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9003发布日期:2022-01-12 11:5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用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


背景技术:

2.为保证洗手衣的舒适度,并保证洗手衣的吸湿性,尤其是在手术期间或者在其他长时间穿着洗手衣工作的环境下,为避免医护人员出汗,汗水滴落妨碍工作,现在市面上的洗手衣多采用全棉面料制备,廓形比较硬挺,吸湿性好。但棉纤维具有锁水性,汗水等体液会被锁在棉纤维中,无法实现导湿,长期穿着会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
4.本技术提供了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和裤子采用吸湿排汗面料制备而成;吸湿排汗面料由涤纶低弹丝纱线织造而成,涤纶低弹丝纱线的规格为75d/72f,涤纶低弹丝纱线由涤纶低弹丝纤维纺织而成,涤纶低弹丝纤维表面具有吸湿排汗整理剂。
5.进一步地,上衣包括衣身、衣袖和领圈;衣身包括前片和后片;衣袖包括左袖和右袖;领圈连接衣身的领口,左袖连接衣身的一个袖口,右袖连接衣身的另一个袖口;自领口至袖口,前片和后片相连,形成肩缝;自袖口至衣身的下摆,前片和后片相连,形成侧缝。
6.进一步地,领口为三角领,三角领的角端向门襟延伸;领圈沿领口设置,领圈的两端在三角领的角端交叠。
7.进一步地,领圈背离衣身的一侧,和/或,领圈靠近衣身的一侧设置有链条线。
8.进一步地,左袖和/或右袖的袖口处设置有双针链条线。
9.进一步地,前片上设置有口袋贴。
10.进一步地,裤子包括裤腰、左裤腿和右裤腿。
11.进一步地,裤腰内设置有松紧带和/或系带。
12.进一步地,左裤腿和/或右裤腿的裤口处设置有双针链条线。
13.进一步地,左裤腿和/或右裤腿上设置有内袋。
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包括采用吸湿排汗面料制备而成的上衣和裤子;吸湿排汗面料由涤纶低弹丝纱线织造而成,涤纶低弹丝纤维表面具有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湿排汗面料具有吸水、透湿、快干的特性,能够快速吸收皮肤表的面湿气与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面料外层蒸发,达到速干透气的效果。另外,吸湿排汗面料还具备质轻、舒适、易清洗、免熨烫等特点。采用吸湿排汗面料制备的洗手衣,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解决不透气、笨重、汗湿等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洗手衣套装中上衣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洗手衣套装中裤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首先,需要解释的是,洗手衣是医护人员穿着的一种特殊服饰,多用于无菌手术室中,在医护人员为病人进行手术或者其它无菌治疗时穿着。
19.洗手衣多设置为短袖,穿着后,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清理手、前臂和部分上臂。
20.洗手衣多为医护人员贴身穿着,能够对医护人员起到防护作用。实际手术时,还会在洗手衣外穿着手术衣,进一步保证无菌操作并保护医护人员。
21.洗手衣和手术衣一般采用纯棉面料制备,质量优异,定型时还经过氯漂水洗消毒和高温高压蒸灭菌,舒适且卫生。但棉纤维具有锁水性,长时间穿着,会因为面料吸水,导致不透气,并增加穿着负担。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排汗洗手衣套装,包括上衣10和裤子20,上衣10和裤子20采用吸湿排汗面料制备而成;吸湿排汗面料由涤纶低弹丝纱线织造而成,涤纶低弹丝纱线的规格为75d/72f,涤纶低弹丝纱线中含有吸湿排汗整理剂。
23.其中,涤纶低弹丝纤维(draw texturing yarn)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poy),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
24.涤纶低弹丝纤维既具有涤纶纤维断裂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回弹性能好、耐热、耐光、耐腐蚀、易洗、快干等特点,又具有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有光泽等特点。
25.具体地,本技术所述的涤纶低弹丝纱线由涤纶低弹丝纺成。成品涤纶低弹丝纱线的旦数为75d(9000m长的涤纶低弹丝纱线重75g),且该涤纶低弹丝纱线为单纱,同时,该涤纶低弹丝纱线由72根细纤维组成。
26.综上,采用涤纶低弹丝纱线制备的面料物理性能好,柔软舒适,耐拉、耐磨、耐穿,同时,该面料的重量小,但纤维密度大。因此,采用该面料制备的洗手衣能够适应高强度手术环境。但是,该面料不能保证吸湿性和导湿性。
27.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涤纶低弹丝纤维与吸湿排汗纤维(如coolmax纤维)混纺,获得混纺纱线后,再将混纺纱线织造成面料。由于吸湿排汗纤维的表面具有孔或者槽,且其截面为特殊的多面形状,因此,吸湿排汗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水分蒸发。同时,吸湿排汗纤维还能够利用毛细管效应,迅速吸收皮肤表面的湿气与汗水,再通过扩散、传递到面料外层、实现导湿。
28.混纺纱线织造的面料既具备涤纶低弹丝纤维的物理性能,又具备吸湿排汗纤维的吸湿性和导湿性。
29.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涤纶低弹丝纤维、或者涤纶低弹丝纤维制备的纱线(即涤纶低弹丝纱线)、或者涤纶低弹丝纱线制备的面料(即涤纶低弹丝面料)进行处理,使得涤纶低弹丝纤维中含有吸湿排汗整理剂,通过吸湿排汗整理剂的特性,使得涤纶低弹丝纤维具备吸湿排汗的效能。
30.需要解释的是,吸湿排汗整理剂是一种以水分散性聚酯为主组分构成的复配物,其分子结构中有与涤纶分子结构相同的苯环。因此,吸湿排汗整理剂接触涤纶纤维后,其分子链段会锚牢在涤纶纤维表面,使涤纶纤维表面由原来的疏水性变成亲水性。同时,由于涤纶纤维本身的拒水性质并未被改变,所以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收的水分能够快速散发到大气中。
31.具体地,吸湿排汗整理剂可以通过浸轧、浸染等工艺附着到涤纶低弹丝纤维上。通过吸湿排汗整理剂的特殊分子结构,吸湿排汗整理剂能够高效、持久、稳定地增加纱线或者面料的吸水性。同时,由于吸湿排汗整理剂主要处于涤纶纤维的外表面,由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收的水分向纱线或面料内部浸透时,受到涤纶低弹丝纤维的疏水性影响,水分无法渗入,只能停留在吸湿排汗整理剂中。由于吸湿排汗整理剂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由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收的水分又能迅速蒸发。
32.其中,吸湿排汗整理剂可以在使用涤纶低弹丝纤维制备纱线的过程中,直接添加到涤纶低弹丝纤维中。或者,吸湿排汗整理剂可以在使用涤纶低弹丝纱线制备的面料的过程中,添加到涤纶低弹丝纱线中。又或者,织造出涤纶低弹丝面料后,可以在对面料进行染色、定型或后整理等阶段中,将吸湿排汗整理剂添加到涤纶低弹丝面料中。
33.一具体实施例中,将涤纶低弹丝纤维制成纱线,再将涤纶低弹丝纱线制成面料。随后,对涤纶低弹丝面料进行退浆出力,去除纱线表面的上浆料(如润滑剂、柔软剂、防腐剂等);再对涤纶低弹丝面料进行染色和固色;接着,高温烘干涤纶低弹丝面料,并对涤纶低弹丝面料进行定型处理;最后,对涤纶低弹丝面料进行后整理,在后整理过程中,加入吸湿排汗助剂,从而使得涤纶低弹丝面料具备吸湿导湿的特点,成为吸湿排汗面料。
34.吸湿排汗面料具有吸水、透湿、快干的特性,能够快速吸收皮肤表的面湿气与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面料外层蒸发,达到速干透气的效果。另外,吸湿排汗面料还具备质轻、舒适、易清洗、免熨烫等特点。采用吸湿排汗面料制备的洗手衣,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解决不透气、笨重、汗湿等问题。
35.具体地,上衣10包括衣身、衣袖和领圈11;衣身包括前片12和后片13;衣袖包括左袖14和右袖15;领圈11连接衣身的领口,左袖14连接衣身的一个袖口,右袖15连接衣身的另一个袖口;自领口至袖口,前片12和后片13相连,形成肩缝;自袖口至衣身的下摆,前片12和后片13相连,形成侧缝。
36.具体可参照图1,前片12和后片13缝合,构成上衣10的衣身。衣身一般具有四个可供人体部位进出的口部,分别是一个领口,两个袖口和一个下摆口。穿着时,头部可以从下摆口进入、再从领口穿出,两个手部能够随头部从下摆口进入、再分别从一个袖口穿出。
37.为方便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可知,制备衣身时,前片12和后片13的上下两端不需要缝合,以便于构成领口和下摆口。而在缝合前片12和后片13左右两侧的过程中,需要避开袖口位置。因此,在前片12和后片13的左侧,至少需要设置两条缝合线,其中一条缝合线连接领口至袖口之间的前片12和后片13,形成肩缝;而另一条缝合线连接袖
口至下摆口之间的前片12和后片13,形成侧缝。同理,在前片12和后片13的右侧,亦至少需要设置两条缝合线,形成肩缝和侧缝,具体不再赘述。
38.一实施方式中,肩缝可以是前片12和后片13直接缝合形成的部位。
39.该实施方式中,领口至袖口之间的前片12和后片13可以通过拷边相连。其中,拷边是常规的裁片(对上衣10而言,裁片包括领圈11、前片12、后片13、左袖14和右袖15)连接工艺,利用拷边机即可实现,具体实现方式不再赘述。
40.拷边既能够使得两个裁片(此处指前片12和后片13)牢固连接,又能够改善服装内部的里层倒缝问题,使得接缝更平整美观。
41.可选地,两个裁片通过缝合相连,连接位置形成的拷边设置在服装靠近人体的内部。如此,自服装外部观察,两个裁片的连接位置仅能看到接缝。通过将拷边设置在内,一方面,能够避免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影响美观,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裁片的连接位置,避免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涉。
42.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连肩条(未图示)连接肩缝位置的前片12和后片13。设置连肩条,一方面,能够加宽肩缝,以便于校准肩部位置,方便上衣10的穿戴;另一方面,能够加固肩缝处前片12和后片13的连接,使得上衣10结构更稳定。同时,连肩条还能改变原始的肩线位置(正对肩部),从而释放肩部,提升穿着舒适感。
43.侧缝的构成与肩缝类似,可以由前片12和后片13直接缝合形成,也可以通过在侧缝位置设置连腰条连接前片12和后片13,具体不再赘述。
44.可选地,领口为三角领,三角领的角端向门襟延伸。
45.具体可参照图1,前片12上的领部大致呈为倒三角形,且该领部的尖角(也就是三角领的角端)设置在前片12上门襟所在的正中位置。通过设置领口为三角领,能够释放颈部,避免上衣10的领口压迫穿着人员,并方便穿着人员的头部和颈部运动,还能够提高透气性。
46.进一步地,领圈11沿领口设置,领圈11的两端在三角领的角端交叠。
47.具体而言,领圈11具有一定长度,沿其长度方向,领圈11具有两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领圈11的右端设于前片12上领部的尖角所在的位置,领圈11沿领口环设一圈后,左端亦设于前片12上领部的尖角所在的位置、并处于右端上,由此,领圈11长度方向的两端交叠。通过设置领圈11的端部交叠,能够进一步定型前片12的领部,保证领部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48.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领圈11的右端处于左端上,具体不再赘述。
49.可选地,沿领圈11的宽度方向翻折领圈11,使得领圈11具有两层或者多层吸湿排汗面料。多层结构能够使得领圈11的版型更稳定,从而使得上衣10更耐穿耐洗。
50.可选地,领圈11背离衣身的一侧,和/或,领圈11靠近衣身的一侧设置有链条线a。需要解释的是,链条线a是对裁片进行压边、锁边或者包边时形成的缝合线。通过对裁片边缘进行缝合,一方面,能够定型裁片,使得裁片的外形更简洁、更美观,造型更稳定;另一方面,能够让裁片的边缘更服帖。
51.其中,领圈11背离衣身的一侧为领圈11不与其他裁片相连的边缘,为避免边缘存在毛刺,能够对边缘进行包边,从而形成链条线a。对裁片的自由边进行包边,能够加固边缘结构,还能够避免边缘褶皱变形。
52.领圈11靠近衣身的一侧为领圈11与其他裁片相连的位置,为避免连接位置松散,可以对连接位置进行锁边,从而形成链条线a。对两个裁片的连接位置进行锁边,能够使得处于服装内部的、两个裁片的冗余部分更贴合表层面料,从而避免处于服装内层的、裁片的边缘面料过于突兀、进而提高穿着的舒适度。
53.另外,在裁片上形成链条线a,还能够提拉领圈11的线条,防止面料下垂。
54.其中,压边、锁边、包边为常规的裁片处理工艺,具体实现方法不再赘述。
55.可选地,领圈11、左袖14和/或右袖15通过拷边与衣身相连。拷边既能够使得两个裁片(此处指衣袖和衣身)牢固连接,又能够改善服装内部的里层倒缝问题,使得接缝更平整美观。
56.可选地,拷边设置在上衣10靠近人体的内部。通过将拷边设置在内,一方面,能够避免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影响美观,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裁片的连接位置,避免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涉。
57.可选地,左袖14和/或右袖15的袖口处设置有双针链条线b。需要解释的是,双针链条线b是通过双针压边工艺进行裁片进行包边时,因双针走线,在裁片上形成的缝合线。通过双针压边,能够定型袖口,使得衣袖的外形更简洁、更美观,造型更稳定;还能够让裁片的边缘更服帖;还能够加固边缘结构,避免边缘褶皱变形。另外通过双针压边在包边位置形成双针链条线b,能够提拉衣袖的线条,防止面料下垂。
58.其中,双针压边为常规的裁片处理工艺,具体实现方法不再赘述。
59.可选地,前片12上设置有口袋贴1。
60.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口袋贴1设置在前片12靠近腰腹的位置,更方便存储和拿取物品,也方便插手。
61.可选地,口袋贴1的出口边可以通过双针压边进行包边,并在包边上形成双针链条线b。由于口袋贴1的结构较小,对口袋贴1而言,其包边的宽度为0.6cm,两根链条线的间距为0.1cm。包边能够使得口袋贴1的出口边更服帖,避免口袋贴1变形。
62.可选地,裤子20包括裤腰21、左裤腿22和右裤腿23。穿着时,双腿从裤腰21的腰口进入,再分别从一个裤腿(左裤腿22或者右裤腿23)伸出。
63.可选地,裤腰21与裤腿之间能够通过拷边相连,拷边设置在裤子20靠近人体的内部,连接稳定、外形美观。
64.可选地,左裤腿22和右裤腿23之间的裆缝通过拷边相连。拷边设置在裤子20内部,既能够避免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影响美观,又能够保护裁片的连接位置。
65.可选地,裤腰21的腰口延边通过双针压边进行包边。包边能够设置在裤子20外部,既能够加固裁片的边缘结构,又能够保护裁片,还能够避免边缘褶皱变形。进一步地,通过双针压边在包边位置形成双针链条线b,能够提拉裤腰21的线条,防止裤子20变形。
66.可选地,裤腰21内设置有松紧带和/或系带2。其中,松紧带为弹力带,施加拉力时能够撑大裤腰20,卸去拉力时,裤腰20能够恢复原状、或者贴紧穿着人员。系带2沿裤腰21、环绕人体的腰部设置,同时,系带2长度方向的两端从裤腰21中穿出,并能够系在一起;拉紧系带2时,通过使得裤腰21的褶皱更密集,从而收紧裤腰21;释放系带2时,通过使得裤腰21的褶皱舒展,从而解放裤腰21。通过设置松紧带或者系带2,有利于裤子20适应各种体型的穿着人员,并保证裤子20穿着的稳定性。
67.可选地,左裤腿22和/或右裤腿23的裤口处设置有双针链条线b。具体地,左裤腿22或者右裤腿23的裤口通过双针压边进行包边,形成双针链条线b。包边设置在裤子20背离人体的外部,简洁美观,并能够服帖裤口的边缘。
68.可选地,左裤腿22和/或右裤腿23上设置有内袋3。
69.具体可参照图2,在裤腿(左裤腿22或者右裤腿23)靠近裤腰21的位置处通过裁剪形成开口,开口自腰口向裤口延伸,并且,左裤腿22上的开口朝远离右裤腿23的方向倾斜设置,而右裤腿23上的开口朝远离左裤腿22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便于使用。将构成内袋3的另一个裁片设置在裤子10靠近人体的内部,并使得构成内袋3的裁片与开口相连,从而形成内袋3。
70.可选地,内袋3的出口边设置有链条线a。
71.可选地,裤子20为直筒长裤。将裤腿设置为内径较大的直筒型,能够避免裤腿处的面料贴合腿部,从而起到保护腿部的作用。
7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