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8584发布日期:2021-07-06 20:0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智能手环可以为用户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终端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
3.智能手环类产品基于日常使用场景要求,基本都需满足50米防水要求,智能手环的防水需求限制其充电方式无法使用usb充电方式。同时考虑智能手环的体积以及成本,不适合使用无线充电方式,目前大部分智能手环类产品大多采用充电pin(充电触点)连接充电底座或者充电夹的方式充电,常规状态时,充电pin暴露在周围环境中,充电时需将智能手环本体从表带上取下进行充电。因手环心率传感器需紧贴手腕,所以一般智能手环固定都会比较紧,现有产品多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将手环本体固定于表带上,导致充电时取出手环本体极其不便,同时重复使用容易导致表带老化,长期使用会导致手环松动,心率测量准确性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4.此外,由于现有智能手环日常使用场景,会经常接触水或者弱酸弱碱环境,曝露在环境中的充电pin极易发生腐蚀,导致充电接触不良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手环的充电触点暴露在环境中,容易腐蚀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手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针槽,所述针槽内设置有充电触点;
8.所述智能手环还包括:
9.保护罩壳,其具有装配口,与所述装配口相对的第一内壁上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针槽相配合,所述本体从所述装配口装配至所述保护罩壳中,所述凸起结构探入至所述针槽中。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所述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磁体一一对应设置的磁吸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磁吸结构为磁性金属或者磁体,当所述磁吸结构为磁体时,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相邻近面的磁极相反。
12.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所述磁吸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本体装配在所述保护罩壳中时,所述第一磁体探入至所述第一槽中。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壳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表带孔,表带穿过所述表带孔与所述本体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心率检测器件,所述第一内壁上与所述心率检测器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还开设有透光窗,所述透光窗上密封设置有透光片。
15.进一步的,所述透光片为汇聚透镜。
16.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为橡胶材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针槽过盈配合。
17.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内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柱,所述本体装配在所述保护罩壳中时,所述限位柱探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1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装配在所述保护罩壳中时,所述装配口的端沿不凸出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环,通过设置保护罩壳,可将智能手环从底部套入至保护罩壳内,保护罩壳中的凸起结构能够将针槽封堵密封,进而可以保护针槽中的充电触点,将其与外部环境隔离,减少充电触点被腐蚀的可能性。
20.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手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2 是图1中保护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实施例一
28.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手环,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本体11,本体11的下表面开设有针槽12,针槽12内设置有充电触点13。本体11是智能手环的主体部分,本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下表面或者侧面设置有充电触点,为了方便对充电触点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充电触点设置在本体11的下表面。本体11内设置有电路器件,本体11的外壳整体呈密封状态,至少满足50米防水要求,仅有充电触点部分可暴露在周围环境中。
29.本体11还连接有表带,由于表带并非本智能手环的改进部分,为了能够重点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部分,表带在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表带采用常规表带即可,其分别与本体11的两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可套设在用户的腕部。表带一般与本体11为可拆卸连接,通过将表带与本体11分离可对本体进行充电。
30.本体11用于配合充电底座或者充电夹进行充电,在充电底座或者充电夹上具有与充电触点13相匹配的充电端子,在充电触点13与充电端子电导通后,即可实现对智能手环进行充电。充电触点13其中一部分是埋入至针槽12中的,而针槽12一般是塑料、橡胶等防水材质,充电触点13一部分注塑嵌入在针槽12的槽底中,另外一部分凸出于槽底表面,因此,针槽12能够将充电触点13紧密地包裹,不会存在缝隙导致进水的情况,实现防水功能。为了方便充电触点13与充电底座的充电端子连接,一般充电触点13凸出于针槽12的槽底。
31.为了保护充电触点13不被腐蚀,应该避免其与外部环境接触,因此,本实施例的智能手环还包括保护罩壳21,如图2所示,保护罩壳21具有装配口211,保护罩壳21与装配口211相对的第一内壁212上形成有凸起结构23,凸起结构23与针槽12相配合,本体11从装配口211装配至保护罩壳21中时,凸起结构23探入至针槽12中。也即,保护罩壳21从本体11的底部将本体包裹,且凸起结构23能够将针槽12封堵密封,进而可以保护针槽12中的充电触点13,将其与外部环境隔离,减少充电触点13被腐蚀的可能性。
32.凸起结构23优选采用橡胶材质实现,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凸起结构23与针槽12过盈配合,当凸起结构23探入至针槽12中时,实现凸起结构23将针槽12密封,防止外部腐蚀性气体或者液体进入针槽12中而对充电触点13造成腐蚀,同时可避免了充电触点13由于腐蚀导致的充电接触不良等情况发生。
33.如图2、图3所示,第一内壁2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213,本体11上具有与第一磁体213一一对应设置的磁吸结构14。本体11装配至保护罩壳21中时,第一磁体213与磁吸结构14相吸合固定,将本体11与保护罩壳21固定连接,防止在正常使用时本体11从保护罩壳21中脱离。当对本体11进行充电时,用户需要将本体11和保护罩壳21施加相反的力,将本体11从保护罩壳21中取出。
3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磁吸结构14可采用磁性金属或者磁体实现,当磁吸结构14为磁体时,磁体与第一磁体213相邻近面的磁极相反,达到磁极相靠近时异性相吸的效果。
35.本体1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槽15,磁吸结构14设置在第一槽15内,本体11装配在保护罩壳21中时,第一磁体213探入至第一槽15中。通过将磁吸结构14设置在第一槽15中,当本体11装配至保护罩壳21中时第一磁体213能够探入至第一槽15中,本体11的下表面可以与保护罩壳21的第一内壁212紧密贴合,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增设保护罩壳21而导致的智能手环的厚度增加,最大化地减小智能手环的厚度。
36.为了方便第一磁体213从第一槽15中插拔,优选第一磁体213为圆柱状,以及第一槽15为圆柱槽。
37.智能手环的表带与本体11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装配表带,不会因为保护罩壳21而给拆卸表带带来困难,本实施例中优选在保护罩壳21相对的两侧壁214、215上分别开设有表带孔216、217,表带的两端可分别穿过表带孔216、217与本体11连接。
38.表带孔216、217可设置成带有缺口的结构,能够实现为表带避让功能即可。
39.表带与本体11可通过活耳可拆卸连接或者通过卡爪结构可拆卸连接,采用常规可
拆卸连接方式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40.本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心率检测器件16,第一内壁212上与心率检测器件16相对应的位置处还开设有透光窗218,透光窗218上密封设置有透光片。
41.心率检测器件16是一种光学器件,其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来测量心率及其他生物计量指标。ppg是一种将光照进皮肤并测量因血液流动而产生的光散射的方法。光学心率传感器基于以下工作原理:当血流动力发生变化时,例如血脉搏率(心率)或血容积(心输出量)发生变化时,进入人体的光会发生可预见的散射。心率检测器件16包括光发射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模拟前端,其中,光发射二极管用于将光波照进皮肤内部,透过皮肤组织反射回的光被光电二极管和模拟前端捕获,并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用于计算可实际应用的心率数据。
42.当智能手环佩戴至用户的腕部时,保护罩壳21的下表面与皮肤表面紧密贴合,心率检测器件16可透过透光片进行收、发红外光线。
43.为了提高光线的透过效率,本实施例中透光片优选采用汇聚透镜实现。例如,透光片可采用菲涅尔透镜或者在透镜上贴附一层菲涅尔膜实现。
44.为了当装配本体11装配在保护罩壳21中时装配本体11与保护罩壳21发生移位,优选在本体的11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7,第一内壁212上还设置有与限位槽17相匹配的限位柱219,本体11装配在保护罩壳21中时,限位柱219探入至限位槽17中,限位柱219保证本体11不会在保护罩壳21中发生晃动。
45.本体11装配在保护罩壳21中时,装配口211的端沿不凸出于本体11的上表面,可以避免保护罩壳21影响智能手环的正常使用。
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