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病人专用病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3387发布日期:2021-06-01 23:2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病人专用病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症病人专用病服。



背景技术:

在icu病房里进行治疗的患者属于特殊病危患者,大多处于卧床不起的状态,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复杂和艰辛。目前,医院为病人提供的病服一般都包括上衣和裤子,这类的病号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穿脱不方便,尤其是穿裤子很不方便,穿上裤子也对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常常只为患者穿上上衣,但是这样又不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

2.icu病房的病人长期出于昏迷卧床的状态,病人在昏迷状态中一般不会进行翻身动作,在长期的卧床过程中,病服的后背部分,尤其是在衣服的后背出现褶皱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后背出现压力性损伤;

3.icu病房的病人通常会接入各种引流管,以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接入的引流管都在病服下穿梭,容易出现打结和引流管受压的情况;

4.引流管引出的体液需要采用引流袋盛放,目前的引流袋多采用挂在病床或患者腰部的方式进行固定,当患者需要下床移动时需要用手提着引流袋,十分麻烦,且外露的引流袋容易导致牵拉或脱管的危险发生;

5.部分icu病人的手臂因输液需要长时间裸露,通常是将衣服的长袖卷起露出手臂,然而长时间将衣袖卷起,卷起的部位会挤压手臂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外露的手臂也处于受凉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icu重症病人穿戴、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重症病人专用病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症病人专用病服,包括:

病服本体,所述病服本体包括前胸块和后背块,所述前胸块的下摆长至病人膝盖位置,所述前胸块的两侧设有衣袖,所述前胸块的设有背部开口以使患者的后背露出,所述后背块和前胸块拼合连接用于将背部开口盖上;

所述前胸块的腹部位置设有造瘘引流管开口,所述造瘘引流管开口处设有造瘘引流管固定环,所述前胸块两侧的对应的肾脏区域设有导尿管开口,所述导尿管开口处设有导尿管固定环,所述造瘘引流管开口处和导尿管开口处均设有开口盖。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背块的下摆与所述前胸块的下摆等长。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背块的下摆长至病人的臀部位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前胸块的背部开口两侧沿背部开口的长度方向设有魔术贴母片,所述后背块的两侧对应设有魔术贴子片。

进一步优化,所述衣袖从袖口到肘部裁开,裁开的部位通过第一拉链封合。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拉链为双开口拉链。

进一步优化,所述衣袖从肘部处分为上袖和下袖,所述上袖和下袖通过第二拉链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前胸块的肩部由锁骨中部向下至两侧肋骨处设有肩部开口,所述肩部开口上设有按扣。

进一步优化,所述前胸块的肩部设有用以深静脉导管护理与静脉输液皮条连接固定的肩部开口,所述肩部开口上设有按扣。

进一步优化,所述引流袋放置口袋上设有用于观察引流袋液位高度的观察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症病人专用病服,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病服由前胸块和后背块组成,在病人躺下的时候,后背块被取下来,减少病人因为长期卧床而引起后背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在病人坐起来或者下床的时候,将后背块与前胸块拼合在一起,避免患者的后背裸露;

2.前胸块上设置的造瘘引流管开口和导尿管开口,便于各种引流管通过造瘘引流管开口和导尿管开口透过病服,改变了以往引流管在病服下穿梭的情况;

3.造瘘引流管开口和导尿管开口都设有固定引流管的固定环,便于对引流管的进行固定,避免对患者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牵拉、脱管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重症病人专用病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后背块的下摆到患者臀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前胸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后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后背块的下摆与前胸块的下摆等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前胸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衣袖从袖口到肘部裁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重症病人专用病服,包括:

病服本体,病服本体包括前胸块100和后背块200,前胸块100的下摆长至病人膝盖位置,前胸块100的两侧设有衣袖300,前胸块100的设有背部开口以使患者的后背露出,后背块200和前胸块100拼合连接用于将背部开口盖上;

前胸块100的腹部位置设有造瘘引流管开口110,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处设有造瘘引流管固定环111,前胸块100两侧的对应的肾脏区域设有导尿管开口120,导尿管开口120处设有导尿管固定环121,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处和导尿管开口120处均设有开口盖130。

传统的病服,病人在躺下后会压在后背的衣服上,由于icu的病人常常处于昏迷状态,不会主动进行翻身动作,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在本实施例中,病服本体由前胸块100和后背块200组成,在病人躺下的时候,后背块200被取下来。从而减少病人因为长期卧床长期压在后背的衣服上,而引起患者后背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在病人坐起来或者下床的时候,再将后背块与前胸块拼合在一起,避免患者的后背裸露。

针对icu病人常常需要设置引流管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前胸块100上设置的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和导尿管开口120,便于对应的引流管通过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和导尿管开口120透过病服伸出。改变了以往引流管在病服下穿梭,引流管容易出现打结和引流管受压的情况。在不需要进行引流操作的时候,对应设置的开口盖130将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和导尿管开口120盖上,避免患者的皮肤暴露出来。

其中,造瘘引流管开口110和导尿管开口120分别设有造瘘引流管固定环111和导尿管固定环121,以便对相应的引流管的进行固定,避免在对患者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牵拉、脱管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前胸块100的背部开口两侧沿背部开口的长度方向设有魔术贴母片140,后背块200的两侧对应设有魔术贴子片210。

在本实施例中,前胸块100和后背块200之间通过魔术贴母片140和魔术贴子片210粘附在一起。选用魔术贴粘附具有拼合的比较方便,拼合面比较紧密,减少拼合面透风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拼合形式,比如通过纽扣、按钮、系带等连接方式。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中,后背块200的下摆与前胸块100的下摆等长,主要是方便病人在下床后使用,可以将患者的整个背面都挡住。

如图2到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背块200的下摆长至病人的臀部位置。因为往往只需要将患者扶起来坐在床上即可,所以后背块200的长度只需要到达臀部即可,太长了既没有必要,多余的长度部分也被拖拉的放在床上。

针对部分icu病人常常需要在手臂上进行输液的情况,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衣袖300从袖口到肘部裁开,裁开的部位通过第一拉链500封合。

在需要输液的时候,拉开第一拉链500,使患者的手臂漏出,从而不需要患者将衣袖挽起来,输完液后再将拉链拉合上。

进一步的,第一拉链500为双开口拉链,这样在长时间输液的时候,只要将拉链开口拉到对应的输液位置,其他位置仍然处于封合状态。如图7所示,例如当a为输液位置时,在将输液针头刺入a位置的手臂后,将第一拉链500的拉链头510和拉链头520拉到位置a的两侧,这样,手臂的其他位置还是处于衣袖当中,避免手臂的其他位置长时间的裸露在空气中。

另一种实施方式为,衣袖300从肘部处分为上袖310和下袖320,上袖310和下袖320通过第二拉链600连接。当需要长时间输液时取下下袖320露出手臂,输完液后将下袖320装回遮住手臂。

前胸块100的肩部设有用以深静脉导管护理与静脉输液皮条连接固定的肩部开口,肩部开口上设有按扣150。肩部开口的设计便于输液及锁骨下深静脉导管护理与静脉输液皮条连接固定。

前胸块100上还设有引流袋放置口袋160,引流袋放置口袋160设置导尿管开口120的下方。

针对引流管引出的体液需要采用引流袋盛放,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胸块100上设置了引流袋放置口袋160,在患者进行移动的时候,将引流袋放置在引流袋放置口袋160中,不用手提着引流袋,杜绝了外置的引流装置引发导管牵拉和脱管的发生,保护了患者的安全。

优选的,在引流袋放置口袋160上设有用于观察引流袋液位高度的观察条161,以备及时更换。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