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7351发布日期:2021-07-20 15:5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佛珠钻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宗教信念,佛教是目前较为庞大的宗教组织,大部分信徒会佩戴一些饰品,尤其是佛珠手链。

传统的佛珠钻孔装置需要人们先找到中心点,在用尖锐的锥子钻个小洞,然后手动将佛珠放入钻孔下,并且需要手动将钻孔下拉对佛珠进行打孔,打孔玩后,将佛珠取出,打孔过程中安全性不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出一种可以自动将佛珠运送到钻孔下部,并对其进行打孔的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过去对佛珠进行钻孔安全性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并且方便的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包括有:

底座,地面上放置有底座;

固定连接杆,底座中部前侧上设有固定连接杆;

电机,固定连接杆上部安装有电机;

钻孔机构,底座上部设有钻孔机构,电机输出轴与钻孔机构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钻孔机构包括有:

第一旋转轴,底座中部前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位于固定连接杆后侧;

凸轮,第一旋转轴中部设有凸轮;

第一支撑杆,底座上中侧设有第一支撑杆;

滑筒,第一支撑杆上部设有滑筒;

第一固定杆,滑筒前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杆;

卡件,第一固定杆下部设有卡件,卡件与凸轮相连接;

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杆上部设有第一连接杆;

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杆前部下侧设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下部与第一固定杆相连接;

电钻,第一连接杆后部设有电钻。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传料机构,传料机构包括有:

第二旋转轴,底座上右部前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旋转轴;

传动组件,第二旋转轴上部设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左部与第一旋转轴上部相连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旋转轴中部设有第二锥齿轮;

第二支撑杆,底座上右部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二旋转轴后侧;

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第一锥齿轮,第二连接杆前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扇形齿轮,第二连接杆后部设有扇形齿轮;

主支撑架,底座左右两侧前后对称设有主支撑架;

传动轴,前后两侧的主支撑架上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

传动轮,前后两侧的传动轴上设有传动轮;

开孔皮带,左右两侧的传动轮上绕有开孔皮带;

全齿轮,右侧的传动轴前部设有全齿轮,全齿轮与扇形齿轮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

承接框,底座左侧中部滑动式连接有承接框;

手柄,承接框左侧设有手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钻使用常规电钻,节省经费。

有益效果:

1、本设备通过承接框于手柄的设计,可以对钻孔好的佛珠进行收集,不需要人们一个一个的去收集,大大节省了人力的消耗,并且使用起来很方便,提高了收集佛珠的效率。

2、通过传料机构的设计,实现了可以自动将佛珠送入到电钻下,配合电钻对佛珠进行钻孔,不需要人们手动将佛珠放入电钻下,对其进行钻孔,大大提高了人们在对佛珠进行钻孔时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人们对佛珠钻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传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_底座,2_固定连接杆,3_电机,4_钻孔机构,41_第一旋转轴,42_凸轮,43_第一支撑杆,44_滑筒,45_第一固定杆,46_卡件,47_第一连接杆,48_第二固定件,49_电钻,5_承接框,6_手柄,7_传料机构,71_主支撑架,72_传动轴,73_传动轮,74_开孔皮带,75_全齿轮,76_第二支撑杆,77_扇形齿轮,78_第二连接杆,79_第一锥齿轮,710_第二旋转轴,711_第二锥齿轮,712_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制造佛珠手链用佛珠钻孔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底座1、固定连接杆2、电机3和钻孔机构4,底座1中部前侧上设有固定连接杆2,固定连接杆2上部安装有电机3,底座1上部设有钻孔机构4,电机3输出轴与钻孔机构4相连接。

当人们准备制作佛珠手链的时候,将待进行打孔的佛珠放入本设备,启动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将带到钻孔机构4进行运转,对待打孔的佛珠进行打孔,打孔完后,将佛珠取下,关闭电机3即可,若需再次打孔,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钻孔机构4包括有第一旋转轴41、凸轮42、第一支撑杆43、滑筒44、卡件46、第一连接杆47、第一固定杆45,第二固定件48和电钻49,底座1中部前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旋转轴41,第一旋转轴41位于固定连接杆2后侧,第一旋转轴41中部设有凸轮42,底座1上中侧设有第一支撑杆43,第一支撑杆43上部设有滑筒44,滑筒44前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杆45,第一固定杆45下部设有卡件46,卡件46与凸轮42相连接,第一固定杆45上部设有第一连接杆47,第一连接杆47前部下侧设有第二固定件48,第二固定件48下部与第一固定杆45相连接,第一连接杆47后部设有电钻49。

当人们将待打孔的佛珠放入本设备后,启动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将带动第一旋转轴41转动,由于第一旋转轴41的转动,从而带动凸轮42的转动,凸轮42与卡件46滑动式连接,从而带动卡件46上下运动,由于卡件46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杆45在滑筒44内上下滑动,并且带动第一连接杆47向下运动,从而使电钻49上下移动对佛珠进行打孔,打孔完后,将佛珠从本设备中取出,关闭电机3即可,若需再次打孔,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有传料机构7,传料机构7包括有主支撑架71、传动轴72、传动轮73、开孔皮带74、全齿轮75、第二支撑杆76、扇形齿轮77、第二连接杆78、第一锥齿轮79、第二旋转轴710、第二锥齿轮711和传动组件712,底座1上右部前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旋转轴710,第二旋转轴710上部设有传动组件712,传动组件712左部与第一旋转轴41上部相连接,第二旋转轴710中部设有第二锥齿轮711,底座1上右部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杆76,第二支撑杆76位于第二旋转轴710后侧,第二支撑杆76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8,第二连接杆78前部设有第一锥齿轮79,第一锥齿轮79与第二锥齿轮711相啮合,第二连接杆78后部设有扇形齿轮77,底座1左右两侧前后对称设有主支撑架71,前后两侧的主支撑架71上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72,左右两侧的传动轴72上绕有开孔皮带74,右侧的传动轴72前部设有全齿轮75,全齿轮75与扇形齿轮77相啮合。

当人们准备给佛珠打孔时,先将佛珠放置在开孔皮带74中,启动电机3,由于电机3输出轴带动第一旋转轴4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轴41上部的传动组件712运转,进一步带动传动组件712右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710转动,从而使第二旋转轴710下部的第二锥齿轮711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79与第二锥齿轮711啮合,从而使第一锥齿轮79转动,第一锥齿轮79与第二连接杆78相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杆78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连接杆78后部连接的扇形齿轮77转动,由于扇形齿轮77与全齿轮75相啮合,从而带动全齿轮75转动,进一步使右侧的传动轮73转动,传动轮73将会带动开孔皮带74运行,从而使开孔皮带74左侧的传动轮73转动,此时开孔皮带74将带动佛珠向左移动,当扇形齿轮77不与全齿轮75啮合时,全齿轮75停止转动,从而使传动轮73停止转动,进一步使开孔皮带74停止运动,不再运送佛珠,此时电钻49对电钻49下部的佛珠开孔,当佛珠钻孔完后,关闭电机3,取出佛珠即可,若需再次钻孔,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还包括有承接框5和手柄6,底座1左侧中部滑动式连接有承接框5,承接框5左侧设有手柄6。

当人们使用本设备进行佛珠打孔时,由于开孔皮带74的不断运送佛珠,当电钻49将佛珠钻孔完后,开孔皮带74将继续带动佛珠向左移动,当移动到左侧的传动轮73左侧时,佛珠将从开孔皮带74中掉落,此时佛珠将会掉落在左侧传动轮73下部的承接框5中,当承接框5中的佛珠接满后,关闭电机3,拉动手柄6,手柄6将带动承接框5向左滑动,从而收集承接框5中的佛珠,收集好后,推动手柄6,手柄6将带动承接框5向右移动,当承接框5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停止推动即可,若需再次钻孔,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