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3793发布日期:2021-06-01 23:2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踝童鞋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



背景技术:

早期儿童穿的儿童鞋都对儿童的脚踝没有保护功能,且有些会对儿童的脚踝产生摩擦,使得儿童的教诲出现红肿的现象,同时现在的儿童都比较顽皮、好动,所以儿童穿鞋玩耍时,儿童一旦剧烈运动就会发生儿童鞋脱落的情况,从而使得儿童鞋不能很好的对儿童脚进行保护,进而使得儿童鞋不能很好的包裹在儿童的脚上。

现有技术中对儿童脚踝的保护一般都在童鞋的脚踝周围塞上一圈厚海绵或者设置高于脚踝的鞋帮,从而能够卡住儿童的脚踝,以起到固定和支撑脚踝的作用,然而这样的方法,对儿童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活动,且海绵会随着使用时间越长其弹性会变得越差,从而减弱了对脚踝的支撑作用,且护脚踝的部分都采用魔术贴进行粘合固定,以此来收紧支撑脚踝,但魔术贴长时间使用粘合度会越来越差,也减弱了对脚踝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童鞋护脚踝结构功能持久性差、鞋子易脱落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包括鞋底、下边部与所述的鞋底的周边部相固定连接的鞋帮、设置在所述鞋帮上得鞋舌,所述鞋帮与鞋底之间形成收容脚的鞋腔,所述鞋帮上边部设置有供脚进入所述鞋腔的鞋口,所述鞋帮包括鞋前帮和鞋后帮,在所述鞋口处设有护踝机构,所述护踝机构连接所述鞋舌和鞋后帮,调节鞋舌与鞋后帮的收紧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护脚踝机构包括沿在鞋后帮上边沿设置的u型护垫和设置在鞋舌两侧的弹性护带,所述u型护垫和弹性护带通过卡扣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u型护垫两侧的凸块和多个开设在弹性护带上的扣孔,所述扣孔与凸块卡扣连接,所述鞋舌与鞋后帮收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和u型护垫一体成型,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护带一端与鞋舌缝合连接,另一端可拉伸扣接在所述凸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u型护垫包括防脱网,所述防脱网由弹性皮筋横跨设置在u型护垫后上方,所述弹性护带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鞋舌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鞋前帮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鞋前帮左侧的斜扣和穿设在斜扣上的魔术贴,所述鞋前帮右侧设有黏贴,所述魔术贴横跨鞋舌与黏贴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包括互相配合连接的上鞋底和下鞋底,所述上鞋底底部设有若干插接头,所述下鞋底表层设有若干与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孔,下鞋底部分分为前脚面、中脚面和后脚面,所述前脚面上设有若干小支撑柱,所述中脚面上交错设有凸条,所述凸条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后脚面上设有若干大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弹簧和支撑垫,所述弹簧一端嵌接在下鞋底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支撑垫。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头包括圆柱头和球形头,所述插接孔包括圆柱孔和球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大支撑柱的直径大于小支撑柱的直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在鞋舌和鞋帮上弹性护带和u型护垫,所述u型护垫贴合脚后跟设置,与弹性护带形成保护脚踝的可伸缩的收紧口,可以自行调节弹性护带与u型护垫两侧凸块的收紧距离,以此调节较为舒适的护脚踝距离,利用卡扣的连接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魔术贴更加的牢固,且u型护垫采用硅胶材质,不易磨损儿童的脚踝部,也利用u型护垫来固定鞋舌保持在鞋帮中部,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跑偏而使脚面得不到保护;同时,在u型护垫上还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网,可以对脚后跟脱离鞋子起到拦截固定作用,防止鞋子脱落;鞋底分为可以互相插接的上鞋底和下鞋底,下鞋底磨损后只需更换下鞋底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按照儿童脚部受力不同,前脚心对应小支撑柱,后脚心对应大支撑柱,脚底中部部分对应凸条和减震装置,使童鞋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和减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童鞋的斜扣和魔术贴粘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童鞋的鞋底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童鞋的下鞋底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包括鞋底1、下边部与所述的鞋底1的周边部相固定连接的鞋帮2、设置在所述鞋帮2上得鞋舌3,所述鞋帮2与鞋底1之间形成收容脚的鞋腔,所述鞋帮2上边部设置有供脚进入所述鞋腔的鞋口4,所述鞋帮2包括鞋前帮21和鞋后帮22,在所述鞋口4处设有护踝机构,所述护踝机构连接所述鞋舌3和鞋后帮22,调节鞋舌3与鞋后帮22的收紧距离,所述护脚踝机构包括沿在鞋后帮22上边沿设置的u型护垫51和设置在鞋舌3两侧的弹性护带52,所述u型护垫51和弹性护带52通过卡扣组件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u型护垫51两侧的凸块61和多个开设在弹性护带52上的扣孔62,所述扣孔62与凸块61卡扣连接,所述鞋舌3与鞋后帮22收紧连接,所述凸块61和u型护垫51一体成型,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护带52一端与鞋舌3缝合连接,另一端可拉伸扣接在所述凸块61上,所述u型护垫51包括防脱网53,所述防脱网53由弹性皮筋54横跨设置在u型护垫51后上方,所述弹性护带52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鞋舌3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利用u型护垫51和弹性护带52可以有效的保护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脚踝,u型护垫51采用弹性硅胶,不易磨损脚踝,相较于传统的设置海绵围绕脚踝环绕并用魔术贴固定这种方式来得更加轻薄且牢固,利用凸块61与扣孔62卡接的方式,可以根据所需调整较为舒适的收紧力,也可以防止鞋舌3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离无法较好保护儿童脚面的问题发生,同时,在u型护垫51上还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网53,可以对脚后跟脱离鞋子起到拦截固定作用,防止鞋子脱落。

所述鞋前帮22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鞋前帮22左侧的斜扣71和穿设在斜扣71上的魔术贴72,所述鞋前帮22右侧设有黏贴73,所述魔术贴72横跨鞋舌3与黏贴73贴合,所述鞋底1包括互相配合连接的上鞋底11和下鞋底12,所述上鞋底11底部设有若干插接头81,所述下鞋底12表层设有若干与插接头81配合的插接孔82,下鞋底12部分分为前脚面121、中脚面122和后脚面123,所述前脚面121上设有若干小支撑柱91,所述中脚面122上交错设有凸条92,所述凸条9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后脚面123上设有若干大支撑柱93,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弹簧和支撑垫,所述弹簧一端嵌接在下鞋底12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支撑垫,所述插接头81包括圆柱头和球形头,所述插接孔82包括圆柱孔和球形孔,所述大支撑柱93的直径大于小支撑柱91的直径,鞋底分为可以互相插接的上鞋底11和下鞋底12,下鞋底12磨损后只需更换下鞋底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按照儿童脚部受力不同,前脚心对应小支撑柱91,后脚心对应大支撑柱93,脚底中部部分对应凸条92和减震装置,使童鞋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和减震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保护脚踝功能的童鞋,在鞋舌和鞋帮上弹性护带和u型护垫,所述u型护垫贴合脚后跟设置,与弹性护带形成保护脚踝的可伸缩的收紧口,可以自行调节弹性护带与u型护垫两侧凸块的收紧距离,以此调节较为舒适的护脚踝距离,利用卡扣得连接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魔术贴更加的牢固,且u型护垫采用硅胶材质,不易磨损儿童的脚踝部,也利用u型护垫来固定鞋舌保持在鞋帮中部,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跑偏而使脚面得不到保护;同时,在u型护垫上还设有具有弹性的防脱网,可以对脚后跟脱离鞋子起到拦截固定作用,防止鞋子脱落;鞋底分为可以互相插接的上鞋底和下鞋底,下鞋底磨损后只需更换下鞋底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按照儿童脚部受力不同,前脚心对应小支撑柱,后脚心对应大支撑柱,脚底中部部分对应凸条和减震装置,使童鞋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和减震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