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8931发布日期:2021-09-25 10: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


背景技术:

2.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鼻胆管置入胆管合适部位,最后从患者一侧鼻腔引出,达到对胆管阻塞部位或病变部位以上胆汁引流至体外的内镜下治疗方法。由于鼻胆管质地较硬,移动摩擦会造成患者鼻部、咽喉不适感,并且鼻胆管细长插入位置较深,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费用,因此,妥善固定鼻胆管,预防导管滑脱尤为重要。临床上现有的鼻胆管固定方法通常仅考虑采用胶带等将鼻胆管粘贴在患者脸上,将负压盘置于患者一侧,如张先翠,奚卫珍等人提出的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法、周姝,吴茜等人提出的“反”α固定法、赵春梅,傅文婷等人提出的背心式负压引流盒固定方法以及甘凤霜,岑爱丽等人提出的一次性口罩联合橡胶管固定方法等。这些固定方法均是针对于在鼻子和脸上的鼻胆管固定,而负压盘以及与负压盘连接的一米多长的鼻胆管通常只是放置于患者的一侧,患者在移动时,难免受其影响而产生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包括衣服本体,还包括引流管固定部和负压盘固定部,所述负压盘固定部设置在衣服本体的胸部位置,所述引流管固定部设置在负压盘固定部的上方;所述负压盘固定部为上侧敞口的口袋状结构,在负压盘固定部上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开口;所述引流管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衣服本体上,另一端与衣服本体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所述开口的上侧可拆卸闭合。
7.进一步,所述开口的上侧通过暗扣、纽扣或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固定部包括沿圆周分布的3~5个固定条。
9.进一步,所述固定条为4个,每个固定条的一端固定在衣服本体上,另一端通过暗扣、纽扣或魔术贴与衣服本体连接。
10.进一步,所述负压盘固定部的左右两侧以及下侧均为骑墙结构。
11.进一步,所述负压盘固定部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在衣服本体上。
12.进一步,所述负压盘固定部宽度为16cm,长度为18cm;所述开口的宽度为1cm,长度为7cm。
13.进一步,所述负压盘固定部上侧与引流管固定部下侧的距离为6cm。
14.进一步,相对两个固定条之间的距离为9cm。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盘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引流管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其中,衣服本体1、引流管固定部2、负压盘固定部3、开口4、固定条5。
具体实施方式
22.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5.参见图1~图4,本技术便于固定鼻胆管负压盘的病员服,包括衣服本体1、引流管固定部2和负压盘固定部3,所述负压盘固定部3设置在衣服本体1的胸部位置,所述引流管固定部2设置在负压盘固定部3的上方;所述负压盘固定部3为上侧敞口的口袋状结构,在负压盘固定部3上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开口4;所述引流管固定部2的一端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另一端与衣服本体1可拆卸连接。
26.本技术通过将引流管固定部2和负压盘固定部3均设置在病员服的衣服本体1上,使用时,将负压盘固定在负压盘固定部3,引流管固定在引流管固定部2,同时兼顾引流管和负压盘的固定,并且使得固定的引流管和负压盘可随患者移动,克服了现有鼻胆管固定方法仅固定安装患者脸部而带来的脸部不适感,减轻了患者耳后及脸部的负担,舒适性好。
27.负压盘固定部3设置在衣服本体1胸部位置,具体的,负压盘固定部3可设置在衣服本体1右胸位置。负压盘固定部3的上侧敞口的口袋状结构,其可采用缝制的方式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负压盘由其上侧敞口置入并限位。
28.负压盘固定部3的左右两侧以及下侧均为骑墙结构,使得负压盘固定部3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根据负压盘内液体量调整负压盘固定部3的大小。在负压盘固定部3左右两侧以及其下侧的骑墙结构处还可以是设置暗扣等组合扣,用以调整负压盘固定部3左右两侧以及下侧的高度。
29.在负压盘固定部3上开设有供引流管通过的开口4,该开口4的上侧可拆卸闭合,闭合后形成一个供引流管通过的孔。开口4的上侧可通过暗扣、纽扣或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30.在将负压盘置入负压盘固定部3后,将与负压盘连接的引流管置于开口4处,扣合开口4上侧即可。
31.引流管固定部2包括沿圆周分布的3~5个固定条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条5为4个,4个固定条5沿圆周均匀分布、且两两相对;每个固定条5的一端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另一端通过暗扣、纽扣或魔术贴与衣服本体1连接。
32.固定条5的另一端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与衣服本体1连接。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固定条5的一端设有纽扣,在固定条5的另一端开设有扣眼,固定条5的另一端通过扣眼和纽扣的扣合而间接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
33.在使用时,将引流管绕成数圈后,分别由固定条5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
34.负压盘固定部3和引流管固定部2的尺寸可根据鼻胆管引流管和负压盘尺寸进行设计。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负压盘固定部3宽度为16cm,长度为18cm;开口4的宽度为1cm,长度为7cm;负压盘固定部3上侧与引流管固定部2下侧的距离为6cm;相对两个固定条5之间的距离为9cm。
35.使用时,可采用常规方式将鼻部和脸部的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和脸部,将剩余的引流管留足患者左右摇头不牵拉引流管的长度后绕成数圈由固定条5固定在衣服本体1上,将引流盘放置在负压盘固定部3内即可,固定方便,患者舒适性好,方便患者翻身及下床活动,并且可重复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经济成本。
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