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9174发布日期:2021-08-03 12:4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饭盒。



背景技术:

为方便用户观察和控制电热饭盒的通电,一般在电热饭盒上设置控制开关、指示灯和用于带动控制开关动作的操作件,为引导指示灯的光线从外壳上的透光孔射出,透光孔和指示灯之间会设置透光件,以便引导光线均匀地从透光孔射出。但上述结构所涉及的零部件较多,整体结构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开关结构和电水壶(cn201410637256.3),包括支架组件和保温按钮,支架组件包括支架零件和保温开关,保温开关通过所述支架零件的扣位结构装配到所述支架零件上,保温按钮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底盖的预设孔位于所述底盖内,其中,所述保温按钮的第一端设置有弹性件,保温按钮通过弹性件连接至所述支架组件,支架零件还包括安装槽,安装槽内装配有所述电水壶的灯线组件的保温指示灯,所述保温指示灯用于提示所述电水壶是否处于保温状态。从而减去电水壶底盖上的保温指示灯罩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保温按钮就可以观察到保温指示灯的变化,即将指示灯和操作等合二为一,简化结构,外观造型也更加精简。但保温指示灯和保温开关均安装于支架零件上,不利于指示灯与导线连接,同时,保温指示灯相对于保温按钮的位置偏斜,保温按钮上的显示亮度分布不均,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饭盒,不仅光亮显示均匀,而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饭盒,包括内胆和套设于内胆外侧的外壳,内胆和外壳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发光件、透光件和与加热组件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透光件安装于控制开关的外侧并带动控制开关启闭,透光件上设有供发光件安装的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引线孔,发光件具有引脚,引脚通过引线孔从透光件的一侧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件包括灯罩和位于灯罩内侧的灯罩支架,灯罩与灯罩支架分体设置并连接形成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和灯罩支架中的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扣槽,灯罩和灯罩支架通过卡扣和扣槽连接,扣槽由所述引线孔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支架上设有向灯罩一侧凸出的限位凸耳,限位凸耳位于灯罩的两侧,扣槽设于限位凸耳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支架上面向灯罩的侧面设有用于灯罩安装限位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向外伸入灯罩内部并与灯罩的内侧壁抵触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支架向外与灯罩抵触限位并形成所述引线孔,限位凸筋在引线孔处设有用于避让引脚的避让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件一体成型,透光件上设有凹槽,容纳腔由凹槽形成,引线孔由凹槽的槽口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上远离控制开关的一端设有聚光槽和限位筋,限位筋沿聚光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分布于聚光槽的外周,限位筋上靠近聚光槽的一端与发光件抵触限位使发光件与聚光槽对准。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为按键开关,按键开关上套设有弹簧,透光件上设有供按键开关沿按压方向伸入的活动槽,弹簧与活动槽的槽底壁抵触,活动槽的槽底壁设有凸台,透光件通过凸台触发按键开关;或者,所述透光件上远离控制开关的一端设有装饰件,装饰件从外壳露出,装饰件上设有透光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外底壁设有上支架,控制开关安装在上支架上以限制控制开关的横向移动,上支架之下设有下支架,下支架与上支架或内胆的底壁连接并向上将控制开关和透光件压紧在上支架上;或者,所述内胆的外底壁设有第一止挡筋和第二止挡筋,第一止挡筋和第二止挡筋分别位于透光件的两侧并与透光件抵触限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方面,透光件带动控制开关启闭,从而透光件既能引导光线,又能操作控制开关动作,即将导光和操作功能进行二合一,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整个电饭盒的结构,同时,外壳只需设置供透光件露出的操作孔,减少外壳上开孔设槽的数量,整个外壳更加精简美观。另一方面,发光件安装于透光件的容纳腔内,不仅透光件的导光效率更好,而且发光件与透光件共线设置,透光件上伸出操作孔的一端发亮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亮暗分区,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最后,透光件一侧的空间更大,发光件上的引脚通过引线孔从透光件的一侧伸出,利于伸出的引脚与导线连接,防止透光件带动控制开关动作时挤压引脚和导线,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也避免引脚和导线干扰透光件运动,利于保证透光件带动控制开关操作到位。

2、灯罩位于灯罩支架的外侧以引导发光件上光线的导出,灯罩与灯罩支架连接并安装于内胆的底部,两者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特定的形状和结构,那么灯罩和灯罩支架分体设置,利于两者分开加工,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3、灯罩和灯罩支架卡接操作方便,同时,扣槽由所述引线孔形成,减少在透光件上开孔设槽的数量,利于保证透光件的导光效果。

4、限位凸耳位于灯罩的两侧,从而限制灯罩横向移动,也利于引导卡扣和扣槽对准,方便灯罩向内与灯罩支架卡接到位,扣槽设于凸出的限位凸耳上,利于保证灯罩支架和灯罩的强度。

5、限位凸筋伸入灯罩的内侧壁,利于保证灯罩和灯罩支架的同轴度,促进按键开关、灯罩支架和灯罩同心共线设置,操作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电饭盒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电饭盒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内胆的结构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一中内胆的结构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一中透光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一中电饭盒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一中电饭盒在控制开关和透光件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一中发光件安装于灯罩上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一中灯罩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一中灯罩支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二中电饭盒在控制开关和透光件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饭盒,包括内胆1和套设于内胆1外侧的外壳2,内胆1和外壳2之间设有加热组件3、发光件4、透光件5和与加热组件3电连接的控制开关6,所述透光件5安装于控制开关6的外侧并带动控制开关6启闭,透光件5上设有供发光件4安装的容纳腔501和与容纳腔501连通的引线孔502,发光件4具有引脚41,引脚41通过引线孔502从透光件5的一侧伸出。

一方面,透光件5带动控制开关6启闭,从而透光件5既能引导光线,又能操作控制开关6动作,即将导光和操作功能进行二合一,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整个电饭盒的结构,同时,外壳2只需设置供透光件5露出的操作孔21,减少外壳2上开孔设槽的数量,整个外壳2更加精简美观。另一方面,发光件4安装于透光件5的容纳腔501内,不仅透光件5的导光效率更好,而且发光件4与透光件5共线设置,透光件5上伸出操作孔21的一端发亮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亮暗分区,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最后,透光件5一侧的空间大,发光件4上的引脚41通过引线孔502从透光件5的一侧伸出,利于伸出的引脚41与导线连接,防止透光件5带动控制开关6动作时挤压引脚41和导线,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也避免引脚41和导线干扰透光件5运动,利于保证透光件5带动控制开关6操作到位。

为方便透光件5的加工,所述透光件5包括灯罩51和位于灯罩51内侧的灯罩支架52,灯罩51与灯罩支架52分体设置并连接形成所述容纳腔501。灯罩51与灯罩支架52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特定的形状和结构,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分体设置,利于两者分开加工,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所述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中的一个设有卡扣511、另一个设有扣槽521,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通过卡扣511和扣槽521连接,扣槽521由所述引线孔502形成。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卡接操作方便,同时,扣槽521由所述引线孔502形成,减少在透光件5上开孔设槽的数量,利于保证透光件5的导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支架52上设有向灯罩51一侧凸出的限位凸耳522,限位凸耳522位于灯罩51的两侧,扣槽521设于限位凸耳522上。限位凸耳522位于灯罩51的两侧,从而限制灯罩51横向移动,也利于引导卡扣511和扣槽521对准,方便灯罩51向内与灯罩支架52卡接到位,扣槽521设于凸出的限位凸耳522上,利于保证灯罩支架52和灯罩51的强度。

为方便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安装到位,所述灯罩支架52上面向灯罩51的侧面设有用于灯罩51安装限位的限位凸筋523,限位凸筋523向外伸入灯罩51内部并与灯罩51的内侧壁抵触限位。本实施例中,限位凸筋523为环形凸筋,限位凸筋523伸入灯罩51的内侧壁,利于保证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的同轴度,促进控制开关6、灯罩支架52和灯罩51同心共线设置,用户操作透光件5以带动控制开关6动作时更加省力。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引线孔502的加工,所述灯罩支架52向外与灯罩51抵触限位并形成所述引线孔502,即引线孔502由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拼接形成,方便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加工,也利于保证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的强度。同时,为避免限位凸筋523阻挡引脚41伸出,限位凸筋523在引线孔502处设有用于避让引脚41的避让缺口523a,从而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安装过程中,可以将灯罩51上用于形成引线孔502的引线缺口512与避让缺口523a对准,提高灯罩51和灯罩支架52的安装效率。

所述容纳腔501上远离控制开关6的一端设有聚光槽513和限位筋514,限位筋514沿聚光槽513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分布于聚光槽513的外周,限位筋514上靠近聚光槽513的一端与发光件4抵触限位使发光件4与聚光槽513对准。发光件4的灯头向外对准聚光槽513,利于保证透光件5上伸出操作孔21的一端的亮度,限位筋514不仅限制发光件4向外移动,而且利于引导发光件4的灯头与聚光槽513对准,保证透光件5上从操作孔21露出的一端足够亮。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6为按键开关,按键开关上套设有弹簧7,透光件5上设有供按键开关沿按压方向伸入的活动槽524,弹簧7与活动槽524的槽底壁抵触,活动槽524的槽底壁设有凸台525,透光件5通过凸台525触发按键开关。活动槽524不仅引导凸台525与按键开关对准,保证凸台525顺利按压按键开关实现启闭,而且限制弹簧7晃动和弯折变形,保证弹簧7可以带动透光件5可以正常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件5上远离控制开关6的一端设有装饰件53,装饰件53从外壳2露出,装饰件53上设有透光孔531。装饰件53遮挡透光件5,避免光亮区域过大而刺眼,同时,透光件5上的光线从透光孔531射出,从而透光孔531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美观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发光件4、透光件5和控制开关6均安装于内胆1的底部,从而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发光件4、透光件5和控制开关6安装于内胆1上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外壳2套装其外侧,安装更加方便。

具体地,所述内胆1的外底壁设有上支架81,控制开关6安装在上支架81上以限制控制开关6的横向移动,上支架81之下设有下支架82,下支架82与上支架81或内胆1的底壁连接并向上将控制开关6和透光件5压紧在上支架81上。上支架81实现控制开关6和透光件5的安装预定位,下支架82与上支架81或内胆1的底壁连接,从而限制控制开关6和透光件5与上支架81分离,安装方便且可靠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1的外底壁设有第一止挡筋11和第二止挡筋12,第一止挡筋11和第二止挡筋12分别位于透光件5的两侧并与透光件5抵触限位。避免透光件5按压过程中左右晃动,保证透光件5与控制开关6对准,按压操作的手感好。

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件5也可以一体成型,透光件5上设有凹槽,凹槽形成所述容纳腔501,引线孔502由凹槽的槽口形成。从而减少了透光件5上开孔设槽的数量,简化了透光件5的结构,方便模具的加工,同时,透光件5一体成型,其导光性更好,光线从操作孔21射出更加均匀。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所述控制开关6也可以为旋钮开关,灯罩支架52上设有止转槽526,旋钮开关伸入止转槽526中并与止转槽526止转配合,从而透光件5带动旋钮开关转动实现启闭。

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结构和内容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