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

文档序号:29113313发布日期:2022-03-02 06:1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
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


背景技术:

2.周围神经的纤维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中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神经末梢。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3.在icu病房中,患者进行手部输液时,容易引起末梢神经炎,并且长时间的输液,容易导致手臂发冷,增加病人的痛苦,输液温度过低不利于人体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有些刺激性药物输入人体后会引起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具备输液时保证恒温的优点,解决了输液时温度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输液时保证恒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收口部分、输液开窗和恒温机构,所述手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收口部分,所述手套本体的前侧设置有输液开窗,所述手套本体的背侧设置有恒温机构,所述恒温机构位于输液开窗的正后方;
6.所述恒温机构包括控制器、无线信号收发器、可充电电源和发热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套本体包括内芯层、保温层、隔温层、阻燃层和外固层,且内芯层、保温层、隔温层、阻燃层和外固层的排列顺序为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芯层为树脂纤维编织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所述隔温层为硅酸铝纤维层,所述阻燃层为石墨烯粉末填充层,所述外固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口部分包括手套口和入口拉链,所述手套本体底部侧面开设有手套口,所述手套口处设置有入口拉链。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液开窗的内侧缝合有编织布料,所述编织布料的另一端通过拉链条与输液开窗的内侧相互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用于icu的恒温手套,通过设置手套本体和收口部分,利用内芯层、保温层、隔温层和阻燃层可对患者佩戴手套后将温度锁在手套本体的内部,使得手套内部的加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再配合收口部分,利用入口拉链覆盖在手套口处,避免口径过大而导致热量散失,以及口径过小造成患者使用不适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果。
13.2、该用于icu的恒温手套,通过设置恒温机构和输液开窗,利用无线信号收发器接
收加热信号再通过控制器对发热片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发热片对手套本体的内腔进行加热,减少末梢神经炎的可能,针对由于气温低或末梢循环差引起的血管收缩可达到加热保温的效果,通过提高体温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使得该手套具备输液时保证恒温的优点,解决了输液时温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本体结构爆炸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机构结构正剖图。
18.图中:1、手套本体;2、收口部分;3、输液开窗;4、恒温机构;5、内芯层;6、保温层;7、隔温层;8、阻燃层;9、外固层;10、手套口;11、入口拉链;12、编织布料;13、拉链条;14、控制器;15、无线信号收发器;16、可充电电源;17、发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icu的恒温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收口部分2、输液开窗3和恒温机构4,所述手套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收口部分2,所述手套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输液开窗3,所述手套本体1的背侧设置有恒温机构4,所述恒温机构4位于输液开窗3的正后方。
21.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内芯层5、保温层6、隔温层7、阻燃层8和外固层 9,且内芯层5、保温层6、隔温层7、阻燃层8和外固层9的排列顺序为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内芯层5为树脂纤维编织层,所述保温层6为保温棉层,所述隔温层7为硅酸铝纤维层,所述阻燃层8为石墨烯粉末填充层,所述外固层9为聚四氟乙烯层。
22.所述收口部分2包括手套口10和入口拉链11,所述手套本体1底部侧面开设有手套口10,所述手套口10处设置有入口拉链11,通过设置手套本体1 和收口部分2,利用内芯层5、保温层6、隔温层7和阻燃层8可对患者佩戴手套后将温度锁在手套本体1的内部,使得手套内部的加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再配合收口部分2,利用入口拉链11覆盖在手套口10处,避免口径过大而导致热量散失,以及口径过小造成患者使用不适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果。
23.所述输液开窗3的内侧缝合有编织布料12,所述编织布料12的另一端通过拉链条13与输液开窗3的内侧相互连接。
24.所述恒温机构4包括控制器14、无线信号收发器15、可充电电源16和发热片17。
25.通过设置恒温机构4和输液开窗3,利用无线信号收发器15接收加热信号再通过控制器14对发热片17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发热片17对手套本体 1的内腔进行加热,减少末梢神经炎的可能,针对由于气温低或末梢循环差引起的血管收缩可达到加热保温的效果,
通过提高体温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使得该手套具备输液时保证恒温的优点,解决了输液时温度较低的问题。
26.发热片17的材质采用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由碳素纤维和100%棉纤维纺织而成,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疲劳、耐腐蚀、防水、抗蠕变、导电、导热等诸多优异性能。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产生的温度可达40度左右,完全达到暖身和效果;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的电压(5v电压)通电即热,1秒后就可热感,2秒温度可达20度,3秒后表面温度可达45℃,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发热时产生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远红外线热辐射
‑‑
通电后,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将99.9%的电能转换成,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波长为5~20微米的远红外线热辐射,电磁波为0;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安全性高度,在相同的电流负荷面积下,碳纤维的强度比金属丝高6~10 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折断,由于碳纤维是网状发热体,因此,即便有1 根折断也不会影响整体通电发热,而且折断了的部位,一头表面温度在60℃,不起弧,从而有效地杜绝了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活性碳素纤维发热体舒适方便,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产品柔软贴身,活动自如,外出时可取下发热片 17,满足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多种需要。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8.在使用时,在输液前先启动恒温机构4,利用无线终端将加热信息上传至无线信号收发器15中,而后无线信号收发器15通过控制器14启动发热片17,使得发热片17可根据无线终端发出的温度信息进行恒温加热,使得手套本体1的内腔得到了加热,而后将该手套与使用者的手部进行佩戴,再通过拉动入口拉链11,而后将手套口10的口径进行调节,使得热量锁在手套内部,接着通过拉链条13开启输液开窗3,此时医护人员可在输液开窗3中进行输液工作。
29.综上所述,该用于icu的恒温手套,通过设置手套本体1和收口部分2,利用内芯层5、保温层6、隔温层7和阻燃层8可对患者佩戴手套后将温度锁在手套本体1的内部,使得手套内部的加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再配合收口部分2,利用入口拉链11覆盖在手套口10处,避免口径过大而导致热量散失,以及口径过小造成患者使用不适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果;通过设置恒温机构4和输液开窗3,利用无线信号收发器15接收加热信号再通过控制器14对发热片17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发热片17对手套本体1的内腔进行加热,减少末梢神经炎的可能,针对由于气温低或末梢循环差引起的血管收缩可达到加热保温的效果,通过提高体温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使得该手套具备输液时保证恒温的优点,解决了输液时温度较低的问题。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