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滴管瓶及应用该双腔滴管瓶的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0257发布日期:2021-10-24 17:0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滴管瓶及应用该双腔滴管瓶的化妆品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滴管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腔滴管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用于化妆品的包装容器中一般只含有一种配方的内容物,不同的内容物分别放在不同的化妆品容器中;如果消费者想将两种和多种不同配方的内容物混合使用时需要分别提取再混合使用,使用起来不方便,产品普遍广泛使用,没有特别的新创意。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收纳瓶,以解决两种和多种不同配方的内容物混合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滴管瓶,以解决两种和多种不同配方的内容物混合复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腔滴管瓶,该双腔滴管瓶包括:瓶身、内腔杯、导向圈和推杆,瓶身用于放置第一物质;内腔杯装配于瓶身中,内腔杯用于放置第二物质;导向圈装配于内腔杯中搭接于限位台阶上;推杆穿设导向圈,推杆用于打通内腔杯,以使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
6.可选地,内腔杯设置有限位台阶用于搭接导向圈,双腔滴管瓶还包括密封塞,内腔杯开设有第一内孔,密封塞过盈配合于第一内孔中,推杆顶持密封塞。
7.可选地,双腔滴管瓶还包括弹性盖,内腔杯开设有第二内孔,弹性盖封盖第二内孔,弹性盖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推动推杆。
8.可选地,双腔滴管瓶还包括固定圈,固定圈压设弹性盖且与瓶身卡接。
9.可选地,弹性盖开设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插至于内腔杯的边沿,第二密封槽插至于固定圈的边沿。
10.可选地,固定圈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扶手部,固定部弯折形成凹槽,卡接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一侧面上,扶手部设置在固定部的相对一侧面上,瓶身的边沿插至于凹槽中,固定部压设弹性盖,卡接部与瓶身卡接。
11.可选地,双腔滴管瓶还包括顶盖,顶盖包设弹性盖与弹性盖过盈配合。
12.可选地,导向圈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部,内腔杯的内周壁设置有与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槽;或者导向圈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槽,内腔杯的内周壁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部。
13.可选地,双腔滴管瓶还包括底座,底座于瓶身的出液口处与瓶身一体连接,双腔滴管瓶还包括滤芯,滤芯装配于瓶身中封堵瓶身的出液口。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化妆品,所述化妆品其容器应用上述双腔滴管瓶。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双腔滴管瓶设立两个独
立的腔体分别容纳不同的物质,在所述瓶身的出液口设置了一次性掰断打开嘴部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双腔滴管瓶使用时,只需打开顶盖,然后通过按压弹性盖使推杆向下移动推开密封塞打开内腔杯,待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之后即可掰断底部的底座,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在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的分解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在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腔滴管瓶10的分解示意图。
23.在本技术中,双腔滴管瓶10包括瓶身11、内腔杯12、导向圈13和推杆14。瓶身11用于放置第一物质30;内腔杯12装配于瓶身11中,内腔杯12设置有限位台阶121,内腔杯12用于放置第二物质40,内腔杯12和瓶身11相互隔开,从而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相互隔绝;导向圈13装配于内腔杯12中搭接于限位台阶121上,起到止向的作用;推杆14穿设导向圈13,推杆14用于在导向圈13的导向作用下打通内腔杯12,使内腔杯12与瓶身11连通,从而使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混合。推杆14在导向圈13的作用下运动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晃动。
24.请参阅图1至图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圈13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部132,内腔杯12的内周壁设置有与限位凸部132配合的限位槽127。当导向圈13搭接于限位台阶121时,限位凸部132插入至限位槽127中,从而限定导向圈13在轴向上的运动。
26.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向圈13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槽127,内腔杯12的内周壁设置有与限位槽127配合的限位凸部132。
27.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密封塞15,内腔杯12开设有第一内孔123,第一内孔123连通瓶身11和内腔杯12,密封塞15过盈配合于第一内孔123中,推杆14顶持密封塞15。当需要使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相互混合时,推杆14推动密封塞15,使密封塞15从第一内孔123脱落,第二物质40通过第一内孔123流至瓶身11内,从而达到混合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推杆14直接刺破内腔杯12,使内腔杯12与瓶身11连通。
28.密封塞15进一步与推杆14的端部卡接,当推杆14将密封塞15从第一内孔123顶出
时,推杆14将密封塞15挂住,以免密封塞15落入瓶身11中与瓶身11发生碰撞。密封塞15挖设有环形的变形槽,以利于挤压变形从而过盈配合于第一内孔123中,具体地,密封塞15的截面呈m型。
29.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弹性盖16,内腔杯12开设有第二内孔125,弹性盖16封盖第二内孔125,第二内孔125和第一内孔123可以分布于推杆14的相对两端,外力对弹性盖16施加外力弹性盖16朝向推杆14变形,从而弹性盖16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推动推杆14。弹性盖16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变形挤压内腔杯12中的空气,以改变压强将混合后的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挤出。弹性盖16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橡胶等。
30.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固定圈17,固定圈17压设弹性盖16且与瓶身11卡接,从而利用弹性盖16的弹性特质密封内腔杯12和瓶身11。
31.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具体地,固定圈17包括固定部171、卡接部173和扶手部175,固定部171弯折形成凹槽172,卡接部173设置在固定部171的一侧面上,扶手部175设置在固定部171的相对一侧面上,瓶身11的边沿插至于凹槽172中,固定部171压设弹性盖16,卡接部173与瓶身11卡接,用户在下压固定圈17与瓶身11卡接时手持扶手部175,便于用力。
33.进一步地,弹性盖16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62和第二密封槽164,第一密封槽162插至于内腔杯12的边沿,第二密封槽164插至于固定圈17的边沿,而且瓶身11的边沿插至于凹槽172中,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嵌套,以进一步增加瓶身11和内腔杯12的密封性。
34.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顶盖18,顶盖18包设弹性盖16与弹性盖16过盈配合,顶盖18可以顶持在固定圈17上。顶盖18用于防止误触弹性盖16,以触发推杆14。顶盖18可以用亚克力等不易变形的材质制成。
35.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底座19,底座19于瓶身11的出液口处与瓶身11一体连接,具体为一体注塑连接,从而极大地提高出液口的密封性。当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混合完成后,去掉底座19,就可以使用第一物质30和第二物质40的混合物,方便快捷。可选地,底座19与瓶身11的连接处形成有缺口,以便于去掉底座19。
36.双腔滴管瓶10还包括滤芯20,滤芯20装配于瓶身11中封堵瓶身11的出液口,滤芯20用于过滤掉大颗粒状物质。
37.本技术的双腔滴管瓶设立两个独立的腔体分别容纳不同的物质,在所述瓶身的出液口设置了一次性掰断打开嘴部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双腔滴管瓶使用时,只需打开顶盖,然后通过按压弹性盖使推杆向下移动推开密封塞打开内腔杯,待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之后即可掰断底部的底座,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原理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