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8799发布日期:2021-10-19 20:4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


背景技术:

2.运动鞋,是一种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而设计制造的鞋子;运动鞋穿戴一段时间后,鞋底难免会出现磨损,尤其以鞋底的前掌部和后跟部磨损最为严重;磨损后的鞋底部位不能单独拆卸,只能将整双鞋子报废,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能够单独更换鞋底的磨损部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包括鞋底以及分别可拆卸安装于鞋底前掌部和后跟部的耐磨垫;所述耐磨垫朝向鞋底的一侧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周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凸块的中部;所述鞋底地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安装有与限位槽匹配卡接的限位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于鞋底可拆卸安装有耐磨垫,当人们穿着运动鞋行走时,耐磨垫能够代替鞋底与地面摩擦;当耐磨垫磨损严重时,通过拆卸耐磨垫并更换新的耐磨垫,能够使鞋底重新具有良好的耐磨能力,有利于延长运动鞋的使用寿命,降低人们的经济负担;耐磨垫设置有两块,相比于在鞋底安装一整块的耐磨垫,两块耐磨垫分别位于鞋底前掌部和后跟部,能够降低人们运动时耐磨垫出现弯折而断裂的可能性。
7.另外,耐磨垫的凸块插入鞋底的第一安装槽时,限位组件能够与限位槽匹配卡接,从而起到固定耐磨垫的作用,降低行走时耐磨垫脱离鞋底的可能性。
8.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设有活动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安装于活动槽的限位块以及固定于活动槽与限位块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使限位块常态位于第一安装槽。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限位块活动安装于活动槽,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常态位于第一安装槽;当耐磨垫的凸块插入第一安装槽时,凸块能够推动限位块向活动槽内移动,并使限位块完全进入活动槽内;当凸块的限位槽正对于限位块时,限位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进入第一安装槽并与限位槽匹配卡接,从而使耐磨块稳固安装于鞋底,降低行走时耐磨垫脱离鞋底的可能性。
10.可选的,所述鞋底的足弓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第二安装槽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活动块连接有用于使限位块完全进入活动槽的解锁件。
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压缩弹簧用于使活动块常态背离第二安装槽的槽底;通过按压活动块,活动块能够带动解锁件运动,进而手动迫使限位块进入活动槽,能够方便地将耐磨垫拆离鞋底,从而更换新的耐磨垫。
12.可选的,所述限位块设有贯穿限位块内外两侧的插槽;所述解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解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活动块,所述解锁部穿过插槽并抵于插槽背离第一安装槽中轴线的一侧;所述解锁部沿背离第一安装槽中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解锁部沿背离第一安装槽中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当人们按压活动块时,活动块带动解锁部一起移动,抵于插槽侧壁的解锁部能够带动限位块移动并完全进入活动槽内,从而使鞋垫能够从鞋底拆离。
14.可选的,所述鞋底的足弓部粘贴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覆盖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保护垫的设置用于保护第二安装槽内部的活动块,降低人们行走踩踏于硬物时硬物进入第二安装槽、挤压活动块向第二安装槽内移动的可能性,减少耐磨垫意外脱离鞋底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保护垫与鞋底之间设有魔术贴,所述保护垫通过魔术贴贴附于鞋底。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保护垫通过魔术贴贴附于鞋底,能够在需要更换耐磨垫时方便地开启第二安装槽的槽口,进而便于拆卸耐磨垫。
18.可选的,所述凸块背离耐磨垫的一侧设有导向面。
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凸块插入第一安装槽时,凸块的导向面先与限位块抵接,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地将限位块向活动槽内推移。
20.可选的,所述耐磨垫为tpu橡胶垫。
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耐磨垫设置为tpu橡胶垫,tpu橡胶具有良好耐磨能力的同时价格较为低廉,有利于降低耐磨垫的更换成本。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当耐磨垫磨损严重时,通过拆卸耐磨垫并更换新的耐磨垫,能够使鞋底重新具有良好的耐磨能力,有利于延长运动鞋的使用寿命;
24.2.相比于在鞋底安装一整块的耐磨垫,将两块耐磨垫分别位于鞋底前掌部和后跟部,能够降低人们运动时耐磨垫出现弯折而断裂的可能性;
25.3.限位块能够与限位槽匹配卡接,从而起到固定耐磨垫的作用,降低行走时耐磨垫脱离鞋底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磨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鞋底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主要体现限位组件的结构;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解锁件与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11、第一安装槽;12、活动槽;13、限位组件;131、限位块;1311、插槽;132、复位弹簧;14、第二安装槽;15、活动块;16、压缩弹簧;17、解锁件;171、连接部;172、解锁部;18、魔术贴勾面;2、耐磨垫;21、凸块;211、限位槽;212、导向面;3、保护垫;31、魔术贴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
34.参照图1,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包括鞋底1,鞋底1采用eva泡棉材料加工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使人们穿着运动鞋运动时较为舒适;鞋底1的前掌部以及鞋底1的后跟部分别可拆卸安装有耐磨垫2,耐磨垫2采用tpu橡胶材料加工制成,使耐磨垫2具有良好的耐磨能力,有利于延长耐磨垫2的使用寿命;而且tpu橡胶的价格低廉,能够降低耐磨垫2的更换成本;耐磨垫2背离鞋底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用于提高鞋底1的防滑性能,降低人们穿着运动鞋运动时滑动的可能性。
35.参照图2,耐磨垫2朝向鞋底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21,凸块21为圆柱体,凸块21背离耐磨垫2的一侧设置有斜向设置的导向面212;凸块21的外周侧开设有限位槽211,限位槽211为设置于凸块21中部的环形槽;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凸块21与耐磨垫2一体制成,设置于每一耐磨垫2的凸块21数量设置为两个。
36.参照图1、图3,鞋底1的前掌部以及鞋底1的后跟部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11,每一耐磨垫2的两个凸块21能够匹配插接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1。
37.参照图3、图4,第一安装槽11的槽壁开设有内凹的活动槽12,活动槽12也为环形槽;活动槽12内设有限位组件13,限位组件13包括两个限位块131以及两个复位弹簧132。
38.参照图2、图4,限位块131为半圆环段,两限位块131能够组合形成与限位槽211相匹配的整个圆环;每一限位块131均活动安装于活动槽12,两复位弹簧132分别安装于两个限位块131与对应的活动槽12之间;复位弹簧132使限位块131常态局部位于第一安装槽11。
39.当凸块21插入第一安装槽11时,凸块21的导向面212抵于限位块131并推动限位块131向靠近活动槽12底壁的方向移动,进而使限位块131完全进入活动槽12内并挤压复位弹簧132;当凸块21的限位槽211正对于活动槽12时,限位块131在复位弹簧132的弹性力作用下进入限位槽211内,使限位块131和限位槽211匹配卡接,从而使耐磨垫2稳固安装于鞋底1。
40.参照图1、图3,鞋底1的足弓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14,每一第二安装槽14内均安装有活动块15。
41.参照图3、图5,两个活动块15分别连接有解锁件17,两个活动块15分别通过解锁件17控制鞋底1前掌部以及鞋底1后跟部的限位块131的移动,用于手动使活动块15完全进入活动槽12,从而能够将鞋底1前掌部以及鞋底1后跟部的耐磨垫2拆离鞋底1。
42.参照图4、图5,限位块131开设有插槽1311,插槽1311为沿限位块131的轴线方向贯穿限位块131两侧的通槽;解锁件17包括连接部171和解锁部172,连接部171连接于活动块15的外侧;解锁部172连接于连接部171背离压缩弹簧16的一端,且解锁部172插接于插槽1311;解锁部172常态抵于插槽1311背离第一安装槽11中轴线的一侧,本技术中将解锁部172沿背离第一安装槽11中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
43.参照图3、图5,活动块15与第二安装槽14的槽底安装有压缩弹簧16,压缩弹簧16使解锁件17的连接部171常态抵于限位块131;当按压活动块15时,活动块15能够带动解锁件17的解锁部172向远离耐磨垫2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限位件逐渐向靠近活动槽12底壁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使限位件完全进入活动槽12。
44.参照图1,鞋底1的足弓部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垫3,保护垫3朝向鞋底1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毛面31;鞋底1的足弓部粘接有与魔术贴毛面31相适配的魔术贴勾面18,魔术贴勾面18与第二安装槽14错位设置;保护垫3通过魔术贴勾面18贴合于鞋底1的魔术贴毛面31,从而覆盖住第二安装槽14的槽口,便于拆卸,而且能够降低人们行走踩踏于硬物时硬物进入第二安装槽14、挤压活动块15向第二安装槽14内移动的可能性,减少耐磨垫2意外脱离鞋底1的情况。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耐磨防滑运动鞋的实施原理为:
46.安装于鞋底1的耐磨垫2代替鞋底1与地面摩擦,当耐磨垫2磨损严重时,撕开保护垫3,按压活动块15能够方便地将耐磨垫2拆离鞋底1并更换新的耐磨垫2,使鞋底1重新具有良好的耐磨能力,有利于延长运动鞋的使用寿命。
47.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