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2481发布日期:2022-01-05 09:3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鞋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鞋子应运而生,鞋底作为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鞋子的舒适性息息相关。
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2980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鞋底,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该本体的周缘和底面形成经压缩的耐磨受力框,内部形成与脚踏部位相对应的非压缩松软区,非压缩松软区位于耐磨受力框之中,具有舒适、耐磨、重量较轻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鞋底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鞋底的长度固定,而不同使用者的脚部长度不尽相同,上述鞋底适用的脚部尺寸范围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扩大鞋底适用的脚部尺寸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鞋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滑鞋底,包括脚掌底和脚跟底,所述脚掌底靠近脚跟底的端面固定有安装块,所述脚跟底靠近脚掌底的端面开设有供安装块伸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下侧槽壁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中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安装块靠近紧固孔的端面开设有多个与紧固螺栓螺纹配合的紧固螺孔,多个紧固螺孔沿安装块的长度方向分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脚掌底和脚跟底时,先将安装块伸入安装槽中,使得紧固孔与其中一个紧固螺孔对齐,再将紧固螺栓穿过紧固孔后和与其相近的紧固螺孔螺纹连接,以阻挡安装块移出安装槽,从而实现脚掌底和脚跟底的相对固定。人们可根据需求将紧固螺栓与不同的紧固螺孔连接,以改变安装块伸入安装槽的长度,进而改变鞋底的整体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脚部尺寸的使用者,鞋底适用的脚部尺寸范围大、实用性强。
9.可选的,所述安装块和安装槽的截面均呈方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伸入安装槽后不会相对脚跟底转动,不仅能够提高脚掌底与脚跟底拼接到位后的平整性,还有助于紧固孔和紧固螺孔对齐。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固定有弹性的卡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紧固螺孔数量相等的卡槽,各卡槽分别位于各紧固螺孔的正上方,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起到初步定位安装块的作用,有利于紧固孔与紧固螺孔对齐,提高了脚掌底和脚跟底的连接效率。
13.可选的,所述脚跟底的下端面开设有与紧固孔连通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径大于紧固螺栓的头部直径,所述让位槽的深度大于紧固螺栓的头部厚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栓与紧固螺孔螺纹连接时,紧固螺栓位的头部位于让位槽中而不会外露,使用者的脚部不易被凸出的紧固螺栓硌伤,行走时的舒适度高。
15.可选的,所述让位槽的周向槽壁于其远离紧固孔的一端设置有防尘膜,所述防尘膜包括多片环绕让位槽的槽壁分布的橡胶片,相邻两个橡胶片的侧壁相互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膜能够阻挡灰尘进入让位槽中,以免灰尘堵塞让位槽而干扰紧固螺栓的旋动。利用螺丝刀拧动紧固螺栓时,操作人员可将螺丝刀伸入各橡胶片的相交处,使得各橡胶片向靠近紧固孔的一侧形变,从而增大橡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
17.可选的,所述脚掌底和脚跟底之间连接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位于安装块的上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掌底和脚跟底之间形成有间隙时,防水布起到隔挡水分自下而上从上述间隙渗入鞋内的作用,提高了鞋底的防水性。
19.可选的,所述防水布为防水透气面料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透气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具有防水、透湿、透气、绝缘和保暖的效果,防水布采用该面料制成能在防水的同时提高鞋底的透气性,使得穿鞋时使用者的脚部不易感到闷热,提高了鞋底的舒适度。
21.可选的,所述脚掌底靠近脚跟底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脚跟底靠近脚掌底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防水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布的两端分设在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中,防水布与脚掌底和脚跟底的接触面积大,其在受到外力拉动时不易与脚掌底和脚跟底分离。此外,在脚掌底和脚跟底的间距缩短时,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还起到收纳防水布的作用,减小了防水布于脚掌底和脚跟底之间的占用空间。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拼接脚掌底和脚跟底时,使用者可根据需求选择将紧固螺栓与不同的紧固螺孔螺纹连接,使得安装块伸入安装槽的长度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鞋底的整体长度,鞋底适用的脚部尺寸范围大、实用性强;
25.2.卡块和卡槽卡接配合起到初步定位安装块的作用,有利于紧固孔与紧固螺孔对齐,提高了脚掌底和脚跟底的连接效率;
26.3.防水布能阻挡地面的水分自下而上渗入鞋内,提高了鞋底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脚掌底;11、安装块;111、紧固螺孔;112、卡槽;12、第一连接槽;2、脚跟底;21、安装槽;211、卡块;22、让位槽;23、紧固孔;24、第二连接槽;3、紧固螺栓;31、螺刀槽;4、防尘膜;41、橡胶片;5、防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滑鞋底。参照图1,防滑鞋底包括脚掌底1和脚跟底2,脚
掌底1和脚跟底2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质软、弹性高、减震性好的优点。使用时,脚掌底1位于使用者脚掌部的下方,脚跟底2位于使用者脚跟部的下方。
33.参照图1、图2,脚掌底1靠近脚跟底2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安装块11,脚跟底2靠近脚掌底1的端面开设有供安装块11伸入的安装槽21,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1和安装槽21的截面均呈方形,使得安装块11插入安装槽21时两者无法相对转动,保障了脚掌底1和脚跟底2拼接到位后的平整度。
34.参照图1、图2,安装块11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紧固螺孔111,多个紧固螺孔111沿安装块11的长度方向呈等距均布,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1的长度方向即从脚掌底1到脚跟底2的方向、上下方向即鞋底使用状态时的相对方位,紧固螺孔11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紧固螺孔11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成五个、六个等。
35.参照图2,脚跟底2的下端面开设有让位槽22,让位槽22的上侧槽壁开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紧固孔23,紧固孔23与安装槽21相互连通。紧固孔23和让位槽2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且让位槽22的孔径大于紧固孔23的孔径。紧固孔23中穿设有紧固螺栓3,紧固螺栓3与其中一个紧固螺孔111螺纹连接,用于阻挡安装块11移出安装槽21,从而实现脚掌底1和脚跟底2的相对固定。
36.参照图2,紧固螺栓3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和杆部,其中紧固螺栓3的杆部上设有与紧固螺孔111相互配合的螺纹,紧固螺栓3的头部位于杆部的下侧。为便于旋动紧固螺栓3,在紧固螺栓3的头部远离杆部的端面开设有螺刀槽31,螺刀槽31可以是一字槽、十字槽或内六角凹槽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内六角凹槽。为免装配到位后的紧固螺栓3硌伤人脚,本实施例中让位槽22的深度大于紧固螺栓3的头部厚度、让位槽22的孔径大于紧固螺栓3的头部直径,使得紧固螺栓3与紧固螺孔111螺纹连接时,紧固螺栓3的头部能被收纳在让位槽22中而不会外露。
37.参照图1、图2,让位槽22的周向槽壁上固定设置有防尘膜4,防尘膜4位于让位槽22远离紧固孔23的一端,用于阻挡灰尘堵塞让位槽22。防尘膜4包括四片环绕让位槽22的槽壁分布的橡胶片41,橡胶片41呈由让位槽22的槽壁向让位槽22中轴线延伸的扇形,相邻两个橡胶片41的侧壁相互贴合。旋动紧固螺栓3时,将螺丝刀由防尘膜4的中部推入让位槽22,使得橡胶片41向靠近紧固孔23的一侧形变,便可扩大防尘膜4的中部开口,以便利用螺丝刀旋动紧固螺栓3。操作结束后,取出螺丝刀,橡胶片41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起到防尘的作用。
38.参照图2,安装槽21的上侧槽壁上一体成型有卡块211,安装块11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与紧固螺孔111数量相等的卡槽112,各卡槽112分别位于各紧固螺孔111的正上方,卡块211与卡槽112均呈半球形且两者卡接配合。卡块211与卡槽112配合起到初步定位安装块11的作用,当卡块211伸入其中一个卡槽112时,紧固孔23会与位于该卡槽112正下方的紧固螺孔111对齐,以便利用紧固螺栓3锁定安装块11,提高了脚掌底1和脚跟底2的拼接效率。
39.参照图1、图2,脚掌底1靠近脚跟底2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2,第一连接槽12与脚掌底1的上端面导通,脚跟底2靠近脚掌底1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4,第二连接槽24与脚跟底2的上端面导通。脚掌底1和脚跟底2之间固定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布5,防水布5采用防水透气面料制成,具有防水、透气、透湿的效果。防水布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槽12的槽壁上、防水布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槽24的槽壁上,具体地,防水布5与第一连接槽12的槽
壁、第二连接槽24的槽壁可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相连。当脚掌底1与脚跟底2之间形成有间隙时,防水布5起到阻挡水分自下而上从上述间隙渗入鞋内的作用,提高了鞋底的防水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滑鞋底的实施原理为:拼接脚掌底1和脚跟底2时,先将安装块11嵌入安装槽21,使得卡块211卡入其中一个卡槽112,再将紧固螺栓3穿过紧固孔23后与位于上述卡槽112正下方的紧固螺孔111螺纹连接,以限制安装块11移出安装槽21,从而实现脚掌底1和脚跟底2的相对固定。使用者可根据需求将紧固螺栓3与不同紧固螺孔111连接,使得安装块11伸入安装槽21的长度发生变化,以实现鞋底的长度调节,扩大了鞋底适用的脚部尺寸范围,实用性强。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