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拉链的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81766发布日期:2021-08-31 17: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用于拉链的拉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拉锁)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链的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包括两根带子,以及具有拉片的拉头,每根带子设置有一排互连元件,通常称为齿。

拉头基本上包括:内凸缘和外凸缘,为互连元件限定啮合空间;桥,在外凸缘上方延伸并固定拉片。更特别地,拉片通常包括环,该环容纳在拉头的外凸缘和桥之间。

在一个已知的实施例中,拉头的桥包括布置成固定拉片的盖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盖元件执行用于自动锁定拉头的弹性元件的功能,以防止不期望的滑动。在具有这种自动锁定功能的拉头中,盖可以通过凸缘的适当开口与拉链的互连元件啮合,以这样的方式防止拉链的滑动;用户对拉片的操作会抬起弹性元件并暂时解锁。

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盖元件包括具有凹槽的侧壁,凹槽布置成容纳拉片的环。因此,拉片的环与盖的侧壁,特别是与其凹槽直接接触。

这种技术的缺点是,盖元件可能对拉片,特别是对其环的完整性具有影响。盖元件通常是由金属通过剪切工艺制成的,由于成本低并且适合于批量生产,这是有优势的,但是在容纳拉片的环的凹槽处会产生锋利的边缘。这些锋利的边缘可能会损坏拉片,产生明显的划痕,这对于由昂贵的材料制成和/或具有高质量的油漆或表面处理的高端拉头来说是非常不可取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特别是旨在解决如何防止拉头的拉片和拉片保持盖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拉片和/或拉头明显损坏的问题。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的一种拉链实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该拉链包括拉片保持器,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拉片的环的凹槽。

每个凹槽具有向内延伸的舌片,提供所述拉片的环的接触面,且所述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中的每一个分别通过圆弧边缘与所述拉片固定器的侧壁连接。

所述向内的舌片为所述拉片的环提供安全且无攻击性的支撑面。特别是所述侧壁与所述舌片之间的过渡圆弧边缘为所述环提供无攻击性的接触,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因相对运动而损坏。

所述拉片保持器可以是弹性元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拉头包括配置为用于防止滑动的可释放的锁,所述可释放的锁在用户操作所述拉片时可释放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拉片固定器可以配置为用作所述可释放的锁的弹性元件。例如,所述固定器大致作为所述可释放的锁的弹簧。

所述凹槽的尺寸可以限制所述拉片相对于所述拉头的纵向位移,以进一步降低由两个部件之间的摩擦引起损坏的风险。

本发明消除了拉头的桥和拉片的环之间的接口处的锋利边缘。因此,本发明为拉片,特别是为拉片的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容纳部,避免或大大降低了由于刮擦而造成相互损坏的可能性。

优选实施例说明

上述由向内延伸的所述舌片限定的用于所述拉片的接触面优选地为平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舌片是所述第一侧壁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舌片是所述第二侧壁的组成部分。所述保持器整体上优选地为一体式成型。更优选地,所述保持器由成型工艺制成。有利地,通过将所述保持器一体式成型,所述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可以与所述保持器本身一体成型。

所述盖优选地由金属制成,但也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

每个侧壁的向内凸出的舌片可以从对应的凹槽的整个轮廓凸出。相应地,每个凹槽的向内凸出的舌片可以符合对应的凹槽的轮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v形或大致为v形,以限定所述拉片的环的容纳空间。替代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例如u形凹槽或c形凹槽或更一般地具有曲线形或分段形的凹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v形凹槽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段和在所述倾斜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倾斜段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纵向,例如与所述拉头的滑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更优选地,每个舌片从上述所有段凸出,以符合v形凹槽的轮廓。

优选地,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从所述保持器的相对应的侧壁的内侧面的凸出量之和小于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因此,所述舌片的所述内边缘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配置为,使得所述环相对于所述拉头本体在纵向上的移动被限制为不超过一定值,例如不超过1.5毫米,优选地为不超过1毫米。通过限制所述拉片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移动的自由度,进一步降低了损坏的风险。

所述拉片保持器可以配置为所述桥的盖元件。

所述拉片保持器也可以是弹性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持器基本上是弹簧,例如可释放锁的金属弹簧。

所述拉头可以包括配置为用于防止滑动的可释放的锁,所述可释放的锁在用户操作所述拉片时为可释放的,并且所述拉片保持器可以配置为用作所述可释放的锁的弹性元件。更优选地,所述保持器可以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所述锁是有效的,且拉动所述拉片,使得所述环将所述保持器从所述静止位置抬起,以释放所述锁并允许所述拉头滑动,其中,所述环可以通过与插入物接触而不与所述弹性元件直接接触,以抬起所述弹性元件并释放所述锁。

现在参照优选实施例,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来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拉片的用于拉链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拉头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拉头的爆炸图。

图4是图1中拉头的拉片保持器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6是图4中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图5的保持器vii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拉头1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拉头本体2和拉片3。

拉头本体2包括内凸缘4、外凸缘5、桥6、以及芯体7。芯体7连接内凸缘4和外凸缘5,且位于拉头1的前端。

拉片3包括拉手8和环9。

内凸缘4和外凸缘5限定用于容纳和啮合拉链的互连元件的通道10。图1示出了方向l,该方向l是使用过程中的滑动方向,可以称为拉头1的纵向。

桥6包括拉片保持器,在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保持器是金属弹簧11。拉片3的环9固定在外凸缘5和桥6之间。外凸缘5的上表面优选地为平面。

弹簧11为单片金属,优选地采用成型工艺制成,包括上板12,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

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从上板12的纵向边缘向外凸缘5凸出。相应地,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相间隔地面向彼此布置。弹簧11的横截面大致具有倒u的形状。

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分别具有面向彼此布置的第一v形凹槽15和第二v形凹槽16,并且布置成用于接收和容纳拉片的环9。

两个凹槽15、1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各自的向内凸出的舌片17、18,并相对于相应的侧壁弯曲成适当的角度。因此,第一舌片17从第一侧壁13向第二侧壁14凸出,第二舌片18从第二侧壁14向第一侧壁13凸出。

向内凸出的舌片17、18形成拉片的环9的接触面19、20。第一舌片17和第二舌片18通过圆弧边缘21、22与对应的侧壁13、14连接。因此,圆弧边缘21、22提供了弹簧11的薄侧壁13、14与接触面19、20之间的平滑过渡。

优选地,舌片17、18相对于侧壁向内弯曲90°或90°左右的角度。

接触面19、20优选地为平面。

从图5中可以看出,舌片17、18从侧壁13、14的内侧面23、24的凸出的长度小于侧壁13、14的内侧面23、24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舌片17、18的内缘26、27之间留有空间25。换句话说,舌片17、18不接触或重叠。

每一个凹槽15、16大致为v字形,具有两个从基部延伸到巅峰的倾斜段,并由第三段连接。例如凹槽15具有由第三段153连接的倾斜段151和152(图4)。凹槽16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形状,包括段161、162和163(图6)。

舌片17、18和它们的圆弧边缘21、22优选地从凹槽的整个延伸部分伸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舌片包括从倾斜段和从凹槽的中心段凸出的部分。例如舌片17包括对应于凹槽15的段151、152和153的部分171、172和173,且舌片18的形状类似,包括从各自的段161至163凸出的部分181、182和183。

另外,接触面19、20也有相应的部分。因此接触面可以具有对应于段173、183的水平部分和对应于倾斜段171、172和181、182的倾斜部分。

凹槽15或16的长度可以从凹槽的相对端沿着方向l截取,例如在凹槽15、16的相对的倾斜段151、152和161、162的基部之间。长度优选地不大于1.5毫米,更优选地不大于1毫米,以使环9也在纵向上固定,并防止拉片相对于拉头本体的前后移动。

弹簧11优选地为可释放的锁定系统的一部分,该锁定系统布置成防止拉头的不期望的滑动,例如拉链意外的打开。

锁定系统本身是已知的,并且基本上规定弹簧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打开锁并且防止滑动。提起拉片使环提起弹簧并释放锁。

为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11具有齿30(图3),该齿30通过进入外凸缘5的狭槽31中定位。当插入窗口31中时,齿30在通道10中突出,并能与拉链的齿啮合以防止滑动。通过提起弹簧11,齿30从通道10中拔出,且锁脱开。

弹簧11还具有前舌片32,用于与拉头本体2的前头部33连接。在前头部33的对面,拉头本体2包括支撑件34。保持弹簧11安装在头部33和支撑件34之间。在前舌片32的对面,弹簧11具有两个支脚35,用于插入支撑件34的合适的槽中。

在使用时,环9搁置在凸缘5的表面和凹槽的接触面19、20上。特别是当拉片被拉动操作时,环9通常抵靠在接触面19、20上,无论是中心部分还是倾斜部分。

接触面19、20的光滑表面,特别是由于与侧壁连接的圆弧边缘21、22,避免了环9的损坏。在任何情况下,环9总能找到一个没有锋利边缘的光滑且圆润的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