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9001发布日期:2021-03-09 18: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在鞋类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鞋底必然经过不断挠曲而没有形成开裂或断裂的过程。由于足部挠曲作用产生应变,鞋底可能磨损开裂或断裂。由于锋锐边缘切开缺口和刺穿,也会出现开裂或断裂,在连续挠曲作用时,将渐渐变为裂纹。极端温度以及污染还可能加速鞋底开裂。而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等。但现有的大多数鞋底的耐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能有针对性加强弯折条与翻边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包括:
6.鞋顶面,所述鞋顶面的外周上设有一翻边,所述鞋顶面内设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
7.第一加强区,所述第一加强区置于所述鞋顶面的脚掌部,所述第一加强区包括多个第一加强弯条和多个第二加强弯条,多个
8.第一加强弯条与多个第二加强弯条呈交错设置在一起;
9.第二加强区,所述第二加强区置于所述鞋顶面的脚跟部,所述第二加强区包括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三加强筋和多个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置于所述鞋顶面脚跟部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弯条相连接,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三加强筋和多个第四加强筋均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10.鞋底面,所述鞋底面通过第一凹槽分割为上层耐磨区和下层耐磨区,所述上层耐磨区和下层耐磨区内均设有耐磨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耐磨区的耐磨装置包括第一耐磨块和多个第二耐磨块,所述第一耐磨块置于所述鞋底面的鞋尖处,多个第二耐磨块均置于所述上层耐磨区的两侧。
12.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耐磨区内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内设有多个第一防滑花纹。
13.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耐磨区内的耐磨装置包括多个第三耐磨块和第四耐磨块,所述第四耐磨块置于所述鞋底面的鞋跟处,多个第三耐磨块均置于下层耐磨区的两侧。
14.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耐磨区内设有多个第二防滑凸起,多个第二防滑凸起均呈等距间隔设置。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防滑花纹。
16.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耐磨区和所述下层耐磨区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且多个第二凹槽置于多个第二耐磨块与多个第三耐磨块之间。
17.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凹槽呈平行间隔设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上述的结构,从而使得鞋底更加耐穿实用,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针对性加强弯折条与翻边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鞋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列表:鞋顶面1、翻边2、第一加强弯条3、第二加强弯条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第四加强筋8、鞋底面9、第一耐磨块10、第二耐磨块11、第三耐磨块12、第四耐磨块13、第一防滑凸起14、第一防滑花纹141、第二防滑凸起15、第二防滑花纹151、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参见附图1至图4,如图1所示的一种耐穿的高强度鞋底,包括:鞋顶面1和鞋底面9,所述鞋顶面1的外周上设有一翻边2,所述鞋顶面1内设有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区和第二加强区,所述第一加强区置于所述鞋顶面1的脚掌部,所述第一加强区包括多个第一加强弯条3和多个第二加强弯条4,多个第一加强弯条3与多个第二加强弯条4呈交错设置在一起;所述第二加强区置于所述鞋顶面1的脚跟部,所述第二加强区包括第一加强筋5、多个第二加强筋6、多个第三加强筋7和多个第四加强筋8,所述第一加强筋5置于所述鞋顶面1脚跟部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所述第一加强弯条3相连接,多个第二加强筋6、多个第三加强筋7和多个第四加强筋8均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5的两侧;所述鞋底面9通过第一凹槽16分割为上层耐磨区和下层耐磨区,所述上层耐磨区和下层耐磨区内均设有耐磨装置。设置以上结构,能有针对性加强弯折条与翻边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27.如图2所示,所述上层耐磨区的耐磨装置包括第一耐磨块10和多个第二耐磨块11,所述第一耐磨块10置于所述鞋底面9的鞋尖处,多个第二耐磨块11均置于所述上层耐磨区的两侧。设置以上结构,能够提升上层耐磨区的耐磨效果,从而提升鞋底面9的耐磨性。
28.如图3所示,所述上层耐磨区内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凸起14,所述第一防滑凸起14内设有多个第一防滑花纹141。设置以上结构,能够提升上层耐磨区中部的防滑效果。
29.为了提升下层耐磨区的耐磨效果,从而提升鞋底面9的耐磨性,所述下层耐磨区内的耐磨装置包括多个第三耐磨块12和第四耐磨块13,所述第四耐磨块13置于所述鞋底面9的鞋跟处,多个第三耐磨块12均置于下层耐磨区的两侧。
30.如图4所示,所述下层耐磨区内设有多个第二防滑凸起15,多个第二防滑凸起15均呈等距间隔设置。
31.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滑凸起15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防滑花纹151。设置以上结构,能够提升下层耐磨区中部的防滑效果。
32.优选的,所述上层耐磨区和所述下层耐磨区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7,且多个第二凹槽17置于多个第二耐磨块11与多个第三耐磨块12之间。
33.优选的,多个第二凹槽17呈平行间隔设置。
34.综上所述,由于在鞋顶面1和鞋底面9上设置的多个结构,在上层耐磨区的耐磨装置上设置的第一耐磨块10和多个第二耐磨块11,能够提升上层耐磨区的耐磨效果,从而提升鞋底面9的耐磨性,同时,为了提升下层耐磨区的耐磨效果,从而提升鞋底面9的耐磨性,所述下层耐磨区内的耐磨装置上设置的多个第三耐磨块12和第四耐磨块13,从而使得鞋底更加耐穿实用,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针对性加强弯折条与翻边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35.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