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1273发布日期:2021-12-01 14: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防灾帽。


背景技术:

2.防灾帽通常用金属或加强塑料制成的轻型保护头盔,使用者通过佩戴的防灾帽,以达到对头部进行防护,对砸落的瞬时冲击力可以起到缓冲和分散的作用,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现有的的防灾帽的帽体往往为一体化结构,在对防灾帽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防灾帽体积和尺寸的原因,不方便使用者对防灾帽进行随身携带和放置,因此存在有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防灾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折叠防灾帽,包括主帽体、侧面帽体、第一连接帽檐、限位槽和第二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帽体、顶部帽体和两组侧面帽体组成第一帽体面,所述第一帽体面外表面多组帽体均存在有一定斜角,所述第一帽体面沿第二连接帽檐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帽体面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绳带连接处,所述绳带连接处内部活动嵌套有绳带连接件,所述主帽体的外侧与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均为塑胶铰链连接,所述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的外侧与第一连接帽檐和第二连接帽檐均通过进行活动限位,所述第一连接帽檐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和第一卡合槽,所述限位槽和第一卡合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挡块,所述第一连接帽檐通过限位槽和第一卡合槽与第二连接帽檐外端的第一卡扣进行卡合限位,所述第二连接帽檐通过限位块对第一卡扣进行限位,所述主帽体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第二卡合槽可分别与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进行卡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彼此之间均为塑胶铰链连接,所述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沿主帽体、第一连接帽檐和第二连接帽檐可向帽体内侧进行折叠,所述第一连接帽檐和第二连接帽檐之间通过第一卡合槽和第一卡扣对展开后的帽体进行限位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卡合槽与第一卡合块的连接可以将第二卡扣稳定的折叠收入帽体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卡合块进行卡合可以达到对折叠后的帽体进行稳定限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绳带连接件通过两组第一连接孔对防灾帽内部边侧的绳带进行连接限位,所述绳带连接件通过上端的第二连接孔对防灾帽顶部的绳带进行交叉连接,所述绳带连接件通过下端的第二连接孔对防灾帽下颚处绳带进行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帽檐和第二连接帽檐的内部通过连接槽和捆带对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的外端进行活动限位。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防灾帽,包括主帽体、侧面帽体、顶部帽体、第一连接帽檐、第二连接帽檐、挡块、限位槽、第一卡合槽、第一卡扣、限位块、第二卡扣、第二卡合槽、第一卡合块、第二卡合块、绳带连接处、连接槽、捆带、绳带连接件、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一帽体面。
11.1.该可折叠防灾帽的的整体由主帽体、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铰链连接接而成,且侧面帽体和顶部帽体均可沿主帽体、第一连接帽檐和第二连接帽檐可向帽体内侧进行折叠,且在该装置展开后,通过限位槽、第一卡合槽和第一卡扣的设置,可以将第一连接帽檐与第二连接帽檐进行稳定的卡合限位,以达到对该防灾帽展开后进行稳定的定形,以方便使用者对该装置进行随时携带和便捷使用,提高了该装置携带和使用中便利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折叠式折叠时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张开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第一连第一卡合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第二卡扣与第二卡合块连接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第二卡扣与第一卡合块连接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侧面帽体与第一连接帽檐连接处内部结构片剖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灾帽的绳带连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帽体;2、侧面帽体;3、顶部帽体;4、第一连接帽檐;5、第二连接帽檐;6、挡块;7、限位槽;8、第一卡合槽;9、第一卡扣;10、限位块;11、第二卡扣;12、第二卡合槽;13、第一卡合块;14、第二卡合块;15、绳带连接处;16、连接轴;17、捆带、18、绳带连接件;19、第一连接孔;20、第二连接孔;21、第一帽体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防灾帽,包括主帽体1、侧面帽体2、第一连接帽檐4、限位槽7和第二卡扣11,所述主帽体1、顶部帽体3和两组侧面帽体2组成第一帽体面21,所述第一帽体面21外表面多组帽体均存在有一定斜角,所述第一帽体面21沿第二连接帽檐5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帽体面21的外侧均设置有两组绳带连接处15,所述绳带连接处15内部活动嵌套有绳带连接件18,所述主帽体1的外侧与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均为塑胶铰链连接,所述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的外侧与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均通过进行活动限位,所述第一连接帽檐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7和第一卡合槽8,所述限位槽7和第一卡合槽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挡块6,所述第一连接帽檐4通
过限位槽7和第一卡合槽8与第二连接帽檐5外端的第一卡扣9进行卡合限位,所述第二连接帽檐5通过限位块10对第一卡扣9进行限位,所述主帽体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卡扣11,所述第二卡扣11通过第二卡合槽12可分别与第一卡合块13和第二卡合块14进行卡合。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1、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彼此之间均为塑胶铰链连接,所述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沿主帽体1、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可向帽体内侧进行折叠,所述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之间通过第一卡合槽8和第一卡扣9对展开后的帽体进行限位连接。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1通过第二卡扣11和第二卡合槽12与第一卡合块13的连接可以将第二卡扣11稳定的折叠收入帽体内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帽体1通过第二卡扣11和第二卡合槽12与第二卡合块14进行卡合可以达到对折叠后的帽体进行稳定限位。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绳带连接件18通过两组第一连接孔19对防灾帽内部边侧的绳带进行连接限位,所述绳带连接件18通过上端的第二连接孔20对防灾帽顶部的绳带进行交叉连接,所述绳带连接件18通过下端的第二连接孔20对防灾帽下颚处绳带进行连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的内部通过连接槽16和捆带17对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的外端进行活动限位。
27.工作原理:该可折叠防灾帽,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打开防灾帽底部第二卡扣11和第二卡合块14的限位,且再次通过第二卡扣11和第二卡合槽12与第一卡合块13在帽体内部进行限位固定,以解除两组主帽体1之间的限位,并将第二卡扣11进行内折隐藏,同时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均通过连接槽16和捆带17与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进行活动连接,以保证该防灾帽的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可以进行一定位置的稳定转动,此时通过对多组侧面帽体2外侧第一连接帽檐4的同步挤压,可以带动该防灾帽的主帽体1、侧面帽体2和顶部帽体3向外进行稳定的展开,同时当该装置完全展开后,通过限位槽7、第一卡合槽8和第一卡扣9的设置,可以对第一连接帽檐4和第二连接帽檐5进行稳定的连接和卡合限位,以达到对展开后的防灾帽进行稳定定形,让使用者对该防灾帽进行正常使用,且通过第一连接帽檐4外侧第一挡块6和第一卡扣9底部限位块10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卡扣9卡合的过程中,对第一卡扣9的卡合进行限位导向,同时在该装置两组第一帽体面21外侧共设置有四组绳带连接处15,且多组绳带连接处15的内部均通过勺柱活动安装有绳带连接件18,同时通过绳带连接件18外侧两组第一连接孔19的设置,可以对防灾帽内部边侧的绳带进行连接限位,以达到在使用时对使用者头部边侧进行限位,且通过绳带连接件18上端的第二连接孔20的设置,可以对防灾帽顶部的绳带进行交叉连接,以达到在使用时对使用者头顶的处进行限位,同时通过绳带连接件18下端的第二连接孔20的设置,可以通过串联绳带将绳带限位设置到使用者的下颚处,且各绳带的表边均安装有用于长度调节的绳带扣,以保证使用者在对该防灾帽进行佩戴时的稳定性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头型和尺寸对绳带进行调节,方便使用对该装置进行快速稳定的复位使用的同时,便于使用者对该防灾帽进行随身携带和便捷使用,提高了该防灾帽在携带和使用中便利性和适用性。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