉上鞋底与进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0]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22]
具体实施方式1:
[0023]
如图1-2所示,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鞋底1和下鞋底3,所述上鞋底1的外边缘和下鞋底3的外边缘通过连接边2连接,所述上鞋底1、下鞋底3和连接边2共同围成压缩空间,所述压缩空间内安装有与上鞋底1、下鞋底3接触连接的弹性支撑部6,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部6为橡胶材料。
[0024]
如图1-2所示,为实现将鞋体内腔的湿气排出,减少脚在鞋体内腔出汗过多,所述上鞋底1上设有多个进气单向阀4,所述进气单向阀4的上端面与上鞋底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进气单向阀4由鞋体内腔到压缩空间内导通,由压缩空间到鞋体内腔截止,所述连接边2上设有多个出气单向阀5,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单向阀5安装在连接边2上位于鞋体的脚后跟处;出气单向阀5由压缩空间内到鞋体外部导通,由鞋体外部到压缩空间内截止,所述进气单向阀4与出气单向阀5通过设置在压缩空间内的导通通道7连通,实现鞋体内
腔潮湿气体排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通道7为弹性支撑部6在压缩空间内围合形成的呼吸腔体9,呼吸腔体9上侧连通多个进气单向阀4,呼吸腔体9的下侧或者周侧连通多个出气单向阀5。
[0025]
本实施例中,在行走中,当脚掌着地时,脚掌会用力压缩上鞋底1,上鞋底1会挤压弹性支撑部6进行挤压压缩空间,鞋体内腔进入导通通道7的潮湿空气通过出气单向阀5进入鞋体外部;当脚掌离地时,弹性支撑部6反弹上鞋底1使得压缩空间逐渐增大,鞋体内腔的潮湿空气通过进气单向阀4进入压缩空间内的导通通道7;整个过程中通过形成的单向流通通道,将鞋体内腔产生的湿气通过进气单向阀4、导通通道7、出气单向阀5排出鞋体外部,从而实现空气流通,保证鞋体内腔内空气湿度降低,避免由于使用者脚底温度较高出汗导致的鞋体内腔内空气湿度增高,从而解决了鞋体内腔排汗的问题。
[0026]
如图1-2所示,为了实现将鞋体内腔的潮湿空气尽快排入导通通道7,最后实现排出鞋体外部,所述进气单向阀4分别设置在上鞋底1的脚前掌、脚心和脚后跟的位置处。
[0027]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0028]
使用者在行走时,当脚掌离地时,此时进气单向阀4导通,出气单向阀5闭合,由鞋体内腔到压缩空间内导通,由鞋体外部到压缩空间内截止,弹性支撑部6反弹上鞋底1使得压缩空间逐渐增大,鞋体内腔的潮湿空气通过进气单向阀4进入压缩空间内的导通通道7;
[0029]
当脚掌着地时,脚掌会用力压缩上鞋底1,此时进气单向阀4闭合,出气单向阀5导通,由压缩空间内到鞋体外部导通,由压缩空间到鞋体内腔截止,上鞋底1会挤压弹性支撑部6进行挤压压缩空间,鞋体内腔进入导通通道7的潮湿空气通过出气单向阀5进入鞋体外部;
[0030]
整个过程中通过形成的单向流通通道,将鞋体内腔产生的湿气通过进气单向阀4、导通通道7、出气单向阀5排出鞋体外部,从而实现空气流通,保证鞋体内腔内空气湿度降低。
[003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点式主动排汗鞋底,通过设置的单向空气流通通道,将鞋体内腔的潮湿的空气引入导通通道7然后排出鞋体外部,通过空气单向流通将鞋体内腔的湿气排出,保证鞋体内腔的空气流通、湿度降低,解决了使用者因鞋体内腔湿度过大,产生的脚部出汗问题。
[0032]
具体实施方式2:
[0033]
如图3-5所示,为了实现快速将鞋体内腔各个位置的潮湿的空气排出鞋体外部,与具体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通通道7为设置在压缩空间的多个呼吸单元8,所述每个呼吸单元8一端连通一个进气单向阀4,每个呼吸单元另一端连通一个出气单向阀5;通过设计多个呼吸单元8,仿生皮肤的毛孔呼吸,通过进气单向阀4与出气单向阀5配合将鞋体内腔的潮湿的空气引入呼吸单元8然后排出鞋体外部,本实施例中,基于脚的生理结构和不同部位出汗的多少,上鞋底1上散点式布置的进气单向阀4,能够精准及时排出鞋体内腔的脚汗和湿气,保证了鞋体内腔各个位置的潮湿的空气可以从进气单向阀4迅速进入呼吸单元8,从而实现空气流通,保证鞋体内腔内空气湿度降低。
[0034]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36]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