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散热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7356发布日期:2021-07-13 15:0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能散热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散热的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日常卫生防护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防护意识的提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佩戴频率越来越高。人们为了加强防护都戴上了口罩,但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也越来越高,由于口罩的散热效果不佳,在佩戴口罩时会感觉非常的闷热难受,造成面部出汗,甚至口罩都被汗水打湿,影响防护效果。

因此须要一种能散热的口罩,来提高口罩的散热,进而保证口罩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散热的口罩,该口罩可以飞快的将口罩内产生的热量迅速的散发至周围空气中,给面部及口鼻处以清凉的感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散热的口罩,所述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根热管,所述热管内充有相变介质,所述热管包括吸热段和散热段,所述吸热段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内,所述散热段置于所述口罩本体外。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热管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热管为超细微热管,所述超细微热管的直径为0.1mm-0.5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热管布置在与口部和鼻部对应的所述口罩本体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兜囊,所述兜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吸热段置于所述兜囊内。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吸热段与所述散热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散热段的高度高于所述吸热段的高度,以利于所述相变介质在所述散热段内冷凝后回流至所述吸热段。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热管为管状或者片状。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相变介质为水或者氟利昂。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热管内部的压力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以利于所述相变介质气化蒸发。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能散热的口罩中,所述相变介质为水,所述热管内部的压力小于4119pa。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散热的口罩,该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上设置有若干根热管,热管内充有相变介质,口罩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兜囊,热管的吸热段置于兜囊内,热管的放热段由兜囊的顶端的出口延伸至口罩本体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相变介质的相变,将口罩内的热量迅速的散发至周围空气中,给面部及口鼻处以清凉的感受,减轻佩戴者因高温天气而产生的不适,保证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管在口罩本体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口罩本体;2耳挂绳;3热管;31吸热段;32散热段;4兜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散热的口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耳挂绳2,口罩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根热管3,热管3为中空结构,热管3内充有相变介质,热管3包括吸热段31和散热段32,吸热段31置于口罩本体1内,散热段32置于口罩本体1外。

该口罩在佩戴过程中,热管3的吸热段31吸收人体面部发热处的热量,使热管3内的相变介质产生相变,相变介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气态的相变介质进入散热段32,气态的相变介质在热管3的散热段32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相变介质冷凝后回流至热管3的吸热段31,完成一次循环。

进一步地,热管3的材质为铜、铝、pet塑料、pp塑料等高、低密度聚乙烯材料等柔性材质中的一种。如此设置能够使口罩能够进行适度弯曲,以配合佩戴者面部的轮廓,保证口罩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热管3为超细微热管3,超细微热管3的直径为0.1mm-0.5mm,有利于利用在口罩上。

进一步地,热管3布置在与口部和鼻部对应的口罩本体1上。如此设置能够使热管3充分吸收人体面部发热处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口罩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兜囊4,兜囊4设置在口罩本体1的外表面上,吸热段31置于兜囊4内,兜囊4的顶端设置有出口,热管3的散热段32由出口延伸至口罩本体1外。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口罩的整体防护效果不被破坏。

进一步地,热管3采用折状结构,热管3的吸热段31与散热段3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散热段32的高度高于吸热段31的高度,以利于相变介质在散热段32内冷凝后回流至吸热段31。

进一步地,热管3为管状或者片状等细长形状。

进一步地,相变介质为水或者氟利昂等无毒无害的介质。

进一步地,热管3内部的压力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以利于相变介质气化蒸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相变介质为水,利用真空泵对热管3进行抽真空,使热管3内部的绝对压强小于4119pa。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水在30°以下的温度时气化,进而能够实现相变吸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一种能散热的口罩,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根热管3,热管3内充有相变介质,口罩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兜囊4,热管3的吸热段31置于兜囊4内,热管3的散热段32由兜囊4的顶端的出口延伸至口罩本体1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相变介质的相变,将口罩内的热量迅速的散发至周围空气中,给面部及口鼻处以清凉的感受,减轻佩戴者因高温天气而产生的不适,保证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到消防服等类似用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